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爸爸谈教育:培养幸福的优秀孩子,就要发挥他的擅长 - 草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来平等,却绝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短板。事实上,每个孩子未来都有可能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人们所说的开窍,其实就是自身天赋找到合适的发展途径而已,只是大部分人的才能都被抑制在萌芽初期。


  理解孩子的天生差异,不用成绩作为评判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

  下面文字来自《硅谷回音》组织的“哈佛爸爸 康一席谈”讲座录像整理稿,谨在此和大家分享。“小草”和“大树”都可以快乐地成长


康先生用不同实例和在座的家长分享,每个孩子天生资质不同,但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做家长的需要多细心观察发现,因材施教。有的孩子是小草的种子,无论父母如何拔苗都长不成“大树”;有的孩子是大树的种子,再恶劣的环境也有树的枝干。


父母能改变孩子的很有限,顺其自然,“小草”和“大树”都有自己的快乐。



这个观点在康先生的育子经验中却格外突出。


他的长子,Rong,天生智力超常,看东西过目不忘,7年级时去考SAT已经超越了大多12年级的学生,高中时还荣获总统奖和Westinghouse科学奖等,顺利被哈佛录取,之后又到斯坦福进修MBA,是时代儿童杂志(Time for Kids)的最早创始人之一,后来又凭超人的创意,交流和组织能力成为比尔盖茨的Communication Manager,他幽默又深刻的退休短片就是Rong一手策划的。




康先生的次子Pei天生只有一个心室一个心房,当年出生时医生曾诚实地解释类似的婴儿大多活不过两岁。Pei不光身体健康受限制,经常心绞痛,而且有严重学习障碍,简单的数学概念无论怎样反复讲解都有困难理解,还不喜欢和生人打交道。Pei在小学时妈妈每晚帮他花很多时间把作业修改整齐,但和他在课堂上的作业程度大相迳庭。




康先生摒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坚持家庭作业能做多少算多少,学会一点总比妈妈帮着写完但一点也不理解有意义。康先生读遍Pei的每一本课本,陪他一起学习,才勉强高中毕业。康先生发现Pei热爱写作,虽然文法等常出错误但想象力丰富,就鼓励他多写作。




36年过去了,Pei已经在亚马逊上出版了9本书,每天笔耕不倦,乐在其中,找到自己独特的生活道路。康先生一再感谢养育Pei的过程教会他很多,相信如果象Pei这样先天发育不全的孩子都能生活得这样快乐,那其他的孩子如果不快乐不成功,肯定都是后天造成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种育儿的坦然心态看似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在“望子成龙”的文化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恨铁不成钢”的遗憾。学校心理学工作的关系我接触很多有学习障碍,自闭症等的孩子,同事普遍反映亚裔父母更难接受孩子的评估结果,这和我们文化中把孩子当做自己的延续,而不是独立的个体不无关系。

如果我们可以象康先生总结的那样,“孩子一生就和父母相处十几年,好好珍惜”,不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做为人父母的成绩,才能更坦然地面对成长中的起伏,更看到孩子的特点。如果是“铁”就按“铁”来打造,可能成为最优质的“铁”; 为什么非要变成“钢”呢?

培养孩子的幸福感和成就, 要从他们的兴趣和欲望着手

  康先生强调尊重孩子的欲望,培养他/她们生活中的自主感,将来选择做自己有热情的职业,才是幸福的源泉。花很大心力去教,不如用心去观察,帮孩子发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热情和目标,而不是去实现父母的愿望。

康先生身边的亲戚朋友中有不少虽然名校毕业,但喜欢做中学或社区大学老师,乐在其中,家长没有必要逼着他们去追求自己完全没有欲望去得到的职业或生活方式。康先生分享他的同学,被称作“九十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台湾大师之一”的杨德昌导演,当初被父母要求去念理工科,拿到UCLA硕士后把学位寄回家,告诉父母他们要求的自己完成了,然后开始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戏剧学习中。

杨导演有幸坚持,找到自己的热爱,可还有多少孩子郁郁不乐地走着父母设计的生活道路呢。

三月底在硅谷回音周年讲座后一位母亲气愤地告诉我她十年级的儿子居然为了游泳队的活动拒绝参加“科学杯”的训练,岂不是捡了芝麻掉了西瓜。我问她孩子喜欢什么,她回答“就是游泳,为了游泳可以不顾一切”。我说也许他将来就是一位优秀的游泳教练。妈妈看我的眼神好象我是外星人,斩钉截铁地说:“如果是那样的结局,我会非常失望!”

可怜天下父母心,我能理解这位母亲想让孩子找到更传统的职业的想法;但一时的失望,总比孩子一生的遗憾好过吧。上周参加多米校友聚会,我和一对MIT姐妹谈到去年一位高中毕业生从小热爱钢琴,不但弹得好还自己作曲,非常向往去大学深造音乐专业,但父母执意要求他申请医学院。妹妹立刻强烈支持,理由是能成功做到专业音乐家的屈指可数,但能成功做大夫的机率大得多,此父母眼光长远,爱心可嘉。姐姐则若有所思,遗憾父母不考虑孩子的愿望。

她接着分享,其实她在中学钟爱文学,一心想当作家,但父母强迫她学理工,认为家里讲汉语的孩子用英文写作不可能和英文是母语的人比。

十几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工作薪水很高,但只是生活的工具,没有热情。姐姐说一定会给自己两个孩子探索的空间,不再留下一生的遗憾。

另一位在医院工作的母亲也分享,身边有好几位斯坦福等名校医学院毕业的大夫,上班愁眉苦脸,一问都是父母逼着学医的,看似光鲜的工作成了折磨,这种痛苦和遗憾处理不好会引发许多生理和心理的病变,得不偿失。

与此相反,我周围有多位高中老师放弃原来私企的高薪,中年转行做老师,觉得生命更有价值,乐在其中。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工作和度假一样快乐,精神和身体都会更健康。

康先生特别指出, 现代社会重视的是那些交流表达能力强的人才,而不是我们华裔传统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康先生和他的同学大多都是理工出身,他的观察是学理工的毕业生绝大多数写作和表达能力不好,导致事业在35岁左右就到顶了,还有“怀才不遇”的郁闷,因为他们当年在学校可是顶尖的学生,现实离期待中事业的辉煌差太远了,不能接受自己。

Rong当年去哈佛时犹豫专业的取舍,高中时他就受著名的Merck公司青睐,曾以基因研究夺得过Westinghouse科学奖,选生化前途无量;但康先生支持他选择中文。在校期间有大量时间办杂志,锻炼自己的交流和写作能力,这些都为他将来在时代杂志社和微软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康先生一再强调,千万不能小看文科。

图片发自简书App


教育要“以长取胜”而不是“以短取败”


  康先生观察到欧裔的孩子也许很多科目都平平,但有一项突出,那他/她的父母就会强调那个强项,全力培养,孩子则自信满满。但亚裔的传统教育方式常常背道而驰,象他的侄女,能歌善舞,写作画画都很优秀,就是数学不好;那父母就把她课后80%以上的精力花在补习数学上,结果是孩子不但数学依旧平平,还对学习失去信心。




我在高中工作时每年都有优秀的学生因一门功课低于A,丧失角逐Valedictorian的资格而沮丧,甚至发生过激情绪反应。包括我自己读高中时也不理解为什么偏科,数学花再多的时间考试也就是80几分,高考时还因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考得比平时更差,本科只去了二类大学。(后来才发现因祸得福,造就了现在的自己,那是另一个话题了。)工作十几年后才清楚地认识到,按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能轻松地门门全A的学生是极少见的,偏科其实正常。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花最多的时间在自己最薄弱的课程上试图提高到A是本末倒置,不如把同样的精力放在自己最喜欢的科目上做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或最有兴趣的活动上做最有创意的领导,体现自己独特的价值。




小学到高中的13年是人生中唯一一个要求什么都学的阶段,大学到成人,我们只需要一门精进并热爱就可以了。没人会追问IT专家高中时历史课成绩多少,更没人感兴趣考古专家为什么物理会挂课。





著名的伊利诺依洲"状元"研究从1981年开始跟踪调查81位各高中的Valedictorian14年,其中46位女生,35位男生,发现他们上学时成绩傲人但成人后在工作岗位并无突出成就。大部分从事传统职业,如会计,医生,律师,工程师,护士和老师。一位成为诗人,另一位是社会活动家(social justice activist)。四位没有完成大学,还有五位女生是全职妈妈(其中两位有硕士学位,两位有博士学位)。




研究者14年中收集了11,000多页的采访记录, 结论是: 头名状元天资聪明,循规蹈距,勤奋好学,上课如鱼得水但缺乏创意,不是改变世界的领袖, 原因就在于没有发现并投入到自己最有热情的一行(“they've never been devoted to a single area in which they put all their passion”(Lives of Promise: What Becomes of High School Valedictorians?")。

图片发自简书App


研究者14年中收集了11,000多页的采访记录, 结论是: 头名状元天资聪明,循规蹈距,勤奋好学,上课如鱼得水但缺乏创意,不是改变世界的领袖, 原因就在于没有发现并投入到自己最有热情的一行(“they've never been devoted to a single area in which they put all their passion”(Lives of Promise: What Becomes of High School Valedictorians?")。






感谢康先生真实的分享,以自己几十年的经验提醒亚裔父母,教育要“以人为本”,而不是去实现我们的愿望。哈佛等名校虽好,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更不是教育的终点。找到适合孩子个性和长处的道路,帮他们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做自己热爱的事业,才是一生幸福的源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