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哲学作品ll《自感论》的提升论文

文章副标题:从以“量态论”再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到以“自感论”再阐述“事物价值”的试探性观点与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些启发和猜想观点

1.1导言:

【版权声明】:《自感论(哲学)》已在2020年登记著作权,此文为本人原创,初版于2021年7月31日首发于“简书”平台并收录于部分专题,不接受帖文多处发表的专题等请勿录用或谨慎考虑,谢谢!

一、适合阅读本文的读者人群与阅读指南说明

1)适合的读者人群:哲学爱好者、人工智能爱好者、物理爱好者、生物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等。

2)阅读指南:

i)文章分为三大板块:

①<版块一  关于“真理”的讨论>适合对于“真理”的存在性以及本质性讨论感兴趣的读者;

②<板块二  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适合对于“人的欲望”和“事物的价值”等话题讨论感兴趣的读者;

③<板块三  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适合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的关系”话题讨论感兴趣的读者。

ii)文章对于内容的难度进行了分级标注:

①(*)表示阅读理解较为容易;

②(**)表示阅读理解难度一般;

③(***)表示阅读理解有一定难度。

iii)推荐阅读的核心版块:<板块二  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

读者朋友们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性的阅读。

二、文章写作目的说明

笔者写下这篇哲学类的论述性文章,主要目的之一是对于之前已登记著作权的本人原创哲学作品《自感论》的部分理论漏洞的修正与提升完善。其二是对《自感论》部分核心内容的正式公开发表。虽然笔者之前已在科技创新论文中引用了《自感论》的部分内容,并获得了市级和省级的科技创新类奖项,但毕竟从未详细地公开发表过理论的核心部分内容。

选择在简书平台而非在期刊发表的原因,是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才学疏浅,部分知识和理论的论证依然可能存在诸多谬误,因此恳切的希望爱好哲学的广大朋友们能够抽出宝贵的时间,在仔细阅读笔者的论述性文章之后给出您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对文章中所提出的“哲学问题”进行理性讨论,纠正谬误,从而共同促进理论的完善。

【免责说明】:本文仅为学术性讨论,观点可能存在谬误和不足之处,望读者朋友们指正!

三、文章核心内容提要

正如文章题目所述,本文首先基于笔者最新提出的“量态论”,对于普遍命题的真伪性进行再阐述,引出普遍命题所具有的“量态性”特征,结合笔者之前提出的“思维价值模型”,从而对“真理”的定义进行重塑性的试探性认识。通过对于“真理”定义的全新了解剖析,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中意识和物质关系观点的对比,再次强有力地论证“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与正确性。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笔者通过对于生物普遍具有的应激性和欲望等感性认知基础的研究和思考,引发对于人类本源欲望的本质阐述,即笔者之前提出的“自然感知力”。将“自然感知力”同人类理性逻辑和人类生命价值的再思考,从而得出事物相对于“体验者”普遍具有的价值衡量标准,即笔者之前提出的“价值抽象公式”。结合人类所特有的情感情绪表现,从“价值抽象公式”引出“价值近似计算公式”。文章最终从“自感论”引申出对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一些启发和思考。



<版块一  对于“真理”的讨论>

(*)2.1“量态论”概念的提出

一、“量态性”的定义

某种事物具有的穷尽有效方法对其进行观测考察,都不能完全了解其真实全貌的性质。

二、“量态性命题”的定义

基于“量态性”的定义,某个命题穷尽有效方法对其进行验证考察,既无法确定其正确,又无法对其证伪,则称该命题为“量态性命题”。

三、由“量态性命题”的定义可以得出,“量态性命题”的真实全貌不能完全了解,应此在逻辑判断上,“量态性命题”的真伪性应是除“真”与“假”之外的第三种逻辑判断。

四、狭义量态性命题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约1285年至1349年)提出。这个原理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正如他在《箴言书注》2卷15题说“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注释1】

“奥卡姆剃刀定律”使人们认识到,某些理论体系虽不可被证伪,但因太过复杂而“违背简单有效原理”。比如某些宗教中的观点虽无法被证伪(假设有这样一个命题:“上帝无所不能,他真实存在,而他不会让你亲眼见到他的容貌。”这个命题显然是不可被证伪的,是一个“量态性命题”),但同科学理论相比较,对于相同事物的原因解释过于复杂,违背了“简单有效原理”,因此被时代所抛弃。

同样的,类似“缸中之脑”“世界虚幻”之类的命题,也均不可被证伪,均为“量态性命题”,但人们通过“奥卡姆剃刀定律”意识到,这类命题对于生活可能不会产生过大影响,显然不及“世界真实而存在”具有说服性。

由此可见,人们早已认识到,有一些命题既不能确定其真实性,又无法被证伪,人们选择性将它们忽视或舍弃。这些人们已经认识到的“量态性命题”便是“狭义量态性命题”。

五、广义量态性命题

“缸中之脑”假想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均为虚幻,“一个人(可以假设是你自己)被邪恶科学家施行了手术,他的脑被从身体上切了下来,放进一个盛有维持脑存活营养液的缸中。脑的神经末梢连接在计算机上,这台计算机按照程序向脑传送信息,以使他保持一切完全正常的幻觉。对于他来说,似乎人、物体、天空还都存在,自身的运动、身体感觉都可以输入。这个脑还可以被输入或截取记忆(截取掉大脑手术的记忆,然后输入他可能经历的各种环境、日常生活)。他甚至可以被输入代码,‘感觉’到他自己正在这里阅读一段有趣而荒唐的文字。”

【注释2】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假想,我们在上文也已经介绍,这是一个“量态性命题”,无法被证伪。但根据“奥卡姆剃刀定律”,其对于生活无任何帮助,因此我们在生活中选择性的将这类命题忽略。

但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深入思考,我们会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一切命题可能都是“量态性命题”。对于这个猜想,笔者至今为止依旧没有想到一种完美的论证方法,读者如果细细体会便可以体悟到论证这个猜想的特殊性难度所在。因此笔者姑且采用举例论证的方式进行阐述,我们可以看以下这一段对话:

a:“太阳是一个球体”是一个真命题。

b:不,太阳并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球体。

a:有道理,那么“太阳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天体”是一个真命题。

b:不,在宇宙大爆炸之前,并没有产生太阳。

a:有道理,那么我就限制时间,“太阳在某一段时间内是一个近似球体的天体”是一个真命题。

b:不,也许在你睡觉的时候,太阳偷偷从一个近似球体的天体变成了一个扁状的天体?又或者变成了其他形状的天体?

a:我睡觉的时候,地球另一边的人会看到太阳的真实样子。

b:好,就算我假设在你规定的那一段时间内全世界各地不间断的都有观察者观察着太阳的样子,但如果真的存在上帝,而且他偷偷的在某个时间内将太阳的样子进行了改变,但他又有足够的能力瞒骗过全世界的人,你又如何确定,你刚才的命题一定是真命题呢?

b反驳a的方式想必还可以有很多种。通过这段对话,相信读者一定能够体会到,所有的命题,都具有被反驳的机会。思考其原因,这主要是受限于我们的认知能力。我们人类和一切生物的感知能力都是有限的,我们对于宇宙的考察只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有限方式,因此对于超出我们考察能力范围之外的命题反驳要求,我们就无法对其进行证伪了,这也许便是一切命题能够轻而易举的具有“量态性”的原因之一。由此看来,一切命题均可被视为“广义量态性命题”。

图2.1 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有限的

也许有些读者会为此而感到沮丧,并会发出疑问:这样一来,是不是就意味着不存在真理了呢?笔者在接下来的讨论中,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并不存在“绝对真理”,但“相对真理”是必定存在的。

(**)2.2真理的重塑性认识

一、 “绝对真理”的定义

完全正确的用于描述客观事物运行规律的命题。

二、通过上文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一切命题都是“量态性命题”,因此一切命题的严格逻辑判断既非“真”也非“假”,而是处于“真”与“假”之外的第三种逻辑判断,我们称其为“量态”,根据“绝对真理”的定义可以得出,“绝对真理”的命题逻辑判断并非“量态”而是“真”,因此“绝对真理”并不存在。

三、关于真理的讨论与“相对真理”

关于真理是否存在的讨论自古以来就没有停歇,但实际上,许多人们并没有将真理的类别进行区分。认为真理不存在的一方实则大致可认为是认为“绝对真理”不存在;而认为真理存在的一方实则大致可认为是认为“相对真理”存在。

“相对真理”区别于“绝对真理”,定义相对也比较难以捉摸。笔者通过学习思考,认为人类的理性逻辑认知实则是从以欲望和应激性为基础的生物感性认知发展而来。因此理性认知的基础实则为感性认知,我们称感性认识为生物所具有的本源认知。理性的逻辑认知是人类所特殊具有的由本源认识发展而来的高级严密的认知体系,这种认知归根究底实则决定于人类的本源认知。因此,不妨认为,符合人类本源认知需求的以描述客观事物运行规律的命题为“相对真理”。

上述定义中,“符合人类的本源认知”这一条件至关重要。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假设某只猪也存在价值观,那么显而易见的是,由于猪和人类的本源认知存在差异,那么猪和人类的价值观肯定也有很大的不同。

由以上论述可得,“相对真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类的本源认知需求也会发生相应的进化,这也促使“相对真理”不断进行改进与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人类的本源认知需求大体上相同,但考虑到不同族群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因此我们一般所说的真理是对于人类本源认知需求的宏观考察,一般为近似“相对真理”的量态性命题。

四、“量态逻辑”的定义与“量态逻辑悖论”的解决

“量态逻辑”,即在逻辑判断中除“真”与“假”外引入“量态”这一逻辑判断而建立的新逻辑体系。

读到这里,许多读者肯定会产生质疑:既然笔者认为逻辑判断,除了“真”与“假”之外还有“量态”这一判断,而且上文又说一切命题均为“量态性命题”,那也就意味着笔者上文所说的每一句话既非“真”也非“假”,既然如此,又是如何利用逻辑体系推导出以上的诸多结论?

说实话,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笔者很久。笔者称其为“量态逻辑悖论”。但笔者最终还是找到了问题所在,并给出了解决方法。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过“相对真理”,而我们现实生活中目前用到的逻辑体系中的“真”与“假”的逻辑判断,实则是将“相对真理”(或近似“相对真理”的命题)的“量态”逻辑判断近似看成“真”的逻辑判断;将“相对真理”(或近似“相对真理”的命题)的命题反面近似视为“假”的逻辑判断。因此我们现实生活中所用到的逻辑依据,实则是由一个又一个的“相对真理”(或近似“相对真理”的命题)所构成。因此我们常说的真理,实则为“相对真理”(或近似“相对真理”的命题)。

由此看来,从“量态逻辑”体系的严格意义上来说,“真”与“假”的逻辑判断均是一种假设,并非真实存在,而我们可以将一个“量态性命题”近似的看成“真命题”或“假命题”,从而利用逻辑体系,推导出更多的命题结论。而由“相对真理”(或近似“相对真理”的命题)所推导出的命题结论,其性质也就是“相对真理”(或近似“相对真理”的命题),即符合(或近似符合)人类本源认知需求的以描述客观事物运行规律的命题。

(***)2.3“思维价值模型”与“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论证

一、“思维价值模型”的介绍:

由上文可知,一切命题均为“量态性命题”,因此只要产生一个新提出的命题,便可以用另一个命题对其进行反驳,这一过程可以无限循环。根据人类本源认知的需求,有限的必要的争论可以促使命题正确性得到有效提高(比如“百家争鸣”的历史现象),而无限的不必要的争论反而会使命题对我们的生活失去有意义的帮助(比如陷入“诡辩”)。在这一过程中,理论上我们就可以得到思维价值最大处的命题,这一命题便是“相对真理”。下面我们用图示进行阐述:

图2.3

如图2.3,从思维基点(即思维的诞生点)开始,提出第一个命题a,给出第二个命题b用来反驳a,再给出第三个命题c用来反驳b......,那么从第一个命题a到第无穷多个命题n,命题的价值先逐渐变大(理论上或不变,命题a即为最大价值的命题),在靠近思维基点一端的某个地方达到最大值,命题的价值在无穷多个命题n处几乎消失为零。命题价值的最大处就是“相对真理”的理论所在位置,即思维价值的最大处。

二、“思维价值模型”的再阐述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从思维基点开始产生思维,沿着规定的思维方向给出一个命题,会随之带来一个又一个用以反驳先命题的命题,由此产生争论,如果在某一阶段争论停止,就停留于图中所示的某一个思维价值截面。思维价值截面从思维基点开始,截面积(即图2.3二维图示的思维价值截面宽度大小)由小变大再变小,截面积大小代表思维价值的大小。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争论理论上可以无限次数地进行,所以思维价值的大小最终并不能完全归于零,只能无限逼近于零。

我们生活中每个人所持的世界观、价值观与生活原则,其本质是选取了某一个思维价值截面的量态性命题。在理论上,如果我们选取了面积最大的思维价值截面或其附近的截面,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所持的世界观,价值观与生活原则最接近“相对真理”。

上文也已经说过,由于人的本源认知需求也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行进化改变,因此“相对真理”在“思维价值模型”上位置也并非一成不变。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论证

首先给出“辩证唯物主义”的简单介绍: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它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83页)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人脑的机能,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按照它本身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事物的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的规律,它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最根本的规律。

【注释3】

通过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辩证唯物主义”本质之一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不同,“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即物质决定意识,而这一点使得“唯物主义”较“唯心主义”更为满足人类的本源认知需求。人类的能力所能够掌控与改变创造的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的元素实则是物质,我们每天所接触的事物和每天所做的行动均是以物质为基础,意识和精神的本质载体也是物质。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需求,其本质是对于人类根据本源认知需求对于物质世界的定向性改造。由此可见,对于“物质”的重视并非是对于“精神”的忽视,而是根据人类的本源认知需求所做出的务实行动,通过对于物质世界的有效改造从而为“精神”的提升奠定基础。南北朝时著名的思想家范缜曾说过:“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注释4】

的确,“物质”是组成世界的基石也是“意识”的载体,没有“物质”的存在,“意识”也将灰飞烟灭。

“辩证唯物主义”的亮点(同时也是本质之二)是引入了辩证法,深切而透彻地意识到事物对立统一而不断变化发展的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的事物内部普遍具有的矛盾性使得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促使事物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此进一步证明,人类的本源认知需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进化而改变,这也就使得“相对真理”不断进化而完善。上文已经提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实则是对于物质世界的改造,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需求也得到不断提升,从而引发了本源认知需求的不断进化。这也进一步论证了物质是决定意识和精神的基础。

由以上论述可得,辩证唯物主义符合人类的本源认知需求,能够客观而科学地描述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因此它是“相对真理”,即我们平常所说的真理。



<板块二  关于“人生价值”的讨论>

(*)3.1“单位概念时间”的定义

意识(包括潜意识)能够体验的时间的最小单位称为单位概念时间,小于单位概念时间的时间对于意识(包括潜意识)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意识(包括潜意识)根本无法感觉到它的存在。

(*)3.2“自然感知力”概念的提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知道,人类的认知是基于感性认知发展出来的理性逻辑认知,人类的认知本源则是完全基于感性认知的,感性认知就包括生物普遍具有的欲望和应激性。其特征为对于外界和内界事物刺激的考察反应。

还有 56% 的精彩内容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6,757评论 4 3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478评论 1 2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6,540评论 0 2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59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1,903评论 3 28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329评论 1 21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659评论 2 30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383评论 0 19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055评论 1 23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337评论 2 24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864评论 1 25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227评论 2 25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820评论 3 23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99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750评论 0 192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365评论 2 2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260评论 2 25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