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代频现父子宰相兄弟同荣?恩荫制为何在宋代达到高潮?

为何宋代频现父子宰相兄弟同荣?恩荫制为何在宋代达到高潮?

文:枯木

在北宋有个比较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不少名臣、诗人、大家都有亲属关系,或祖孙或父子或叔侄或兄弟等等,虽然其他朝代也有,不过以宋代居多,大大超过其他朝代。


比如唐宋八大家中,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就占了三个指标,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一门祖孙三宰辅,文臣“三孔”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临川三王”王安石、王安国、王雱叔侄三人,婉约派代表“二晏”晏殊、晏几道父子,文学家“二宋”宋庠、宋祁兄弟,理学“二程”程颢、程颐兄弟,父子状元梁灏、梁固等等,不胜枚举。

为何北宋会出现如此有趣现象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经历五代动乱,北宋相对社会稳定,物阜民丰,因而人才辈出;再加上宋代科举制度已经非常完善,而当时文人都尊师重教,尤其是重视家庭教育和经验传承,因而教育得法,往往一家能够有几人脱颖而出。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宋代的恩荫制度,使得官员子弟可以直接恩荫进入官场,或者不需要经过层层遴选竞争直接参加科举,因而比一般家庭起点要高得多。


那么,恩荫制度是怎么来的?其他朝代为何不像宋代那样盛极一时呢?我们就来谈谈恩荫制的来历以及各朝代的变迁。

恩荫,又称作门荫、任子、荫子、恩补、荫补等,作为选举制度的一种,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官僚享有的一项特权化制度化的制度,有的学者认为恩荫制度起始于汉代的“任子制”,然而,笔者认为,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封建制和世袭制的变相沿袭。


早在西周时期,周天子分封诸侯,授予血缘亲属或功臣予以爵位称号和封地(国),建立公侯伯子男爵封爵制度(到战国时期完善),也就是封建制,各分封地公卿、大夫、士的爵位、官职、封邑也是父子相承,并且基本上都是世袭制,子孙世代罔替,权力一代代延续。这样使得贵族阶层固定下来,其他人要想跻身于贵族阶层,或者贵族阶层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就寄希望于天子或者诸侯君主的“恩赐”分封,或者采取暴力掠夺,这也是为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乱频仍的原因所在。

到了秦代,一统六国,秦始皇为了消除以前的诸侯特权,进而获得中央集权统治,于是撤销封建世袭制(除了皇帝世袭),全国建立郡县制,实行“二十等爵”制。最高的彻侯有封地,不过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没想到因为穷兵黩武,大肆营建宫殿和陵寝,国力亏空,再加上取消封建制引起六国贵族后代反弹,因而很快就被被汉朝取代。


汉朝建立政权后,刘邦吸取了前代经验教训,虽然延续了秦代“二十等爵制”,进行了分封,安抚了功臣,不过玩了一个花招,那就是第一非刘氏不得封王,再依次分封“功狗功人”,使得大权掌握在刘氏手中;再一个就是封地和官员任用分开,分封的诸侯王只是称号和部分税收,却没有实际行政权力。这样的好处使得诸侯势力永远不如中央,还经常受到封地官员的监视。

西汉的爵位延续秦代二十等爵制,最高为彻侯,其次为关内侯,彻侯以一县为食邑,并得以自置吏于封地;关内侯有食邑、封户,只能衣租食税而已,大庶长以下十八等,皆有岁俸,不世袭。汉代的侯爵可以世袭,不过由于汉代中后期严苛的法律,失去侯位非常常见,很少有保留三代的。


而当时为了笼络官员,让其拼死效忠,除了规定侯爵可以世袭外,还规定“任子制”,据《汉官仪》所载:“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意思是,两千石以上官员(其实就是侯爵),只要任满三年,即可以举荐自己的侄子一人为郎官。这就是后来恩荫制的最初雏形。

汉武帝时期,为了避讳,改彻侯为“列侯”或“通侯”,鉴于“七国之乱”的教训,并且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在主父偃的建议下实行“推恩令”,使得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守统辖。东汉延续西汉分封制度,不过由于侯爵越来越多,因而到东汉末年逐渐开始虚封制度,即关内侯与其他爵位一样,仅是爵位名称,并没有封邑,只有少量租税或无。


到了魏晋时期,司马氏于咸熙元年(264)重新设立公侯伯子男五等封爵,每级封爵都有封疆里数和户邑数,以方五里和邑二百户为差,有封邑和俸禄。到了东晋南北朝,封爵制比较混乱,南北皆不相同,不过此时封爵和封地(邑)关系已经不大,并且有“分食制”“虚封制”两种侯爵,区别在于食不食租税,不过都是可以世袭的。

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个最大改变就是,诞生了“九品中正制”,使得封爵制和选官制脱离开来。九品中正制是曹丕在陈群的建议下采取的选官制度,官员的选取根据三方面进行评定,即“家世、行状、定品”,将人才分为九等,然后根据定品高低予以任免。


九品中正制的诞生,使得门阀制度得以建立。由于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评定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现象。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恩荫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双重恩惠下,世家子弟除了恩荫可以直接入仕,而且还可以通过选官制被提拔任职。因而当时门阀士族往往把持朝廷,门生故旧占据官衙,门阀大家掌控了朝廷势力,甚至在东晋“衣冠南渡”时,有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赫赫权势,可以说是恩荫制的一个高峰。只不过,由于魏晋南北朝朝代更迭,战乱频仍,并且门阀士族只是少数几个大家族,因而能够涌现出来的人才虽然也不少,不过毕竟有限,相比宋代稍稍不如。


到了隋唐时期,为了打击门阀士族的势力,开创了科举制度,从而使得寒门有机会进入权力阶层。唐代也延续了恩荫制和五等封爵制,《唐会要》中记载:“三品以上大官可荫及曾孙,五品以上荫孙,被荫之孙品阶降荫子一等,曾孙又降孙一等。”不过唐代恩荫并不是获得官职,而是称号,只有级别和待遇,没有具体职务,少数恩荫子孙可以在吏部排队,待有实际空缺才予以补官;其他需要和可普通举子一样参加科举,方能任职。而封爵制定爵制九等,可以世袭,不过没有封邑没有官职,只有俸禄和荣誉称号。

然而,由于唐代科举制度的兴隆,以及国力的昌盛,再加上唐代人才济济,星光熠熠,并且唐代只能恩荫嫡子制并且还要降等,数量上也有着严苛的限制,使得恩荫制和封爵制显得数量有限,虽然也涌现了不少世代为官、父子宰相等现象,不过和宋代一比,就显得相形见绌。


宋代立国出自赵匡胤掌握兵权“黄袍加身”,到了建立宋朝,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便“杯酒释兵权”,聪明的解决了武将实权在握的现象。同时为了避免出现前代世袭封爵的权力坐大,便取消了爵位世袭制,除了少数赵氏子孙得以世袭封公外,其他皆无世袭罔替的例子,大多封爵只是终身爵,身死爵除。

除了削弱武将的权力,另一个措施就是重用文人,宋代对待文人非常宽容和优待,从开国之初的“不杀政策”,到官员有错贬谪也能再予以重任来看,宋代确实是文人士大夫最喜欢的朝代。然而,作为一个延续千年的世袭封爵制,被取消后如何让这些官员死心塌地的为宋朝服务呢?于是宋朝便在恩荫制上做文章,不但延续了以往的恩荫制,而且加以推广,从而使得官员感恩戴德,以荫封为荣。


《宋史·志第一百十二·选举五》记载:“太祖初定任子之法,台省六品、诸司五品,登朝尝历两任,然后得请。”,意思是宋太祖时期只要“台省”达到六品以上“诸司”五品以上,连任两届后,便可以获得恩荫亲属。到了宋太宗时期,更是放宽了恩荫范围,诸如可以追封父祖妻子,还可以遍及子弟、亲族、门生等,如《宋史·列传第十七·曹彬传》记载:“曹彬咸平二年,被疾。六月薨,年六十九。赠中书令,追封济阳郡王,谥武惠;且赠其妻高氏韩国夫人;官其亲族、门客、亲校十余人。”

到了宋真宗时期,更是泛滥,恩荫名目繁多,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正月,宋真宗赵恒定承天节、南郊奏荫子弟恩例,大开恩荫之门。统计北宋恩荫的机会大致有四种:

1、圣节荫补,每年逢皇帝诞辰一次;

2、大礼荫补,每三年逢郊祀时一次;

3、致仕荫补,官员告老退休时一次;

4、遗表荫补,官员去世时上遗表一次。


北宋的恩荫制规定,三公、宰相之子,可以恩荫充任中央六部各寺丞;使相、参知政事、枢密使、宣徽使之子,恩荫可以担任太祝或奉礼郎;掌握中枢的宰辅大臣,可以恩荫门客、门生等,每次可多达十人。如《庆元条法事类》卷二《荫补荐举格》载:“仅逢朝廷大礼典,宰相可门荫十人,执政官可门荫八人。”如此一来,使得权贵子弟得以不通过科举可以顺利进入仕途,虽然笼络了官员,可是却使得社会不公平进一步拉大。

宋代的恩荫制度的扩大,使得出现了众多的父子、兄弟、祖孙三代为官或者执掌权柄的现象,虽然涌现了开篇众多名人大家。可是从全国来看,第一是促使了结党营私,官官相护,造成党争的加剧;其二是造成官员素质下降,使得一大批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混入官场,从而使得有才之士被排挤在外,从而使得社会不公平进一步拉大,社会对立情绪加剧。如《续资治通鉴》记载:“伏睹文武以郊禋,诞节补任子弟官者,多年在幼稚,坐食廪粮。阅笔有穷经潦倒之士,下官沉滞之人,常增浩叹。”


宋代的恩荫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使得官员冗杂,务虚多过务实,频繁于党争和派系排挤,以至于尸位素餐,内斗不断,官员大多只会粉饰太平,拍马溜须,结果一旦外敌入侵,犹如散沙,一派涂地,造成国破家亡,靖康之耻,徽钦二帝,被掳受辱而死,恩荫制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宋代恩荫制的泛滥造成的恶劣后果,以至于后来朝代虽然也延续了恩荫制,不过规定非常严格。诸如元明时期规定,文官七品以上皆得荫一子以世受俸禄,称之恩荫生。清朝文职京官四品以上,外官三品以上,武职二品以上,俱准送一子入监读书,称恩荫。不过,再也没有宋代那样大范围恩荫子弟了,这也是为何宋代频繁出现兄弟父子为官,而其他朝代相对较少的原因所在。

2020/12/7榆木斋

参考资料:

《汉官仪》

《史记》

《唐会要》

《宋史》

 《庆元条法事类》

《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7,401评论 16 21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0,498评论 0 11
  • 可爱进取,孤独成精。努力飞翔,天堂翱翔。战争美好,孤独进取。胆大飞翔,成就辉煌。努力进取,遥望,和谐家园。可爱游走...
    赵原野阅读 2,681评论 1 1
  • 在妖界我有个名头叫胡百晓,无论是何事,只要找到胡百晓即可有解决的办法。因为是只狐狸大家以讹传讹叫我“倾城百晓”,...
    猫九0110阅读 3,227评论 7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