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创作·5|作品的高度和深度

文/大龙

我们究竟依据什么来判断一件作品的杰出和伟大程度呢?在作品的内在性质里,有没有一项共通的特性或属性来决定这点呢?一个作家或创作者,要创作出一部相当杰出甚至伟大的作品,他究竟应该主要在什么地方发力呢?

这正是这篇文章要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作品的高度和深度,而这个主题同时也是上述问题的答案。

1 作品高度和深度的基本内涵

如果我们把作品比作一棵大树,那地表的那部分所达到的地方就代表作品的高度了,而地底的根系所深入的程度,则代表了作品的深度。如果把作品比作一座冰山,那水面可见的那部分就代表了作品的高度,而水底的那部分则代表了作品的深度。同样,如果把作品比作一座高山,那山峰的高度也便是作品的高度了,而山谷和深渊的深度则表示作品的深度。

这样看起来,作品的高度似乎是代表了作品光明和理想的那部分,作品的深度则似乎是深渊和黑暗的那部分。正如同尼采在《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指出,”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在这里把人换成作品,也是同样成立的。

当然,这个表述虽然精彩,但含义也似乎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在这里我准备给作品的高度和深度一个稍微准确和清晰的定义。

如果我们同意作品是对世界和生命的表达,而世界和生命的真相即真理或神性,那么,我就会给作品的高度和深度这样一个定义:

作品的高度就是它接近真理或神性的程度。

而作品的深度就是它揭示促进或阻碍接近真理和神性的程度。

下面再详细说明。

2 作品高度的五个层次

在《阅读神性品质的书》一书中,我把神性之境分为五个大的层次:

空:第五层

无:第四层 

超有:第三层

至有:第二层

有:    第一层

这五个层次,从下到上便是作品的高度的五个层级。这里,我再把每个层次或层级简要的解释一下。

(一)第五层:空。

空是超越了有和无的最高境界,也是真正的神性境界,真正证入真如之境。在东方,等同于获无上正等正觉,得如来藏;在西方,则相当于圣灵,神性。总之,有各种美妙的字眼来描述。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指最高的真理。但又和一般科学家(包括自然和社会科学家)以及普通人眼中的真理有所差别,因为这种真理通常是在物质世界和现实世界中的,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的。但我们这里所说的神性境界或最高真理,会超越物质和现实世界,也会超越时空。

为区别起见,后面谈到真理时,指的是最高真理或神性。而物质和现实世界的真理,我们用一般真理或普通真理这个词汇。

佛陀和耶稣在这个层次。

对于第五层空境界,又分为以下五个子层次。以后我们称之为级别。

圆(大圆镜智,圣灵,神性):级5

非非空:级4

非空:级3

空:级2

虚幻(觉醒):级1

虚幻,即梦幻,如梦如幻。即现实世界如梦幻一般,开始超离现实世界。是进入无的第一步。但仍未完全脱离现实世界,只是看清了现实世界的虚幻,仍在时间范围内,仍有生起和消逝。

如果从虚幻的梦中醒来,就可以进入觉醒状态了。注意这个状态非常重要。目前西方的很多书籍已经开始大量谈论觉醒了。

至于空的更高层次,这里我们已经没有办法用语言去解释了。

(二)第四层:无。

无是指虚无和虚空。是指部分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也就是说,部分超越了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了。但尚未完全证入空性。

老子,苏格拉底,王阳明在这个层次。

无又分为以下两个级别:

虚空-周遍:级2

虚无-永恒:级1

虚无:已经开始部分超越时间之外,脱离时间线。已经领会和领悟永恒,但尚未完全证入永恒。注意:真正的虚无指向永恒。并非世俗所说的虚无感。这点要注意。不过普通人可能无法体会。

虚空:开始超越空间之外。因为超越空间,所以其实无所不在。虚空即周遍。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到达了无的最高境界,实际上就已经基本超越生死了。某种程度上来讲,生死是人生唯一大事。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人生重要课题。但有人可能会说,人固有一死,有什么可怕的?这只是看淡生死,并非超越生死,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我们这里所说的超越生死,有着完全不同的品质,绝非心理上的一种东西,也不是灵魂不灭这种东西。根本上而言,正是因为有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才有生死问题。一旦超越时间和空间,生死问题就确实不存在了。另一方面,超越生死,但并未了生死,也就是色身还在。

(三)第三层:超有。

这一层介于有和无之间。某种程度上,已超越了有。其精神世界超越了这个现实世界,但又未离开这个现实世界。其精神和灵魂超越了世俗生活,但并非完全厌弃世间。由于还没有超越时间和空间,所以仍位于无之下。

古代许多先圣贤哲,卓越诗人,卓越艺术家,道家隐士,以及近现代最深刻的那群思想家们,到达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基本上拥有人类目前超越世俗的最高的美的气质了,也集中了最优秀的那群。如庄子,柏拉图,李白,苏东坡,但丁,莎士比亚,达芬奇,贝多芬,巴赫,雨果,托尔斯泰,尼采,鲁迅,惠特曼,梭罗,纪伯伦等等。

注意,这群卓越的人物,他们或多或少已经窥见了神性,他们的生活倾向,已经是喜欢和神性亲近,经常能体验到和大自然和宇宙连为一体。

但我们也要注意,他们并非都是隐士。大隐隐于市。因为救世和唤醒人类的需要,他们经常,会更深刻的关注人类。他们的作品也大都已达到或接近神性品质。

本书所说的神性品质或接近神性品质的作品,主要指从第三层(大部分),及其以上(四、五层)的作品。

超有又简单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逍遥游 (庄子。求精神超越。不入世亦不离世)

隐于市/化世 (孟子,卢梭,纪伯伦。行教化/教育世人,方式温和的救世和醒世)

隐于庙 /救世(范蠡,张良,刘伯温。匡扶社禩于危难,但一旦完成这个任务,便飘然隐世)

隐于野/出世(陶渊明,竹林七贤,梭罗。隐士群体,或一段时间隐于山林田野)

醒世(鲁迅,尼采。用文笔唤醒世人。方式激越辛辣。但世人仍麻木不醒。是最孤独苦闷的一类人)

行世(李白,苏东坡。入于世和超于世矛盾中。以诗人群体为主。情感丰沛。苦闷和超脱并行。)

美世(达芬奇,贝多芬。精神相对超脱。美化世界。以美术和音乐艺术家群体为主,给世界以纯粹的美。)

当然,上述划分并不绝对,只是大致区分一下。其实也没有真正高下之分的差别。

从世俗化观点来看,这一群体其实很多并不幸福。他们很多常处孤独之中,这源于他们对世人的深刻关怀,却又经常被世人误解,尤其醒世一级为最,但这一级也最令人肃然起敬。

(四)第二层:至有。

这一层在道德伦理和个人修养及美德层面达到或接近完善。但在精神境界上,尚未超越道德和世俗层面。孔子、曾国藩、培根、爱默生(被誉为美国的孔子)是他们的最高代表,他们是人类美德的化身。

确实,从美德角度讲,确实已达到人类最高层次了,所以至有也叫至德。这一层面会谋求至善,秩序,仁爱,和谐,终极目标是人类大同。

(五)第一层:有。

这层就是我们大多数人所在的一层了。以现实生活和世俗生活为主。欲望和情爱是其主要标志。以谋求人生幸福和成功为主要目标。

3 作品的深度

注意,不同的高度,其反映的深度也是有所不同。

这里我们先以人性的深度为例。

如果是在有这个层面,则会探讨到人性的贪婪,欲望,控制,自私等方面,作品可能会涉及到物欲,名利,财富,地位,权力等向度。

如果是在至有这个层面,则会探讨到人性的懒惰,懦弱,自卑,压抑,勇气,背叛,虚伪,信义,真诚等。

如果是在超有这个层面,则会探讨到人性的麻木,异化,荒诞,超脱,升华等。

如果是在无这个层面,则会探索到人性的虚无,虚幻,永恒等。

如果在空这个层面,可能会探索到人性的无明,虚妄,颠倒,圆觉等。

再以情感的深度为例。

如果是在有这个层面,则会探讨到情感的依赖感,安全感,会涉及爱情,亲情,友情。

如果至有这个层面,会探讨到情感的归属感,自尊,会涉及群体,社会,国家,民族,种族,也会涉及上述爱情亲情友情,但情感层次会更深。

如果是在超有这个层面,会探讨情感的孤独感。主要在心灵和灵魂层面。

如果在无这个层面,会探讨情感的虚无感,不仁,不德。

如果在空这个层面,会谈到慈悲,(无条件)宽恕,(无分别)大爱。

再以人格为例。

在有层面,会探讨到自我,本我。

在至有层面,会探讨到超我(道德我),更深的自我和本我。

在超有层面,会探讨到部分无我。

在无层面,会探讨到更深的无我。

在空层面,会探讨到我执(色身),法我(法身,真如,神性),真我。

再以世界观为例。

在有这个层面,主要看到的是物理世界,物质世界,现实世界,世俗世界。主要的世界观是二元对立,分裂。

在至有这个层面,会看到理想世界,道德伦理世界,精神世界。主要的世界观是二元融合。

有超有层面,会看到心灵世界,更高的精神世界。开始超出世俗世界和现实世界。主要的世界观是天人合一,与天地精神相往来。

在无层面,开始超出时间和空间。世界观趋向一元,道或心。

在空层面,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大千世界,缘起性空,寂灭。完全超越二元对立。一元,非一元。

最后以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例。

这里人生观,大致指人生目标和追求,价值观大致指价值判断,评价标准,道路方向。注意,这里我只是大致列举,并不代表正确和优劣,也并不代表本人观点。

在有的层面:个人层面可能会追求个人和家庭的成功,财富,幸福,安康。国家和社会层面可能会追求平等,民主,自由,富强,和谐,美丽。人类层面会追求人权,公平,正义。

价值判断上会有善恶美丑。个人方向道路上会有学习,奋斗,自我实现。社会制度和道路上会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政权形式上会有独裁,君主,民主。

在有这个层面,会受时代,民族,种族,国家,宗教,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和限制。会产生出不同的目标方向和道路。

在至有层面:在个人方面,会追求个人道德和修养的完善,追求美德和至善。国家,社会和人类层面追求人类大同,价值判断上有人道主义。个人方向和道路主要有自省,慎独。社会制度和政治选择则带有理想色彩,如共产主义,理想国,乌托邦,人类还处在构想和探索阶段。

至有层次已经开始超出国家民族种族的限制。但仍带有一些个人和文化色彩。

超有层面:个人层面会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净化(如诗人,艺术家),逍遥游(庄子),成道(道家隐士),高峰体验(马斯洛),超人(尼采),等等。已经超出了世俗层面的追求。当然,其中有一些人因深刻关怀人类也会以入世的方式存在,以醒世或救世(如鲁迅,尼采)。

在无层面:某种程度上已经无欲无求,或追求觉醒。可能存在:无为(老子),无用(庄子),高原体验(马斯洛),觉醒。

在空层面:解脱,涅槃,觉悟,正等正觉,菩萨道(佛家)。圣灵,神性(西方)

上述各个方面也只是一个大概说明,并不完全。

另外,某一个主题,可能会跨越各个深度和层次。如友谊。在有层次,会涉及到狐朋狗友,同学情谊,闺蜜,功利性朋友。至有层次,知己。超有层次,知音。无层次,相忘于江湖。空层次,友谊仅仅是个名相。

因此,作品的深度涉及的层面和方面会很多。上述也只是给了一些主要的方面作为参考。真正的作家应扩大其视野,不应仅限于这些方面。

4 作品高度和深度的判断及关系

当然,判断一件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并不是表面上那么容易。而且,如果对上述几个层次理解不到位,非常容易造成误判。

倒如,一部谈论修仙或修真或魔幻的作品,难道我们会把它当成是超有或无这个层面吗?这当然是不对的。如今市面上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作品,它们其实都处于最低的层次。

同样,一部谈论恋人或恋爱的作品,有可能会被当成第一层次的作品。但实际上这部作品中,所谓恋人和恋爱,有可能仅仅是一个隐喻。它实际上在谈论真理和神性,如梁文道的《我执》就是这样的作品,就在很高的层次上,是一部接近神性品质的作品,在无或者空这个层次,它大量采用恋人这个引喻来谈论真理。同样,梅尔维尔《白鲸》这部作品也并非是一部航海冒险类作品,而是在谈论觉醒这个主题,因此属于无这个层次,也是一部接近神性品质的作品。同样,奥威尔《1984》也并非仅仅如其表面看来是一部谈论极权专制的作品,而是同样在谈论觉醒和真理这个主题,书中老大哥并非指别人,而是指我们每个人自己,我们被自己所专制和控制,如果能领会到这部作品,“自由即奴役,真理即无知,战争即和平”的真正含义,以及新语的含义,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部关于自我觉醒的作品,所以这部作品也在无这个层次,也是一部接近神性品质的作品。

《红楼梦》这部作品呢?这部作品是除经书之外,人类历史上,仅有的很少达到空层次的伟大作品。它的另一个名字《石头记》就昭示了这点。注意,这部作品必须同时是红楼梦和石头记,缺一不可。如果读懂了它的第五章和梦、石头的引喻,是能够看出这点的。

所以,准确的判断一部作品的高度和深度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取决于判断者个人达到的层次水平。关于这点,我无法谈论更多了。

可能读者会有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作品不直接描述真理,或直接点明这点?关于这个问题,原因有很多。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真理是可以认知的,也是可以接触和达到的,可以了悟和证悟的,但却是永远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直接描述的。本质上,真理是超越于语言和文字的。《老子》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凡是可以说出来的真理,就已经偏离真理本身了。《楞严经》中关于“指月”的譬喻,就很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许多佛经和佛陀的开示,都只是指向月亮(真理)的手指,而不是月亮(真理)本身。当然要领悟这些也并不是那么容易。其实,《圣经》中很多也应该当做寓言和引喻来看,否则,也很难真正领悟。

比喻和隐喻是谈论真理最常用的方式。只是在形式上会很多样,如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形式,现代更是出现了影视这种更通俗的方式。它们如果要描述真理,均会大量使用引喻。在小说和故事里,其实人物和情节本身就是引喻。当然,解读这些隐喻不是那么简单。关于如何读懂和参透经书和神性品质的书,我会在另外一本书《阅读神性》里面专门阐述,这里就不再展开说明了。

对于作品的高度和深度的关系,正如前面所言,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而言,当作者要写一部作品时,它的高度是基本已确定的。但它真正能达到的高度,则通常由它展开的深度决定。

对于经书,我们通常是预先知道它的高度的,通常都在空,至少也在无这个高度,然后再了解它的深度。而对于其他神性品质的书,则有可能与此相反,是先从它的深度,再了解到它的高度。正如前面所说,深度,是作品揭示促进或阻碍接近真理的程度。例如《我执》,题目本身就在说明它的主题:我执,正是阻碍接近真理的所在,当破除我执时,就可以找到真理。因此全书就在启发如何破除我执。如《我的病历》谈论身执,《解谜》《空洞》《情人之名》都是在利用恋人的引喻,指出真理是超越知识、语言和名字的,作者恐怕读者意会不到这点,所以专门在前面用了一篇《真理》的文章来引导和提示,但粗心的读者却可能仍然真的以为作者在谈论恋人和恋爱。书中所有谈论到作者本人的地方,实际上和本人都没有关系,都是隐喻而已,而读者却以为自己在偷窥作者的隐私。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这终究是由读者的水平决定的。当然,作者这样做,也有他特定的原因和目的,以后我会在《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中谈到。

另外,我们不要把促进和阻碍真理达成的因素弄错了。当一篇作品在谈论黑暗的时候,实际上可能在指出,黑暗是促进因素而非阻碍因素。就好比《楞严经》在谈论各种魔障和魔境的时候,这些修行过程中的魔障和魔境,表面上可能是阻碍因素,因为如果一个人受它们诱惑,确实就会如此,导致他堕落;但如果他识别和超越了这个引诱,那就会成为他修行的助力。魔障也是一个检验器和过滤器,在这个意义上它是起到检验、质量把关和促进作用的。

总之,准确识别一部作品的深度和高度,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个人,不应随便的道听途说,不加判别的,接受他人对一部作品的品评。如果你真的想参考他人的意见,你最好看看他本人写的作品的水平。一个人最终还是要提高他本人的判断和识别水准,就是将自己提升和修行到真正的高度和深度,最终只依赖于他自己。

5 结语

我们已经谈论了作品的高度和深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部作品的杰出和伟大程度。当然,它们不是唯一的,但确实是,核心和关键的因素。

后面我们还会继续谈论决定作品品质的其他内在要素和外在要素,但都会基于高度和深度这个核心要素而展开。

2018/5/9,北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