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怨不弃图自强

        那天上午,来了两个大夫和两个护士,其中一位大夫是女的,60多岁,专治这种病,大家都叫她主任。她先看了看我的腿,让我一曲一伸,上下活动,她又拿小椎敲打膝盖,让我使劲攥她的手。最后,还要我闭上眼睛,用右手的食指冲着自己的鼻尖指几下。我按要求做起来,伸出食指,冲着自己的鼻子尖指过去。指了几次,没有一次是准的,不是鼻梁就是脸。我看了看大夫,意思是说,再多指也是这样,很不好意思。但想不到,大家都露出满意的微笑,嘴里还不停地说:“有进步,有进步......”她和我的主治医生交换了一下眼神,然后就带着护士走了出去。屋里只留下张大夫。刚才,他一直站在旁边,没说话。他凑到床边:“你有毅力,能坚持,将来能康复。”他换了一种语气,像是随便说说:“下一步,更多的康复训练,一附院有场地,器械也多,他们对这种病的训练有一套,你可以试一试。”我明白他的意思,他能这么说,也是考虑再三,很不容易了。

       我当天就办好了转院手续。我坐着轮椅,到大夫值班室,和他们告别,感谢他们救我一命。

        6月14日我转到天津中医大学一附院。病房在住院大楼的5层,紧对电梯房,电梯上下不停,嗡嗡作响,但远离其他病房,生活比较自由。妻子把家里的两幅画拿来挂在病房的墙上。这两幅画都是她一年前画的,是写意牡丹,一直挂在客厅的。她又拿来两盆鲜花,一盆放在正面的桌子上,一盆摆在茶几上。我这么做,是想时时提醒自己:这是病房,也是家。

        过去,一进病房,很容易产生一种恐惧感,有如掉进忧愁和压抑的旋涡,多是悲痛和叹息,忧生哀死的消极情绪。要改变这种状况,先从病房布置开始,让病房变得祥和宽松,有一个随遇而安,坦然面对的气氛,有一个积极治疗疾病的环境。没想到,这小小的点缀,竟受到众人的夸奖:“一进来,就觉得像个家,给人一种乐观精神,有一种奋进的力量。”还有的说:“看来你是想长期扎下去……这里可不是沙家浜……”从人们的赞誉中,我多了一份战胜疾病的信心。

        下午,一位年轻的女大夫走了进来。她自报家门,说自己是营养师。她询问了我的病情、饮食习惯、盐糖的摄入量以及吸烟、喝酒的情况。她边问边记,在小本子上写了好几页。我心想,医院又不是饭店,要营养师干什么,她能看病吗?她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几句话就把我问住了:你得这种病是怎么造成的?它的元凶是什么?动脉硬化指得是什么?它与饮食习惯有什么关系?她还问我盐、糖每日摄入量的标准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是一片茫然,只能摇摇头。她一一解释了上述几个问题,末了说:“我们营养师就是这方面的大夫,专把这一关……”说到这里,她站起身来:“我把这些都打印出来,一会儿给你送过来。”不到一小时,她就送来了。上面有姓名、年龄,有形成脑梗塞的主要诱因,有科学膳食的建议和参考数量。还针对我的饮食习惯,提出了具体要求:一周吃3-4个鸡蛋,一天盐的摄入量不要超过6克,尽量控制油炸食品,做到低盐、低糖、低脂肪,多喝水等。看着这份建议我想了很多,要是早知道这些该多好啊,越想越觉得这方面的知识早该普及,这方面的人才早该培养,可是过去,我作为教育部门的头头,对学校增设此类专业反映冷漠,多次提出疑问:学生能学到什么知识呢?学生毕业后社会上有人要吗?我自己问自己,早知道这些,还会有那么多疑问吗?

        转院后,又加了拔罐、高压氧舱、血液治疗。在所有治疗方法中,针灸的时间最长,足足扎了两个月。针灸,是这家医院最拿手的,也是最有名的。过去,一看见这种针我就害怕,心里琢磨这么长的针,扎到肉里去,能不疼么?得了这种病,针灸必不可少。扎了这么长时间,还发怵,一说扎针,就紧张。尽管大夫多次说:“不要紧张,一点也不疼。”但怎么说也不管用,还是哆嗦,记得第一次扎针时,腿就不由自主地颠起来,上下抖动,越抖越厉害,无法控制。这时候,我才理解什么叫“身不由己”。大夫看到这种情况,对家人说:“不用管,一会儿就好。”果然,过了一会儿就好了。开始阶段,主要是扎头部、上肢、下肢,还有手和脚,浑身上下都是针。我从扎针开始就闭上眼睛,直到起针后才睁开。针灸挺管事,扎针前,头部和右半身像箍了一层铁皮,整天感觉又紧又硬,扎了一段,铁皮觉得没了,像卸了重载轻松多了。

        现在,轮到扎舌头了。因为舌头弯曲了,吃东西不正常,说话也慢。扎这个部位,必须稳、准、狠,一针一拔,要求快,手头利索,技术高明。给我扎舌头的是针灸科的副主任。她待人和善,对病人热情。她看看我的舌头,自言自语,又像是告诉我:“可以扎……可以扎,扎了就能好……”我问了一句:“扎多长时间?”“一个疗程。”我知道她指的一个疗程,就是14天。她又问我:“怕疼吗?”我勉强笑了笑。心想,怕疼管什么用,过去不是常说发昏当不了死,蒙混过不了关。有了这种准备,倒变得轻松了。我对大夫说:“我不怕疼,只要你敢扎就行。”她也笑了。于是,我按她的口号,嘴一张一合,舌头一伸一缩,她一扎一拔。十几个来回,满嘴都是血。没有多久,我的舌头直了,可以大声读报,还能朗诵、唱歌。尤其是看见电话,再不用畏惧了,出现了新的状态,成了“三步曲”。第一步:不打不接。只要屋里就我自己,电话铃响半天,我也不敢接。第二步:只接不打。因为接电话省事,就“四个字”:“喂!找谁啊?”很快就把话筒递给别人。第三步:可接可打。舌头治好了,话也见多,打电话,接电话都自如了。

        病房里没有器械,没有场地,能不能进行康复锻炼?我的回答:完全可以。我利用屋里的床铺,桌子,门框和椅子,进行康复活动,为自己编制了一套病房康复法。这办法简便易行,省钱省事,行之有效,很适合我这类病人的需要。我想,只要我尽最大可能去利用它,只要我不停步就有希望,就不会在消极悲观中浪费光阴。�

        按床铺。背着床铺蹲下身子,双手背过去摁着床边,一蹲一起,上下活动。每次做七八个,持续5分钟。练习上下蹲起,既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又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增长腿部的力量。注意,不要过快过猛,免得身体负担过重。

        推桌子。双手握住桌子边,冲着墙用力推,肘关节和腕关节来回活动。主要促使大臂与小臂的分解,增加胸部力量。注意:做到有序、有度、有量。

        扒门框。患肢高高举起,仅仅扒住门框的上方,另一只手扶着门框,平稳站住,一次站立一分钟。目的是恢复平衡功能,促进全身的血液流动。注意,扶住门框,防止摔倒。

        握椅子。双手握住椅子背,向前躬身,肘关节来回活动,拉动两臂曲伸。目的是增强上肢的柔韧性。注意,椅子要牢固,防止损伤。

        在这些项目中,对我说来,最难的算扒门框。又要一只手扒住门框,又要站稳,还得持久,实在太难办到。开头,扒一会儿,手就滑下来,再上去,还是不行,只能用毛巾捆住手。样子虽然不好看,但挺管事。练了些日子,就有劲了。医生看见了也很高兴,一再嘱咐,说这不是一般的体育锻炼,一定要与治疗和康复结合起来,锻炼的次数和运动量,必须根据自己的病情,因人而异,体现个人特点。听了这些话,我更有信心了。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支持下,这个病房已经变成我的健身房。

        这种训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像孩子一样,很多事情都要从头学起、从头练起,自己都觉得可笑,但没有别的办法,只得从头开始。我用筷子都不会了,不是夹不住,就是掉筷子,只好用勺。一天吃晚饭时,妻子说今天到餐厅吃。我明白她的用意,一来是吃晚饭,二来也是个锻炼。妻子推轮椅上了电梯,下了电梯就是餐厅,餐厅内摆着七八张桌子。到这里来的多是病人,有自己来的,也有坐着轮椅来的。妻子花4元买了两碗面汤,我左右开弓,右手拿着勺,左手拿着筷子。见此情景妻子逗着说:“这才叫中西结合呢。”我向四周看了看,见没人注意我,便将面条放在勺里,一点点吃起来。吃了一会儿,妻子又提出,让我双手换一下,右手拿筷子,左手拿勺,而且明确规定:喝汤时,再用勺。我换了一下,左手将筷子戳齐后交给了右手。才使了几下,一只筷子就掉了。妻子把筷子拾起来,擦了擦,递给我。我恨不得快点结束这顿晚饭,但怎么也快不起来,一碗面汤吃了半小时。我们走时,餐厅的人已经很少了。

        7月1日,甩掉了轮椅。甩掉轮椅虽小,但象征的意义大,我兴奋地像发布重要消息:我的脚又活了,又能走路了。

        我明白,苦练走路的日子开始了。我走出了病房,向楼道的另一头望去,觉得脚下的路又远又长。我扶着墙,脚擦着地面,慢慢挪动脚步,走过一个病房又走过一个病房。走累了,就依着暖气歇一会儿,再一点点向前走。尽管两腿发软,摇摇晃晃,随时都有跌倒的可能,但我还是想多走一段,哪怕是10米,5米,1米。走起路来,虽然总是一脚高一脚低、一脚快一脚慢,颤颤巍巍,走得很慢很慢,但毕竟是没有轮椅,没有别人搀扶,是自己走过来的,我迈出了康复中的重要一步。主治医生看见了,她充满期望地鼓励说:“你真行!就这么走下去,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走起路来,才发现脚侧翻的毛病很厉害。为了矫正脚侧翻,妻子做了个小沙袋,她把小沙袋放在门口,我将右脚踏在上边,左脚踩地,扶着门框,直挺挺地站立起来,一次站立3分钟,每天多次重复,练习把脚放平,学习平衡。

        记得,开始练习上下楼梯时,自己都觉得哭笑不得。我一手扶着楼梯,一手扶着墙,前边一个人接着,后边有一个人保护,但心里仍不放心,觉得楼梯又高又陡,生怕一头栽下去。刚下第一个台阶,又退了回来,转了一圈,唱了支歌,歇一会儿,目的是给自己壮壮胆、打打气。我挺了挺胸,扬了扬手,学着运动员的样子,朝着楼梯走去,刚下去,又退了回来。第三次,我什么都没说,下了台阶,一直下到楼底。很顺利,很成功,根本用不着喊口号,唱歌。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能从一楼上到五楼的病房。上下楼梯,变得如此经常,如此自然,我感到,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得到了回报。

        许大夫给我按摩。这是位年轻的大夫,三十多岁,他大学毕业后,一直干这一行,小有名气,医院还派他到过俄罗斯开诊所。在我住院的三个月里,他天天给我按摩,我们成了朋友,从单位、家庭状况到子女教育,无所不谈。他说话慢条斯理,但很诙谐幽默,有时逗得你笑出声来,忘记了自己是个病人。

        他第一天按摩时,就让你感到轻松,他郑重地告诉我两件事:“一是这种按摩不会伤筋动骨,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二是上边的吊灯不会掉下来,你只管躺着,不必操心。”听他这么一说,我才知道,不光我胆小,别的病人也有这么想的。我这么一比,心里踏实了,笑着看了看他。他不笑,说完就干了起来。从头到脚,浑身上下,连手指、脚趾都按摩。他一边按摩一边对我讲:不管多好的按摩,终归是外加的、被动的,更关键是靠自己,最好是自己练,这种练是任何按摩都无法替代的。没过多久,我们就熟悉了,他还根据我的病情,制订了一套康复训练方案,并鼓励我力求做到:积极主动,不怕重复,咬牙坚持。接着,他讲述这个方案的具体内容:一是练分解。练习大臂和小臂的分解,大腿和小腿的分解,不能像个直棍子,大的带小的,直来直去。二是练肌肉。没有肌肉就没有力量。要想增强力量,就要增强肌肉。这种病的可怕,就在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让肌肉萎缩、消失退化,僵硬无力。三是练平衡。能不能平衡,全在脑子,它就是指挥部,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头脑支配,因此说练平衡就是要健脑,健脑还可以使其他功能的恢复相伴而行。他还告诉我,下午可以到健身房去练,那里场地大、器械多,专供病人使用,还有专门人员护理。他随地做了几个示范动作,说明哪些器械是增长肌肉的,哪些是专练上肢的,哪些是专练下肢的,以及先练什么后练什么,特别嘱咐我不要过猛,一定按要求去做,他边说边做,宛如体育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更可贵的是他在按摩中,还会做病人的思想工作,他在按摩中,发现病人有一点进步,哪怕是细小的变化,他都看在眼里,替病人高兴喜悦。有一次,按摩完后我下地穿鞋,他附下身子,看我系鞋带的动作,然后说:“这么高难的动作你都会,真了不起。”天哪,系鞋带也成了“高难”动作。他明白,这个极普通的小事,对我说来就是“高难”,听了他的赞扬,受到鼓舞。我才知道,病人也需要表扬,也需要鼓励,哪怕是微小点滴的肯定,都觉得美滋滋的,对明天,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期待。

        健身房在医院大楼的一层,是由大礼堂改的,大门上方,写着“康复之家”。门口放着两张按摩床,四周有二十多件器械,有拉力器、胁木、腰背按摩器、脚侧翻纠正板、手臂摇动盘等,东面是舞台,舞台的对面是面大镜子,前边放着一付双杠,中间有木制的楼梯、手插板、握力器和体育垫子。有专门人员根据病情,帮你选择器械,教你如何使用,如何掌握运动量以及注意事项。开头,由专门人员做了几个示范动作,让你跟着做。他们知道,来得都是病人,不方便、不灵巧,需要周到、细致。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每天下午都来,成了必修科目。开头,是坐着轮椅来,需要妻子的搀扶,需要工作人员手把手的指导。7月1日,我甩掉了轮椅,来这里就更方便了,天天一小时,每次练七八样。为了矫正脚侧翻,我站在脚蹬板上,手扶铁架,面对墙壁,一站就是十几分钟,直到腿脚酸疼才下来。我还扶着胁木,上下蹲起,一气数到十才停止。一会儿,手握轮盘的把手,摇动大臂,来回转圈,一会儿又攥着拉力器的绳子……我还跪在垫子上,对着镜子矫正姿势,周围的人看见这种情况,风趣地问:“这是给谁跪着啊?”我认真地回答:“给自己跪着。”有时,在健身房练习走圈,起初,只能走小圈,后来,围着四周可以走大圈了。为了增加腿部力量,我练起了正步走,头几步站不稳,走不直,弯弯扭扭,但我仍然是那样的认真,一步一步走下去。健身房是个好地方,它帮助了我,它告诉我许多康复训练的办法和道理。

        得了这种病,进行康复训练,就必须过好以下四个关卡:一是克服懒,自己就愿躺着,一切由别人伺候;二是克服怕疼,有时疼得直叫,掉汗珠子,但要想以后不疼,今天再疼也需要咬牙忍耐;三是克服害羞,觉得自己连小孩子都不如,简单的事情也要从头学起;四是克服等待心理,总觉得以后会好起来的,把希望放在以后的日子。不去掉这些障碍,再好的场地,再多的器械,也是白费。练与不练,是两个结局;坚持与放弃,是两种收效。要想办法使这种外加的、勉强的、被动的“要我练”,逐渐变成自身的、积极的、主动的“我要练”。把“练”看作是病人的一种“配合”,看作是治疗的一部分。但必须明白,这里没有突飞猛进,别指望今天跟昨天大不一样,不会有奇迹发生,只有忍耐与坚持。这就是我从健身房里得到的另一种收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736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67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442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02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0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7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47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2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60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31评论 2 2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2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67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1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7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10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14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苦难的意义——疾病教会我的那些事儿 第一章、病兆初现 2013年1月,春节将近,人们忙碌而喜悦。南方的冬天并不寒冷...
    王再春阅读 1,709评论 0 2
  • 第一次和琴约见,她晚了很久,本来要取消约见的,可是在电话里都能感到对面那个人的无助和混乱,于是我耐心地等着直到她出...
    上升的花阅读 183评论 0 0
  • 周四傍晚,抱着薯片坐在电脑前煲剧,舍友连叫了三遍还是没能把我叫出门,等发现肚子饿的时候抬头望向阳台,天已经完全黑了...
    红杨树阅读 600评论 1 6
  • 突然想到第一日的主题是美梦,但昨晚的梦看起来还是有点小忧伤。于是想着补一篇美梦吧。 我最美好的梦境总是与巨大的自然...
    陈夭夭阅读 199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