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个什么样的家? ——《原生家庭》引发的思考

曾晳曾参父子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锄草不专心,锄掉了苗,愤怒的父亲抄起棒子就打,下手狠了点,曾参被打昏了。

这件事你怎么看?

别着急表达你的观点,我们先看看当事人的意见。

挨打的曾参苏醒之后,没有去妈妈那里哭诉,也没有去爷爷那里告状,而是紧忙去一旁“援琴而歌”,就是弹着琴唱歌。这里,大家可以脑补一下画面,一个小小少年,背上被大棒打得红肿,刚刚从昏迷中醒来,赶紧去一旁找个琴边弹边唱……那画面,老杜实在想象不下去了。

问题是,被打得昏头转向,醒过来的曾参为什么还要又弹又唱呢?

这个故事出自《孔子家语·六本》,里面有答案。

曾参故意这么做,意在告诉父亲自己身体没被打坏。

多懂事的孩子!

挨打居然没有怨气,还要刻意告诉父亲自己身体没被打坏,这是当事人。

那么,当时人的看法又如何呢?

孔子,当时虽然还没有被捧到万世师表的高度,但至少也是高知阶层、社会贤达。他后来知道这个事儿,批评曾参:“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今參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殪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

父亲用小棍子打你,你就挺着;用大棍子打你,你就要跑。否则,万一父亲没掌握好轻重,你自己死了还陷父亲于不义,(与逃走相比)哪个更不孝呢?

这个故事里,曾晳是施暴者,没有人指责他。

儿子不怪他,老师也不怪他。

施暴者没人批评,反倒是挨打的要刻意表现身体没被打坏,社会贤达也责备挨打的孩子“该跑时为什么不跑”,这是什么价值观呢?

这就是我们千百年代代相传的价值观——孝道。这个价值观默认家长是正确的,它的逻辑是:虽然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惩罚过孩子,有的甚至打到遍体鳞伤,有的家长还会“花式”惩罚孩子,比如用锁链锁、绑树上打、罚跪、不给饭吃等,但那都是“为了孩子好”,是“爱的一种表现”,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或者叫“爱之深、责之切”。

这个价值观掩盖了一个基本的事实,当一个人用棍子攻击另一个人的身体,就是在实施伤害。这个事实不因当事双方的特殊关系而有所改变。当曾晳用大棒打儿子的时候,他就是在伤害曾参的身体。这一行为,我们现在有一个更通俗的词汇——家庭暴力。

也许你会说,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人家外国就不这样。

这里老杜给你一个可能会令你震惊的答案:外国人不仅同样如此,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杜正在读一本叫做《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的书,作者是美国的心理医生苏珊·福沃德博士,她在书中用大量的案例告诉我们,家庭暴力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是广泛存在的。


我是在圣路易斯郊外的上流社区长大的,生活宽裕,衣食无忧。表面看来,我家是一个很讲究的家庭,可是家庭内部却……我父亲总是疯了似的发脾气,尤其是在和母亲吵完架之后……他会解下皮带,朝我或妹妹猛抽过来,抽在我们的腿上、头上,没头没脑地抽,每次他开始打人,我都很害怕,觉得他永远都不会停手。

这是书中记录的真实故事,被打的这个人叫凯特,当她向苏珊·福沃德博士陈述这些时,已经四十岁,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质检部经理。家庭暴力的阴影,一直笼罩着她,以致四十岁的她,依然无法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然而,这是从凯特角度陈述的故事,如果换到凯特的父亲——一个成功银行家的角度,事情可能是这样的:

家里的两个女儿不听话,总是犯各种错误,比如考试不及格、不好好写作业或者勾引男孩子之类,为了她们长大能够成才,他不得不教育她们。如果下手重了,那也是因为她们实在太气人了。

银行家的逻辑跟曾晳的逻辑包括孔子的逻辑是一样一样的。

曾晳是用大棒“爱”儿子,银行家是用皮带“爱”女儿。


家庭暴力并不是东方或西方家长们的专利,在攻击孩子这一点上,他们有着共同的逻辑与价值观,也因此,《原生家庭》一书才具有普适性。

这本来是一本娓娓道来的书,文字流畅,译得也特别好。但读的时候,我却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这种惊心动魄,不仅仅是因为书中那些残酷的家庭故事,还因为这残酷后果的严重性——它会影响孩子们的一生,使他们终其一生都活在恐怖的阴影里,不知幸福为何物,甚至当幸福来临,他们还会主动拒绝或排斥幸福,认为自己不可能得到、不配得到。

借助在童年及青少年时期对孩子实施的虐待与暴力,一些父母(作者把他们称为“有毒的父母”)成功地控制了孩子的人生,甚至当父母去世之后,孩子们仍无法摆他们的影响。

依莱是一个成功的商人,家财万贯,却一直住在只有一间卧室的小公寓里,开一辆破旧的老爷车。每当他想花钱买一件贵一点儿的东西,已经去世十二年的父亲的声音就会单曲循环般在耳边响起:“你这个蠢蛋!你居然把钱浪费在奢侈品上……”

家庭暴力或者虐待有很多种,有身体虐待,有言语虐待,还有性虐待等,而实施这些虐待的父母则有操控型父母、酗酒型父母、不称职的父母、一贯正确型父母等,凯特遭遇的是操控型父亲的身体虐待;依莱遭遇的是操控型父亲的语言虐待。

读着美国人的故事,我常常想到的,则是中国人自己的故事。

中国有句俗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现在穷人这个概念已经不怎么用了,但是,确实有一些家庭的孩子特别懂事,早早的就承担起了家庭的责任。他们小小年纪,不仅能照顾兄弟姐妹,甚至还能照顾父母。这样的孩子就是那种天天挂在父母嘴边的“别人家的孩子”,是一众熊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即的偶像。

然而,这些懂事的孩子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当家长们向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时,他们的心理又是怎样的呢?

是“感受着无尚荣光”,还是……

我们看一个案例吧。

马忠斌出生于1986年,母亲生他时只有16岁。马忠斌12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则变卖了家产外出寻找。

14岁时,马忠斌开始外出打工养活自己。成年后,他开始挣钱供养父亲,曾离家出走的母亲也跟他借钱。一次和父亲喝酒时发生争吵,马忠斌砍了父亲27刀。

马忠斌是典型的好孩子,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典型,如果不发生后面的刀砍父亲的惨剧,这个好孩子就一直是榜样。可是,他却突然向父亲挥起了菜刀,为什么?

马忠斌的父母,是典型的不称职的父母,他们不肯承担生活的责任,却把责任转嫁到幼小的孩子身上,逼着他过早的步入成年阶段,于是,马忠斌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起初一力承担起所有的责任,接着不可避免地感到力不从心,之后因为无法胜任而产生负罪感,继而加倍努力地试图挽回颓势,最后终于在重压下崩溃。

当父母把家长的责任强加到孩子身上,家庭中各成员的角色就变得模糊、扭曲甚至颠倒了。

现在,我们终于知道,那些“早当家”的孩子,是不称职的父母制造的“问题少年”,他们不仅不是榜样,反倒是需要心理治疗的人群。

幸福的家庭应该“让孩子做个孩子”,苏珊·福沃德说。

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华丽的地方

在我疲倦的时候

我会想到它

我想要有个家

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

在我受惊吓的时候

我才不会害怕

……

这是一首老歌,叫《我想有个家》,1991年春晚,潘美辰凭它一炮走红。

老杜年过半百,须发皆白,似乎到了怀旧的年纪。可今天想起这首歌,却不是因为怀旧。在我捧读《原生家庭》这本书的几天里,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的,就是《我想有个家》的旋律。

是啊,那个“在我疲倦的时候”想到的地方,那个“在我受惊吓的时候”逃回去的地方,不就是家吗?

家,这个词天生就自带着“爱与温暖”的光环,当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当我们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家,心中都会升起一种暖暖的感觉。当我们说“回家”的时候,就是说我们要回到“爱与温暖”的怀抱里去。

可是,现在我们知道了,许多家庭都不是温暖的。在我们生长的家庭里(原生家庭),一些“有毒的父母”持续对孩子施暴,给他们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然而,这本书的目的并不是仅限于揭开家庭的疮疤,它的后半部提出了一系列的治疗方法,帮助在原生家庭中遭遇种种不幸的孩子们摆脱不幸,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些方法里,有两个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个是放弃原谅,一个是放弃斗争。

很多遭受虐待的孩子都选择原谅父母,毕竟他们生养了我,抚育了我,即使他们做了过分的事情,我也应该原谅。

这是受害者理智的选择。

但是,原谅如果不能发自内心,而仅仅发自理智,那么,它可能起的作用是掩盖我们内心的痛苦,而无法真正的疗愈。所以苏珊·福沃德建议遭受虐待的孩子放弃原谅选择面对,当一个人能够把自己内心中压抑的痛苦与愤怒表达出来,疗愈才可能真正开始。

一个受害者在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之后说:“我认为上帝想让我好起来,而不是想让我原谅。“

再一个是放弃斗争。

虽然从小持续受到“有毒的父母”的攻击,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选择屈服,有些孩子一直在抵抗。

抵抗能不能消除父母的影响呢?

“尽管叛逆看起来似乎会促进心理的解脱,但事实上,选择叛逆和选择屈服一样,我们还是被父母牢牢地控制着。”苏珊·福沃德说,因为“我们对于叛逆的需求已经压制了自己的自由意志。”

如果受害者想要摆脱父母的影响,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他要做的不是战胜父母(他们往往直到去世都不会认错),而是放弃斗争,花更多的精力去经营自己的生活。因为他本来就不需要父母的认可,他是自己的主人。

……

虽然我不曾有温暖的家

但是我一样渐渐的长大

只要心中充满爱

就会被关怀

无法埋怨谁

一切只能靠自己

……

当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潘美辰的歌声一直萦绕在耳际。东方的通俗文化与西方的学术著作表达了同样的思想,不埋怨,就是放弃斗争,靠自己,就是做自己的主人。是的,一切只能靠自己,让我们努力靠自己,去拥有一个温暖的家。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511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495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595评论 0 2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58评论 0 1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15评论 3 2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72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12评论 2 29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37评论 0 1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17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28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16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73评论 2 2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53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2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0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2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58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