从《明朝那些事儿》来看人性

初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初二,那时候便一眼被幽默的文字所吸引一下子就把第一部给读完了,读它,也仅仅停留在读小说消遣的程度。那时我的资源十分匮乏而对该书也并无执念就没有继续看下去了。

再读《明朝那些事儿》,是在上个寒假,由于去看了《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想来是可以对比一下电视剧与书中对这段历史的描写,便再次重读它。这一读,竟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记得当初转专业到心理系时杨老师问我为什么选择来学心理学?我回答说:因为想将人和事物看得更通透。杨呵呵一笑:那心理学应该帮助不到你。

心理学确实没有帮助到我,《明朝那些事儿》倒是帮助到了我。

《明朝那些事儿》在我眼里不像是一部史书,它更像是一部描绘人性,揭示生活一般规律与历史发展规律的书,作者巧妙的以历史人物为中介,向我们传递了这些规律。

我接下来要谈的这些规律和感悟,或许有的人会不以为然,认为本来就是这样的;也会有的人点点头说确实是这样的,却没有真正领悟它,要知道,从认知层面的知道和情感层面的接受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之所以写这段话,只是想说,每个人的起点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认识事物的方式自然也不同,本文如能引发你的共鸣并给予你些许启发,那我将深感荣幸;如若不然,当作茶余饭后消遣置之一笑即可。

千百年甚至几万年来,人性都是一样的。

何为人性?贪嗔痴慢疑是人性,对另一个人的爱恨情仇也是人性。

海灵格说:“我们的生命,经过了一个历史的长河,由我们的父母给予我们。”我最尊敬的一个老师曾告诉我这句话的另一种解读,也就是说我们身上所淌的血液中不只有我们的父母,也有我们的祖父母,曾祖父母......每一个时代的血,都流淌在我们身上。我想,是我们共同的祖先的血,透过历史长河,流淌在我们身上。所以基因的那一套东西,对人的影响巨大,而这些影响也都大同小异。

是的,即使每个人家庭背景不同,起点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但我还是认为,人的共性大于人的差异性。

以下这个故事中的发现,是王守仁迈向悟道,创立“心学”至关重要的一步,也是整套七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最给我以启发的故事:

审案之余,王大人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四处登山逛庙找和尚道士聊天,因为他“格”(格物致知)来“格”去,总是格不出名堂,只好改读佛经道书,想找点儿灵感。
不久之后,他到了杭州,在这里的一所寺庙中,他见到了一位禅师。
据庙中人介绍,这位禅师长期参禅,修行高深,而且已经悟透生死,看破红尘,是各方僧人争相请教的对象。
王守仁即刻拜见了禅师,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启示。
可是他失望了,这位禅师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只是与他谈论一些他早已熟知的佛经禅理,他慢慢失去了兴趣。而禅师也渐渐无言,双方陷入了沉默。
在这漫长的沉默之中,王守仁突然有了一个念头。
他开口发问,打破了沉寂:
“有家吗?”
禅师睁开了眼睛,答:
“有。”
“家中尚有何人?”
“母亲尚在。”
“你想她吗?”
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即刻的回应,空荡荡的庙堂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了窗外凌厉的风声。
良久之后,一声叹息终于响起:
“怎能不想啊!”
然后禅师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守仁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严肃说道:
“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
听到这句话的禅师并没有回应,却默默流下了眼泪。
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礼,告辞而去。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禅师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寺庙的主持怎么也没想到,这个上门求佛的人竟然把自己的禅师劝回了家,要让他再待上几天,只怕自己这里就要关门了,便连忙把王大人请出了庙门。
王守仁并不生气,因为在这里,他终于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来,重要的话说三遍: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正是这一真理,为王守仁的“'理'在心中”,“天理即是人欲”奠定了基础。

也正是这一真理,远比教科书,远比心理学的学科体系,更让我了解“人”。

以史为鉴,是不可能的。

这是由人性的不可变性推论而来的结论,人类无法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

正如当年明月在后记中所说:“其实历史没什么变化,技术变了,衣服变了,这都是外壳,里面什么都没变化,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转来转去,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

所以杜牧的《阿房宫赋》那几句应该改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做不到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能超越历史的人,才叫以史为鉴,这种人还是有的,我们管他们叫圣人。”

以上的话,我极为所动,并且尝试着这样去看待问题,便能减轻对自己的自责,因为我们不是圣人,只是普通的人。

说到自责,不禁想到,甚至连自责与羞愧,都是人性的一部分。着实有趣。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