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下百句》读后感一

      开卷《堂下百句》,第一页陈建翔教授在自序中,宋代孚上座禅师的悟道偈是这样说的:忆着当年未悟时,一声号角一声悲,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 看到这段文字,拍案叫绝,心生欢喜。

      是啊,多么深刻的了悟!

      当下很多人对悲秋伤春习以为常,对因外物的好恶而产生的不同情绪所牵引而不自知,更容易活在别人的评判当中。或悲或喜。少有自在。挣扎在一时的物欲得失的欢喜或者痛苦当中。对他人产生失望,抱怨,指责。或对自己产生自卑,自责,伤感 ……

    诚然,这样的痛苦有些人是一辈子不自知。就会有“一声号角一声悲”思绪万千 怨天尤人。

    故佛家曰:看破,放下。

      有些“过来人”回看时会觉得那时是“迷”了。会稍稍的活的淡然一些。放下一些,但仍未完全放下。表面上过了,心上未过,积压在心。达到一定得临界值,仍会爆发 ,不过是从“一声号角一声悲”到”百声号角一声悲”而已。算不得真正了悟。 

        “当年未悟”的状态也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原因,如果格局大一点,视角高一点。脱身事外再局外看,对那一声号角的感受就不一定是悲了。或者说号角已经不能引发你的悲了。因为已经识得庐山真面目了。

        真面目是什么呢?这偈子妙就妙在: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心安自在,连睡觉都踏实的无闲梦,看事物没有得失,大小,高下,是非,对错,已无分别心。也无得失心。心外无物,此时我看花时,此花与我同在,心安定了,定能生慧:嗅得梅花一样香。此为:“真面目”

        这样的状态真的是好难得啊,这是禅师悟道之后的境界,令人向往!

      “当年”还是“如今”这2种不同状态。感受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读。我期待早一天到达:如今枕上无闲梦,大小梅花一样香的状态。

    开卷有益。感恩陈建翔教授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