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7

一、有板有眼:新浪微博该如何扩张与转型?

1.现在是北京时间2018年5月10日16:28分,对牛弹琴,不知道真名是什么,不过无所谓。

   距离他2011-10-25发布新浪已经过去7年了,我好像是12年注册的微博,忘记具体页面,但是那时候应该很简单。 

   那么知乎呢?18年知乎已经面目全非,各种生活百科八卦私人话题充斥整个社交媒体,简书这个也不例外,keso的上一篇文章讲到2005-2013年Google Reader订阅死亡问题。

第一是因为写blog的人越来越少,所以阅读也越来越少

第二是2. 在社交媒体崛起后,作为纯信息获取工具的Google Reader必然被大多数用户冷落

In my opinion 是因为用户更青睐于“Fashion”的平台,可以有"Show time" ,现在的抖音,之前的快手,西瓜,各种答题直播不都是这样的吗?产生明星效应。但是博客是个人平台,意味着仅仅是被关注,被浏览,被评论,被收藏,比较被动。博客入口比较散乱,内容较长,用户没有耐心停留更多时间,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是快餐式文化。

微博可以有粉丝上亿人,朋友圈没有办法承载这么多,公众号倒是可以。曾经知乎的忠实用户转到写公众号,但是公众号跟知乎产品性质不一样,公众号跟博客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博客-微博-公众号-博客

社交 / 媒体 还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不同阶级层次的人需求不一样,关注点不一样啊。

我以前以为微博是学习平台,后来被带到八卦平台。

我以前以为知乎是高知平台,结果变成生活百科。

我以前以为豆瓣是文青平台,结果被豆瓣水军淹没。

我以前以为头条是犀利文章,结果变成内涵段子。

我以前以为网易有独立观点,结果红旗飘飘。

我以为脉脉是交友平台,结果匿名冰冷了职场。

我曾经以为facebook上可以认识全球人物,后来……

我一直想要的是什么?为什么我要被互联网科技公司牵着鼻子走?所有的平台都会用“这里有你想要的”“大家都在用,还等什么”……

我想要什么?

我微博账号关注了很多设计相关用户,但是只有九宫格,不能深层次学习。

我知乎关注了大牛,想要看到除了设计这狭窄的圈子还有什么?世界这么广阔,自有天地。

豆瓣看电影,看到过绝妙的影评,想学习如何欣赏一部电影

头条关心国家大事,但是小编数十万,信息千千万,想要看到好的文笔,犀利观点,不如报纸透彻

网易和凤凰也是,寂静的春天

脉脉,职业规划

facebook,有蒋勋老师,马世芳老师……没有几个人啊

我已经疲累了,不想再去关注其他人了

我们都是棋子,棋盘上错综复杂,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走错路了,跳进河里洗个澡,再重新出发,直达敌营。

目前我们的四个人的群管理得挺好的,我们讨论读书,我们讨论设计,我们讨论职场,我们讨论逛街……

我们一起学习,弥补自己不足,这,就是同学的力量!

在优酷听过嘟嘟,局部,圆桌,一千零一夜之后……

我要的不是大杂烩,我要的是精英文化,向最优秀的学习,我要的是读书看个人博客网站,我不要,我不接受!

SAY NO !

我明白得似乎晚了点,加油吧。扯了这么多,不知道以后自己怎么看自己,,嗯,,嗯,,,年青人啊

新浪是媒体,新浪微博也是媒体,不是说媒体公司就一定做不成社交,而是希望在微博这棵树上长出社交的枝干,再反过来把微博的媒体内核改造成社交内核,然后欣然享用从Twitter到Facebook的估值提升,我不能不说,这是贪心在作祟。微博带给新浪的机会太好了,这让曹国伟的野心也随之空前膨胀。我担心有一天新浪会弄巧成拙,用社交的琐碎慢慢稀释、瓦解微博的媒体性,让曹国伟梦中的那个大泡泡砰然破裂,社交没做成,反倒把原本具有优势的媒体也给毁了。实际上社区型媒体,无论是区域的地方社区还是垂直的兴趣社区、专业社区,在中国有着肥沃的生存土壤,用户在这些社区中,关心内容,关心共同话题,关心核心人物,却不关心用户关系链以及关系链的强弱。在中国近200万个网站中,绝大部分都属于这类社区型媒体网站,这正是新浪微博可以扎根的地方。所以新浪微博的定位,应该是社区型媒体,而不是社交。媒体的价值,必然在广告、营销和品牌塑造,而不是从用户的游戏道具中赚钱。新的社区特性,可以让用户与企业、品牌、产品展开直接对话,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公共对话当成了社交对话。在社区型媒体中,用户follow某人,是follow一种信息源,这跟在社交网站上加某人为好友,性质完全不同,后者是扩展自己的生活。新浪微博应该做的,是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源的筛选、管理、推荐,提升信息价值,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销工具和分析工具,提升营销价值。新浪微博应避免介入用户的私生活,避免让自己成为社交通信工具。因为在这方面,对手很强,新浪毫无经验和资源。相反,过多的私生活公开化,必定冲淡微博的核心媒体价值。

新浪头条

二、有板有眼:亚马逊与作者直接签约将怎样影响传统出版业?

@三联书店总经理李昕:中国出版业现在也已经走上这样一条不归路:书种越来越多,而单品种效益越来越低,图书上架的周期越来越短,退货越来越严重,而人工成本却越来越高,使得出版社不增加新书品种就无法维持生计,于是就拼命扩大规模。但是我以为,如果大家都只是依靠增加品种去做大规模,彼此模仿,彼此抄袭,彼此重复,由此很容易陷入恶性竞争。

我最感叹的是,在这种情况中,很多很多的好书被淹没了。就像金融市场常常讲的一句话,叫做劣币驱逐良币。……在这种图书泛滥的情况下,好书被淹没在里面,就造成了好书的价值很难凸显。好书因为成本高,竞争不过一些乱七八糟的文化垃圾似的杂书。


《2011-2012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也承认这一状况,报告中写:“2011年,国外电子书增长势头迅猛,我国电子书产业却仍在低位徘徊。……有关电子书的分成方案、定价机制、电子阅读器与实体内容的无缝链接、便捷的下载与支付体验等,都有待进一步探索。”……“长期以来,数字出版产业链发展并不均衡,渠道供应商与技术提供商过于强势,作者与内容生产商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缺少相应的话语权与主导权。内容资源被廉价使用、利润分成不尽合理,第三方监管缺失等强势环节挤压弱势环节的情况屡屡发生。”而且,与西方出版集团相比,国内出版社对内容的掌控能力远远不够。内容资源不够多、不够强,内容资源管理不规范,这些也都成为出版业数字化转型的掣肘因素。有专家认为,如果传统出版业不应时而变,就会是夕阳产业。

“当出版业进入以管理为中心的时代,出版人不必再是饱读诗书的人,也不再富有对于大众的启蒙使命。”当出版人身上的文化的优越感,被无情地碾落于大型出版公司轧轧向前的逐利车轮中,出版人还能真的以自己的智慧与坚持,发掘并介绍给读者真正好的作品吗?中国能避免走美国的老路吗?

以《洛杉矶时报》星期日书评版为代表的全美一半报纸的书评版都因广告不继而停刊,剩下的即便是《纽约时报》书评版,也不再具有以往的权威性;广播节目中只有国家公共广播电台对书有兴趣,电视中与书有关的节目也只有奥普拉一枝独秀,但她和她的读者只对人生话题有回应;各种与书有关的奖项,无论是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书评家奖,还是普利策奖、诺贝尔奖,加到一起,都赶不上奥普拉的市场号召力。”而在中国,情况同样不乐观。根据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2011年中国18—70周岁的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3.9%,全国人均读书4.53本。平均下来,每人每年还读不到五本书。中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长为22.00分钟、读书14.85分钟、阅读期刊时长为11.80分钟,三项时间加起来,不到50分钟,而人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却达到95分钟而根据山东大学文学院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的阅读状况也颇为堪忧。他们调查了近400名在校理工科学生,只有43%受访者表示平时会有一定时间接触文学作品。文学阅读的面也比较窄,大多数人只读《读者》《萌芽》。数字时代下,人们对免费的偏好也成为问题。第九次全民阅读调查显示,在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中,有41.8%的人表示能够接受付费下载阅读。手机阅读的群体中51.4%的人在过去一年中进行过付费阅读,而有48.6%的人只看免费的手机读物。只有四成人能接受付费下载,将近一半的人只接受免费的手机读物。当内容获取和分享变得容易,当人们习惯了免费的资源,谁来支撑内容的再生产?作者和编辑还能有动力生产出更好的内容吗?这会不会又是一场恶性循环?

“传统欧美出版业一向是‘观念的行业’,奉智性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为尊,观念的先导性是其灵魂。那时的出版人相信:超前的观念一开始只能为少数人接受,因此好书不获利是理所当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观念逐渐获得广泛认可,出版物中就必然会产生畅销书,其高额利润便可覆盖亏损。换言之,出版人的工作就是:发现新作者,使他们经典化,继续发现新作者。如此,以一份自给自足的生意,而能为人类整体催生和保育文化创造力和精神价值,这令出版具有非同寻常的职业满足感。由此不难解释,为什么在八十年代之前两三百年的时间里,欧美出版业的年利润率只有3%—4%,甚至低于银行存款利息,而出版人仍能乐在其中。当然更不难解释,为什么出版被称作“绅士的生意”,因为它的初衷就不是为了赚钱。”也许,即使是这样一份不为赚钱、自得其乐的坚守,在跨国资本、技术革命的冲击之下,也可能难以为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好的出版环境,需要读者、从业者、执法者的共同营造。不管环境多么复杂混乱,总有一些价值需要倡导,总有一些事情需要完成。有人说,传统出版是夕阳产业,有人说它没有出路,但是困局中也蕴含着突破的可能,转型的痛苦中也伴随着新生的希望。


@恒州博智QYResearch 2017全球电子书阅读器市场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概述:电子阅读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比如PDF、CHM、TXT等。2007年亚马逊推出电子书阅读器Kindle,掀起了全球电子书阅读热潮。2009年以来,电子阅读器在全球市场由温和发展转变为快速的发展。根据《2017全球电子阅读器行业市场研究报告》观点:北美是最大的消费市场,2016年的市场份额约为68.48%,欧洲和中国分别以13.86%和7.82%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和第三。中国是最大的生产区,中国台湾则排名第二。目前,电子阅读器的大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三大巨头分别是亚马逊、Kobo和PocketBook,他们占据了约75%的市场份额。电子阅读器市场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内容和渠道问题都需要解决。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生产商必须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完善整个产业链,如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等。顺应市场趋势,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研发和服务,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keso 亚马逊,过去的产业链条是作者-经纪人-出版社-亚马逊-读者,即使是纯电子书的发行,亚马逊只能跟出版社签约,每卖一本电子书,亚马逊分得30%,出版社从剩下的70%销售额中分25%给作者,相当于书价的17.5%。如果扣去经纪人的那份,剩下只有14.9%到作者手上。卖掉一本售价10美元的书,作者分得1.49美元。作者与亚马逊直接签约之后,产业链条缩短为作者-亚马逊-读者,就算图书价格降至3美元,作者仍可分得2.1美元,而且获得了对自己图书的完全掌控。

上月听到梁文道老师说,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读书,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开始减速之后,大众开始有精神文化需求,所以目前出现形形色色的培训课程,文化课程,都是应市场需求,年轻人越来越爱书了,值得赞赏。

三、如何看待淘宝商城推出的开放B2C平台战略?

  “淘宝商场目前有良好的盈利能力,而且利润率已达到目前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平均水平。”张勇称,淘宝商城的战略是要打造开放的B2C平台,构建一个由品牌供应商、供货商、零售商及包括物流在内的各类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进行分工协作、共同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的B2C生态体系。“淘宝商城自己不会卖货,不做零售商,而是以开放的姿态欢迎各种形式的零售商在淘宝商城平台发展壮大。”  当天,淘宝商城还与包括一号店、银泰网、库巴网、新蛋、好乐买等在内的38家国内知名垂直B2C企业联合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他们将在淘宝集体开设官方旗舰店。此前凡客、百丽也已先期入驻淘宝商城。分析人士指出,大量TOP级垂直B2C企业入驻淘宝商城,对消费者而言,不用再登录不同的B2C网站就能获得足够丰富的商品。

@keso 淘宝是什么?淘宝就是一家商业地产公司。商业地产公司是通过将位置、人流卖给商家来赚钱的,所以压根就没有不开放的商业地产公司。同意潘欣说的,这不过是对淘宝“地产”招商行为的一个包装而已。另外,通常我们所说的“开放平台”,是面向开发者的,而不是直接面向商业的。通过接口、数据和资源的开放,第三方可以在开放平台上打造自己的业务。而淘宝商城的所谓B2C开放平台,更像是流量分享平台。在营销资源越来越贵的今天,这一举措也可以理解。与独立B2C相比,平台上的商家必然要面对品牌弱化的挑战。淘宝商城的品牌始终强于平台上任何商家的品牌。每天都有大量用户是通过百度“京东商城”进入360buy.com,这说明京东商城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品牌。但在淘宝商城上,商户的品牌夹在淘宝商城品牌和最终产品之间,空间难免被压缩。对于有志于建立自己品牌的B2C企业来说,品牌弱化的问题必须慎重对待。与京东商城、卓越亚马逊等通过B2C切入平台的企业相比,淘宝商城对库存、物流和配送的控制力很弱,数字化管理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也很弱,所以淘宝更像一家纯商业地产,而京东和卓越更像沃尔玛。在日后越来越细化的用户体验比拼中,淘宝商城肯定会面临越来越多的不给力,淘宝集市没有解决的问题,淘宝商城仍然没有解决。

 @张亮-Leo 个人认为,这种做法对于整个B2C市场冲击还是比较大的。 1、对已经形成自己忠实用户群的大型综合B2C商城来说,比如京东、当当,这种方式对已有用户结构的冲击不大,但是对新用户引入的难度会增加。他们也必然会寻求新的更多的用户入口来降低新用户引入的难度。 2、对接入淘宝商城的中型B2C商城来说,比如新蛋、易迅,这种做法,无疑会产生一种依附关系,用户更多的在淘宝平台上沉淀,而非自己的电商平台,长此以往,会破坏这些B2C商城本身的用户结构和用户忠诚度取向。淘宝固然对这些商城输出了用户,同时也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如何将这些用户真正的保存在自己的用户体系中,成为自己品牌的忠实用户。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等待这些中型B2C商城的将是噩梦。 3、对小型B2C商城来说,这种接入是非常有利于小型B2C初期发展的,大量用户的引入意味着现金流向的加快,但是对他们自有的品牌建设(包括客服售后、用户体系)的速度和质量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稍有不慎,就死的更快。但是无论如何,解决了小型B2C商城发展初期的流量导入的问题。 4、虽然个人始终对B2B2C的淘宝商城模式抱有一定的怀疑。但是从一些公开的数据可以看到,淘宝商城和京东的市场份额之前基本上是分庭抗礼的,开放之后,如果带来的结果是快速提升各旗舰店的收入和用户数,那么相信这次的开放,对京东的冲击是最大的。

最近还在疑惑为什么苏宁有自己的商城,还要在天猫开旗舰店?难怪苏宁销量不好。

原来是2011年淘宝开放了B2C平台,淘宝是渠道商,品牌入驻,自己的品牌弱化,但是由淘宝引入巨大的流量,天猫由此而来。

四、雷军说要把米聊做成熟人社区,你怎么看?

@keso雷军:微信加了位置交友。有人觉得米聊应该加,但我希望把米聊做成熟人的社区,陌生人交友混进来,让社区会比较混乱。好的社区是熬出来的。米聊非常尊重用户隐私。存在专门的熟人社区的社交网络市场吗?答:几个月前,我曾经建议雷军去掉米聊中那个看似比较火的“广播”功能,雷军的回答是,如果米聊做成纯通信工具,就死定了。广播承载着雷军的社区理想,或许他认为,米聊要想存活并发展,就必须从帮助用户节省时间,走到帮助用户杀时间。但是,基于电话本做“熟人社区”这个想法,其实非常不靠谱。电话本中可能包含着很多私密关系,父母、同学、同事、前女友、前前女友等等,米聊要把这些人拉到一起聊天,相当恐怖。熟人社区的想法,其实反映的是雷军的Facebook情结,但即使是Facebook,当父母、老板们大举进入,如果没有更好的隐私控制策略,那些曾经活跃的年轻人就该沉默或者离开了。米聊的困境在于,它要挑战手机QQ,就必须形成自己的粘性,而这种粘性的最容易判断的指标,就是社区的活跃度。但不同的关系强度,根本无法形成一个统一的社区。所以最终,米聊的社区梦,不过是个黄粱梦。对比一下微信,正好微信刚刚推出了“查看附近的人”这个功能,即所谓弹性社交功能。这是一个好玩的卖点,但却不是产品的关键点。微信的核心诉求,其实是一个移动hub,将腾讯的多个产品关联起来(如QQ离线消息、QQ邮箱、微博私信等),随时随地通知和响应。很多功能看上去只是其他产品的附属功能,但集成很多附属功能的产品,很可能不再是一个附属产品,这是一种低调务实的产品策略。最终打败QQ的,很可能是微信,而不会是米聊。这是我的判断。社交是通信,社区是媒体,这点不搞清楚,会产生越来越多的逻辑冲突。

作者:了了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30969/answer/4026992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品因素: 1、 米聊走的还是传统方式的IM思路,即通讯+社交的产品思维,这种模式其实早已被证明是行不通的,之前的网易泡泡、新浪收购的朗玛UC(后来改名新浪UC)都是如此。米聊生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而且在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方面,米聊有很好的机会和很大的优势,但在产品方面和传统IM并无太大差别的产品功能,所以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早晚会被更加具备创新和突破的IM干翻。点对点通讯、以及后来推出的米吧……这些功能都能在QQ上找到,那为什么用户还要舍弃人际关系抛弃QQ来使用米聊呢?2、 微信从一开始就凸显出与QQ的差异化,从2.0版本开始,微信除了点对点通讯之外便开始了新的突破,比如查找附近的人、摇一摇等是个转折点;之后的朋友圈、公众平台、微信红包等等突破已经和米聊彻底拉开了距离。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仅仅就产品来说,微信的每一个变化其实都是有着深切的用户需求的,而之前米聊虽然也有一些突破,但和微信相比,太过轻微和渺小。3、 其他知友提到的导入QQ联系人关系,这确实是个优势,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微信能干掉米聊的最主要优势。当时米聊依托手机通讯录而迅速崛起,在社交关系链方面,手机通讯录的社交属性并不弱于QQ。 公司原因: 1、 小米对米聊其实并未重视,最起码和小米手机相比,米聊的的权重自然是排后的。 但腾讯不同,腾讯在看到微信的成长趋势之后,对微信的资源补给和扶持力度,恐怕是其他IM公司望尘莫及的。而微信崛起的那几年,也正是小米手机火起来的时间段,这个时候米聊只能退居二线。雷军在后来的专访中也似乎承认了这点。2、 腾讯公司以社交起家,社交是腾讯的基因和命脉。 另,十余年的QQ社交经验,腾讯更明白市场与用户需求,这点米聊稍弱一点。这方面,简单的来说就是腾讯做社交产品是接地气的,而米聊团队则清冷了一些。虽然微信由产品狂人张小龙执掌,但米聊当时的负责人也履历光鲜,但遗憾的是后者的光鲜履历似乎只体现在小米公司品牌上,并未体现在米聊的产品上。3、 腾讯公司对微信的成长与扶持,除了给予相当的支持外,在市场营销、品牌传播等方面也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有幸当时曾参与过微信的几个版本的市场推广与营销工作),反观米聊,这方面工作几乎为零。 人为因素: 1、 米聊产品及开发团队不接地气,这个团队给我的感觉只会做产品而已,但是微信却是“做用户与市场需要的产品”;2、米聊的市场运营也平平谈谈。 有段时间米聊推出了公众号服务(当时叫VIP号吧?),我当时实名申请,暂且不说申请过程中的程序繁琐和流程漫长,在申请成功之后的官方运营要求,就让人难以忍受。比如官方要求每个帐号每个礼拜至少要推送有3天时间推送……(微信公众帐号可没要求运营者必须多少天推送一次),在和官方工作人员交流的过程中,态度强硬,最后我直接让他们将帐号收回去了。 总的来说,米聊没火起来是有必然原因的,相对微信而言,米聊落败微信太正常了。从今天的情况来看微信的成长,单方面将微信的成功归功于可以通过QQ导入好友关系也是片面的。 我认为一款产品的成功,是产品、市场、人力、财力、资源等等综合因素结合的成果,而米聊在这多方面的表现都并不及格。多玩YY、陌陌等也是IM类的产品,但人家能成功米聊失败,这里面自然有米聊自己的问题。

张小龙抓住用户的痛点

产品同质性太强。

但是腾讯来电app,还有其他的免费通话App最终全军覆没,之前公司还做过医生免费电话功能,除了工作也没有什么用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688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559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749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81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41评论 3 2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84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22评论 2 2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47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41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39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33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83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75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4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5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18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