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炮病菌与钢铁

为你解决的问题


历史是在不断追问中学习的,为什么今天我们餐桌上的主食都是大米或小麦?为什么非洲战士从来不骑斑马出场应战?为什么最早出现农业文明的古代中国和两河流域最后没有去征服新大陆?在这本书里都可以给出答案。作者打破以往以种族主义为基础的人类史理论,从环境因素入手,从动植物的驯化过程入手,追溯人类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


收听本书,你将解决如下问题:

①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主食类型是小麦和大米?

② 为什么非洲战士没有骑斑马应战?

③ 被人类驯服的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④ 古代中国和新月沃地的两河流域成为人类农业文明的发源地是否是偶然?

⑤ 为什么病毒单向伤害美洲人而欧洲殖民者完美避开?

⑥ 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新大陆而不是最早文明起源的两河流域和古代中国?



主讲人简介


司晓峰

导演,制片人。十九年致力于为中国的孩子们制作有益有趣的电视节目,热衷于户外探险与文博主题内容。



金 句 精 选


① 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作用的历史,就是通过征服、流行病和灭绝种族的大屠杀来形成现代世界的。


② 波利尼西亚群岛之间,至少有6种环境可变因素促成了波利尼西亚社会之间的这些差异:岛屿气候、地质类型、海洋资源、面积、地形的破碎和隔离程度。


③ 皮萨罗成功的直接原因包括:以枪炮、钢铁武器和马匹为基础的军事技术;欧亚大陆的传染性流行病;欧洲的航海技术;欧洲国家集中统一的行政组织和文字。


④ 印第安人未能驯化苹果的原因却是在于印第安人所能得到的整个野生动植物组合。这个组合的微弱的驯化潜力,就是北美粮食生产很晚才开始的主要原因。



听 前 热 身


本书论述的时间:公元前13000年或11000年开始,到16世纪。


人类社会发展起跑线:公元前13000年到11000年的时间。


新月沃地:指西亚、北非地区两河流域及附近一连串肥沃的土地,主要河流为约旦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读完本文约需40分钟

各位书友,大家好。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也产生过类似的疑问,比如说为什么我们今天餐桌上的主食是小麦和大米,而不是杏仁、苹果,或者巴旦木、葡萄干;为什么我们吃的主要肉食来源是猪、牛和羊,而不是河马、大象、长颈鹿;为什么驰骋草原的蒙古铁骑骑的是战马,而不是驯鹿或者梅花鹿;为什么现在在地里耕田的是牛,而不是犀牛或者大象;为什么中国古代发展的那么好,而征服美洲大陆的却是欧洲人……


所有这些问题,大家都可以在我今天为大家讲述的这本书里找到答案,这本书的名字叫《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


至于为什么作者把枪炮、病菌和钢铁这三个词和人类社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书里面给出了非常精彩的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叫贾雷德•戴蒙德,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位教授,他的学术背景是演化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他在这本书以前还出版过一本作品,叫作《第三种猩猩》,大概讲的是人是怎么从动物当中异化出来,经过700万年的时间成为人,而其他的动物依然是动物。


这本书论述的时间并没有那么久远,大概是从公元前13000年或11000年开始,一直讲到16世纪,实话说这不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它并不能提供给你任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技能或者方法,或者技巧,而这本书是一本了不起的书,它了不起在于它能够帮你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更深刻,是帮你提升境界的一本书。


本书1996年出版,1997年就夺得了当年的普利策奖,如果大家看过《人类简史》,会发现那本书里边很多基础的理论和观点,都是出自这本书。这本书究竟讲的是什么呢?这本书其实讲的是一个终极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问题,为了引出这个问题,作者先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 耶利问题的提出


作者1972年在新几内亚岛上研究鸟类的演化,一天工作之余,他在海滩上散步遇到了一个当地的政治家,这个政治家叫耶利。


在作者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耶利是一个非常绅士,但是很有思想的当地政治家,一阵闲谈之后,耶利向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耶利问,为什么你们白人世界生产了这么多的商品,销售到我们这里来,而我们却几乎没有任何专属于我们的商品,作者把这个问题命名为耶利问题。


01 耶利问题的实质


作者说这绝不是一个好回答的问题,事实上,作者从1972年到1996年,用了24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书,用来回答耶利问题,而耶利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呢?它绝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它深层次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为什么是不均衡的,为什么一部分人比一部分人发展得会更快更好更先进。


而且我们知道,新几内亚1972年的时候,在澳大利亚的殖民统治之下,1973年才开始独立运动,1975年才正式独立出来,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推测,当时耶利礼貌地回避了自己真实的意图,就是为什么是你们来殖民我们,为什么是白人世界来殖民我们,也就是他所谓的商品,并不简简单单的是电视、冰箱、洗衣机、肥皂、啤酒、饮料、矿泉水,是包括更深刻更基本,包括意识形态、政治形态等等。


作者说耶利问题归根结底问的是什么?问的是为什么人类的社会发展不均衡,其实它更像我们之前所说的人类的终极问题,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我们是谁;同样为什么人类社会会发展成今天这个样子;为什么是一部分人比一部分人先进;为什么是美洲人被欧洲人征服这一系列的问题。


作者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02 卡哈马卡冲突


我们知道新几内亚被殖民是18世纪开始的,而18世纪那一波殖民浪潮的根源,直接可以追溯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其后欧洲开始了对美洲的征服,以及掀起了全世界范围之内的一波殖民浪潮。


作者随后又讲了一个故事,帮助大家了解当时殖民与被殖民的斗争是什么样子,里面有很多细节,这个故事被作者命名为卡哈马卡冲突,也就是在美洲大陆秘鲁高原的深处,有一个城市叫作卡哈马卡,它是当时印加帝国最大的城市之一,而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168人组成的西班牙探险队,在他们队长皮萨罗的带领下,深入秘鲁高原来到了卡哈马卡。


当时探险队的一名成员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下了那种复杂的心情,他说我们必须小心地隐藏我们每一次的恐惧,因为如果我们哪怕露出一点点的害怕,我们的向导都有可能杀死我们,把我们献给他们的君主。


为什么?他为什么要害怕呢?你们一群探险家或者观光客害怕什么呢?因为他们的目的绝不单单是一次拜会,或者一次纯粹的探险,他们的目的比这个复杂得多,当然在他们进入到卡哈马卡这座城市以后,城市热情好客的主人安排了他们的食宿,给他们提供了住所。


但是在这一宿的时间,他们进行了一个谋划,第二天早晨马上就要会见当时印加帝国的国王了,印加帝国的国王叫作阿塔瓦尔帕,笔记中详细描述了阿塔瓦尔帕出场时的大排场:


阿塔瓦尔帕出场的时候,前面扫地的就有2000多人,然后是一大群贵族身着艳丽的服装,最后阿塔瓦尔帕出场的时候,他是坐在一个由80人抬的大轿子当中出来,通常在影视作品里或者古代文学作品里边,八抬大轿就已经非常高级,阿塔瓦尔帕在一个有80人抬的,装满装饰着各种金银珠宝,而且镶满了各种漂亮羽毛的轿子中出现。


经过简短的对话,这群西班牙探险家按照他们前一天晚上的预谋,发起了一次突然袭击,枪炮齐鸣,然后杀声四起,这个袭击的结果是怎么样的?我们看一下当时的对比。


168个西班牙探险队面对的是什么呢?是印加帝国最大的城市当中所有的市民,和阿塔瓦尔帕所随身携带的8万名护卫军团。结果怎么样,可能大家不难想象,最后肯定是以西班牙人的胜利而告终,不仅取得了胜利,而且是绝对的胜利。


他们不仅打散了8万人的护卫军团,杀死了其中的7000人,而且俘获了当时印加帝国的皇帝阿塔瓦尔帕,皮萨罗在这之后提出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一笔赎金要求。他们要求印加帝国用能够装满32平米,2米5高的一座房间的黄金,来换回他们的国君,也就是阿塔瓦尔帕,当然最后他们如愿以偿,获得了相应的赎金,但是他们依然杀掉了阿塔瓦尔帕。


作者讲这个故事的目的,绝不简简单单是让大家知道这么一件趣事,作者讲这个故事,是为了帮助大家分析当时的殖民是怎么开始的,类似这样的故事当时在美洲大陆上不断地上演,绝大多数以欧洲殖民者的优势获胜而告终。为什么是欧洲殖民者获胜?为什么168人能够大胜8万人呢?


作者开始进行了第一轮的分析,分析主要是针对双方的武器和装备进行。168人的西班牙探险家他们是什么样的装备,他们大概有100名骑兵,骑着高头大马,那么每一个人身上都穿着钢铁制成的盔甲,他们的步兵有十几支火枪,还有一尊小炮,每一个人的手里都拿着钢铁制成的锋利的匕首和长矛。


再来看看他们的对手,印加人虽然有多达8万名的护卫军团,但是他们没有马,这是第一项。为什么没有马,后面我们会详细论述,美洲大陆自始至终,都没能驯化出来一种动物,能够供他们在战争中骑乘,当然美洲大陆驯化了羊驼,但是我们不难想象,如果一群印加勇士,骑着羊驼出战的话,那个场面甚至有点搞笑,它不足以支撑战争的这种巨大强度。


不仅没有马,而且他们身上没有盔甲,他们穿的是皮革做成的软护垫,手里也没有钢铁制成的锋利的任何兵器,他们手里拿着的是石块、青铜棍、木棍、狼牙棒甚至弹弓。


在这样的装备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也就是印加帝国的战士们,无法对这168个西班牙探险者形成有效的杀伤,而西班牙探险家身上所携带的每一样装备都足以致命,所以结果就应运而生了。


03 经不起推敲的欧洲中心论


我们接下来就要问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优势全都在西班牙这一方?为什么优势不在印加帝国这一方?他们除了拥有人口上的优势,在战争的装备,战争的要素当中,所有的像马、钢铁、火枪、小炮、匕首,这些优势全部都在西班牙一方,为什么?


因为欧洲积累了丰富的工业基础,或者说他们的手工业更加发达,他们的冶炼更发达,所以他们拥有了这样的技术,而当时的印加帝国并没有,为什么欧洲有而印加帝国没有,作者原文里面是这样描述的:


一度有一个说法叫作欧洲中心论,欧洲中心论者会认为是因为欧洲人的人种,或者基因上的优势,让他们拥有更好的发展速度,也就是因为他们更聪明,他们更勤奋,所以他们发展得更好,是这样吗?


作者举了三点来反驳这样的论调。


首先第一,如果单从基因的优胜劣汰,欧洲人不一定比美洲人更聪明。因为欧洲已经有长期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人们在有保障的社会条件下生活了很多年,在这样的条件下生活,所有的人或者说大多数人,不论你聪明不聪明,都可以很好地生活下去并且传宗接代。


而美洲不一样,作者以他所在的几内亚为例,几内亚当时1972年的时候,食品匮乏、社会动荡、治安不好、医疗条件根本谈不上,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那些更聪明的人才能够活得更好,更容易获取食物,而更好地传宗接代,所以一代又一代的基因叠加,从优胜劣汰的观点来考虑自然进化率,应该是美洲的人或者说应该是那些生活条件更恶劣的人积累下来的优秀基因,要多于欧洲大陆,所以说欧洲人更聪明理论行不通。


第二点,1972年的欧洲,每个家庭大概每天有6个小时花在电视上,当然换到现在,互联网的时间可能未必比这个少,而这段时间美洲或者新几内亚居民的孩子,他们可以用这些时间来做更积极的运动。比如说探索外部世界;比如说游戏;比如说劳作等等,而这些都是对大脑的发育更有益处的,所以从发展条件、发育条件上来看,也应该是美洲大陆的人,或者说几内亚的人应该比欧洲人更聪明。


而且作者说,我因为跟几内亚的同行工作了很多年,所以我知道他们其实每个人都非常聪明,只不过跟我们所了解到的领域不太一样,我们更熟悉一辆汽车如何操作,怎么把一个电视调成我们所需要的频道,而他们并不熟悉这些,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不聪明。跟他们行走在雨林里边,他们随手摘下一片树叶就知道这是什么叫什么;能不能吃;怎么才好吃;什么动物吃它,所以他们也很聪明,只不过他们的社会经验跟我们的社会经验不在同一个领域,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说他们没有我们聪明。


既然不是说因为欧洲人更聪明,所以欧洲发展得更好,那是什么原因导致欧洲发展得更好呢?


二 人类社会发展不均衡的起源


作者接下来要开始他的分析,他的分析解答了这个问题,既然不是因为欧洲人比其他地方的人更聪明,所以他们发展的更快更好更强大,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均衡出现的呢?


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一场竞赛的话,那么它是有起跑线的,而这个起跑线应该被划定在公元前13000年到11000年的时间,为什么把起跑线设在这儿?因为在公元前13000年到11000年左右以前,也就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冰期结束的时候,地球上所有地方生活的人类,他们的生活方式、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状态,基本都相似或相同。也就是不论地球上任何地方,美洲也好、亚欧大陆也好、非洲大陆也好,甚至印度洋岛国上的人也好,不论他生活在哪里,他们都处在一个相似的状态,那就是过着采集狩猎并存的生活。


01 农业文明的诞生


直到13000年到11000年左右,有一部分人先迎来了农业文明的曙光,而农业文明的曙光在哪里点亮的呢?欧亚大陆。世界上最早诞生农业文明的,有两个核心地点,一个是西南亚的新月沃地,一个是东亚的古代中国。东亚的古代中国大家很熟悉,西南亚的新月沃地是哪里呢,它其实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我们所谓的两河流域,也就是现在的伊朗、约旦、以色列、伊拉克等等。


各个国家一小块土地拼出来的这么一块新月形的沃地,它的面积大概40多万平方公里,跟我们黑龙江省的面积差不多大。为什么最早在这两个地方诞生,作者专门说了,农业文明的诞生不是一个主动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这么说,农业文明不是大家平时以前一个部落,都还在狩猎,都还在采集,突然有一天部落的首领突发奇想或者灵光一闪,把大家聚在一起开个会,从今以后开始咱们不狩猎了,咱们从今天以后开始种粮食了,不是这样的。因为他们以前从来没有了解过,并没有任何可供他们参考的成熟案例,所以农业文明的开始,一定是无意识的,或者说经过长期地尝试失败才诞生的生产生活方式。


作者在其后就说了,农业文明的产生需要三个先决条件:


第一个是气候条件;

第二个是环境条件;

第三个是资源条件。


如果我们从植物驯化来分析农业文明产生的话,我们先来探讨这三个条件:


首先气候条件,新月沃地是典型的地中海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四季分明,这样就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非常好的环境;


第二个是环境因素。什么叫环境因素,就是地貌,新月沃地的海拔从几百米一直到几千米,海拔分布地非常丰富,带来了丰富的植物种类,这跟第三个要素有明显的关系;


第三个要素就是可供驯化的植物种类来源,就是有没有东西让他们种。我们面对的自然界大概有20万种植物,这20万种植物里面大概有不到1000种能吃,而这1000种能吃的植物里边我们常吃的只有不到100种,而我们常吃的这100种当中被我们当作主要的食物来源不到10种,而这些植物是什么呢,也就是水稻、白面、小麦、高粱、小米、玉米、土豆等等。


人是怎么从20万庞大的植物世界里面,去选出来这些种类,进行培育驯化和种植的,可以想象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充满尝试和不确定性的一系列的试验过程。人们通过不断的尝试,去选择这些可以种植的东西,拿回来种然后收,然后看能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好的我们就留下继续种,不好的我们就不再种了。


所以经过一万多年的努力,人类选择了这些主食,而这些主食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不知道是因为碰巧还是自然规律使然,它们都属于植物分类学当中的一个科属,都属于大种子禾本科植物。


我们熟悉的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小米,都属于大种子禾本科植物,什么叫大种子,大种子是说这些植物的种子重量,比这一类植物的平均种子重量,重10倍以上,简单说就是这些植物的种子大,因为咱们吃的是种子,种子大就更方便我们进行采集和收获。


刚才说最早独立的农业文明诞生在新月河谷和古代中国,古代中国驯化了水稻和小米,而新月沃地驯化了小麦,几千年之后,美洲大陆的先民才成功驯化了玉米,非洲驯化了高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时间差,非洲人笨吗?我刚才说了人种上并没有差异,那是因为什么?


咱们刚才说有三个因素,气候、环境、可供驯化的种类,作者列出地球上所有的大种子禾本科植物,一共只有50多种,而其中的30多种,就分布在新月河谷,其中的6种分布在东亚古代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附近。


既然在环境、气候和资源共同的作用下,新月沃地和古代中国最先完成了对最早一批农产品的驯化,开始了粮食的种植,为什么美洲也有合适的气候,合适的土壤环境,合适的地理分布,为什么那么晚?


这跟植物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关系,或者不妨去看一看野生的小麦、野生的水稻和现在我们熟悉的水稻小麦的样子,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用肉眼都不难发现,也就是人类很容易对这几种动物的野生祖先进行驯化,所谓驯化的过程,其实是不断地选择,不断地优化的结果。


而美洲面对的植物世界则不然。一方面美洲面对的大种子禾本科植物的种类本身就少,另外他们最后成功驯化的品种——玉米,它的野生祖先是什么呢?在基因学得到很大发展之前,科学家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关于玉米的野生祖先。为什么会激烈地争论?是因为它的野生祖先很不好找,人们很难在野外找到一种长得像玉米的野生植物,最后争论来争论去,结合了最新的技术,人们才发现玉米的野生品种竟然是一种只长了单排种子,果实很小,而且外面包裹着硬壳的一种美洲野生植物,也就是“大变玉米了”。


经过了几千年的时间,人们才把玉米驯化成现在我们熟悉的金黄色的,一扎来长的长满了饱满颗粒的果实,况且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还只有水稻或者小麦的一半,也就是美洲大陆的先民面对的,不仅面对的条件比较苛刻,没有那么好的气候,没有那么多的品种,好不容易有一个品种还不太好驯化。


作者就分析到这儿,分析后发现综合这三个因素,气候、环境和可供驯化的植物种类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只有两个,一个是古代中国,一个是新月沃地,所以,世界上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的曙光在这两个地方诞生了。


02 人类对动物的驯化


不仅如此,接下来作者开始分析动物的驯化,因为我们知道,人类对动植物的驯化才完整地构成了人类农业文明的全部重点要素。动物的驯化在全球范围内,又是怎么样的情况呢?


作者首先列了一个表,告诉我们人类经过11000年到13000年的努力,一共只驯化了14种大型野生哺乳动物。首先作者会强调什么叫大型,大型的意思是体重超过100磅,也就是大概90斤,为什么只讨论这些大型,虽然那些小型的动物,比如说鸡或者狗在人类历史上也为食物做出了一定辅助和努力,但是它们当中,没有一种能够为人类拉车,或者驾辕犁地的,这就是作者为什么只讨论大型野生哺乳动物的驯化。


而驯化的时间大概跟农业文明相继开始,甚至是同时进行的,这14种大型野生哺乳动物,其中有5种主要的和9种次要的,为什么说5种主要的,是因为作者认为这5种,在人类社会最广泛的范围内为人类作出了最大的贡献,这5种分别是:山羊、绵羊、马、牛和猪。而9种所谓次要的是什么,作者说首先次要是因为他们只在一定范围之内为人类做出了贡献,所谓范围是指地理范畴,9种包括什么,包括单峰驼、双峰驼、北非野驴、驯鹿、安第斯羊驼、白肢野牛、牦牛等等。


比如说这其中,牦牛大家最熟悉了,只在青藏高原有,骆驼只在沙漠戈壁地区有,安第斯羊驼大部分都只在安第斯山脉附近有,所以作者说这些所谓次要,是因为它们只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人类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而通过这张表,我们不难发现这14种当中的13种,他们的野生祖先都分布在欧亚大陆,只有一种分布在欧亚大陆以外,那就是安第斯羊驼。


先来看看分布在欧亚大陆的,中国古代的先民驯化的猪,古代的印度驯化了牛,然后古代的两河流域,也就是刚才说的新月沃地的人,他们驯化了山羊和绵羊,而马是古代乌克兰人在大概4000多年前驯化的。


反过来大家可能会问了,为什么这13种都在欧亚大陆呢?是因为其他大陆的人,不愿意驯化这些动物吗?或者说是因为其他大陆的人不会、不敢、不想?作者说都不是。


首先欧亚大陆的面积非常广大,它的地形非常丰富,所以它分布了地球上最丰富的物种资源。非洲大陆咱们一说就是角马大迁徙,什么长颈鹿大象,去非洲看动物,那是因为现在只有在非洲大陆保持着最原始、最自然的生态环境,让我们可以在那看到最大的动物群落,而不是最丰富的种类。


非洲大陆动物种群的丰富性,远不如欧亚大陆,美洲也一样,但其实美洲大陆一开始也并不是这样。在第一次冰期结束以前,他们有很多大型的哺乳动物,有袋类动物,巨型的袋鼠或者美洲野马、美洲野牛等等。但为什么美洲的先民没有能够驯化这些动物?


刚才说的在卡哈马卡冲突里面,美洲大陆的先民自始至终都没能驯化一种可供他们骑乘的动物。为什么?因为美洲大陆的先民在他们可以进步到足以驯化动物之前,就已经把那些动物都吃掉,我们虽然没有证据,但可以推测,当时的先民由于这些动物傻到非常容易捕捉,不久就把这些动物都狩猎吃掉。所以当人们不断地进步进化,越来越发达,脑子越来越好使,突然有一天或者说突然进展到我们可以尝试驯化动物的时候,发现可供他们驯化的动物已经不多了,起码没有马。而非洲也一样,所以作者说,为什么有些动物被人类驯化了,有些动物没有被人类驯化,有些动物在有些地方被驯化了,在有些地方的品种却没有,虽然它们是近亲。


作者提出了一个准则叫做安娜·卡列尼娜准则,为什么叫安娜·卡列尼娜准则呢?这是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的扉页上写的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套用到动物身上,被人类驯化的动物都是相似的,而没有被人类驯化的动物,各有各的“不是之处”,不是之处是打双引号的,因为这并不是动物的错,只不过是它们没有能够很好地跟人类融合,被人类驯化而已。


安娜·卡列尼娜准则都包括什么,它有一系列的要素:


首先第一个是它的生长速度,生长速度太慢的动物没法养。比如说海龟,比如说作者举的例子大猩猩,说猩猩也有很多肉,看上去也非常结实。为什么没有人饲养猩猩来吃肉呢?因为猩猩从小长到大、长到成体,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而对于需要肉食来源的驯养目的来说,猩猩显然不符合人们的意图,它需要太大的耐心和太长的时间。


第二个要素就是它的能量转化率。什么叫能量转化率,你用1000公斤的草喂给牛,可以产生100公斤的牛肉,这个叫能量转化率,接近10就已经很高了,羊也类似。而作者说能量转化率很低的动物是什么,所有的食肉动物都属于能量转化率很低的动物,比如说猎豹,比如说狮子老虎,你得用1000公斤的草喂给牛,长成100的肉,这100公斤的肉喂给老虎,老虎吃了可能只长了10公斤的肉,所以它的能量转化率接近1%,这个就很低,就不划算。


所以我们惊奇地发现,这14种人类经过1万多年努力驯化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里面,没有一种是食肉动物,全部都是食草动物,因为食草动物普遍的能量转化率要比食肉动物高。


接下来是繁殖。说到繁殖,我们就可以举个例子,都知道一猪生九仔,一窝起码是9个10个,甚至有的多的生了12个,猪的繁殖能力很强,它就很适合人类驯养;羊,一大群羊,你有300只羊,明年你就有350只,后年你就有400只,大后年你可能就有600只,不断地繁育不断地繁育,所以繁育速度越高越快的动物越适合人类驯养。


但是对于那些繁育难度过大的动物就不适合被驯养。作者在这举的例子是猎豹,猎豹在求偶交配的过程当中,需要经过室外长达几天的奔跑、追逐和嬉戏,在笼养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也就是你把猎豹抓回来养可以,你想让两只猎豹一起生一个小猎豹,很难。虽然人类因为出于对猎豹速度的敬佩和景仰,经过多次的努力尝试,去驯化猎豹都失败,包括古代埃及和古代中国的壁画上,都有猎豹参与人类出行活动的场景,但是作者说,被称为驯养而不叫驯化。


驯养和驯化主要的区别在于是不是在繁殖的过程当中,通过有意识地选择,让它们为自己的主人服务,就区别了驯养和驯化,所以人类经过多次的努力,都没能够驯化猎豹,是因为它不能繁育,在人工条件下很难完成它的求偶过程。


接下来是性格。性格这个就很显而易见了,我们肯定不能驯养一种太过凶猛的动物,比如说棕熊、灰熊,它身材庞大,虽然可以给我们提供更丰富的肉,但是我们拿它没办法,当然也不是说绝对没有。


作者举例说日本的原住民,北部岛屿的原住民也驯养棕熊,那么在它们成年以后用来祭祀,但这是驯养不是驯化,并没有能够形成规模不断地繁殖;


还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斑马,其实之前我个人非常好奇,为什么斑马这么帅,这么漂亮的一种动物,没有能够成为人类的坐骑,也就是我们看非洲的电影,非洲的勇士也没有骑在斑马上作战。他们经常徒步很久,徒步很长时间,从一个村到下一个村,你抓一头斑马来骑骑不好吗?不行。为什么,因为作者说斑马一旦成年以后性情非常暴躁,而且经常咬人,咬住人以后不松口,这也就是为什么全美的动物园每年被斑马咬伤的工作人员,要比伤于其他食肉动物的还要多,所以斑马的脾气非常暴躁,暴燥到人类经过多次的努力,仍然放弃了它的驯化。


所以非洲的原生种族也没有能够驯化斑马,他们没能够骑着斑马去跟北非的人作战,他们骑的马依然是由殖民者或者说由旧大陆带来的传统欧洲马。


安娜·卡列尼娜原则的下一个要素是动物面对惊吓时的反应,这个也很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如果一种动物它的神经特别敏感,任何有一点风吹草动,它撒丫子就跑,而且四处乱撞的话,这种动物就不适合养。比如说瞪羚、跳羚、非洲大羚羊,我们当然专业上会称为神经敏感性食草动物。


如果大家看动物世界就会发现,狮子一露头,一大群白尾羚羊呱呱呱就跑了,它们跑的时候是慌不择路,一旦在笼养条件下,这种四散奔逃是致命的。但是羊就不一样,我们有时候能够看到那种有趣的短视频,在羊的耳朵边上啪敲一个锅,羊四肢定住,立马躺下装死。这种动物就适合人类养,为什么?因为在这种惊吓环境下,它不会做出激烈的举动来影响自己的生命,而它的生命其实是它主人的财产,所以惊吓时的反应,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最后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群居环境,群居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动物适不适合被人类驯养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比如说,咱们熟悉的马、牛、羊甚至骆驼,它们都可以一群一群地在一起生活,甚至它们还有固定的首领,你只要管住了头羊,这一群羊都是你赶着去哪儿它去哪儿,马也一样有头马,只要套住了头马,这一群马就不再跑。


但是犀牛不行,犀牛是独居的,每只犀牛大概有20~50平方公里的领地,一旦侵入它的领地就得“一山容不得二犀牛”,一旦有其它的犀牛侵入它的领地,它必定是一场剧烈的战斗,所以这种长期独居的动物,是不适合被人类驯养。


经过刚才这一系列地分析,能量转化率、生长速度、繁殖、性格、惊吓反应、群居形态这些所有的因素共同决定了,世界里面绝大多数的动物都不适合驯养,不适合作为人类的伴侣,而只有那14种大型野生哺乳动物能够成功被人类驯化,它不是偶然的,是因为它们真的非常优秀,当然是从人类的角度来讲,所以直到今天,我们驯化的大型野生哺乳动物还主要依然是这些。


作者通过这个分析又证明了欧亚大陆的先民是多么的幸运。


首先植物的驯化上,因为独特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和丰富的可供驯化的植物种类,导致了欧亚大陆先民最早的两个核心,诞生了最早农业的种植,也就是新月河谷和古代中国;


那么第二轮动物的驯化,欧亚大陆先民又占尽了先机,因为欧亚大陆的种群太丰富了,14种当中的13种都得以在这里被驯化,欧亚大陆的先民已经连续两局胜出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他们的祖先有多么的优秀,或者多么的勤劳,而恰恰是因为他们所处的欧亚大陆这一块大陆的环境是多么的肥沃、多么的丰富、多么的优秀。


03 轴线传播理论


经过前两轮的分析,我们知道欧亚大陆的先民是如此的幸运,他们得以完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动植物的驯化,在这作者又提出了一个理论叫作轴线传播理论,也就是为什么植物最早的驯化,在两个相距几千公里的核心诞生,但是迅速布满了欧亚大陆,作者说同纬度之间的传播要比经度之间的传播容易得多,也就是它所谓的轴线。


我们知道欧亚大陆的轴线是横向的,也就是纬度方向的,而非洲大陆、美洲大陆都是从上到下的长条,它们的轴线是竖向的。而这个有什么差异?当然有差异,因为我们知道地球是有不同的热带、温带、寒带。而经度、纬度的差别在于,同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通常相似,而不同纬度之间的气候条件通常差异比较大。也就是咱们现在说,海南岛、三亚跟东北黑龙江肯定是不一样,所以作者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和例证来告诉大家,在同纬度之间所有的传播都很迅速。


作者举例子,公元前3000年左右,西南亚的某一个地方的人们发明了轮子,而不到几百年的时间,全欧亚大陆都有了轮子,也就是迅速传满了欧亚大陆,那么包括农业生产,包括动物驯化,都可以在短时间之内进行迅速地普及,通过一个长长的同纬度廊道可以完成。所以作者说很幸运,欧洲大陆的先民居住在这样一个同纬度地区更广阔、通道更通畅的这么一片大路上,所以在欧亚大陆上任何一个地方驯化的东西,不论是植物还是动物,还是其他的发明,都可能很快地被其他地方的人们拥有并接受,而美洲和非洲则不然。


所以经过这样一轮一轮的分析,我们不难知道欧亚大陆的人们在农业文明这件事上,取得了巨大的优势。


三、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那么农业文明这场竞赛当中获胜者取得的奖品是什么呢?不是奖状,也不是证书,而是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什么人口会快速增长?


01 稳定的食物来源


首先农业文明给带来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而且定居的生活方式也对人口的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采集狩猎的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不能进行频繁的生育,也就是当一个孩子不能用自己的脚步跟上部落迁徙步伐的时候,一个母亲是不能养育第二个孩子的。所以在采集狩猎的这种时代,母亲生育的周期是4年,间隔4年才能生第二个孩子。而人们一旦定居下来,这个情况就改变了,你不需要第一个孩子可以满地跑就可以生第二个,而且他还有吃的。


02 更加复杂的社会结构和分工


那么当农业文明诞生以后,人们可以通过种植,来获取更多的粮食以后,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使他们能够扩大在社会发展过程当中的优势,这里面很重要的,包括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和社会分工这三点。


首先咱们说人口增长。人口就是生产力,有越多的人去种地就可以种出越多的粮食;


社会分工是什么意思?社会分工是说当农业生产进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不需要每一个人都从事农业生产,就可以获得整个部落可以吃的粮食。在采集狩猎的年代,每个人都得出去工作,都得出去劳动,你今天要么采集、要么狩猎,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你可能就没得吃。因为大家都仅仅能够获得糊口,甚至还不够的粮食或者猎物;


而农业生产发展以后就不是了,一部分人种地就够所有人吃的,这样就可以有一部分人分出来做手工业,可以有一部分人分出来做专门的管理,比如管理粮食,比如管理祭祀或者什么。也就是当农业文明诞生一段时间以后,人类就有了更复杂的社会结构,社会结构是怎么产生的,社会结构就是当聚集的人口越来越多的时候应运而生的。


当人口少的时候,比如说一个部落就是几十人上百人的时候,这里边每一个人都认识每一个人,那么这个部落里面一定有这么一个人,被大家推选出来作为部落的首领,来处理部落的所有的事物,来做决定做判断,为所有的冲突和所有的争斗做一个最后的裁决。这个人要么是大家都信得过的,要么是大家都打不过的,反正不论如何,一定会有这么一个人。


但是当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是成千人上万人甚至更多的时候,就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大家都认识都信得过,或者都打得过,不过这需要什么,就需要管理工具。所以也就是组织结构逐渐诞生了,而一步一步地演化,最后形成了所谓的国家。


03 文字的发明


还有一个最重要伟大的发明就是文字。随着定居文明的持续;社会分工的持续;管理方式、管理工具的不断演进,文字的发明就成了一种必要的、迫切的社会需要。


作者在这里专门讲了文字发明,是因为什么?文字的发明并不是为了表达,文字最早的发明是为了记录。什么意思呢?它最早不是用来写诗的,不是用来写散文的,不是用来歌颂的,而是用来记录的。记录今天我们产了多少粮食,记录我们部落一共有多少只羊,记录他们家今天贡献了多少羊奶,他们家贡献了多少奶酪,而他们家今年交了多少粮食,以便于集中的保管和最后的再分配。


而文字的诞生它的伟大意义在不仅仅是人们完成了记录工作,文字的诞生使知识的传播和积累有了一种更好的方式,它传播得更快、更久、更远,能够传播得更准确,这个是非常了不起的,它才能够形成积累。


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能够让知识传播的更快、更久、更远、更准确?咱们想象一下,我们经常会在影视作品里,看到一个非常浪漫的场景,彩霞满天、熊熊篝火,一个部落的人们完成了一天辛勤的工作,围坐在一起,大家互相聊天,大家听部落的长者讲着祖先的故事。这是他们传递智慧的方式,这是在文字诞生以前人类传递智慧的方式,效率很低而且很不可靠。而一旦文字产生了,那么写成的东西,写成的书,刻成的字,就可以把人类的知识一代又一代的传下去,可以让人们在没有见过面的人那里,获得他们的智慧和他们丰富的经历。


在这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为什么皮萨罗能够带着他的队伍来到了美洲,是因为西班牙国王给了他一纸命令,这个命令首先就是以文字写下来的,而且他是怎么找到这的,是因为他读了哥伦布的航海日志,哥伦布的航海日志也是以文字的形式写下来的。


在这儿再补充一点,哥伦布是为什么开始他的远航,包括达加马和迪亚士,是因为他们读了一个13世纪的人写的书。谁写的呢?马可·波罗。当时在13世纪的时候,《马可·波罗游记》在欧洲一度盛行,街头巷尾大家都在谈论这本书。因为在这本书里古代神秘的东方,被马可·波罗描绘的遍地黄金,非常富庶。所以欧洲的各种宫廷贵族他们才对神秘的东方产生了充分的向往,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努力,所以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远航,才有了迪亚士,才有了哥伦布,才有了乃至后面的一切。


所以可见文字是多么的重要,也就是因为有了文字,有了社会分工,有一部分人可以去做管理,有一部分人成为手工业者。而手工业者不停地进步,加上知识的积累,他们最后就形成了我们所谓的科学技术。而这也就是我们在最开始卡哈马卡冲突里面看到的两个巨大优势,枪炮和钢铁是哪儿来的呢?为什么欧洲人会呢?因为欧洲人有文字、有积累,一代一代的导致他们能够冶炼,能够锻打,所以他们才有了枪炮,有了钢铁。


四 病菌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但是枪炮和钢铁恐怕还不够,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这本书的名字叫《枪炮、病菌与钢铁》,病菌是什么作用呢?病菌为什么足以和这两个如此锋利如此强大的要素并列在一起呢?作者给出了最精彩的答案。


而作者之所以把病菌与枪炮和钢铁并列在一起,是因为作者提出,病菌在欧洲人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当中,起到的作用不亚于枪炮与钢铁,甚至它的作用或者贡献比枪炮和钢铁还要大,为什么会是这样?


作者举了一系列的数据,一个是1492年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的时候,墨西哥当时应该有2000万人口,而在不到100年之后,墨西哥的人口锐减到160万。为什么?这其中当中只有一小部分是死于殖民者直接的伤害,也就是死于正面的冲突,而其中95%甚至以上的人都死于殖民者——也就是欧洲人带去的病毒:伤寒、麻疹等等。


会不会有疑问说,为什么病毒的伤害是单向的,是美洲的人一片一片地死于欧洲人带去的病毒,为什么不是欧洲人死于当时原住民身上所携带的病毒呢?


作者在这说,我们要看一看病毒到底有一些什么样的规律,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大传染病、大流行病,作者举了麻疹、天花、百日咳、白喉,甚至比如说还有狂犬病、鼠疫等等。这些大批大批夺走人类生命的大传染病、大流行病,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它们全都是来自于动物的,是从动物身上传染到人身上,变成了大规模的流行病而夺去大量人类生命,这就取决于人跟动物的亲密关系。


欧亚大陆的先民由于他们如此地幸运,拥有更好的气候条件、环境因素和物种资源,所以他们很早驯化了动植物。那么从动物这块来讲,他们最早地驯化了动物,所以最早的开始了大规模的动物饲养:牛、羊、马、猪,而在这样大规模饲养动物的过程当中,他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们就不断从这些动物身上得到了不同种类的各种各样的病毒,一批又一批欧亚大陆的人们死于这样的病毒。


但同样,如果说事物有两面性的话,在这表现的特别明显,因为几千年共同的相处,人跟动物的亲密接触,导致欧亚大陆的先民不断地面对各种各样的疫病。各种各大规模的死亡,同时那些生存下来的人们就拥有了免疫力和抗体。这也恰恰是为什么当欧洲人面对美洲大陆的原住民的时候,他们身上携带的这些病毒,能够给美洲大陆的人们带来那么大的伤亡。而欧洲的这些殖民者,是因为他们身上已经拥有了这些抗体,所以他们可以在病毒疫病流行的时候得以幸免。


但美洲就不一样了,大家应该记得,美洲大陆的先民因为没有那么多可供驯化的动物,所以他们没有能够大批的驯养动物。这就带来了什么?带来了他们身上基本没有能够因为跟动物亲密接触,从而从动物身上传递到人身上的各种的病毒和疫病。所以他们没有什么病毒可传染给欧洲人,而欧洲人有很多几千年来积攒下来的各种病毒可以传递给美洲人,事实上也造成了美洲大量的人员死亡。


当哥伦布到达新大陆的时候,病毒跟他一起就到了。而当哥伦布的脚步还没有走遍美洲大陆的时候,这些病毒已经先一步走遍了美洲大陆,也就是造成了很多后来的欧洲殖民者在征服美洲大陆的过程当中,看到的是大量空荡的城市和废弃的村庄。


但是不管怎么说,是病毒的大面积流行,造成了美洲大陆原住民的大面积死亡,所以才让欧洲的这些殖民者得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占领这些大陆。原来美洲大陆的住民,虽然他们没有钢铁和枪炮,没有那么先进的武器,但是他们有足够庞大的人群和有生力量,可以和欧洲殖民者进行有效对抗。事实上他们在后期已经组织起了一些队伍,能够跟殖民者进行作战。但是很不幸的是,他们能够面对有形的枪炮,有形的匕首,他们不能抵抗这些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而且传染迅速的病菌。


因为我们知道病毒的传染是以几何级数的发展进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作者说,能够把病毒这个词和枪炮钢铁两个词一起并列,在这用来作为“人类社会的命运”这个标题的注释。


经过刚才这些分析,我们知道了欧亚大陆的先民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最早进入了农业文明,所以他们最早开始了知识的积累,不断地进步发展出了足够的枪炮和钢铁。又因为他们长时间驯化动物跟动物共同生活,而导致了他们身上拥有丰富的病毒的同时拥有丰富的抗体,也就是拥有了第三个要素——病菌。


枪炮、病菌、钢铁这三要素,使他们得以完成了对新大陆的征服。接下来作者又讲了什么呢?接下来作者又讲了欧亚大陆内部分布不均匀的情况。


五 为什么是欧洲人征服了新大陆


我们最开始就提了,最早诞生农业文明的两个核心地段,一个是新月河谷,一个是古代中国,而这两个地方的人,为什么没有去征服新大陆,而是欧洲的人征服了新大陆呢?


先说新月河谷,我们知道从公元前11000年到13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就开始驯化植物、驯化动物,开始种植、开始养殖。但是因为长时间的灌溉农业,使这里的土壤大面积的退化、盐碱化,这是灌溉农业带来的弊端。而且由于过度地开荒烧荒,使大量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环境退化非常严重。而地中海气候的周期性变化,使这里的降水量减少,这里不再适合农业耕种。


那么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古罗马和亚历山大大帝的共同作用下,这一部分的文明重心不断西移,一直到了意大利,也就是到了后来的欧洲。


中国是怎么下去的呢?中国的下去作者说我们很难想象,一直到14世纪的时候,中国人的科学技术还是在全世界非常领先的,可是突然就终止了。


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在元朝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发明了一种非常先进的水力纺纱机,那是什么时候,那是14世纪。而这种水力纺纱机,通常被人们认为是欧洲工业革命诞生的标志,欧洲工业革命开启的标志就是水力纺纱机的发明和大规模的应用。但早在400年前,东方的中国就已经拥有了这样的机器了,但为什么后来工业革命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亚洲,不是中国呢?


作者说这里很遗憾,中国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中国皇帝的一个政令就能够迅速制止一系列的事情发生。


作者举郑和航海的例子。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迪亚士都要早,哥伦布出生的时候,郑和已经死了好几十年,而且郑和的规模大,他的船队不论从船只的尺寸,还是从它的航行能力上、人员配备上,都要远强于当时的哥伦布。但当郑和航海结束以后,中国的皇帝下令禁海,再也没有人可以远航了,而一旦禁海以后,船厂就失去工作,船厂就失去生意,造船工人失去工作,船舶设计师也没有生计,所以没有人会在这上面再动脑筋了。


同样,当时中国的皇帝把一系列所谓复杂的手工艺产品归于奇技淫巧,而把更多的精力关注到那些我们所谓的琴棋书画。作者还举了一个日本的例子,说日本其实在16世纪的时候,已经拥有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火枪技术,当两个葡萄牙人最早把火枪带到日本岛的时候,日本人发现这东西真棒,射程远、威力大,一声巨响对方应声倒下,所以就开始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改进。


到16世纪的时候,日本的火枪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是火枪技术越臻于成熟,他们面对的来自武士阶层的压力就越大。因为武士阶层是对火枪嗤之以鼻的,他们认为火枪是没有灵魂的,所以在武士阶层的不断打压之下,火枪的生产和研发受到了一系列的限制,最后导致日本的火枪甚至基本上废绝了。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书的核心内容。作者经过一系列的分析告诉我们,欧亚大陆的先民,最早诞生农业文明并不是因为他们聪明,是因为他们面对最好的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物种丰富的资源;


接下来定居的农业,最早产生的欧亚大陆,并且随之通过轴线理论告诉大家,因为欧亚大陆是横向的轴线,所以纬度传播最快,所以欧亚大陆迅速开始全部进入农业文明,产生了复杂的社会,产生了国家,产生了文字,产生了知识的积累,产生了技术的进步,最后欧亚大陆的先民,拥有了更丰富的产品,枪炮、钢铁;


那么随着他们对动物的驯化和伴生,他们身上携带了病毒和抗体,所以他们最后征服了美洲大陆,这就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


当然里面还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例子、故事、典故,甚至有很多精彩的分析,希望大家能够把这本书买回去详细地阅读,今天的分享就到这,谢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012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589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819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652评论 0 20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54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81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87评论 2 3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04评论 0 19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82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55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80评论 1 25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49评论 2 2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64评论 3 23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0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6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94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81评论 2 25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