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217《麦肯锡精英的48个工作习惯》

作者:[日]户塚隆将

本书中提到的成功经验与其说是全球性大企业的成功经验,倒不如说是从古至今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第一章 如何投资人脉

珍惜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

人际关系也可以表示为“connecting the dot”(把点点滴滴串联起来)。

你会在无意中结交朋友,却不能预见你们的关系在将来会如何发展,就如同乔布斯在学习艺术字时一样,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什么影响。

你要相信直觉、命运、人生、缘分等。

对超越利害关系的人脉保持信赖,人际关系就会得到发展。当你将来回顾这一切时,这些点点滴滴就会串联起来。因此,随时随地注意拓展人际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朋友关系就是这样:在刚刚结交某人时,你完全想象不到你们以后的关系会怎样发展,纵然你绞尽脑汁地思考,也不会得到准确的答案。这时,你只能相信自己的直觉、兴趣和命运。

而且,心怀感恩在人际交往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种情感不仅要存于自己的内心,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传达给对方。虽然你可能看不到将这种感情传达给对方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但是实际上,你所期待的效果在不经意间已经显现了。

在人脉上投资珍贵的时间与金钱

在哈佛商学院里,同学都是将自己的事业搁置一旁、花费两年时间以及高额学费来深造的同龄人。身处这种环境,与大家一起切磋、研究,通过彼此交谈而得来的人脉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们一致认为,友谊是最重要的。正因如此,HBS的学生毫不吝惜地在维系人脉上花费时间与精力。

每天10小时以上的自习时间、紧张的课时安排,以及学习小组活动,几乎连吃饭的时间也被霸占了。特别是对留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花更多时间用另一种语言预习和复习功课,以至于每天都在发愁该怎样挤出时间。

虽然手头的工作和学习很重要,但这却比不上与朋友或熟人一起分享悠闲时光来得重要,因为他们由此积攒的人脉也许在其后几年就会派上用场。因此,HBS的学生们总是乐于优先考虑人际交往上的投资。

发展人际关系从记住对方的名字开始

成功的商业人士很擅长记住别人的名字。

而且,这些人大都创造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丰功伟绩。我被一位备受尊敬的教授记住了名字,这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料。从此以后,我对他的评价更高了。

记住他人的名字会让你的人脉变得更广,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关心他人,虽然心里会有些许不安,却会缩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对于双方来说是双赢的。

而且,能够瞬间记住对方名字的人,会让对方觉得很聪慧,给人留下记忆力强和知性的印象。

我认为,人类的大脑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考虑事情的优先顺序不同而已。与人交往时,我们应该将记住他人的名字放在第一位。

下面我介绍三个快速记住他人姓名的窍门。

1.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在进行自我介绍时说出对方的名字,这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嘴巴和耳朵对对方的姓名进行再次确认,加深印象。

2.在提问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在自我介绍结束后,即刻说出对方的名字,向对方提出问题。例如:“×××,您的老家在哪儿啊?”

3.告别时说出对方的名字

对话结束时,必须说出对方的名字:“×××,今天非常感谢,期待下次再见。”

在初次见面时,至少有三次机会可以称呼对方名字,所以,你很容易记住对方的名字。即使叫错了,最初的三次也可以原谅。所以,对于初次见面的人,叫对方的名字三次是拓展人脉的关键。

对交谈抱有诚意,并真挚地提问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通过彼此的相互了解拉近的。初次见面时应记住对方的名字,接下来就该努力相互了解了。而且你应该采取主动,要首先对对方产生兴趣。

只有对对方抱有兴趣,才能促进对话、加深人际关系。而询问对方一些关于籍贯、个人经历的话题是非常有效的沟通方法。

当对方对自己表示关心,一直热心地询问自己时,无意中你就会发现一直是对方在向自己提问。可能在最初的时候,你会非常抵触向对方说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对方对自己感兴趣,而他并不介意你向他提问,那么你就可以抱着真挚的态度向对方提问,而对方便会向你敞开心扉,这样你也就不会再有抵触情绪了。

要加深彼此之间的关系,自己首先应该真心关心对方

你不应只关心对方吃喝玩乐方面的兴趣,而应当带着探究心和好奇心提问,更关注从这次碰面中自己能学到什么新东西。

如果对方关心自己,并且想要了解自己,那么接下来,自己也会想向对方提出问题。

这样,双方就会发现彼此的共同之处,并商讨下次的约会。对于彼此的不同之处,双方可以取长补短。如果你认为与对方交往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双方的距离自然就会拉近。

要清晰地记住与对方相处的时间

我们为什么与学生时代的朋友那么亲密呢?

我们为什么与老朋友之间会感觉距离很近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双方超越了利害关系,而且一起度过了很长时间。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与同事之间的交往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拉近与对方之间的距离,只要与对方相处、共享闲暇时光就可以了。而且,交往时最重要的是敢于突破目前的关系,试着选择不同的场所和时间。

在不同环境下相处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人们会将有关相处的时间和空间的记忆累积成愉快的回忆,进而拉近双方的距离。

参加过这样的派对之后,同事们在做项目时的团结意识明显提高了。多年以后,当各奔前程的他们有机会再见面时,定会像志同道合的战友一样亲密。

另外,步入社会之后,我也与许多同事一起度过了美好的时光,共同留下了愉快的回忆,我们之间就像从学生时代开始就已经交往了的老朋友一样亲密。

我们双方的家人经常一起去烧烤、郊游、品尝美食。这些回忆都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经常在同样的场所、同样的时间与同样的人相见,并不会有什么新的发现。而且,即使双方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也不会有更进一步的愉快体验。所以,当你步入社会之后,如果想拉近与对方的距离,你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换个新的环境相处。

不刻意逃避与公司前辈或上司喝酒的场合

前辈和上司是帮助自己拓宽视野的绝好指导者,所以你应该积极地追随他们,接受他们的建议。如果看待问题的视野拓宽了,那么你就会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更快地成长。

对于前辈和领导来说,他们很愿意和晚辈或下属交流。在与其交流过程中,他们可以将工作经验随时分享给下属,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下属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那么,这种友好关系应该怎样建立呢?首先,你应该敬慕自己的前辈或上司,这样他们也会加倍关照你。

不管多忙,每周都要跟与工作无关的人见一次面

每周都与公司以外的熟人和朋友见一次面,和他们交换信息,这是有效拓宽视野和拓展人脉的方法。

而且,要拓展自己的人脉,就应该积极地与各种人进行交流,如与自己兴趣爱好不同的人、成长在不同环境下的人、在其他行业工作的人、因与自己的年龄和人生经历不同而产生不同价值观的人等。

由此,你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或找到新的人生目标,而且你们之间也可能会培养出想象不到的交情。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周围还有这样一群人。这些发现会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更多的成长机会。

让公司之外的人脉发挥作用的三种方法

麦肯锡的很多顾问都十分注重在繁忙的工作中抽时间与公司以外的人交流,因为从各种行业获取知识和信息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而且,通过与公司之外的人士交流而获得的信息和想法,对以后脱离顾问行业、设定下一个职业目标也大有裨益。事实上,我在独立创业之前,也通过朋友和熟人的介绍认识了各行业的人士,并从他们身上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让公司之外的人脉发挥作用,有三种方法。

1.一周之内最少安排一次碰面的机会

无论工作多忙,我都会定期腾出时间与公司之外的人见面。而有些人一旦被俗务缠身,就会忙于应付眼前的事务。等回过头来一想,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封闭好几个月了,视野也变得狭窄了。

如果你感到很久没有结识工作以外的人、新人名片很久没有增加,那么这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了。

2.与值得信赖的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人见面

被称为交流会的各种活动或聚会数不胜数。没参加过这种活动的人,先去参加几场交流会试试吧。不管这种活动对你是否有益,只要你多去参加几次,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是值得信赖的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交流会,你就更可能在这种场合建立人脉。

3.如果对对方有好感,那么就约定近期再见

一周结识一个人,缘分就可能会突然降临。如果你初次见到对方就对他产生了好感,那么就应该约定在下周或近期再见面。如果对方是朋友介绍的,而且你又对对方感兴趣的话,就应该毫不犹豫地与对方见面。

只要你尝试与公司以外的人见面,你就会发现,这样的交往方式十分可行。但是,当我们每天过于忙碌时,很容易就会减少见面的机会。

所以,你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借助值得信赖的人,追随自己的直觉,结识有意思的人,他们可能对你的一生产生意想不到的作用。

握手的质量

如果双方以一次得体的握手作为开端,谈话就会自然而然地展开,并在友好融洽的氛围中顺利地转入正题。这样,即使以后你出席一些宾客云集的会议,对方也会把你当作值得交流的对象,看着你的眼睛说话。

第二章 磨炼内在与外在

出电梯时要礼让他人

内心从容不迫了,才会产生从容不迫的行为。

行为从容不迫了,内心就更会变得从容不迫。

这就像积极的想法会产生好的结果,而好的结果又会促进积极想法的产生。要改变行为,就需要先改变心境和想法。在讨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话题时,首先应该确定你知道什么。只有这样,才会使讨论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

为了让自己一直保持从容不迫的心态,在平时就应该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总是尽量做到礼让他人。简单地说,就如打开门走进一座大楼,或是通过一条狭窄的道路时,尽可能地让他人先走。

这样,对方肯定会了解自己的心意,对自己表示感谢,而且下次对方在同样情况下也会给自己让路。如此一来,为他人着想的心境就会得到传播,人际关系就会进入良性循环。

别把“对不起”挂在嘴边,要多说“谢谢”

对他人真诚地说“谢谢”的人,通常会被他人认为是很优秀的人。因为一个人如果能自然地表现出感激之情,那么他在其他场合肯定也会平等地对待他人,并大大方方地接受他人的好意。

或许正因如此,能真诚表达感谢的人,会让你感觉到他身上潜藏着的自信。而那些只会道歉的人,会让你的心情阴郁起来,给人一种卑微且毫不自信的印象。

“对不起”,用英语表达就是“I'm Sorry”。在英语中,如果一个人只会轻率地表达歉意,会让人感觉很奇怪。因为每次道歉,都代表着否定自己之前的言行。

培养思考无固定答案问题的习惯

在现实中,不一定所有的问题都有固定答案。实际上,大多数问题都没有固定答案。所以,自己设定课题、有逻辑性地思考、进而得出结论很重要。但实际上,这件事说起来很简单,实践起来却相当难。

作为商业人士,根据日常工作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设定自己的课题,并努力地寻找课题答案的习惯十分重要。你可以在读报纸或读书时慢慢培养这一习惯。关于这一点的详细论述,我在之后的章节中还会提到。

不教学生追求“固定答案”的哈佛教授

教授不会向学生提供“固定的答案”。他自始至终都会像管弦乐队的指挥一样,推动讨论进行下去,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在极富故事性的案例中,往往包含着许多可以为课题设定带来灵感的数据和背景。学生将这些案例融会贯通,然后自己设定课题、得出结论,从而落实行动计划。而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就在这15~30页的英文教材中。

世界上有很多“无固定答案的问题”。作为一名商业人士,平常要养成从现实生活中提炼问题的习惯,努力得出自己的见解,从而为日后在工作中取得成绩打好基础。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读书术——读书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思考

自从网络和智能手机诞生之后,搜集信息比以前轻松了许多。反过来说,信息之间本身并没有差别,而人们对信息的看法,从信息中了解的含义才是价值的源泉。

那么,怎样做才能构筑自己的见解和独到的想法呢?

首先,在阅读书籍和报纸时,思考的时间应该大于阅读的时间,这样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麦肯锡咨询公司日本分公司的前任社长大前研一先生曾说过:“读完书之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来思考。”如果你花了两个小时读完一本书,那么就应该用6个小时来思考这本书的内容,从而得到有益的启发。

许多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无意识地实践着“阅读时思考”的阅读方式。每读完书的一章或一段,在翻书时就会停下来,在头脑里整理读过的内容,这就是“阅读时思考”。这种阅读方式的结果就是,读完一本书花了4个小时,而实际上头脑里什么都没有留下。如果能够无意识地实践我所说的“1∶3”的法则,那么读完一本书(输入)只需要花上一个小时。

所以,有意识地读书,效果会更好。如果仅限于搜集信息的话,快速阅读的能力就会发挥作用。但是,如果要锻炼解决“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这种能力的话,那么最好有意识地去实践“读书之后,要花三倍的时间来思考”这一方法。

在实践“1∶3”法则时,你首先要着眼于每一章的要旨并将其写出来。当你完成阅读后,整本书就被浓缩成了十几段概述。

其次,将每章的要旨按照其逻辑构成分列出来,然后摘出主要的信息,最后再总结出自己理解的含义。

读报的同时,要思考“大家的反应”

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是成为成功商业人士的关键所在。

那么,主要报纸上登载的信息到底有多重要呢?在当今这个信息泛滥的社会,搜集信息最容易的方法就是看报纸和电视新闻。反过来说,你对电视新闻和主要报纸登载的信息有所了解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作为商业人士的你不知道这些信息的话,那么这些信息对于你来说就是不利因素。

更重要的是,在你知道这些信息之后,要看清人们对这些信息有什么反应。只有对人们的动态有自己的见解,你才能灵活运用这些信息,对其进行差异化分析。认真地听新闻、读报纸,将新信息作为资料,是构建自己的新的思考方式的源泉。

我在读报纸时会注意以下三点。

1.读完后思考人们对这则消息的反应

你为什么一定要知道这些信息呢?因为通过这些信息,你可以预测市场的动态。

每天思考每条新闻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努力探寻自己的答案,这样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看法。

2.读报纸上的新闻,注意各条新闻的登载方式

新闻,顾名思义,是指新的信息(群)。每家媒体都会按照它们自己的标准去判断每则新闻的重要性。最重要的新闻会占据报纸的整版,媒体就是按照这种优先性对新闻进行排版的。当然,不太重要的新闻占据的位置自然就不那么显眼。新闻的登载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会影响到人们对新闻的反应。而读报则有助于你把握这种登载方式。

我选择阅读报纸还有一个理由,就是这样不仅会看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而且还能捕捉一些自己兴趣之外的,或是专业之外的新闻。

虽然从网络中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看的信息,但是这种媒介却不能像报纸一样让人从整体上系统把握它的构成方式。而当你在纸质报纸上浏览自己专业领域的信息时,你还能不断搜集专业领域以外的信息,视野也就自然而然地扩大了。

3.至少一次读两份报纸

当然,新闻公司不同,它们登载新闻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只看一份报纸,并不能预测人们的动态。

多比较几份报纸,思考为什么有些新闻在一些报纸上刊登了一整版,而有些新闻公司却将这则新闻刊登在了版面的一个角落。当你考虑清楚这一点,就能够知道新闻的背景了,从而使得自己的想法变得更独特、更坚定。

如果那张附属报纸上有我感兴趣的新闻,我会将它们放在一起,留着周末看。而且,我还会通过网上付费的方式阅读一份海外英文报纸,并且还会打开海外新闻网站,通过免费访问来仔细核实报纸上的新闻,以此对比海外主要英文报纸的标题与日本国内主要报纸上的标题之间存在的差别。关注世界主要新闻的登载方式之间的差别,在今后将会变得更重要。

比起新颖的想法,要更加重视坚定的意见

逻辑推理能力和得出结论的能力存在紧密的联系。

结论经不起推敲,是指自己想传达的想法和意见没有说服力。要使自己持有的意见足够坚定,就需要具备支撑这一意见的逻辑推理能力。实际上,具备了逻辑推理能力,结论本身也就顺理成章了。

逻辑展开能力并不是为了有效传达结论而练就的技能。说起逻辑思考,人们可能会在“金字塔结构”的影响下,将它与系统地整理信息、明确因果关系混淆。它不是为了便于读者理解而将结论有效地搭配起来,而是强化结论的过程。

制作图表是为了整理逻辑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每天都会制作逻辑明晰的“图表”,当然,这并不是为企划案准备资料,而是为了整理出逻辑思路、推导出可信的结论。

坚定的意见不一定包含新颖的想法和新鲜的信息。即使一个很普通的见解,如果有足够有力的论据来支持的话,它也是宝贵的。

相反,即使一个见解新颖、独特,如果它的论据经不起推敲的话,那么它便会被认为是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或纯粹是胡说八道。所以在提出一个见解时,逻辑推理能力和得出结论的能力都非常重要。

逻辑思维并不应该只被理性的战略家所运用。为了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展示自己的存在意义,逻辑思维对于商业人士来说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我会在之后的章节详细介绍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不要靠网络“作弊”,独立思考,然后找出答案

思考和查找大不相同。在面对某一课题时,很多人都习惯迅速咨询周围有相关经验的人或是在网上搜索信息,以此来借用先人的智慧。所以查找是一种有效的探究方式。

这种快速应变能力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成绩和效率。而不依赖于先人智慧的独立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不依赖他人的经验,从零思考也能让人们拥有新的想法。

在网络时代,信息检索方便快捷,只要在网上搜索关键词,就能立刻找到相似课题的解决方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很难区分思考和查找了。久而久之,人们就会养成每当遇到问题,就立即去搜索答案的坏习惯,而不再主动思考。当然,这样做如果能找到答案固然好,但如果没有相似的案例,就很难找到解决方案了。

而在麦肯锡咨询公司,思考已经成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模式,深入人的骨髓。思考就像一日三餐一样,俨然已经成为习惯,在潜意识里扎下了根。

“空→雨→伞”的思考模式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有两个像咒语一样的口头禅,即“So what?”和“Why so?”。

前者表示,在需要得出某种结论时,询问对方“那又怎么样?”。而在运用中,众所周知的是关于“空→雨→伞”的讨论。

1.“天上堆积了很多云”→“So what?”

2.“可能会下雨”→“So what?”

3.“出门要带雨伞”

如果你回答“带雨伞出门”,对方再问“So what?”,你可以回答“要带上一把大伞”。麦肯锡咨询公司的顾问将这一询问方式称为“‘So what?’问法”。

在面对某些课题时,我们也会用到“Why so?”。它的意思是:“为什么会那样呢?”这种询问方式可以由表及里地挖掘出问题的本质。

用“三个关键”锻炼瞬间思考的能力

“三个关键”是经营顾问们的口头禅。

通过反复实践“总结出三个关键点”,人们的逻辑思考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都能得到良好训练。

1.将论点进行分解或者总结→逻辑推理能力

分解论点,会从更深层次上了解论点的内涵,也就是说,通过分解论点可以解决更具体的问题。而总结论点,则可以将意见归纳到一起。在讨论问题时,最好将课题分解或归纳成三个关键点。

2.区分优先性→时间管理能力

解决问题时,要按轻重缓急的程度将问题排序,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解决问题的时间。最好选定三个相对重要的关键点。

3.加强说服力→交流能力

支撑一个观点的论据或理由过多或过少,都会使说服效果减半。一个论据太少,五个论据又太多。所以选择三个支持结论的关键点最适宜。

我们应该在平时就养成“总结三个关键点”的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

养好身体,打造一个不迟到、不缺席的强健体魄

作为商业人士,你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来保养好身体。

1.拥有充足的睡眠

2.吃早餐

3.不要忽视洗手和漱口

4.接种疫苗

5.定期体检

6.戴口罩

良好的睡眠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基础。有些人会占用睡眠时间来努力工作或刻苦学习。短期的话,这样做会产生效果,但如果一个人长期持续睡眠不足的话,即使工作或学习再努力,也很难有效果。可以说,人在睡眠不足时,工作效率很低,对很多事情都会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我们要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至少为6小时,其实,人理想的睡眠时间是每天7小时。我平时就注意每天至少睡6小时。

吃饭、洗手、接种疫苗和定期体检等都是为了身体健康。戴口罩虽然也是为了自己的健康,但也是为了不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如果在感冒咳嗽时勉强出席会议,这对其他人来说也是一种很不负责的行为,所以我希望大家都能替周围人着想。

注意健身,让心灵返老还童

首先,健身可以保持体力。有了体力,人就能保持年轻的状态。从工作层面来看,健身的关键不仅是保持身体上的年轻,更能保持精神上的年轻。

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精神层面来看,人会变得保守,而这时,其职业生涯恰恰也会进入瓶颈期。此时,保持健康的身体,人才能积极面对风险,接受新的挑战。

经常运动可以消除大脑疲劳,释放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压力。而且,适度的运动还能治疗肩周炎等因久坐而产生的不适。另外,每周去健身房,还能让生活更有规律性。此时,你就要注意运用下面三个技巧。

1.确保时间

一有时间就去运动。坚持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时间充足的人、为了节食而倾尽全力的人等,如果不懂得坚持,那么健身很难变成一种习惯。

2.在身体感到不适时运动

运动后,身体的某一部位必然会产生酸痛感。就像学生时代,即使不做剧烈运动,身体也会产生一定的疲惫和疼痛感。这种不适感其实也是下次运动的原动力。只要两三天,这种感觉就会消失。一旦完全从运动后的那种疲惫和酸痛中恢复,人就会变得松懈。

3.运动时不要太勉强

安排去健身房时要注意,不能太勉强自己,也不能超过自己身体能承受的范围。如果你只是偶尔来健身房,那么过量运动就会使你的身体吃不消。而且,一旦你想到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都要气喘吁吁地跑步,你就会变得懒散,进而对健身敬而远之。

第三章 养成不被时间操纵的工作习惯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提前10分钟到场

遵守时间,是世界各地的普遍准则,这一点不言而喻。它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然而,守时这一品质很难把握。也正因为如此,守时的人会倍受他人信赖。

掌握好基本工作的重要性、客观地看待自己、保持自我约束,以身作则、亲身实践。在这些规则中,最基本的就是“守时”。

周末自我投资术

20多岁就考虑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还为时过早,应该尽可能地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工作上。

具体应该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好好休息;二是划分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工作目标。近期工作目标是指近期想在工作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而长期工作目标指在未来3年、5年、10年内,在事业上取得什么样的成果,即自我投资。

自我投资是指为了取得资格、学习语言、阅读商业书籍或者开阔视野而去阅读完全不同专业的书籍或体验不同的领域。自我投资的时间应该以每周一天为标准,最好选取周末的一整天。

2. 30多岁时,将周末的半天用于自我投资

30多岁的年轻人,已经在事业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和业绩,也到了结婚的年龄,因此需要更多地对家人负责了。家人一增多,周末进行自我投资的时间就很难得到保证了。

但是,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应该挤出时间进行自我投资。我个人认为,为了自己和家人,我们应该坚持将周末半天的时间用于自我投资。

其实,在20多岁时,除了在管理要求严苛的投资银行工作,我将大量的时间都花在了自我投资上。

高盛集团的优先顺序设定法

工作繁忙时,先停下来,整理好眼前该做的事。

在整理该做的事时,要注意两点,一是优先程度,二是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并以这两点为中心,对眼前的工作进行分类。

首先,按照工作优先程度将其分类。当你明确工作的优先程度后,你就会冷静下来了。其次,按完成工作所需时间整理工作。区分好容易完成和不容易完成的工作,你会在无意中发现,很多工作只要去做,马上就能完成,这样你就会变得非常冷静。

将工作分类之后,首先,你应该处理优先程度高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A。如果在规定期限内无论如何都完不成这项工作,那么就要事先向对方说明大致情况,请求对方再设定一个截止日期。如果超过了截止日期,你要提前联系对方并说明延期原因。

其次,去做优先程度高但能马上完成的工作B。如果先处理这种工作的话,心情也会变得舒畅。

再次,去处理那些截止日期延后、优先程度高且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A。

优先程度低的工作放在后面处理。而短时间就能完成的工作C,按工作一览表的顺序一一解决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要明确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确定工作的优先程度,并且高效而冷静地一一处理它们。

第四章 决定性的沟通创造出成果

在笔记本上做笔记的三个作用

作为一名商业人士,带笔记本参加会议是一项最基本的要求。做笔记有三个益处:

1.备忘

2.整理发言内容

3.显示听者理解了发言人所说的话

做笔记可以防止漏听或忘记内容,会后还可以整理指示和讨论内容。而且,发言人可以通过听者所做的笔记来判断其对发言内容的理解程度。

即使没打算记要点,你也应该带着笔记本参加会议,这样对方就会认为你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商谈。千万不要空着手去参加会议,如果这样做,对方便会误以为你对会议的准备不够充分。

接到任务之后,当场确认任务信息

在接受新任务时,你应该当场与指示者确认需要完成的任务信息。因此,先要明确5W1H(对谁、做什么、何时、在哪儿、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做),然后当场向指示者请示任务的详细信息。

假设要准备一份发言材料,那么你首先要确认好5W1H,即发言的对象是谁、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时候开会、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开会、发言的背景是什么、是使用投影仪还是发纸质文件等。

在确认完5W1H后,你自然就知道了什么样的发言会产生效果。如果对方是客户企业董事的话,那么准备的材料就要非常简练。如果对方是年纪稍大一些的人,那么准备材料时字体就要稍大一些。如果是关于商品战略提议的话,那么,你就要准备标准的信息或者是充满形象化的材料。

如果是针对董事会议的一部分人员进行发言的话,通常发言时间会比较短。如果发言的目的是获得负责人董事的支持的话,那么你就要准备好支撑论点的材料。如果时间有限的话,你就应该省去在方案上花费时间的企划环节,只要将资料分发下去就可以了。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确认需要完成的任务的信息。这里有个十分简单的方法,那就是举出以前工作中类似的例子。

如“用我在半年前对××公司做过的那样的资料可以吗?”这样,你和上司共享的前提就得到充分确认了。如果没有可供参考的事例,你可以从之前案例中挑选几部分,组合起来再交给上司。

再如,“三周前向这个客户企业的企划部提出过议案书,我们可以通过对主要信息的提炼使这一议案书更简练,再加上一些视觉效果,这样做可以吗?”

如果上司认为这样做不妥,他就会给出其他意见。

“不行,对方喜欢看上去厚厚的一沓资料,所以即使我们面对的是董事会,议案书也不要过于简练。而且,不要对已经向企划部提出的议案书进行大规模修改,但我们可以在里面加入一些视觉效果。”

只要通过两三句对话,上司和你之间的信息就会得到共享。然后,你可以对上司说:

“那么,我就按照现在的信息准备草稿。等整个框架出来后,请您提出宝贵意见。我会在明天傍晚前完成。”

充分沟通之后,双方就能避免出现误会。也许上司在发出指令时对信息不是很确定,而当你确认后,他也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上司越忙,就越想将眼前的工作交给下属。但如果上司将信息传达得不准确的话,接受任务的一方就会面临无法或不能圆满完成任务的风险。因为工作中出现的信息可能会和之前设想的不一样。

但是,要想充分共享信息,势必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对于希望做出指示后就立刻能从工作中脱身的上司来说,可能第一感觉会认为你是一个能力不足的下属。

但是要高效利用彼此的时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你要敢于不断追问,和上司进行充分沟通。

接到工作任务后,5分钟内马上开始安排进程

接到工作任务并回到自己的座位之后,不管怎样都应立即开始着手工作。因为一旦将工作推迟,效率也会相应地降低。如果目前手头还有正在进行的工作,就暂时先将它放一放。然后抽出5分钟的时间,将精力集中在刚刚接到的任务上。

在这5分钟的时间内,首先应该做的事是再次确认上司的指示。然后制订出工作计划,并对完成工作需要的时间进行预判。最后将手头的工作一一完成。

例如,如果需要调整事先约定的事,那么就尽快给相关人员发邮件。如果需要订货,那么就先去订货。

立刻着手处理,会使工作变得简单

接到工作任务之后,先花上5分钟对它进行整理,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当然,之所以这样做,还有其他的理由。如果在工作刚开始时你就满脑子疑问,那么一定要立刻找上司加以确认。

工作初期出现的问题,越是尽早确认,越会将问题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如果等到第二天早上再对初期出现的问题进行确认,下属对你工作能力的评价就会降低,也很可能使整个任务陷入不能按时完成的困境。

所以,一定要抽出5分钟的时间制订出工作计划。这时候如果出现疑问的话,务必马上进行确认。

如果做好了这些准备,之后你只要按照工作计划进行就可以了。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即制订计划时要将截止日期提前一天。这样你就会自觉加快速度。

而且,如果自己在工作初期遇到了问题,可以尽快和上司商谈。将截止日期设定得提前一些,工作效率也会得到迅速提高。

向上司报告、联系、交谈时要先发制人

沟通的基础就是在上司提问之前进行汇报、联系、交谈

如果被上司问及之后再做汇报,那就为时已晚了。自己主动去做汇报,可以有充足时间整理好要点,确立好逻辑架构,然后再传达给上司。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回答上司提问时就能充满自信了。

相反,在被上司提问之后做汇报的情况下,就要求你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而这时,你必然会处于被动地位,也就很难向对方准确传达你的想法了,同时还可能被对方抓住弱点进行反驳,从而使自己处于防御的态势。所以,汇报、联系、交谈时一定要让自己先发制人。

下面,我们站在上司的立场考虑一下。上司既然把工作委托给了下属,就可能会注意尽量不向下属提一些细微的要求,耐心地等待下属自己来做汇报。

上司如果给你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而不强加干预,他可能是为了培养下属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但有的上司也可能仅仅是心血来潮就催促下属做汇报,在这种情况下,考虑到上司的性格,你就要在他情绪激动之前去做汇报,这一点很重要。

如果没有时间马上做汇报,应该尽快去找上司,表达稍后要做汇报的想法,以征得他的同意。

如果需要外出,应做好记录,事先发送一封简单的关于近况的报告或是对事件做出简单处理的邮件。重要的是,要在上司催促之前就自己去做汇报。

在汇报、联系、交谈时穿插假设来说服对方

“谨慎疏通型模式”是一种边向上司确认工作的展开方式,边与上司商量的工作模式,例如,“我认为……您觉得这样可以吗?”

“谨慎疏通型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提高上司对你的信赖程度。在熟练掌握“谨慎疏通型模式”之后,上司就会对你委以重任。

汇报、联系、交谈这三个要素不能单独使用,它们是相辅相成的。

联系不是目的,报告也不是目的,没有联系和报告,更谈不上交谈了。

从实际的顺序来说,往往是先汇报、联系,然后交谈。报告不是单方面的,在报告的同时还要听取对方的意见、调整工作的方向、获得对方的赞同和认可。

也就是说,怎样高效地把握联系、汇报以及交谈这一过程的关键点至关重要。

在汇报、联系、交谈时穿插假设

“谨慎疏通型模式”的关键是假设思考,即先对自己展开工作的方式进行设想,然后再导出结论。而且在汇报、联系、交谈时,一定要准备好假设和结论。

初步的汇报、联系、交谈的例子就是叙述结论,请求认可。如果有必要的话,为了能使叙述简单明了,你应该整理好得出此结论的假设。

在向上司汇报、联系、交谈时,如果发现上司的意见和自己得出的结论有可能无法达成一致,你就应该通过一些假设来说服上司。例如,“我认为……因为……按这个方向展开工作可以吗?”这样也节省了上司问“为什么?”的时间。

而且,话题也自然被引向上司和自己意见相左之处了。如果你的逻辑架构具有一定说服力的话,即使你和上司的结论有所不同,上司也会信任你,并把工作交给你。

如果能有效地运用“谨慎疏通型模式”,周围同事对你的评价也会提高。因为他们不但认为你很擅长汇报、联系、交谈,而且也对你的问题解决能力、开展工作的方式、导出结论的方式十分信赖。他们甚至会认为,在不久的将来,应该对你委以重任。

如何让繁忙的上司挤出时间

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工作的关键

有时,适时地让繁忙的上司和小组成员挤出时间,同他们进行高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组成员的日程安排非常紧凑,每天都处于高度忙碌的状态,所以工作计划推迟的状况时有发生。而且,与持有裁决权的上司沟通工作这一环节必不可少。

另外,如果你适时地让繁忙的上司挤出时间与你沟通,那么对于其他小组成员来说,你的存在就更具有价值。让上司挤出时间的能力是高效工作的关键。

实际上,上司即使再忙,也不会刻意避开那些选准时机来与自己沟通工作的同事或下属,反而会对那些人产生好感,并给予他们较高的评价。

因为人都喜欢被需要,上司也很高兴听到精简的汇报,从而感到自己被下属信赖。而且,越是繁忙的人,他的时间就越会与大家共享,所以秘书大可以淡定地安排他的日程计划。这样,他的时间就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安排了。

有时,上司可能对自己在意的项目管理得不是很得当,如果下属适时地与他沟通进展状况的话,就等于是帮了他一个大忙。

让工作繁忙的人挤出时间的三个技巧

1.充满自信地让上司“挤出时间”

当你想让上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时,你应该充满自信地想“对方需要我的汇报、联系和交谈”。虽然对方非常忙碌,但你没必要担心那么多,因为汇报、联系和交谈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所以你要冷静并大胆地让对方听你讲话。

2.随时做好与上司沟通工作状况的准备

小组成员之间分享工作的进展情况很重要。要想准确地把握工作的进展,并做出精简的说明,就要在头脑中整理好这些内容,保持随时能向上司汇报的状态。实际上,这样做不仅能清楚地了解自己现在该做什么,还可以避免工作时做无用功。

3.简练地说出沟通事项

简练地向上司传达应办理的事项十分重要。在想向上司做汇报时,可以直接说:“您能腾出三分钟,听我说说××事吗?”但是要注意,务必将要叙述的内容放在最前面,采用“提醒型疏通”方式。

充满自信地让繁忙的上司挤出时间,不仅会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而且还会使上司更加信赖你。

第五章 在能间接产生利益的资料及会议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

考虑给对方留下的印象

汇报的资料就是我们的产品。从始至终,我们都不能松懈,而是应该谨小慎微地、以超出客户预期的效果来完成这些资料。

他说的是,无论内容多么精彩、会议进展得多么顺利,留在客户手上的也只是些纸质资料而已。在与对方初次会面的那一刻,对方所看到的也仅仅是手头的文件资料。因此,这些资料是非常重要的。

与其重视外观,倒不如注重内容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发言资料基本上都是由黑和白两种颜色组成的。因为黑白两种颜色可以让资料看起来更具说服力,是一种对自己的工作高度自信的表现。

准备资料时刻意调整颜色的做法是错误的。这时,你应该想想语句、论据和图表配置得是不是都很到位。

而且,与其纠结语句和论据,不如去想想你所准备的信息本身是不是具有说服力。在关注资料的表象之前,应该先改善它的内容。

在准备资料时,首先,应该准备好充足的信息;其次,考虑文章整体框架的制作,用黑色与白色两种颜色制作资料;最后,再对需要强调的部分配色。这才是准备资料最为理想的步骤。

准备资料时要有“连环画”与“3W”的意识

准备资料,首先要考虑文章的整体框架。这时应该有“3W”意识,即以Who(对谁)、What(发言的内容是什么)、Why(以什么为目的)为内容进行发言。

整理好“3W”的内容,你自然而然就确定了发言的流程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明确了“3W”,有助于酝酿发言的开场白。

再者,要以制作“连环画”的方式组织发言资料,以及准备资料的流程。

所谓开场白,是指会议开始时,在打开资料前所说的一番话。

会议从开场白开始,之后再生成出席者(Who)、会议的原委和目的(Why)以及讨论的内容(What)这些要素。如果开场白能顺利进行下去,“3W”自然就浮出水面了。

设想开场白

事实上,自己做开场白,自己发言的情况并不多。

一般而言,项目领导做开场白,经理做中心发言,年轻人准备资料,这样的开场白会发挥特别的效果。请看下面一段开场白。

“感谢诸位今天出席第二次报告会。这次的报告会主要针对上次会议的存疑事项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并报告进展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此次会议的对象都出席过上次会议,所以在资料上就没有必要涵盖基本事项了。会议的目的是消除上次会议指出的疑点。因此,你只要有效地传达改善措施就可以了。

这样一来,资料自然而然就会回顾上次会议中的存疑事项,然后明确地列举出改善措施,最后再展示与之前相比发生的变化。

运用“3W”法准备资料时,具体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1. Who(对象是谁)

准备资料之前,应先从会议出席者的职务、立场、背景以及年龄等因素出发,明确其之前所了解的知识,以及对项目进展所持的立场。如果对方对议题很熟悉的话,那么就没有必要将资料写得面面俱到。反之,你就应该将基础性信息写得浅显易懂。

如果对方是对议题感兴趣的潜在客户的话,你就应该在资料上突出优势之处,并预先列举疑点以展示全面性。如果对方对议题持反对意见的话,发言资料上就应该包括应对对方诘问的内容。

2. Why(会议的目的是什么)

认清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对潜在客户进行推销,还是要得到董事会的认可,抑或是对投资家的业绩说明之后,再准备资料。如果是对潜在客户进行推销的话,你就需要强调商品的优点。如果是为了得到董事会认可的话,你就应触及潜在的疑点。如果是为了做业绩说明这样的报告的话,你就要拿出实际的数据进行陈述。

3. What(要传达什么内容)

将Who和Why的范围缩小后,就可以具体落实要传达的主要信息上了。这时,你要知道有效传达信息的方法。如果对方对此持反对意见,那么在资料开头就叙述结论的形式反而会激起对方的逆反情绪,甚至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将前半部分资料的逻辑关系整理好,最后再得出结论。这种方法会更有效地说服对方。

从开场白自然地转移到资料的内容上,再到将会议条分缕析地展开直至最后,如果你所制作的资料框架可以一直吸引与会者聚精会神地聆听发言,那是最理想的了。所以,准备资料时首先要考虑“3W”,才能制作出结构严谨的框架。

如何用“麦肯锡笔记”说服客户

准备发言资料时,用手写的方式切入是非常有效的一步。乍一看好像会花费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但从实际效果上看,通过这种方法准备的资料反而更具说服力,也可以缩短后续的工作时间。

首先,准备四五张白纸和铅笔、橡皮。这时,你没有必要打开电脑和PPT演示文稿。更确切地说,暂时脱离电脑会更有效。

现在,用PPT准备发言资料已经司空见惯了,因为由PPT可以让资料更美观。

但是,过分依赖PPT会使资料显得不连贯,信息传递性也会很弱,而且难以让人理解。并且,就算你把头脑中描绘的模糊信息制成PPT,如果思考过程出现纰漏的话,最终的资料也达不到预先构想的效果。

所以,你最好先准备好笔和纸,明确要传达的信息。而PPT绘制的图表只是支持文字内容的素材。

制作图表时,不应将与资料毫无关系的素材放入资料中,而应该清晰地展现出其与资料内容的依附性。这样,无论制作什么样的图表,都能确保信息内容能够顺利地理解。

也就是说,准备资料时要始终以内容为主导,而不是以PPT为主导。

准备资料时,要在打草稿上花一些时间

麦肯锡的顾问在准备资料时,首先会打草稿。公司内会下发一种叫作“麦肯锡笔记本”的特制笔记本。

每一个顾问的桌子上通常会准备一本麦肯锡笔记本,用完后再换新的。麦肯锡笔记本上画有方格,这是为了能让顾问准确地绘出图表的纵轴、横轴。

“麦肯锡笔记本”的使用方法

麦肯锡的顾问在麦肯锡笔记本上绘制图表时都使用铅笔。因为图表的描绘方式不同,所以信息的理解方式也就大不相同。绘制草稿图表时一定要使用规尺。要绘制出准确的图表,有时甚至要不断修改。

顾问在准备好手绘图表的草稿后,才会打开电脑,利用PPT来准备资料。对于顾问们来说,这可是他们的一项绝活儿。然而,就连能灵活熟练地运用绘图工具的顾问,在准备资料时都会花费一些时间用来绘制手绘草稿。手绘草稿有三点好处。

1.可以集中思考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脱离手头的电子设备,使用纸和铅笔,会更有助于高效思考。

2.重新制作的速度比较快

如果用铅笔绘制图表,出现差错时可以直接用橡皮擦掉,重新绘制。用PPT制作图表所花费的时间,往往是手绘时间的几倍。

3.将重点放在资料内容上

手绘图表是为了使图表具有说服力。你可以避开为PPT配色的风险,因为手绘图表更加注重内容。

之所以要养成手写草稿的习惯,是因为虽然这样看起来好像更花费时间,但从结果来看,用这种方式制作资料反而会更快、更规范、更准确。而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资料上,而且还能使当天的发言更具说服力。

不局限于“一张表格,一条信息”

麦肯锡咨询公司的资料始终遵循“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宗旨。

每页资料都涵盖一条信息,还有一张支持该信息的表格。如果一页资料中包含几张图表的话,信息就容易被分散放置,那么读者就会难以理解要传达的内容。所以在准备资料时,应该贯彻“一页,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原则。

但是,重要的是根据资料的不同主旨来灵活处理,而不一定非要拘泥于“一页,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形式。

一份有价值的发言资料,应该能够通过它得出明确的结论,这才是它存在的意义。资料就像是一棵大树的树干,树干上的树枝相当于结论信息。各个树枝上都有明确的信息,而支持这些信息的数据则被作为图表编排了进去。

明确提供价值的源泉

不依赖过去的经验,只通过零基础思考就能得出的结论、事实和依据,则是战略顾问行业的价值源泉。

所以,要根据资料的目的来确定怎样运用“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原则。如果对方是潜在客户,资料就需要突出宣传公司的实际业绩这一点,让对方安心,这就要求资料的信息量要大。

在那种情况下,与其拘泥于“一页,一张表格,一条信息”,倒不如在资料中适当安排文章和图表,这样会更具说服力。相反,在需要用明确的依据说服对方时,就要贯彻“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宗旨。

“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关键

“一张表格,一条信息”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性的构思,而不是思考怎样加工手头的数据、引出信息。

首先,要想使信息明确、被大众认同,就要思考需要什么样的辅助信息。

其次,通过借阅资料或是网络检索来发现有用的信息,以此为依据制作成图表。

最后,如果不存在类似数据的话,你可以重新取材,或是将不同内容的数据组合起来,制作证明资料内容的图表。

将注意细节贯彻到底

其实,贯彻“注意细节”并不需要行业的经验,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主要在于注意力是否集中、有没有高质量完成工作的意识。

所以,在拿到注意细节不足的资料时,不应该先在意内容的好坏,而应该如实地判断目标工作的质量。如果一份资料存在很多小问题,你就能从中看出制作者对待工作掉以轻心、未尽全力的态度。

下面我来介绍两种注意细节的方法。

1.注重统一感

如果一直拘泥于言语的表达以及文字的格式、字体、颜色等,这些问题就没完没了。我们最应该注意的一点应该是统一感。

2.最后阶段无视资料内容,机械地校对资料

最后检查资料时,不要评论资料中的内容,而要单纯从检查错误的视角校对语法、文字格式等。也就是说,准备资料的最后阶段不要去评价内容,而应该集中精力去检查资料中细微的错误。

虽然注意细节看起来很简单,但实行起来却相当难。

在最后的5分钟提高注意力吧,只有这样,才能说明你在工作中做到注意细节了。

如果在会议上不发言,那么这跟缺席一样

出席会议就一定要发言。我们应该这样想:出席会议的人不是被赋予了发言的权利,而是被分配了发言的义务。

会议的目的就是要求全体出席者对会议做出某些贡献。除了那些发言之外的事情(例如,分发资料、做会议记录、端茶送水等),你能对会议做出的贡献就是发言。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发言的出席者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

只有对所讨论的话题提供有建设性意见的发言,一个人才能称得上有价值。从这一点来说,一个随便说点儿什么的人是没有价值的。

对于刚刚进入公司的员工,开始时要在会议中发言并不容易。在此,我给年轻员工介绍两个在会议中展现自己的技巧。

1.充分做好会议准备

事先确认会议的主题、出席者、目的,做好细致周密的准备。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话题,应事先准备好自己对话题的看法和依据。虽然会议的进展未必会像预想的那样,但如果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你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2.想一想自己能够做出的贡献

思考自己对会议可能做出怎样的贡献。如果是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可以以外行人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如果缺乏商业经验的话,也要敢于从消费者的角度提出意见和建议。而年轻员工在技术和通信方面应该占有一定优势。只要找出自己能够对会议做出贡献的领域,你就能展现自己的价值。

即使不能针对会议目标做出有价值的发言,也不必烦恼。与其担心风险,不敢发言,不如突破自己,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对于自己能否做出贡献不是很有把握,就鼓励自己更加努力地钻研吧。

战略性地执行任务

与外国人开会时,语言表达能力是多数日本人的一道障碍。作为使用非母语的与会者,该怎样展示自己的价值呢?实际上,与外国人开会时,战略性地发现任务是关键。

会议上的任务大致可分为三种:

1.主导讨论的任务(主导发表基础方案意见)

2.追加发言的任务(对于反论或支持基础方案的意见,或追加意见)

3.整理意见的任务(整理大家的意见,导出最终结论)

而且,发言内容也可以分为三类:

A知识集约型意见(基于某个知识点的发言)

B想法集约型意见(提供某种新想法的发言)

C逻辑整理型意见(对逻辑进行梳理的发言)

如果将任务和发言内容进行乘法运算的话,根据发言内容,我们就可以得出对会议做贡献的模式。

例如以下的组合模式:

·以丰富的知识为根据,提出自己的意见,主导议论的人(1×A)

·在他人的意见之上追加新的想法,使内容深化的人(2×B)

·倾听大家发言的前提和因果关系,整合意见的人(3×C)

不要长篇大论

发言者的意见成为讨论的核心时,要敢于将焦点放在前提条件上,通过判断结论的准确性和逻辑构成提出新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自己在会议上的存在感。

第六章 提高全球化的职业技能

如何将爱国心转化为动力源泉

可能有些人听到爱国心就会皱眉头。但我认为,健全的爱国心是非常必要的。有时,爱国心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自信心,而健全的爱国心更可以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重新学习英语的三个技巧。

1.明确设定目标

目标设定得过低,根本就没有意义。而如果目标模糊的话,我们就无法清晰地感到已取得的成果,也无法控制学习的进度,所以我们首先应该明确客观的基准。而“托福考试取得900分”这个目标就非常清楚明了。

2.短时间内取得成果

如果只设定长期目标,在短时期内不能取得一定成果的话,我们就很难坚持下去。将商业人士的英语使用水平作为中长期目标,将托福考试的要求作为短期目标,这样处理的效果就恰到好处。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每天坚持接触英语,又要一鼓作气地取得短期效果。

3.认识英语的内在机理,从基础学起

在成年之后学习高尔夫的人,会通过阅读书籍来学习挥动球杆的方法。英语学习也一样,幼年时期和成年后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成年之后,不求甚解、泛泛而读的方法已经不能使人很好地掌握英语了。这时,认真查字典、脚踏实地地学习才能取得成效。

工作时要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

要想晋升为团队领袖的话,我们就要展示出能够担任团队领袖的能力。要晋升部长的话,我们在担任课长时就要证明自己有当部长的实力。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员工应有的姿态。

组织安排某人晋升,赋予他更大的责任之后,这个被选中的人基本上不会让组织失望。当然,有些人事变动为了使通告的内容丰富、吸引眼球,也会登载“从10人中选拔出来的”这样的信息。但很多时候,组织做出这样的人事选拔,实际上是因为那个人在过去已经展示了符合组织要求的实际业绩。

领导能力不是某个职务名称那么简单,而是实际指导能力和统帅能力。一个人不是成了部长之后就能掌握领导能力,而是有了领导能力之后才会赢得统率团队和组织的地位。

认识自己的能力

高盛和麦肯锡公司内部评价基准所共有的特点就是采取360度评估方式,即上司、同期同事、下属对该员工过去一年的工作状况,按每一个小项进行全方位评价。

一味讨好上司的专家,会受到下属苛刻的评价。对负责客户企业的经营团队和颜悦色,强迫年轻专家做额外的、非系统作业的工作,当然会受到部下毫不留情的评价。只有受到公平且广泛的好评,凭借实力做出实际业绩之后,才有资格晋升。

通常,员工在工作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并不只是为了得到晋升机会,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也就加快了自己的成长速度。

在上司赋予你更大的责任之前,你应该自己主动背负起责任。这不仅能提高自己看问题的视角,而且也能明确自己的不足,从而尽早取长补短、积累经验。工作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对晋升非常重要。

不从公司“退学”,力争顺利“毕业”

我经常会期待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朋友举办的同期会,因为这是与他们交流、获取工作灵感的绝好机会。

最近由于某种原因,这种聚会越来越少了。参加同期会的人都富有智慧、精力充沛,通常对事物持有独到的见解,给人一种积极的印象,是一群非常优秀的同事。

其实,举办同期会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同期的同事只有在离开麦肯锡咨询公司时,才会以“毕业仪式”的形式举办同期会。有很多人会从顾问第一线转入新的职场,把在麦肯锡累积的经验灵活运用于新的领域,这也是麦肯锡公司在培养员工方面的独特之处。

“私人笔记”不离身,进行明确的目标管理

我通常都会随身携带一本“私人笔记”,这样可以非常有效地对自己的目标进行管理。

笔记本没必要太大,也不需要在意外观是否好看,只要方便随时记录就可以了。忙的时候,你可以在上面将要做的工作整理成工作表,记下购物时要买的东西,但是我认为,它的最大功用是进行中长期的目标管理。

在实施项目期间,会有很多预备调查性的工作。即便在那个时候,我也没有准备一本专用的项目笔记本,而是用自己的笔记本对这些任务进行管理。

在打开笔记本写备忘录或是整理应做事项的工作表时,我会写上想象中自己将来的样子和要达成的目标。如果只是制作眼前工作的计划表,视野就会变得狭隘,所以我偶尔会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而想出近期目标。

能否将工作成果最大化与能否控制好自身的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头脑和心情混乱时,先把使你混乱的事项写在纸上,这会让你明白应该怎么做。书写格式随意。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