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竟“谋杀亲夫”,耆英却“和蔼可亲”

罗振宇在推荐谭伯牛的新书时,对书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他说:“在我眼里,书是分成两种的,一种是块状的书,一种是线状的书。块状的书,帮我补足大块的知识缺口。而线状的书,帮我在知识板块之间穿针引线,密密缝补,帮我把块状的知识还原为真实的对世界的感知。”


什么意思呢?在写到曾国藩的幕僚许振祎时,文中曾写了这么一则轶事。

晚年到广东任巡抚,他还常向属吏宣讲老领导的轶事,其中有一句,是国藩对书法的意见,知者或鲜,值得一记。他说,“曾文正尝言,作书要似少妇谋杀亲夫”,这话什么意思呢?国藩的解释是:“既美且狠。”


这个细节一出,曾国藩的形象马上立体丰满起来。他平时和周边人闲聊,就和我们身边的一个爱说俏皮话的同事没有什么区别。这样的曾国藩,才是活的曾国藩。


曾国藩

这是我们在以往的阅读中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曾国藩,也是所谓“线状的书”“帮我把块状的知识还原为真实的对世界的感知”。

不管喜不喜欢历史,大家都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过历史,接触过历史书——历史教材总是人人看过的。个中印象无非以下种种:

• 某年某月某日,某某干了某事。

• 某年某月某日,某地发生了某事。

• 某事某物有某种意义。

历史教材的这个调调,是有悠久传统的,从先秦时候的《春秋》到宋朝的《资治通鉴》,尤其是《资治通鉴》的影子很浓。这样编写历史书,优点很明显,那就是显得客观公正,非常符合严谨的治史态度;当然缺点也明显,冰冷而又乏味。

似乎但凡“块状”的知识都免不了这样的缺点。历史也好,数学也罢,有趣的书其实真不少,但“有趣”的问题在于,仅仅依靠内容是不够的,写作过程中,还要靠很多技巧,比如在文字的安排上要抖机灵,在这个过程中,抖多少算有趣,抖多少就成了“戏说”呢?这个度很难把握,所以很多有趣的著作往往受到专业人士的批评,比如《明朝那些事儿》,别说专业人士,就算对它推崇备至的普通读者,会觉得教材编写成这样的风格合适?

有一句话说,生活本身比戏剧更富有戏剧性。历史也是时光的指针一顿一顿走过来的,每一次停顿包含的酸甜苦辣都不一样,几千年过去,早就熬成了一锅大杂烩,想在其中找什么料,都有!比如之前举的曾国藩的例子,和我们一直以来存在脑海中的曾国藩是不是不一样?不是那么一本正经高高在上的圣人,多了点烟火气,而对于曾这样的人来说,他的烟火气就是他的有趣之处。

在《牛史·晚清篇》中,有趣的史料很多,比如其中标题为《大英帝国的老朋友》这一篇。首先我觉得这个题目不严谨,“老朋友”三个字应该加引号,看完您再评价我说得在不在理!话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英国代表与清廷在天津谈判,看到他们的一位老朋友也在会场,不由大怒,不仅拒绝与他交谈,并且声明他若在场,将终止谈判。既然是老朋友,怎么如此翻脸不认人?到底发生了何等不得了的事情,让双方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这得从头说。


耆英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


这里说的老朋友,是耆英,他在鸦片战争期间先后任钦差大臣兼两广总督,当时,耆英与英国人相处得很融洽,19世纪40年代末期,几名英国商人从中国购买一艘平底帆船驶往伦敦,这艘船被命名为“耆英号”,双方关系可见一斑。这里我们再说几件事:

1. 1843年耆英去访问刚刚割让给英国的香港,港督德庇时与驻港英军司令为他举办了盛大宴会。耆英在会上说:“我以清朝武士的信仰发誓,只要对中国外交还有发言权,两国的和平繁荣将永远是我最大的愿望。”

2. 连续多天的观察后,英国记者如此评价耆英:“耆英和蔼可亲,富有幽默感,高超的外交技巧与良好的教养,几乎无人出其右。他在宴会上谈笑风生,但又极有分寸。”

3. 驻港英军海军司令请耆英吃饭,退席前,耆英“主动唱了一首充满激情的满文歌曲”,次日,耆英设宴答谢英国朋友,“每喝掉一杯酒,他都会敲打手链,大喊一声“好””。双方起立“为英国女王和中国皇帝干杯”完毕,“耆英邀请香港总督唱一首歌,条件就是他自己也唱一首。后来他果然一展歌喉,而且唱得还不错,并跟大家一起鼓掌,以示谢意”。耆大人的热情感染了在座的各位,接下来,香港总督、司令、大法官等多名英方友人“也都表演了歌唱”。真是其乐融融!

双方如此你来我往,之间的友谊已经不能用“小船”来形容,简直就是“巨轮”啊,简直就是“泰坦尼克”啊!然而,即使“泰坦尼克”,也是说翻就翻。十几年后,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后查抄总督、驯服与其他衙门的档案,看到一份办理“夷务”的密奏,还有耆大人的档案,这时才发现,耆大人一直在忽悠英国人。

他(耆英)在奏折里传达的英方信息,或是有意误导,或是隐匿不报,且凭空添出不少对英方人士的人身攻击,尤其要命的是,关于允许外国人进入广州一事,他曾当面对英方承诺了日期,而在给皇帝的报告里他却一字不提。

英国人这才发现,耆英“仍然只是一个保守、强硬乃至恶毒的清朝官员”。

在历史教材里我们可是很难读到这么精彩纷呈的史料,扩写一下,简直能当一篇横跨两次国际战争、前后绵延十几年的历史小说来读。对耆英“热情、幽默且喜欢唱歌”的外交家形象,惊不惊喜?对他表面“和蔼可亲”内里“阴险恶毒”的做派,意不意外?

耆英下场挺惨的,1858年5月,在英国人的逼迫下,清文宗下旨赐耆英自尽,“暂且安慰他那些受到伤害的英国朋友”。我们是该骂他阴险狠毒、咎由自取呢?还是该感叹他的那些“英国朋友”太天真太单纯呢?

历史的有趣之处恰在于此,就像我们常用的那个比喻,“夹缝”,处在夹缝中的人做了什么?为什么那么做?我们看到的是全部吗?如若不是,还有什么?

你会发现,我们知道的越多,越是无法对某些人某些事作出简单的评价,多出来的那些史料,总是逼着我们去寻找更多,去思考更多。就像罗振宇说的,“没有块状的书,我们的视野无法拓展。没有线状的书,把块状的知识穿针引线勾连起更丰富的维度,我们的视野就不真实。”

谭伯牛一头钻入故纸堆,穷十年之功,给我们梳理出一本《牛史·晚清篇》,实在值得好好咂摸!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560评论 4 36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104评论 1 2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29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869评论 0 20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275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63评论 1 216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3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43评论 0 19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45评论 1 24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12评论 2 24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11评论 1 25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5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06评论 3 23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62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25评论 0 194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590评论 2 27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01评论 2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