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陪育课程第一课作业

课程体会

机械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2个小时的课程时间,我却笑了十次以上,好久没有这样高频率地大笑过了,抛开课程本身的内容不说,如果能让听者笑起来,这样的老师很厉害啊。陈妍老师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让原本听起来严肃的课题“亲子沟通”变得特别轻松,老师大大方方地自黑,坦然地暴露弱点,一下子拉近了我和她的距离,这种亲切感像一个朋友一样,如此真诚地站在我们面前。她让我看到了一位女性由内而外散发的魅力和能量,我已经被她成功圈粉啦。

今天的课程有很多特别触动我的地方:

1.不是孩子太难搞,是你太闲了。

我立马有种打脸的感觉,作为全职妈妈的我太深有体会了,养育第一个孩子时,真的是把全部的精力用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还是问题不断。后来有了老二,没那么多精力了,孩子反而问题很少。养育老大因为用力过了头,折断了小天使无数的羽毛,养老二因为少了关注,反而成全了孩子的天性。

2.看孩子,不要看的太近。

我记得自己每次翻看孩子以前的照片,都会感慨:啊呀,他那时怎么这么可爱呀,然后又会哀叹一句:怎么现在变得这么讨厌。其实是每一个讨厌的现在最后都会变成可爱的过去。为什么?因为我们看现在,是深陷其中,而看过去,就像远远看着群山,犹如仙境般,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我们看待孩子,也可以作为一个观察者,而不是一个法官,一个裁判,甚至是一个司令,我们看到的,将是不一样的情景。

3.我是谁?我认定自己是谁?

作业是你自己的,学习是为了你自己,写不写,不关妈妈的事——孩子听出的,却是我是被妈妈抛弃/嫌弃的人。

我们本来是想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的习惯,但是却不知道,经过孩子的转码,却变成了另外一回事。

不要自以为我们说了什么,而要去理解:孩子接受到的是什么。

4.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前几天,我因为孩子写数字时写的还是镜像的,批评了他,说他数学课学了,怎么全忘记了。而我的朋友看了,却说:你家孩子怎么这么厉害,我太佩服他了,他是怎么做到每一个数字都可以反过来写的?我们大人是写不出这样的字的。朋友换了一种相反的思路,让原本的问题反而变成了一个珍宝。

5.机械论:整体=部分之和

进化论:不可预测、变化的整体>部分之和

用生物学的思维,而不是物体学的思维,来看待孩子。

我们以为解决了孩子这一个,那一个问题,这个孩子就会变好。却不知道,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不是机械的。而现在的父母,之所以那么焦虑,正是因为我们对世界变化如此之快,如此不可预测产生了恐惧,我们想要抓住某些确定的东西,比如听老母亲老父亲的话(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比如分数,比如报这个班,那个班,仿佛这样,孩子就会有好的未来,以此来消减我们对未知的恐惧,这样至少我们会有掌控感。

6.向上一度+时间复利

原来我总是在某个点上用力,总是去抓一个点,一个点,结果是这个点抓住了,别的点掉下来了。却是第一次知道,在维持在一个向上的角度。哪怕这个角度很小,只要是向上的,最后时间不会辜负你。陈妍老师讲的这一点,深深地更新了我的认识,自己以前做了太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今天回家,我就有意识地注意,自己和孩子的互动,是向上的角度吗?

7.没有正确的方向,方法越多=错的越多

没有足够的能量,方法越多=消耗越多

方向是一种全局观,需要经历和见识,也需要不断地试错,才能练出这样的判断力。当我们迷失了方向,不如回到起点,想一想,当孩子刚来到这个世界,我们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还可以看向生命长河里更远的地方,20年或者30年后,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

8.教育孩子的方法都可以用在自己身上。

记得杨杰老师曾说过: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育儿先育己,妈妈做自己,孩子便能成为他自己。


觉察日记8篇

觉察日记—第一课1

昨天放学回来,老二要求我带他出去玩水枪,老大要我在家里给他读故事。按照以往的套路,就是方法论了:你俩商量一下,妈妈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先做哪一件?

孩子们当然没有按照我预想的去做,老二喊着要出门,老大叫着不行,拿着书放我手上。

那再想一招?比如,你们拿把刀来,把妈妈劈成两半,这样你们一人一半。一半陪出去玩,一半陪家里。

想起了昨天陈妍老师的课: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为啥不能一起做呢?

然后我们出门,老二在小池塘边玩水枪,我和老大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给他讲故事。

啊呀,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觉察日记—第一课2

这几天在群里看见大家的课后作业和觉察日记,真有一种打开一座宝库的感觉。

当然,一开始并不是发现宝藏的感觉。

一开始的我是有些焦虑的,大家都写得这么好,觉悟这么好,回家也实践得这么好,然后回看自己:我不行,我没她们好。

来自同龄人的压力(别人家的爸妈),让我陷入了竞争,比较的坑里。

我从小的受教育环境,不管是家里,还是学校,都是充满了比较:我只有比别人好,我才是有价值的,我才是被认可的。

但是当我转变思维,打开自己,去欣赏别人:哇,她真不错,他做的真好。当我可以去真诚地赞美她人时,我发现自己也得到了滋养,因为我看到了自己可以进步的空间,我看到了改变带来的力量,它不仅可以影响自己,也可以影响他人。

把他人当做是风景,千江有水千江月。

朋友说:我们一路向前,不是为了始终“第一”;我们一路向前,是为了遇见、为了领略、为了经历。我们都是世间过客,多见识一些风光不是很好么。

我们不是静态的,我们的同辈们也不是静态的,在同行的道路上,珍贵的是这种彼此印证与相互启迪。


觉察日记—第一课3

早上,二宝在吃粥,我在阳台那里听见啪的一声,碗掉在地上。我想象着地上的粥,还有汤水,还有这是他最近第三次把粥掉在地上。我的内心戏开始了:他总是这么调皮,淘气,不好好坐着吃东西,看吧,这一次又是这样,搞得家里乱七八糟,然后让我来收拾……balabala一堆。然后随着内心戏的升级,我的火也一点点加温。

很快,他就来找我,声音有些着急:妈妈,你过来一下,怎么弄啊?为了压制内心冒出的火,也怕看到他那张一脸无辜的脸,我转移注意力,看着手机,回他:那你拖干净吧。

他就去拿拖把,最后他在爸爸的帮助下收拾好了一地的狼藉。看着干净的地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而一切的故事,却在我的心里跌宕起伏。

事情发生了,好,那我们来解决它。这是我家爸爸的思维。

而我的思维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都是因为你这样那样事情才会这样,那天告诉你不要这样做,你就是不听,一点都不长记性,你这样以后可是要吃苦头的……把一个短片添油加醋,自导自演成一部长片。

少一点内心戏,多一点行动力吧。


觉察日记—第一课4

早上孩子爸送二宝去幼儿园,他在门口说:妈妈,拜拜。我也和他说拜拜,然后我又走过去,蹲下来说:亲一口吧。他捧着我的头,在我脸上“啵”了一声,我也回“啵”了,并紧紧拥抱他。孩子高兴地走出去了,然后回头加了一句:妈妈,你也亲亲爸爸。然后爸爸赶紧在我脸上亲了一下,我也回亲了一下。一个早上,心情都特别愉悦,我的孩子怎么这么好。他这么小,却知道如何传递爱,扩大爱。

一家人相亲相爱,家庭的温暖和爱,是可以滋养我们一生的。

每天出门前,和爱人和孩子拥抱一下,也许只要花几秒钟,却可以让家人带着爱开始一天的生活。


觉察日记—第一课5

国庆假期,我回了老家,队友留在苏州,带着两个孩子。这是一段非常难得的旅程,自从有了孩子后,时隔7年,第一次离开他们这么长时间。

虽然看到孩子们有时3点才吃上中饭,老大的语文阅读和英语阅读打卡一天也没有做,那时心里会焦虑,但同时也看到,孩子们这些天并没有太想念妈妈,视频时没有哭,他们和爸爸相处的很好。

很多时候,会埋怨队友带不好孩子。而这一次,让我看到,当我真正放手,队友可以做的很好。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没有去抱怨队友做的不好的地方,而是感谢他这几天的辛苦。队友也没有向我抱怨一个人带两个孩子有多累,孩子们有多调皮,而是让我安心陪家人,不用惦记他们。

孩子们没有非妈妈不可。

这件事让我觉察到,我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我想做的事情,而不是把孩子或者家庭当做自己的借口,觉得他们太需要我。

觉察日记—第一课6

今天看到朋友说的一句话:你没有觉知的每一天不是你的,你只是经过了它。

不一定是快乐,不一定是幸福、喜欢,而是说你要有感受力去感知到你每一天经过的日子。

写觉察日记,就是让自己带着觉知去生活,虽然很多时候都是后知后觉,但至少不是无知无觉,浑浑噩噩地生活着。

早上,老大上学迟到了,起床的时候就比较晚了,又在床上磨,吃早饭的时候已经7点40了,我虽然心里很着急,但是已经厌烦了每次上学都催他快点,不要迟到,就让他自己经历一下自然后果吧。

所以,我没有替他收拾书包,等在一旁看他慢慢整理。

下楼后,他小声和我说:妈妈,我想走快一点。我说:妈妈跑不动。他说:那我们就小跑。我不想走快,我心里邪恶地想:我就是想让你尝一下迟到的滋味。他说:妈妈,你把书包给我吧。我心里想:你背这么重的书包,会走得更慢的。就没有给他。

走了一半的路,他又要求:妈妈,我要自己背书包。我就给了他,他背起书包,前面的胸带都没扣上,就飞快地奔跑起来,瘦小的人儿,被书包压的佝偻着奔跑着,我在后面都追不上他,我心里震颤着。他回头看我没赶上,又停下来等我。

到了学校围栏外面,上课的广播响起来了,他哭了起来,我感受到了他的恐惧和无助,牵起他的手,小跑起来。要是以往,一定会一路叨叨着:谁叫你不快点,现在迟到了吧,活该,balabala……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孩子是不想迟到的,所以他会拼命跑,会因为知道自己迟到了哭。只是他还没有一定的时间概念或者习惯了妈妈帮他安排,而我要做的,不是一次次催促他快点,快点,而是帮助他一起建立时间观,并在错误中获得经验,进行改进。

觉察日记—第一课7

昨天亲子阅读的时候,我们读到一篇《奇妙的爱心葡萄》,故事里说的是一位老奶奶种了一棵葡萄树,老奶奶细心地照料着这棵葡萄树,春天为它唱绿色的歌,夏天为它遮阴送凉,秋天葡萄藤上结满了硕果,冬天叶子掉光了,老奶奶就在葡萄藤架下一边晒太阳,一边讲故事,听得光秃秃的葡萄藤咯咯笑个不停……第二年春天,老奶奶问刚冒出嫩芽儿的葡萄藤喜欢吃什么,嫩芽儿唱着歌:苹果蛋糕味道香,闻闻心里甜。从此以后,老奶奶每天让葡萄藤闻飘着苹果香的蛋糕。秋天的时候,葡萄藤架上结满了像小苹果一样的大葡萄,它们还带着苹果蛋糕的香味和甜味。

读完,我和孩子分享了一个在网上看到的实验:两盆一样的花,在同样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养,一样的浇水施肥,不同的是,实验者每天对A花说赞美和充满爱的话:你真美,我很喜欢你,很爱你。对B花说相反的话:你真丑,我讨厌你。一段时间后,A花开的越来越茂盛,而B花渐渐枯萎。

如果植物尚且如此,那我们的人呢?我们的孩子呢?

我们的孩子比植物更通人性,我们说的话,流露出的表情,孩子都听得见,看得到,都会在他身上留下痕迹。是让他绽放还是枯萎,除了物质食粮,更重要的是精神食粮。

觉察日记—第一课8

今早看到朋友写的文章,很受启发,使用了她的方法,记录了昨晚的情绪,在这个梳理的过程中,原本一团乱麻的思绪,慢慢理顺,情绪也得到平复,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不良情绪”≠真实的自己,真实的自己是那个观察者。

事件:亲子阅读打卡时,我读一句,孩子跟着念一句,但是他总是不能完整读出我念的那句话,要么多加一些字,要么减少一些字。

心情:生气,恼火。

程度(1-10):6

处理:用愤怒的眼神看他,说:你没有认真听我读,你能不能认真一点?带着不悦再读几次,直到他完整复述出来。

当时的想法:我觉得他没有认真听我读,三心二意的,搞小动作,比如在边上吃东西。他这样心不在焉的,怪不得语文和英语考试那么低,试卷都没做完,老师读的题目他没认真听,不懂得意思。在家里我说话时他不认真听,在学校上课也会不认真听。

观察(期待,预设,信念?):我期待他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我给他读了这么多年的故事,难道我都是白做了吗?我对他失望,对自己的“无用功”也充满了失望。我觉得他就是因为不认真,心不在焉的,才会听不仔细我在说什么。我花了时间陪他阅读,他却在一旁吃东西,他不尊重我的付出。

思考及转念:我自己能做到吗?如果不看书上的字,别人念一句,我能完整复述出来吗?答案不是肯定的,我是因为不认真听吗?我是因为心不在焉吗?答案也不是肯定的。亲子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要他时时刻刻的听我在读什么吗?是要他能完全跟读吗?即使他能一字不差地跟读,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是好的?什么才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我们做亲子阅读,是为了享受阅读时的乐趣,就像旅游一样,我们是在书本里遨游,旅游的时候,我们不需要去记住看到的每一棵树叫什么名字,每一朵花叫什么名字。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背诵,而是可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我又跳进了亲子阅读功力心的坑里,尤其是把它当做了老师要我们完成的阅读打卡的一项任务,和班级其他小朋友比,看他们在跟读,在自主阅读,做得很好,我开始着急,焦虑,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年的亲子阅读,孩子的表现并没有他们好,是我的方法错了,还是孩子不够用心。我们开始亲子阅读的初心是什么?我们在这几年里一直坚持的动力是什么?不是为了比同龄人考试分数高,不是为了比能说会道,也不是为了比读了很多书。而是,这是我和孩子建立连接的一种方式,我们一起享受一本好书带来的共同体验。就像粲然说的:你和孩子,在往后的日子里,你们的世界将渐行渐远,但这样互相倚靠捧着书的时光,是足以让你们在岁月中安静驻足的基石。通过共读,你们一起看见美,听见彼此的灵魂。彼此怀着温柔的心共同寻找和经历,寻找和经历你和孩子真正需要的此生、此世界。

肯定/内在能量:我们亲子共读,不是让孩子跟着我读一句,不是把书籍当做工具,考孩子,或者教育孩子。不是为了获得知识,启迪人生,当我们沉浸其中,这些只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我们把它当做一趟旅程,我们一起看见,一起经历,我们一起来过。

在我们读故事的时候,孩子吃点小零食,并不是不尊重我的付出,就像我在做饭时听一些我喜欢的音频,并不耽误我做饭,我反而因为听了音频心情愉悦,做得饭也更美味了。

我们以前的亲子共读时光,现在回想起来充满了美好,孩子或躺在我怀里,或依靠在我胸前,我们跟着书籍时而哈哈大笑,时而动情落泪

行为调整:保持觉察,当自己陷入情绪中,使用情绪日记梳理自己的想法,看见情绪背后真实的原因。回到初心,想一想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这样就会防止被带偏,回到正轨。早上和孩子沟通昨晚的事情,孩子自己想到了积极的办法,建议我把长句子分短,这样他可以记得住,我想诵读也是锻炼记忆力的方法,但我们不需要通篇这样读,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片段,我们一起诵读,把长句子分短,便于记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233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013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030评论 0 2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27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21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42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14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13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2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97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9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42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8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55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12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6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61评论 2 266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11年10月20日为什么糊涂 回家的路上,晓晓打了个喷嚏,妈妈有点紧张:“怎么了?”却说成了:“怎么办?”说完...
    羊羊羊羊汪阅读 9,185评论 2 13
  • 我的孩子最爱运动 最喜欢画画 最喜欢吃抓饭 最爱爸爸妈妈 最喜欢海底小纵队托马斯 最有礼貌爱打招呼能说文明用语 最...
    伊莎贝拉慧慧张阅读 65评论 0 0
  • 海产品,吃的,首先你要确定产品的质量,是安全,可口,有预防治疗的功效, 如何证明,拍摄视频,制作过程,免费请人吃,...
    046839cde4fe阅读 2,057评论 0 0
  • 那么在餐饮行业里面到底是做自己喜欢的口味,还是做客户喜欢的口味?那如果自己做的口味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怎么可能愿意去...
    若是英雄必承其重阅读 236评论 0 0
  • 文/陈彩霞 离家千里,出了地铁口,万家灯火。人生很难,但别忘了勇敢! 作者简介: 你好啊,我是Anna,一位独立行...
    遇见陈彩霞阅读 713评论 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