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鲜到海洋——重新认识“蓝色沙漠”

中秋节的前一天,约了闺蜜吃午饭。七转八转,来到了一家路边的海鲜小馆。作为北方人来说,这家海鲜的做法比较新鲜:锅底放米,其上加笼屉,白虾、皮皮虾、蛤蜊、生蚝、扇贝、鲍鱼倒进去蒸熟,盛出。在吃第一锅成品的空档,多宝鱼加娃娃菜上锅继续蒸。海鲜全熟,锅底的粥也熬好,加料,入口,爽哉。

我的老家是没有这些海鲜的,小时候的肉类基本是猪、牛、羊这些红肉,而市场物以稀为贵的规律,使得海鲜在当时是一种奢侈品。与之相关的生态概念,也是建立在“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样的情形之上。

前几日出差,往返的飞机上习惯性地带一本自己的读物,或是小说,或是杂志。这习惯也是被逼无奈,平日里囤书不少,但没有时间看,反倒这飞机上的几个小时,成了难能可贵的阅读时间。这次带了一本今年第33期《三联生活周刊》,主题是《海鲜诱惑——中国人重塑海洋生态》。细读下来,让我对于海洋的认识,不仅仅局限于旅游海岛上,而对于海鲜,更是超越了北戴河南戴河的大排档,超越了给肉圆儿君吃的深海鲽鱼,让我一个离海那么远的陌生人,变为生态系统的参与者。

海鲜和海洋,如今什么样?

我第一次吃鲍鱼是朋友送的,查菜谱,买佐料,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口味的做法,认认真真做了一盘慢慢来吃。

鲍鱼、鱼翅,在记忆里是不属于普通老百姓的,它们离我们的餐桌太过遥远。而现在,这两类海鲜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前者经过人工养殖,变得越来越普遍和廉价,使得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轻易吃到;而后者因为无法进行人工养殖,同时捕获方式太过血腥,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明星、团体呼吁抵制。

然而,并不是所有海洋生物都能进行人工养殖,也正因为这样,如今的捕鱼业依然兴旺。而恰恰因为捕鱼业的兴旺,海洋生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破坏。

笔者袁越老师跟着渔船出海,在文中描述了这样的景象:渔网的网眼越来越小,铺设的面积越来越大,下探的深度越来越接近海底,很多渔网都是“绝户网”,把能够打捞到的东西——无论大小——都一网打尽。打捞上来的鱼虾有大有小,大的卖钱,小的留下当鱼饲料。当然,打捞上来的不止有鱼虾,还有很多日常生活垃圾。渔民在垃圾里面挑出鱼虾,再把垃圾铲起扔回大海。

这就是目前的近海捕捞,鱼虾越来越少,就连渔民都很难吃到十几年前个头比较大的海鲜了。

远海捕捞除了生态,还会产生更多问题,因为公海和主权海域的划分,远海捕捞的渔民除了要与大自然的风暴对抗,还要冒险去捞别人家的海鲜——没办法,自家门口实在没有了,可渔民还得生活。

海洋为啥是沙漠?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但是,我们对它的了解实在是太少太少。目前的技术,很多深海区域依然无法探测到。

莫说深海了,就是浅海区域,也依然存在很多未知。袁越在文中提到,陆地上的生物是可见的,因而人们对于物种大概的存活程度能有一个比较科学的判断。但是海洋的区域是人类不可见的,所以在我们疯狂捕鱼获取经济利益的时候,并无法判断海洋里的物种还有多少、还能维持多久。这种不可判断的情况,反倒使以此为生的渔民只能尽量去多捕捞,因为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没有了。

在海里寻找鱼,并不同于在陆地上猎杀动物,而是更像在沙漠里寻找绿洲。

细思恐极,在我们的常识里,很多鱼都是季节性繁衍,当它们在近海区域休养生息时,一网下去,两网下去,真是让海洋生物再无繁衍的可能。而且,海洋也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当某些鱼类缺失甚至灭绝的时候,对整个海洋系统也是致命一击。那个时候,对人类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国家也有禁渔期,在禁渔期内,渔民就要休息,不可以再进行捕捞。这么做是为了给海洋生物一个喘息的机会。但是,市场不允许啊,海洋生物要活,渔民也要活。这么一来,又回到了上面的问题——非法捕捞。

保护海洋?离你我确实有点儿远

人类把海洋动物分为三类:能吃的、不能吃的、还未认识的。

能吃的里面,又分为三类:好吃又有营养的、不好吃但是有影响的(可以加工)、好吃但没营养的(可以解馋)。

中国人百毒不侵,大概也是因为什么都能吃。文中有这么一段话挺有意思,说几个中国船员在外国渔船打工,老外只要把鱼肉剃下来做成鱼排,中国人便把鱼头红烧了,老外都看傻了。这是一段真实的采访。西方人一般吃无骨鱼排、鱼罐头,而中国人喜欢吃全鱼。

海鲜不是奢侈品,对于很多人、尤其是海边的居民来说是必需品,所以戒海鲜是不可能的。该抵制的应该是鱼翅一类,当然,我也吃不起。同时不要乱往海里扔垃圾,内陆又有很多人想扔也扔不到。

按照文中的说法,目前看到的最大希望有二:一是科技改变生活,想办法驯化海洋生物,主要是能吃的那部分,就像几千年前人类驯化猪牛羊一样;二是立法保护。

不过倒是知晓了几个好消息:一个是鱿鱼目前不缺,要多少有多少;二是带鱼目前还没有人工养殖,大家吃到的都是真的海货;三是海水养殖的鱼虾抗生素基本没有,“因为很多海洋生物对水质都有很高的要求,养殖户必须经常换水,抗生素就没用了。”

后记

这篇文章可以看做是一篇读后感,我挺喜欢自己写这样的文章。如果你也喜欢,欢迎关注我。

感谢阅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117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63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897评论 0 24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05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08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35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97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9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1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7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8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5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71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44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55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傅盛说,所谓成长就是认知升级。但真正的认知需要行动来展现,行动一旦缺失,认知容易陷入误区。两个误区,一个是以为自己...
    茶舍花开阅读 229评论 0 0
  • 莫名的人们都会感慨,青春 又或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得不怀念 你长大,我却变老了 就如今天的团学换届 看着大二和...
    简悦自己阅读 106评论 0 0
  • 你要相信,你自己也可以活得很好,也值得拥有更好。 你也要相信,当爱情走了,你就该有离开的勇气,爱情是有保质期的,...
    太阳菇凉阅读 2,791评论 0 1
  • 在这个世界上,有数百万的人热衷于软件开发,他们有很多名字,如:软件工程师(SoftwareEngineer),程序...
    欧大帅Allen阅读 268评论 0 3
  • 昨晚熬夜,一点半才入睡,66,手机不带床上.。今天要写一张卷子 ,背日语27单词语法。 鲁迅看5篇,
    木木雨林阅读 6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