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9 走读朱子后裔之《楹联十讲》

《楹联十讲》 朱庆文著

中华文化有一个常识,但凡称呼某人用“姓+子”形式的,都表示极大的尊敬。比如大家熟知的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孙子,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之后能再次用上“姓+子”形式的寥寥无几。但是,国人比较共识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大学问家——北宋朱熹。到底有多牛,仅举一例,如果没有他所著的《四书章句集注》,那《四书》的历史地位就不会这么显赫。

在现实生活中,笔者认识一位朱熹的28代世孙,他叫朱庆文,笔名艾宁,号饮和斋主。虽然见面不多,几年下来还是见过几次,比较服他。一来有匠心,多年来他耕耘文坛硕果不绝;二来真难得,这么多诸子百家的后裔也就认识他一个。对,这读书笔记有“软文”的嫌疑,谁叫我俩认识呢。不过,吾更爱真理,对于他所写的《楹联十讲》的品质,笔者会拿起显微镜来审视的,岂可让他有损朱子之家风哉。

楹联是身边最不缺的艺术表现,房门口、亭子边、景观处……我们都能看到它们。因此,这次《楹联十讲》采取走读的方式来理解中华的楹联知识,走入生活、读进心中,细细体味楹联的丰富和精彩。

概述

楹联,又称对子、对句或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为汉语所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最早的时候,张贴于大门两侧或门旁楹柱上,故称之为楹联。五代后蜀主孟昶所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句被视为确定的第一幅楹联。朱庆文所著的《楹联十讲》分基本联律、楹联声韵、对仗用词、楹联节律、句法、取象、章法、修辞、联墨艺术等十个部分,基本囊括楹联的知识点。


身边处处现楹联

第一讲 基本联律

楹联格律是指楹联中关于平仄、词性、语法修辞以及书写张贴等方面的格式与规律,核心是对仗和声律。楹联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其基本的规范性守则,也有其禁忌性条款。但是,凡事不为绝对性,格律针对的是“大多数人”需要遵循的原则,但是历史上还有较多的楹联作品并非如此。

楹联要遵守的六大要素:

一、字数相等

一副楹联在通常情况下,由上联(上比)、下联(下比)两部分构成。字数相等就是要求,全联(上下联)字数相等且对应分句字数相等,如“秦帝东巡,康王南渡,名相尽忠,文宗修禊,稽史海千秋,更向武林怀旧事;运河枕梦,都市映辰,青山相伴,绿水比邻,凌虚空百丈,每来拱墅看新踪。”有时特例,如“中华民国;袁世凯。”(上下联对不起来,隐喻“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国”。)

二、词性相当(或词性对品)

词性相当,就是上下联句法结构中处于相同位置的词,他们词性属性相同,或符合传统的对仗种类。通俗的说,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但也存在形动相对,名词动化等情况。有三种情况:一是工对(严格要求词性对品),如“树蕴佛缘,开觉三途,全在六情妙契;根雕罗汉,化灵六度,可求三昧真如。”二是邻对(门类相近词的属对),如“寺佑新津,从来普度众生客;佛临古刹,何见妄收一炷香。”(“津”“刹”是同类不同门,一个表地理、一个表建筑。)三是宽对(句型、词性构成对仗即可),如“堂前明月送前客;身后清风浴后生。”

三、结构相称

结构相称要求,句式结构相称,如“可遇同升日月,但观俱赤乾坤”;词组结构相称,如“一心常忍辱;万事且随缘”(常见型)“春风骀荡家家到;天理流行事事清”(叠字型)“皓月凝辉,竹影婆娑留画意;明湖摇翠,桨声欸乃壮诗情”(连绵词型)。但也存在当句自对、结构相似、结构特殊等结构放宽现象,我们看到前人一些不合“结构相称”规则的楹联也不应奇怪,关键要做到能看懂要表达的意思。

四、平仄相谐

平仄相谐就是联句、联脚、句脚都要“平仄相对”且“平仄交替”。“平仄相对”,简单讲就是上下联之间,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平仄交替”,句中声律一般为“马蹄韵”,但是在成语、成句入联会放宽要求,且要做到联脚“上联仄收,下联平收”(上仄下平)的原则。

注意:汉语的语音要表达出抑扬顿挫、流畅自然的感觉,要采用平仄两两交替的形式,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这就像马儿奔走发出的节奏,因为有人称之为“马蹄韵”

单平单仄是特殊的“平仄交替”,形式为“平仄平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笔者曾在网络看到的一副对联就是如此,“儒馆辟边城,渐户多弦诵,士励廉隅,快养人才为世用;郡斋邻讲院,喜公暇论经,夜深闻读,不忘书味似儿时。”

五、节奏相应

所谓节奏相应,指上下联在节奏的停顿上应当同步。楹联行文多以二字(有时也有一字、三字以上的)为一节奏。无论形式如何,每个节奏的最后一个字为该节奏的节奏点。节奏有语音和语意之分,一般保持一致,有时也不能完全一致。具体分为:一是基本节奏,即为二二节奏,如“风和日丽;人杰地灵。”二是单字或多字节奏,如“说真心话;做老实人。”三是分句节奏,就是对应的分句保持节奏一致,如“千指同居,誉三朝孝义,全凭楹下从三德;百丁出仕,承一脉清廉,无愧江南第一家。”四是成语节奏,如“胸有成竹”等成语便为一个节奏,“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等固定用语也为一个节奏,他们的入律声韵就要以最后一个字为准。五是语音节奏与语意节奏,一般都为一致。现举一个不一致的对联,如“金刚寺隐青山里;独秀锋悬碧水中”,语意节奏是:金刚寺+隐+青山里,我们诵读的语音节奏为:金刚+寺隐+青山里。

六、形对意联

形对意联的要义在于,楹联要表达一个明确的主体,就要做到对联形式对举、意义关联。其中,形式对举,一是形对意联(字句、词性、结构、节奏、平仄皆对应,上下联意相关),如“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二是形对意离(也叫“无情对”,字面工对而意义不相关),如“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这是郭沫若年轻时的应征联,对的很工整,但是上联的酒与下联的天候不相干。另外意义关联,一是义联形离,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粗看上下联没什么关系,细看上联缺“八”下联缺“耻”,表达的是忘(王)八无耻的意思;二是义联形对,这是楹联的一般要求。


楹联有“六大禁忌”

一、忌同声收尾

除非特例,楹联都要求上联仄声收尾,下联平声收尾。

二、忌同声落脚

针对多句联来说,其各分句的句脚要符合平仄交替要求。

三、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一个单句的最末三个字,应避免都是平声字或都是仄声字。

四、忌孤平或孤仄

五个字以上的单句中,应尽可能避免只有一个平声字,或只有一个仄声字。四字及以下的楹联,因字数少而不作要求。

五、忌无规则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

正常楹联中有重复的字,一定是按照规则重复的。如“修道是修心,心空即是涅槃岸;见因如见果,果苦莫如地域人。”其中“修”、“见”的重复是反复手法需要,“心”、“果”的重复是顶针手法需要;而两个“是”、两个“如”是规则重字。而禁忌针对无规则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实词忌同位重字,而虚词则可以。虚词有时候调解节奏是可以自对的,如“诸佛洞观,实相而无住;众生游戏,虚空而不知。”另外一种就是无规则的异位重字,即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六、忌同义相对

同义相对,又称为合掌,俗称龟鳖对。忌同义相对,指上下联相对的词句,其意思要尽量避免雷同,更不可以同义。如“旭日”对“朝阳”、“史册”对“汗青”,就属合掌。


声韵口口相传

第二讲 楹联声韵

在楹联创作中,我们一般是依照《平水韵》,但部分人会采用较易的《中华新韵》。《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把汉字分成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律绝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中华新韵》主要是针对现代人习惯的声韵而言,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皆为平声字,上声、去声皆为仄声字,用《中华新韵》就不用考虑入声字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中华新韵》撰联写诗,就要全文用新韵,而不能把“新韵”和“平水韵”混用。且新韵所写之作,一定要注明“新韵”。

大家比较能够理解“新韵”的应用,但是对如何去用“平水韵”却仍有不少疑惑。朱庆文在本讲中,提供自己总结的三种办法。

第一种办法是用“拼音规则”

此方法对常人有难度,但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拼音基础好的人士就不是难事。具体如下:一是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二是d、t、n、l、z、c、s等七母跟韵母e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厕”字例外)。三是k、zh、ch、sh、r与韵母u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四是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都是古入声字(“爹”die字例外)。五是d、g、h、z、s与韵母ei拼合时,都是古人入声字。六是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七是读ü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嗟”jue,“瘸”que,“靴”xue,三字除外)。八是“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

第二种办法是《平水韵》简表及入声字歌诀

平水韵部简表(部分字)

写近体诗的韵脚一般只允许用同一个韵中的字,规则比较严格。因此,《平水韵》就成宋代以来知识分子掌握声韵的必读书。

入声字歌诀

入声字歌诀168个入声字编成,可供初学者记忆和辨识部分入声字。其中,一些变声字可以类推,如“裂”可以推出“列、烈、咧、冽、趔”等字。

第三种办法:方言辨别(方言法)

现代汉语的出现是人为改革的结果,我国的一些地方特别是南方地区,方言中古音大量存在。方言对我们把握入声字有重要作用,对于年级较大的楹联爱好者,这种方法很实用。


此外,现代人学古汉语的平仄声,最难的还不是辨别平声仄声,而是有一些字可平可仄。那么,怎么去分辨?朱庆文归纳为三类:

一是平仄通用、意义不变。

这类字音义如何、词性如何,它们使用的无顾忌的,不用考虑平仄问题。

二是平仄变化、古今异读

。一些字的今昔读音是不同的,平仄也发生变化,在实际应用若用“新韵”就用今音、若用“平水韵”就用古音。

三是平仄多用、音义不同。

这类字是破读字,根据意义不同,其平仄不同,读音也不同。

(参考内容)古代汉语有“四呼”:开齐合(中古开口一二等)、齐齿呼(中古开口三四等)、合口呼(中古合口一二等)、撮口呼(中古合口三四等)。对应现代汉语拼音,其规则是:开口呼是主要元音为a、o、e而没有韵头的韵母,齐齿呼是主要元音为i和韵头为i的韵母,合口呼主要元音为u和韵头为u的韵母, 撮口呼主要元音为ü和韵头为ü的韵母。

对仗让语句更有韵味

第三讲 对仗用词

对仗是把“同类”或“对立”的词语放在相对应的位置,可以说是由汉魏骈偶文发展而来。有三个基本要求:平仄相对、结构相称(句法结构或词组结构)、词性相同。

但古人讲对账用词的词性,没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名称,而是分虚实词语助词,实词中包括半实词,虚词又分死虚词、活虚词、半虚词及助词,还有一些特别小类的字词。

古人口诀: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

明代屠隆《缥缃对类》里说:以“虚、实、死、活”字教之。盖字之有形体者谓“实”,字之无形体者谓“虚”;似有而无者为“半虚”,似无而有者为“半实”。实者皆是死字,惟虚字则有死有活。死,谓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纤”之类是也。活,谓其使然而然者,如“飞、潜、变、化”之类是也。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半虚半实者亦然。最是死字不可对以活字,活字不可对以死字。此而不审,则文理谬矣。

但是,对仗用词要灵活看待,存在词性可以放宽或活用的情况,也存在对仗中的辩证关系。我们不能引一味求工,而导致以工害意。

那么,古今的词性对比,可以做以下三类划分:

1、实词及对应关系

实词对应今天的名词和代词(除“之”与“其”),如“天、地、日、月、人、树、鸟”及“君、臣、我、汝”等。半实词对应今天的抽象名词,如“文、光、雷、力、雄、忠、诚、情、罪、苦、律”等。

2、虚词及对应关系

活虚词对应今天的动词,如“飞、潜、变、化”等。死虚词对应今天的形容词和副词,如“高、大、精、新”等。半虚词对应今天的形容词和抽象时间词,如“早、晚、上、下、里、外、内”等。助词相当于今天的介词、连词和助词,例如“与、及、而、唯、者、然、则、乃、于、焉、哉、乎、也”等。

3、数目字、颜色字、连绵词等及对应关系,我们比较熟知。


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中“依据律诗的对仗概括”,把对仗用词分为9类:名词、形容词、数词(数目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之”“其”归入虚词)。名词又进一步细分为: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11小类。

名词细分如下

天文门:如“楼高但任云飞远;池小能将月送来。”“云”和“月”就是天文门对仗用词。

时令门:如“霜痕月色秋容淡;帘影蝉声午梦惊。”“秋”和“午”就是时令门对仗用词。

地理门:如“石室天开,见大地山河,三千世界;水帘风卷,露半天楼阁,十二阑干。”“石”和“水”、“世界”和“阑干”就是地理门对仗用词。

宫室门:如“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寺”和“堂”就是宫室门对仗用词。

服饰门:如“六宫粉黛无颜色,万国衣冠拜冕旒。”“衣冠”和“冕旒”就是服饰门对仗用词。

器用门:如“花映玉壶红影荡;日窥银瓮紫光浮。”“壶”和“瓮”就是器用门对仗用词。

植物门:如“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竹”与“松”、“叶”与“根”都是植物门对仗用词。

动物门:如“群盗鼠窃狗偷,死者不瞑目;此地龙蹯虎踞,古人之虚言。”“鼠”与“龙”、“狗”与“虎”都是动物门对仗用词。

人伦门:如“师卧龙,友子龙,龙师龙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师”与“友”、“弟”与“兄”都是人伦们对仗用词。

人事门:如“闲看门中木;思耕心上田。”“闲”和“思”就是人事门对仗用词。

形体门:如 “绘影绘声,将今比古;芳心芳口,弄假成真。”“影”与“声”、“心”与“口”都是形体门对仗用词。

还有一些其他小分类。

饮食门:如“饱食一方,用以代饭;分为数片,劝尔加餐。”“饭”和“餐”就是饮食门的对仗用词。

文具门:如“绿水舟停,画笔深沾杨柳色;红云宴罢,诗笺犹带荔枝香。”“笔”与“笺”就是文具门的对仗用词。

文学门:如“金尊日月三都赋,玉洞云霞二酉文。”“赋”与“文”就是文学门的对仗用词。

代名对:如“锦水名山君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君”与“我”就是代名对。

方位对:如“历下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下”与“南”就是方位对。

数目对:如“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一”与“千”、“三”与“四”就是数目对。

颜色对:如“高阁逼云霄,举头红日近;远山收入画,回首白云低。”“红”与“白”就是颜色对。

干支对:如“甲第云连,竹苞松茂;午窗日永,鸟语花香。”“甲”“午”分属于天干和地支,所以二字为干支对。

人名对:如“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秦皇”与“姜女”就是人名对。

地名对:“无客,无鹤,无酒,无鱼,无赤壁;有江,有山,有风,有月,有东坡。”“赤壁”与“东坡”是地名对,“东坡”此处实为人名,借用东坡地名,双关用法。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对仗形式:同义连用字(包括近似义),如“烟雨楼台山外寺;画图城郭水中天”中的“烟雨” “楼台”“画图”“城郭”;反义连用字,如“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中的“生死”“存亡”;连绵字,如“独抱琵琶寻旧曲;数教鹦鹉念新词”中的“琵琶”(双声连绵词)“鹦鹉”(非双声叠韵连绵词);重叠字,如“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副词、连介词、助词(包括叹词)如下

副词:主要的用字有“忽渐才乍已将欲拟即皆俱怎焉岂空徒枉频屡每亦却休莫不未只但惟尚又复曾尝须应宜合犹还乃虽且更可能殊甚颇稍最堪竟顿浑漫转翻”等。如“肃贪如捕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固国应安民,惟重民生,乃获民心”中的“不”“惟”“焉”“乃”都是副词入联属对。

连介词:主要的用字有“与和共同并且还于而则因为之在由以从对及或跟”等字。如“日永亭台爽且静;雨余花木秀而鲜”中的 “且”“而”都是连介词属对。

助词(包括叹词):主要的用字有“然止之者着了过噫吁嗟咦哦呜呼也矣焉哉欤乎耶而耳兮”。如“神为德其盛乎,呼吸回天登彼岸;臣何力之有也,忠诚若水证平生”中的“乎”“也”都是语气助词,“聊复尔耳;可以已乎”中的“耳”“乎”为叹词。

朱庆文 书

第四讲 楹联节奏

在楹联声律中,节奏相当的重要。你吟诵要分清节奏,你判别声律也要把握节奏。看楹联的节奏时,不仅要考虑语音节奏,还要考虑语意节奏。

四字和五字联的节奏和炼字,第三个字十分重要。

四字联的一般节奏:二二、三一、一三。

五字联的一般节奏:一二二、二二一、二三、三二、一四、四一。

六字和七字、八字联的节奏和炼字,第三、第五个字重要。

六字联的一般节奏:二二二、三三、二四、四二。

七字联的一般节奏:三四、四三、二五、五二、一六、六一、二一四、二二三、二二二一。

八字联的一般节奏:四四。

九字及以上联节奏和炼字,九字联大多为四字联和五字联组成,要注意第四、第六个字;十字以上的联常为多句联,因此关键词不仅有分句内的要求,还有全联综合性的要求,比较难定。

楹联中有时候还会出现“领字”“领句”。它们在联句中起到统领的作用,如“历来/天下/是/一家,更难得/蒲坂/奇逢,竹窗/夜话;此地/关河/雄/万古,何不就/高楼/更上,山寺/重游”中的“蒲坂奇逢”“竹窗夜话”“高楼更上”“山寺重游”本身可以单独使用,但是一旦把这些词组用到复杂的联句时,就需要有一个引领(“更难得”“何不就”),不然就会显得非常突兀。

领字领句在联句中运用没有一个量的规定和标准,主要是来自句式变化的考虑。因此,它的作用是牵领下文,但依旧以下文为主,只是辅助作用。一般而言,领字领句单独成为一个节奏,对其的声律要求就会放宽,目的是有意忽略它的声律、对仗要求,突出联句主体。

第五讲 楹联句法

楹联的句法就是上下联的相互逻辑关系。

一、并列关系:形式平行、语气一致

一般有关联词“也”“又”“既……又”,也没有用关联词的(又叫“意合法”),如“风邪气正;水浊香清。”

二、连贯关系:时间连续、意义承接

关联词多用“已……又……”“才……又”等。如“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三、递进关系:从小而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关联词常用“况”“更”“不但……而且”等。如“进门都是客;到此即为家。”

四、假设关系:出句有假设,对句出结论

关联词有“若”“如”“便”“如果……就”“要是……就”等。如“若问梅消息;须待鹤归来。”

五、条件关系:出句提条件,对句给结论

一般没有关系连词,我们也叫“流水对”。但可以用现代汉语的“只要……就能……”来推导。如“天地如胸臆;文章生风雷。”

六、转折关系:出句推出条件,对句反向叙说

关联词有“但”“却”“然”等,也又不用的。如“虽为毫末技艺;却是顶上文章。”

七、选择关系:上下句,二选一

常用“宁……不……”“与其……不如”“但”“不”等关联词。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八、因果关系:上下句互为因果

一般出句为因,对句为果。但,有时候,也有倒装句。如“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

九、目的关系:上下句之间为目的和行动的关系

一般出句为目的,对句为行动。但,有时候,也有倒装句。如“但得桃红李艳;何愁体瘦鬓霜。”

第六讲 楹联立意

立意就是要明确写联要写什么内容,表达什么情感。

一、收集资料

明确对撰写对象的了解,只有写道点子上了,楹联才能切时、切景、切情。

二、把握精髓

古今名联,不管表面的意思如何,但在骨子里都会透出描写对象的精神实质。因为,写联不仅要占有资料,而且要提炼精髓。

三、符合传统

中国人讲传统,守住传统,就是守住了特色。各种楹联分类不同,一些惯例和特色不能不遵守。

1、佛道联:要合乎宗教的教旨,并回避宗教的禁忌。在历史上,很多联家会把自己经历和心悟写入联中,不失为结缘之举。

2、祠庙联:主要是祠堂、庙堂上的楹联,主要是歌功颂德、激励警示、文化传承的内容。

3、学堂联:主要指学校、书房、书院、书画室等处的楹联,有特殊的崇德、劝学、励志、启智等意蕴,也又写风景、写历史人文的。

4、赠挽联:题赠联偏重歌功颂德、阐发友情,挽联侧重歌功颂德或表达惋惜、思念之情。

5、景区联:自然景观联意颂自然风光为主,也又借景抒情之作。而历史人文景观联,大多是颂其历史功绩为主。

6、客堂联:一般用于待客场所,有自勉、待客、歌颂自己或祖先功业。

7、自题联:大多以自诉情怀、励志为主,但也有悟道究理的楹联。

第七讲 楹联取象

如果立意是要写什么内容,那么取象就是怎么表达情怀。

一、 经典诗文

1、借词,如“兴废总关情,看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幸此地湖山无恙;古今才一瞬,问江上才人、阁中帝子,比当年风景如何。”这副联取意于《滕王阁序》并直接借用了文中经典的词句。

2、借象,如“九峰环立,峻碧摩天,何念幽奇雁荡;五福独尊,馨香入脾,堪言老曲梅桩。”作者借助康有为“九峰九峰环立,峻碧摩天,分雁荡之幽奇”中“幽奇”的意象而作。

3、借句,如“草尽松间宜布屐;荷香湖上可移舟。”作者全联都是古人诗文中的摘句,一字未改,显得很有意境。

二、所见事物

1、物象,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所见的事与物有一定特定的意象。

(1)豪情壮志类:高山、奔流、雄关、沧海、大江、长风等。

(2)孤独悲伤类:沙漠、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子规)、芭蕉、黄昏等。

(3)心志品格类:冰雪、松、菊、梅、竹等。

(4)离别相思类:杨柳、兰舟、关山(月)、鹧鸪等。

(5)闲情雅致类: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

2、事象,都是人的行动,一般由动宾短语构成。

(1)登高、凭栏等多抒发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和惆怅。

(2)饮酒等多抒发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

(3)吹笛、吹箫、吹笙等多抒发离别、相思、孤寂。

(4)折柳等多抒发惜别还远、思乡之情。

(5)捣衣(捣练)等往往表现征人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

三、典故历史

1、历史人文,容易让当地读者喜闻乐见。

2、典故传说,借用大家熟知的典故与传说容易阐释联意。

四、功过言行

1、功过,对人物的歌颂与讽骂。

2、言语,抓住人物的语言表达特征,或颂或贬。

3、形态,以人物的形态特点直接入联,更具形象化。

五、民俗俗语

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便于把深奥道理简易表达。

六、时令节日

每个节日都有特定的意义,往往能增加楹联的内涵。

七、特定地名

1、表祝愿向往,“东海”象征永不干涸,“南山”象征太平胜象,“长安”象征功名利禄、锦绣繁华,“江南”象征美好、闲适生活,“蓬莱”“瀛洲”象征皇家宫殿、歌台舞榭、仙人居所,“秦晋”“连枝”象征两姓联姻、夫妻恩爱。

2、表离愁别故,“长亭”“古道”“西窗”“西楼”“小楼”“秋池”“阳关”“南浦”“北梁”“关山”。

3、表闲情逸致,“东篱”“南院”“青山”“桃源”“山林”。

4、表爱国豪情,“新亭”“楼兰”等。


第八讲 楹联章法

楹联章法就是联语的组织形式,袁枚曰“只可取意,不可取法,意有真意,法无定法,以古为法,以今为意。”章法应该活用,不应成为僵化的形式。

一、对法选择

1、互对

常见的对仗方式,包括正对,如“春种遍地绿;秋收满地金”;反对,如“宁退热官思烂熟;聊支冷俸就清闲”;流水对,又叫串对,上下联是一句话,上下联独立起来就没意义或意义不全,上下为因果、条件、目的、假设的关系,如“直登云梦三千丈;来看长沙百万家”。在形式上,互对还存在交股对(错综对),如“昔看黄菊与我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君”与“我”、 “与”与“却”位置不同、错综相对。

2、自对(当句自对)

(1)并列结构:单字自对(如“每眼前望吴楚东南,辄忧海防;只胸中吞梦八九,未许回澜”)、多字自对(如“游目骋怀,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俯察,是日也天朗气清”)、复字自对(如“若不回头,谁替你救苦救难;如能转念,何须我大慈大悲”)、叠字自对(如“亭边短短长长柳;渡上来来去去船”)、连环当句对(如“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2)不等子自对:“字数相等”规则的突破。如“一箫一剑一知己,无牵无挂五烦恼”,“箫”“剑”“知己”、“牵”“挂”“烦恼”词性不同类,但古诗词中常有借代关系,在词义上有同类性。

(3)隔词、隔句自对:如“地灵更喜人杰;物阜又遇年丰”“小忍构奇思,三落三升,大略定航向;平心描特色,一开一革,妙笔谱华章。”

(4)分句自对:分结构相同者自对(如“无狂放气,无道学气,无名士风流气,方称儒者;有诵读声,有纺织声,有小儿啼笑声,才算人家”)、结构不同者自对(如“世事亦何常,成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句群自对(如“秦帝东巡,康王南渡,名相尽忠,文宗修禊,稽史海千秋,更向武林怀旧事;运河枕梦,都市映辰,青山相伴,绿水比邻,凌虚空百丈,每来拱墅看新踪”。)

(5)排比自对:至少三个分句以上的楹联才可以进行排比。如“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澎蠡烟,潇湘雨,广陵潮,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二、联句分工

上下联都必须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必须做到意思互相关联并有分工,明确上联写什么,下联写什么。常见的写法有写景状物(上下联是对立两面的景物)、上叙下议(以上联的事件引发下联的抒怀)、上轻下重(上联下要避免头重脚轻)、上铺下结(上联纯粹是为下联服务)以及花开两支(上下联是同一主题的两个侧面表述)。


第九讲 楹联修辞

一、比喻

1、明喻(A像B),如“千古文章,功参麟笔;两朝开济,庆恰羲艾”。

2、暗喻(隐喻),如苏小妹新婚之夜难夫婿秦少游的“闭门推出窗前月(苏小妹出上联),投石冲开水底天(秦少游对下联)。”

3、借喻(本体是喻体形式),如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引用

1、用典,一是明引法,如“易曰:乾坤定矣!诗云:钟鼓乐之。”二是借引法,借典故中的部分词语入联,如“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三是意引法,引用典故的“意”入联。如“毁何曾灭性;狂亦不遮明”中的上联出自《孝经》的“毁不灭性”,下联出自《汉书.严光传》的“狂奴故态耳。”

2、集句(集字、摘句),如“夕阳无限好,高处不胜寒”,上联来自李商隐《乐游园》,下联来自苏轼《水调歌头》。

3、双关,有谐音双关,如“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莫来道者来”;有借意双关,如“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4、设问,有提问(上问下答、有问而不答)、有反问的区分,下面的例联结合提问与反问于一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岂敢在前?岂敢在后?”

5、析字,根据汉字形体结构的特点或特定含义,通过拆拼其形、解析其意,巧妙地制作联语的方式。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上下联的偏旁正好是中华文化中的“五行”:金木水火土。

6、嵌字,把某些自成系统的字,或整体或分别嵌入联中,使得意中有意。嵌字联大体可分为整嵌(如“日下荀鸣鹤,云间陆士龙”)和分嵌(如“悲哉,秋之为气;惨哉,瑾其可怀”),分嵌还可以分为若干种。

7、反复,包括意思反复(如“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无名,人眼不开天眼开;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京试第一,殿试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和用字反复(如“在新城,演新戏,欢迎新同志,迎接新胜利;除旧貌,破旧习,打倒军阀,摧毁旧世界。”)

8、回文,上下联首尾循环或单联的首尾循环。有首尾循环(如“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单联循环(如“北陵奇景奇陵北,南塔新奇新塔南”)、句中回文(如“湖中岛,岛中湖,千岛多姿湖更美;水绕山,山绕水,万山拔翠水更清”)、谐音回文(如“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帖翰林书”)、隐形回文(如“紫龙蟠岭上,红日耀山中”,倒过来读“上岭蟠龙紫,中山耀日红”也很工整。)

9、顶针,也称为联珠。上联或者下联中,把前句句脚作为后句的开头,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字的重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也存在特殊的句内顶针的情况,如“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10、互文,互文在古诗词中大量存在,“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如“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看”中的“将军角弓”“都护铁衣”为互文,意思是将军和都护的角弓都无法张开、铁衣冷得都穿不上。

11、谜语(歇后语),上下联都由谜语或歇后语组成。如“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的意思是三国鲁子敬去了“子”,剩下“敬”子,“问路”在古文中有指导的含义,所以上联的意思是“敬请指教”;下联是王阳明是明代理学家,阳明指代光明之一,“笑启东窗”是包容接纳的意思,下联就是表明“欢迎光临”之意。

12、串组,就是讲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名称按一定的规律联起来。如“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碧野”“田间”“牛得草”“金山”“林里”“马识途”全部是人名。

13、切意,“借其形而切其意”,让联意于特定的事物或规定相切合。如“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中“擒虎”指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指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他们都姓韩,而本联正是要送的对象正是“韩”姓。

14、借代,不直接表达,而是借用相关的事物来表达。如“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中的“丝竹”借代乐器。

15、夸张,有夸大、夸下、夸前之分。如“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门辟九霄”“阶崇万级”夸大),如“顷刻间演出千秋事业;咫尺地囊来万里江山”(“顷刻间”“咫尺地”夸小),“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未启笑先闻”夸前)

16、衬托,突出别的事物的特点。有陪衬,如“功在睢阳,昔尚咬牙思啖贼;荫垂蠡水,今犹挽手欲回澜”;有反衬,如“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尚羞范家船”;有特例,如“足下起祥云,到此者应带几分仙气;眼前无俗障,坐定后宜生一点禅心”,用“气祥云”“带仙气”“无俗障”“生禅心”把庐山的高给衬托出来。

17、同音,用两个同音或近音的词或短语让联句变得简洁而深刻。一般可分为:同韵联,如“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同音联,如“移椅倚桐同观月;等灯登阁各攻书”;联脚、句脚的同韵联或押韵联,如“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中的“下”“家”虽然一仄一平,但是两字的韵母相同,为同韵联。

18、其他的如下

(1)阕如,把个别字空起来,让联语意思寓于联外。如“人称新郎新娘,院本是旧相思一对;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__风味几番”,“__”处让他人来根据感受填字。

(2)同异,又称转品或趣读,即同形字组成、异读来区分字义。如“长长长长长长长;行行行行行行行”,它的谐音为“常涨常涨常常涨;航行航行航航行”,就可以转出生意兴旺的意思。

(3)藏词,把某词隐去,反而更加耐人寻味。如“与尔同消万古;问君能有几多?”联中把要表达的意思“愁”隐去。

(4)比拟,意在“拟此为彼”。如“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一联中就是采用拟人的手法。

(5)两兼,让一个字既属于前词,又与后词直接组词。如“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李东阳”“柳下惠”是人名,然后“阳气”表春光,“惠风”表和风,全联的意思是:李树东边春光暖,柳树下面微风和。

(6)移情,联家为表达强烈情感,赋予客观事物与自己感情一致、但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特性。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露”不可能是“从今夜白”、“月”也不可能是“故乡明”。


第十讲 联墨艺术

联墨,就是联语和书法珠联璧合的产物。

一、联墨形式

1、常联,指尺幅呈横短竖长的条形两幅,上下联各写于一幅且联文竖写。上联正文右侧题上款,下联正文左侧题下款。联纸上下端一般留有一寸“天头地脚”,联墨文字间要有一定的间隔。

2、龙门对,上下联在常联的基础上,因字数多而一列难以写完便换列再写。上联正文序列自右向左排列,下联正文自左向右排列。上下联须行数列数相等,每行每列字数均要求相等,形成对称。

落款与常联有区别,上联正文后,空适当距离题上款;下联正文后空适当距离落下款。上下联的最后一列不能写满全列,必须留有足够的题款空间。但最后一列的字数也不能太少,其书写字数与相邻列相比,其列长一般不少于全列长的1/3/。

3、琴联,在常联的基础上,在上联正文下题上款,在下联正文下落下款,其他与常联基本一致。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对称式,即上款自右向左分列书写,下款自左向右分列书写;二是同向式,即上下款都是自右向左书写。

4、中堂式,将整张悬置竖式对折,用常联或琴联或龙门对形式来书写,但不用裁开。上下联正文相隔也不宜太远,一般以一个正文自豪大小的间距为宜。

二、联墨基本要素

1、正文,要注意联律联意,要注意意明字对,要注意联墨相配,要注意团体取势,要注意笔划清晰。

2、落款(上、下款),在整幅联墨中起着补充、协调、映衬的作用。落款虽然不是作品的主要部分,但款识安排合宜与否,直接影响作品整体的艺术效果。

3、用印,是最后一道收尾工序。缺了印章,就不是正式的、正轨的、正确的、完美的联墨作品。钤印用得好可以画龙点睛,反之前功尽废。一般包括启首印、款印,也见有压腰或压脚印。

三、联墨应用

1、装裱事项,不要如其他书画一样安上轴头,这样不论是与中堂相配还是两联悬挂在一起,都会造成轴头相叠,互相干扰。同时,在联墨装裱时,还要注意上下联的天地头、隔水及画心宽窄等方面的对称性与协调性。

2、悬挂事项,要符合传统的规矩,要求联墨要竖帖、竖挂。一般依竖读文字的习惯,面对楹联,上下联按从右到左顺序悬挂。若是从门外面对大门的,上联要位于出门的左手边,下联要位于出门右手边。

3、镌刻事项,最重要的原则是:不论如何要尊重原作,除非有明显错误处要征得作者的同意。

4、收藏事项,联墨收藏的要关注长联、长款联、打朱丝栏格联等作品;还要注意专题收藏,如名家自撰自书联墨及文人自题联、春联等专题更值得收藏。

5、展览事项,既要把握书法艺术水准,也要重视楹联的规范性。无论何种形式的展览,一般不宜将一副联墨拆开展览,但可以配备一些中堂书画,或以多种字体、多种形式书写,以丰富现场效果。


读后结语

读完《楹联十讲》一书,我最大的感触是一个字“累”,重要的事说三遍“累”“累”“累”。最近简书上速读风比较流行,很多人都在学习这种读书方法。我暂下妄言,速读法或许对很多类型的书籍有效,但是对于像《楹联十讲》这样饱含传统文化知识点的书籍来说,常人想速读是不可能,想速翻那是可以的。当然,有一类人可以排除,就是本来就比较精通楹联这块事务的人,因为熟悉是可以做到速读的,其他的人就很难做到了。

我为什么会感到“累”,也就是因为接触少导致陌生的认知艰难。从小到大,我们固然学过很多传统文化的知识,无论是课堂的教学,还是课外的阅读,那都只是通识性的、皮毛性的东西。当然,我还是很感谢这些功底的,至少书中能看到似曾相识的东西。读完这本书的第二大感触还是一个字“专”,就是要想了解一样东西,只有看专业的东西,才能触摸深层的本质。

“有余力可学文”,大家有空还是可以学学楹联知识的,至少不会无话可聊啊,这谁家没个对联啊。或许,有时还会是一根救命稻草啊,比如在对象家见家长时,交流卡壳了,拿家中的楹联开讲,一下子就祛除彼此尴尬、提升文化档次。总而言之,一个人多懂点,总归是好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7,924评论 4 3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6,902评论 1 29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7,716评论 0 23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783评论 0 20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166评论 3 2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10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784评论 2 31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76评论 0 19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196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459评论 2 24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978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21评论 2 25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964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4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03评论 0 193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30评论 2 27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420评论 2 26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诗词格律 第一节 诗律 一、先秦至隋唐诗体概说 (一)先秦诗歌 1、《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是先秦...
    温柔的坚持_阅读 2,762评论 1 3
  • 昨夜浓妆艳抹,她妖娆百态 不羁玩弄着风尘,隔着玻璃盯着她 男人们有欲望充斥的眼睛 喊着"我好爱你,喜欢你" 酒杯里...
    莫念1996阅读 518评论 0 0
  •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当下职场12个职场基本能力对于未来的重要性! 分别是:乐观力、目标发现力、亲和力、反应力、持续学习...
    我是哼哼哈嘿阅读 235评论 0 0
  • 我醒来的时候,天已经大早。一股浓郁的腥臭味肆意占据我的鼻端,亮白的光跳跃在我的眼睫,在我的眉梢嚎叫。我知道,我该起...
    娴文阅读 45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