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味道“包”在粽子里----昆明端午

文:刘燕

(2017.3.26日杨峻摄于昆明)

12岁以前味蕾的记忆,就是一个人原始的乡愁。

小时候家里的味道,会让人永远记住,且无可替代。

可能是外婆做的酸汤鱼,爸爸的拿手菜-红烧肉,妈妈做的牛肉面。

你记忆里端午节是什么样的?

缅桂花,芽豆,艾蒿,粽子,五彩线······

儿时记忆里的缅桂花(2017.5杨峻摄)

家(2017.5裴岚摄)

味道

乡 愁

回忆

马上就要过端午节了,我在朋友里问了一下,有多少人还在家里自己包粽子,答案是“现在那么忙,那有时间包粽子啊?超市里买点就得了。“

又是一年端午时(杨峻摄)

瓜果飘香

五彩线

粽情粽意

一晌贪欢

01

我父母都是贵州人,50年代爸爸重庆大学毕业就来到昆明.

(1956年我的父亲母亲 昆明合影)

我们家里三个孩子。

记得小的时候,妈妈在上班,工作挺忙的,孩子多,还有一大堆家务要做;

可无论多忙,妈妈总是在春节提前几天就开始准备年夜饭,

到了端午也是每年都雷打不动的包粽子。

那时候我们住在昆明东风巷14号一个科研单位的大院里,住着68户人家,都是来自不同的省市的知识份子,会包棕子的人不多。

因此每年端午节,只要我们家包粽子,总会吸引一大帮院子里的孩子围观,热闹的很,像过节一样。

大院老老小小都公认我妈是个能干的女人。

到了端午节,她早早的就开始预备材料,买粽叶,泡米,搓麻绳。捆粽子一定是要那种灰棕色的麻绳才够牢实。

年轻漂亮的妈妈

等到妈妈在包粽子的时候,我和哥哥,弟弟就围着妈妈忙开了,嚷嚷着自己要包,

于是开始抓米抢粽叶。拿粽叶裹米,可米就是不听指挥。刚把叶子裹起来,米又从右边漏出来了;本想用绳子把叶子和米牢牢捆住,那曾想手一松,就米叶分家了,撒了一地,成散包了。

不一会我们家那小小的,铺着木地板的家里,三个孩子脸上,身上,地上,床上都到处是水和米了。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包粽子成功的次数不多,可这些快乐场景却永远印在我们脑子里。

全家福(1976年于昆明)

妈妈包的棕子和昆明人包的形状都大不一样,秀秀气气的牛角粽,三个角尖尖的,用麻绳吊在一起就像贵州舞阳河边的那些小山.

妈妈爸爸离开贵州家乡60多年了,乡愁随粽子永远的留在他们的心里,也传给了我们一家三代。

多年前,我对已经老了,却还坚持要包粽子的妈妈说“别包了,怪累的,超市里都有卖的。”

可妈妈说:

“棕子一定要吃家里自己包的,孩子们只有吃到家里包的粽子才不会忘记家的味道”。

家生活

02

前几天见到一个朋友,昆明人,也是时常走南创北的。说起端午节,一个大男人却坚持说,只有小时候他奶奶每年踩着裹着三寸金莲小脚和他的妈妈,姑姑大姨们,在他家里厨房里忙出忙进包出来的粽子,且在柴火上放在草帽锅里煮出来的粽子才是最好吃的。

小脚清水粽

在老辈人口中,昆明的端午节还有另外一种叫法“裹脚节”,而昆明话中“老奶的裹脚又臭又长”,一是形容一个人办事拖沓或者说话啰嗦,二是形象的用老昆明人喜爱的“小脚清水粽”来比喻三寸金莲。制作昆明小脚清水粽用料非常简单,也非常讲究,一般要用最好的糯米,选用滇池边土生土长的芦苇做粽叶。这样蒸煮好的粽子,颜色微微有些发青,透着浓浓青草香。

青青河边草

草帽锅(2017.5张林林摄)

奶奶粽

他说,他现在一看到粽叶,就想起每天早晨他奶奶都在院子里用那长长的布去裹她那小而有力的三寸金莲的情景。

我看见他泪目了,他一定是想起了他奶奶。

有家有粽

03

挥之不去的花香(2017.5.26.摄)

“花香,草香 ,粽香,扑鼻而来,

儿时,恋时,老时 ,情景在现。

”----小舅舅2017.5.26于上海

“这季节回昆明,自家的缅桂只浸在浅碟上,

上街却到处找卖缅桂花的,遇到必然买几串挂着,

特别的香味,独有的乡味,好惆怅······。”

----源自-WHQ2017.5.26于深圳

青白

“缅桂已经成为我们昆明共同的乡愁啊,

清香四溢的缅桂,别在衣服纽扣上,

这习惯已保留到现在了.每每这季必然买了。

昨天发小跑了几个农贸市场才寻到缅桂,

她要写有关端午的文章,要配图,

所以就各种摆弄,拍照,

其中的缅桂是不可缺失的部分。

“-------裴岚2017.5.26于昆明阳光小区

满满的乡愁

家的味道

家味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老昆明人,过端午节,自古以来受荆楚文化的影响,风俗也和中原地区类似。

其中“裹粽子”“解棕”是各家都必不可少的节日活动。

昆明人所裹的粽子一般称得上品种繁多,花样翻新,

有角粽,菱粽,枕头粽,秤砣粽。

因此粽子形状也是千家百样的。

立蛋

按老昆明的习俗,过端午节是要吃粽子,赛龙舟(现在也没龙舟可赛了),挂菖蒲,蒿草艾叶,熏苍术,白芷,手带五彩线,吃鸭蛋,喝雄黄酒。

在家门口挂上艾叶与蒿枝,意为毒虫与晦气不会进到家里来。

餐桌上都会有粽子、煮芽豆、咸鸭蛋,现在还有水果了。

特别是煮大蒜,在端午时令吃过后可以给身体全面打毒。

说到底,无论在什么年龄想起端午节就会想到家,不在乎吃到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一家人共同去完成包粽子,煮芽豆,挂挂菖蒲,蒿草艾叶这个过程,这些家事是连接亲情的纽带,是家庭文化成长的共同记忆。儿时家的记忆就留在了端午节里。

小时候的记忆

临近端午节,朋友三四在一起聊起昆明端午节的话题,不约而同都认为现在的“节味”没有小时候浓了,其实反观自己,也就是就是因为我们都没时间去保持传统的习俗,老昆明味道才慢慢从我们身边随风而逝了。别的先不说了,现在过端午节还带孩子在家里包粽子的父母已经很少了,有点小遗憾。

知道你们都挺忙的,我抽空去昆明的几个农贸市场跑了一下,帮你们看了看,买端午节物品最好的几个好地方。(请关注下一篇)。

如果有空,你们也去买点端午传统物件,在你们家也构架一个节日的氛围,享享美食,应应节气?

对了,我想,明年端午节,

我筹备备办一个包粽子培训班,

邀请愿意学习包粽子的朋友参加,

我们一起把昆明的端午习俗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后代记住乡愁。

你有兴趣吗?欢迎留言报名

文:刘燕     摄影:杨峻  裴岚  张林林   刘燕

欢迎留言,感谢转发!

个人微信号:muchunxinyi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