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罗马颤栗的战略天才汉尼拔-《罗马人的故事》读书笔记一

不知道是不是很多人第一眼看到标题的时候,想到的是《沉默的羔羊》里的那个高智商变态食人魔汉尼拔。O(∩_∩)O哈哈~

我第一次接触汉尼拔将军的威名事迹,是在高中的时候。每个月都会在学校省下晚饭的钱去买老师眼中无用的闲书,不过大量而广泛的阅读的确帮助我度过了那段最难熬的时光,为此现在还保持一定的阅读习惯,虽然频次大不如从前。近期身体不适,动了手术没法正常出差上班,倒是给了我整块的时间阅读,盐野七生花了十五年写完的罗马人故事的巨著。还没有全部看完,但是对于汉尼拔的战记,出于内心对这位迦太基名将的敬佩,我必须写一篇读书笔记向他致敬。汉尼拔的事迹广泛为后人所传诵,审视的角度亦各有不同。而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却是另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哥伦布的蛋”。

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从海上回来,他成了西班牙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国王和王后也把他当作上宾,封他做海军上将。可是有些贵族瞧不起他,他们用鼻子一哼,说:“哼,这有什么稀罕?只要坐船出海,谁都会到那块陆地的。”

在一次宴会上,哥伦布又听见有人在讥笑他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候,不是就创造了海西边的那块陆地了吗?发现,哼,又算得了什么!”哥伦布听了,沉默了好一会儿,忽然从盘子里拿个鸡蛋,站了起来,提出一个古怪的问题:“女士们,先生们,谁能把这个鸡蛋竖起来?”

鸡蛋从这个人手上传到那个人手上,大家都把鸡蛋扶直了,可是一放手,鸡蛋立刻倒 了。最后,鸡蛋回到哥伦布手上,满屋子鸦雀无声,大家都要看他怎样把鸡蛋竖起来。

哥伦布不慌不忙,把鸡蛋的一头在桌上轻轻一敲,敲破了一点儿壳,鸡蛋就稳稳地直立在桌子上了。

“这有什么稀罕?”宾客们又讥笑起哥伦布来了。

“本来就没有什么可稀罕的,”哥伦布说,“可是你们为什么做不到呢?”

宾客们一个个强词夺理:“鸡蛋都破了,那算什么呢?”

哥伦布却继续保持不以为然的态度:“我在刚开始定条件时,曾有说过不允许把鸡蛋敲破?”

哥伦布离席而去时还留下了一句令人回味的话:“我能想到你们想不到的,这就是我胜过你们的地方。”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做什么事情,优秀的人总是会专注于摸清楚规则,天才亦然。不过天才之所以为天才,是因为他在摸清楚规则的时候就明白了一点:

“我的存在就是为了打破规则”。

要谈汉尼拔的故事,就得重新把迦太基和罗马的恩怨给再梳理一遍,这也是读书笔记对于笔者本身的意义所在。要聊清楚前因后果,时间的跨度应是从公元前264年第一次布匿战争开始至公元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末期西庀阿战胜汉尼拔的扎马会战的结束。至于仅维持3年的第三次布匿战争,强弩之末的迦太基完全战败变成罗马的行省,已经是故事的最后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年)


第一次布匿战争(前264-前241年) Edited by Arthur

事情的起因是在夹着迦太基和罗马之间的西西里岛,地中海最大且人口最稠密的岛。西西里第一强国锡拉库萨决定攻打墨西拿,墨西拿认为自己无法抵御锡拉库萨,所以他们决定请他国援军来帮助自己渡过难关。于是一道选择题摆在了他们面前,是向北边的罗马人求助还是向南边的迦太基人求助?通过一系列分析,最终墨西拿决定向罗马人求助,主要原因是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以后,雷焦就纳入了罗马的保护伞成为了罗马的同盟城市。而从地图上显而易见,墨西拿人民抬头就能看见雷焦,如此的便利性是迦太基不具备的。

然而摆在罗马面前的问题是,作为一个农牧名族,罗马并不具备迦太基一样强大的海军,此前罗马也没有跨海的战争经验,甚至没有战船。但是当时迦太基已经掌控了西西里的西部城市和港口,罗马担心如果自己不介入墨西拿的战争,最后迦太基的殖民势力会扩大到家门口对岸连火把都看得见的墨西拿,必将对罗马本土会造成战略上的威胁,于是最后罗马决定参战(其实这个道理很好理解,可以类比抗美援朝战争)。之后,罗马派出执政官带着两个军团登陆西西里岛后与腓尼基人和迦太基人打响了第一场战斗,结果是罗马赢得了胜利,并且获得了锡拉库萨和墨西拿加盟罗马联盟。而此时地中海霸主迦太基感觉到了压力,派遣4万海陆大军登陆西西里岛南端,而此时的罗马留在西西里岛的军队仅有1.5万人。自此,第一次布匿战争真正的开始了。

当时两国国力是有一定悬殊的,迦太基人当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迦太基的允许,罗马人在海里连手都不能洗。”从中可以看出,罗马在海军方面是远远弱于迦太基的,主要原因还是当时的罗马有太多的陆地上的事情要处理,海洋对他们来说还是无暇顾及的世界。而罗马和迦太基在西西里岛上多次较量后终于意识到,如果不切断迦太基的供给,这场战争永远无法结束。至此,罗马人终于意识到了发展海军的重要性,也由此与迦太基人的较量从陆地移到了海上。

第一次布匿战争重要战役/事件记录  Edited by Arthur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结果就是,迦太基从一个海洋霸主的王座上跌落了下来,丧失了大半部分的海域主权,同时花了400年在西西里的一切权益都化为了乌有。而罗马则从一个大陆性的农牧民族成长为了海洋强国,完全控制了西西里海域。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战争史上被认为最杰出的战略家汉尼拔将军,就是在公元前247年第一次布匿战争时期出生的。他的父亲,哈米尔卡就是在他出生那年作为指挥官被派往西西里战线。最后与罗马人的和谈也是哈米尔卡代表迦太基方出席的,作为一名卓越的指挥官,由于身后国家的支持不够充分,未能发挥其真正力量大胜罗马一直是他心中的痛。所以在汉尼拔年幼时,他命汉尼拔在神庙中向神发誓,此生与罗马为敌,以消灭罗马为其终生追求的使命。这也为日后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直逼罗马首都的复仇计划埋下了种子。


两次布匿战争的间隙(前241-前219年)


从第一次布匿战争的结束到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爆发,其中有23年。23年对于一个王朝也许是短暂的,但是对一个人来讲,却是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其实第二次布匿战争的导火索,在汉尼拔于9岁时在贝尔神庙向神发誓终生与罗马为敌时,就已经埋下了。至于何时开始,在哪儿开始,其实都取决于汉尼拔。而这间歇的23年除了给与汉尼拔足够的成长时间外,迦太基和罗马也在其中悄然开始发生了变化。

迦太基:

1、雇佣兵的暴乱。迦太基和罗马在军事上相比,一个很明显的区别就是,迦太基的军队是主要依靠雇佣兵制度的,而罗马的军队是罗马市民组成的。从战争的消耗来看,罗马是吃亏的,这也是为什么罗马愿意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后期即便有几场大胜仍愿意和谈的原因,因为罗马的壮年男性人口被战争消耗的太厉害了,打不下去了。而相对比迦太基,只要有钱,还是能依靠雇佣兵来投入战斗,但是一方面是迦太基方由于几个不够高明的指挥官导致了多场失败,致使战局逆转;另一方面迦太基和罗马在西西里岛的战场因为罗马在海域控制上对迦太基补给的切断,致使迦太基很难继续输送兵力作战。而一旦战败,雇佣兵制度的缺点就被无限放大。

战后,许多在西西里岛的迦太基雇佣兵都准备回自己国家,但是在回去之前他们先要去迦太基讨要雇佣报酬,类似于农民工回家过年前的讨薪。由于战败,迦太基国意识到要紧缩财政,对于雇佣兵的报酬,他们认为应该根据实际参战时间,即半年的报酬,而不是之前谈好的一年的报酬,等于是想打个对折。然而雇佣兵们并不买账,他们不像农民工手无寸铁,他们是有武器的。于是,暴乱开始了,暴乱雇佣军的队伍最高峰达到了5万人的规模。经过几次谈判之后,迦太基决定镇压,他们派出了汉尼拔的父亲哈米尔卡,这位高明的将军只用了2年多的时间将雇佣军队伍全歼,平定了叛乱。

对于雇佣兵体系,在近一千八百年后面世的旷世奇书《君主论》中,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亚维利也发表了详细的论述:

依我看,君主用来保卫国家的军队无非以下几种:他自己的军队,雇佣军、援军,混合的军队。其中雇佣军和援军既无用又危险,君主如果用雇佣军作为依靠来保卫他的国家,那么他既不会稳固亦不会安全。因为这些雇佣军涣散、有野心、无纪律、不讲信义,在朋友面前耀武扬威,在敌人面前则怯懦无能。他们既不敬畏上帝,待人亦不讲信义,依靠他们的君主国之所以没有被消灭,只是因为敌人的进攻推迟了。你在和平时期受这些雇佣军的掠夺,而在战争中又受敌人的掠夺。这是因为,除了为获取报酬,没有其他的什么理由使他们走上战场,而这点报酬又并不足以让他们愿意为你牺牲性命。当你不打仗的时候,他们给你当兵,但是假如有了战争,他们就会一走了之。要证明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现在意大利的崩溃并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完全是因为它长期以来依赖雇佣军。虽然以前雇佣军曾经帮助某些人取得成功,并且有时还显得异常勇猛,可是真正面临强敌压境的时候,他们就会原形毕露。因此,法国国王查理八世能够不费吹灰之力而占领意大利。有人说,这是因为我们有罪,我们确实有罪,可是并不是说话者认为的那些罪过,而是君主们的罪过,是他们过分依赖雇佣军的罪过,所以他们也一起受到惩罚。

我再进一步论证雇佣军的不可靠。雇佣军的首领们分有能力的和没能力的两类。如果他们是有能力的,你就无法信任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抱有野心,这样不是胁迫你,就是违背你的意愿胁迫别人。反之,假如首领是无能的人,他会把你带向毁灭。

如果有人说,无论是否是雇佣军,只要手中有了武器,其行为都是一样的。对此,我的回答是:当必须动用军队时,君主国的君主必须亲自挂帅迎敌;共和国的君主则必须委派其代理人前往,假如被派的人不能胜任,就必须撤换,假如他能够胜任,则必须用法律加以约束,不要让他越权。经验证明,只有亲自出马的君主和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才能获取巨大的胜利,而雇佣军只能带来损失。而且要使一个用自己的力量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服从外人的指令,比一个依靠外国力量武装起来的国家要困难得多。

许多个世纪以来,罗马和斯巴达都在整顿武备,从而拥有了自由。瑞士人因为彻底武装起来了,因而拥有了完全的自由。关于古时使用雇佣军的情况,可以以迦太基人为例,虽然迦太基人派出自己的公民担任雇佣军的首领,可是在同罗马人进行第一次战争之后他们就几乎在雇佣军手中毁灭。底比斯人也是很好的例子,在埃帕米农达死后,他们请马其顿的菲利普当他们军队的将领,而战争胜利后,菲利普就剥夺了底比斯人的自由。菲利普公爵一死,米兰人便招募弗朗西斯科斯福尔扎征讨威尼斯人,在卡拉瓦焦获胜之后,斯福尔扎却同威尼斯人结盟,来胁迫他自己的主子米兰人。斯福尔扎的父亲曾经受命于那不勒斯王国的乔万娜女王,后来却突然不辞而别,使女王的军队解体。为了挽救自己的王国,女王只好投入阿拉冈国王的怀抱。

                                                                       ——《君主论》马基雅维利

迦太基国内政治意识形态最主要两派是对外贸易派和国内农业派,而对外贸易派的领袖正是哈米尔卡。其实从雇佣兵制度本身来说,对于善于经商的迦太基,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国民创造的价值来雇佣外国士兵是高于市民本身上战场的。但是这种制度一定要有高明的军事指挥官,这也就是为什么哈米尔卡以及之后他的儿子汉尼拔可以取得巨大胜利,而之前第一次布匿战争中很多迦太基的将领却因失败而被斩首的原因。

2、殖民西班牙。叛乱镇压完后,对外贸易派领袖哈米尔卡决定离开国内农业派占上风的迦太基,去西班牙建立更大的殖民地根据地,此前迦太基在西班牙有殖民地,但哈米尔卡的目标是扩大这一地区的势力,建立独立的殖民王国。踏上西班牙的哈米尔卡充分发挥了其高超的战争头脑和经营艺术,对西班牙原住民的战斗节节胜利,并且在新扩展的势力范围建起了大量的农场和银矿开采,最终建立了迦太基新城,向迦太基本土输送大量的财富,俨然成为了一个和迦太基本国遥相呼应的独立王国。哈米尔卡最后在汉尼拔18岁的时候,在战场上阵亡,继任者是其女婿。得益于其女婿的卓越能力,哈米尔卡取得的事业得以巩固和发展,这都为日后汉尼拔的远征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

罗马:

1、与高卢的交恶。罗马作为第一次布匿战争的胜利方,由于多了西西里岛的势力纳入,他们开始关注在内部的改革以符合日益庞大的罗马帝国的扩张,现在英语中的用的“Province”就是当时罗马得到西西里之后创立行省制度发明的。在平定南部西部(拿下了西西里和撒丁),东部(以利亚人的海盗集团)后,罗马决定要处理一下北边边境的安全问题。北部的高卢人(即今天的法国)一直是个隐患,年份好的时候他们会安安心心待在自己土地上,年份不好的时候就要集体带着军队往南移民,有点像汉时期的匈奴与汉朝的关系,所以罗马对这个身边的定时炸弹不是很放心,正好碰上公元前226年高卢民族建立了共同体准备大举南下罗马属地来解决饥荒问题,于是罗马决定乘这个机会根本上解决北方问题。他们派出了4个军团,共计步兵5.1万,骑兵3200人,把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几个高卢民族给收拾老实了,但是由此高卢民族和罗马的交恶程度也正式上升,大部分的高卢民族都憋着口恶气。罗马本来想着要缓一缓再往阿尔卑斯山以北一起推掉,然而汉尼拔并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时间。

2、罗马政体改革。罗马第一次比较大的政治改革是在公元前6世纪中叶,这次意义深远的改革是相隔300年的又一次改革。为了充分理解这次改革的内容,我认为有必要把罗马的政体做个了结和分析,于是我去研读了马基雅维利的另一本著作《论李维罗马史》。

《论李维罗马史》中马基雅维利提出的政体循环 Edited by Arthur

简单来讲,马基雅维利认为共和制度下的三种政体君主制,贵族制,平民制是历史的循环。在最一开始,政府的起源之初,君主制是非常能够满足民众需求的制度,然后随着世袭的继承制开始,后世的君主开始专制,引起贵族集团的不满,开始反抗并推翻原有的君主制,建立贵族制。然而随着贵族制被权利的腐蚀后,开始寡头执政。随着与民众的矛盾逐渐加深,最终推翻贵族制的民众将建立平民制的共和政体。由于所有的政府在建立的初期都会有一定的威信,所以一开始的运作必然是良好的。然而,一旦那个初建的世代亡故,自由随即沦为放肆,无政府主义的混乱将使得人民重新恢复君主制。由此历史的循环再次开始。

而在实际情况中,大多是混合制度,只是偏重不一样。以改革前的罗马为例,公元前6世纪中叶国王塞尔维乌斯的第一次改革更多的是从君主制→君主+贵族制方向改革,引入更多的贵族参与国家决策。而随着罗马的发展,它再也不是台伯河周边农民和羊倌们聚集的国家,也不再是版图只局限于意大利半岛的国家。由于平民数量的增加,罗马政体的改革迫在眉睫。此次改革的方向就是从君主+贵族制→贵族+部分平民制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君主不似之前的国王,而是每年选举的执政官,之前是从贵族阶层选举产生。虽然之后仍有执政官存在,但是作为君主方面的权利比例已经大不如之前我们定义的君主制,更多的是以元老院为首的寡头政治特点。而这次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提高扩大中产阶级队伍,引入更多的平民参与到国家决策中来,让国家意志体现为更加广泛的市民意志,在指挥官上的选择上也打破了贵族和平民之分,在后续的选举中往往是平民和贵族对半的比例。

对比另一个国家斯巴达,其政治体制是国王+规模有限的元老院,就是君主制+有限的贵族制政体。对比罗马,斯巴达这样的政治体制存在稳定的原因是,一来斯巴达居民不多,他们因此可以由少数人统治;二来他们不接纳外地人进入他们的领土,因此有机会避免腐化。而此时罗马的情况明显与斯巴达是两个极端,罗马因为市民兵的军事制度,市民的数量决定了罗马的军事国力,所以罗马是希望市民数量大幅度增加。另外罗马对于外来文化和国家的接纳度也是远远高于当时的其他国家。鉴于罗马当时发展的需求,改革必不可免。


第二次布匿战争(前219-前201年)

之前说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自汉尼拔出生就已经埋下了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最终在汉尼拔26岁的时候点燃了。事情的直接起因是哈米尔卡的女婿在西班牙遇害,于是一把手的位置的重担直接落在了汉尼拔身上。此时的汉尼拔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已经为日后创造无人能及的历史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公元前219年,是年28岁的汉尼拔开始把长期以来的愿望付诸于行动。他开始他灭亡罗马计划的第一步,攻打萨贡托城,平定埃布罗河以南地区。当时罗马和迦太基都没有察觉这位年轻人的真实意图,直到后来大家才恍然大悟。

由于萨贡托是罗马的同盟城市,罗马就此向迦太基提出抗议。而迦太基因为在西班牙殖民经营的成功,并不阻止汉尼拔的军事行动,而且对于罗马的抗议付之一笑。最终罗马派了五名使节团前往迦太基考察后,回国召开市民大会最终决定向迦太基宣战,第二次布匿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

当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么小的一个港口城市的攻防战会成为挑起日后旷日持久的第二次布匿战争的黑天鹅事件,然而这就是汉尼拔高明之处。由于第一次布匿战争中作为战败国,迦太基不被允许向罗马宣战,而萨贡托城是很微妙的一个点,攻打它并不能被指违反协议。而一旦罗马主动向迦太基宣战,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签下的协议也就自动失效,汉尼拔可以无所顾忌的向罗马进攻而不必担心迦太基对其的限制。汉尼拔这场攻城战维持了八个月,很多人评价他不擅长攻城战,但其中真正的意图必然是拖延时间以挑起罗马的主动宣战。于是汉尼拔在利用这样很小的一个点撬动了罗马向迦太基之后,全副武装的开始北进。

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进攻路线  Edited by Arthur

基于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的情况,地中海的海域控制权已经从迦太基到了罗马手里。换在以前,坐上战船横渡地中海是最直接扼要的攻击方式,无论迦太基方是想把战场放在西西里岛还是意大利本土。然而现在横渡地中海是极其冒险的事情,士兵还没有登陆就会在海上被围歼。于是,汉尼拔想出了谁都没有料到的路线:翻越阿尔卑斯山,直扑罗马主城。之所以大家无法想象这条线路,是因为路途困难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而且沿途还有非敌非友的高卢部落。然而最后普通人认为最不可能的事情,最终还是让汉尼拔实现了。所以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天才的惊人之举是需要普通人们的缺乏想象力来衬托的。

汉尼拔带着9万步兵,1.2万骑兵从西班牙出发,进入法国境内的时候还剩步兵5万,骑兵9000以及大象37头。罗马此时发现了汉尼拔的踪影,但是基于过去的认知,他们仍然认为战场将在西班牙和西西里两地。所以当罗马人得到汉尼拔消息的时候,他们立即将两位执政官分别派往了西班牙和西西里,总计6个兵团,相当于5万士兵。而另一方面汉尼拔仍然在进行着罗马人无法想象的长途行军,他故意在内陆绕路使对方无法追踪其踪迹,最后直接穿越了罗纳河,途中损失了1.3万人。终于在阿尔卑斯山下与罗马侦察骑兵团相遇,展开小规模战斗。至此,罗马人才恍然大悟汉尼拔的真实意图,急召执政官带领军队回国。

翻越阿尔卑斯山脉是汉尼拔军队面临最困难的部分,尤其是带着象群的汉尼拔大军,基本是不可能成功翻越的。然而年轻的汉尼拔凭着他精确的信息收集和身先士卒的领导力,终于还是带着这支大军气势汹汹的翻过了阿尔卑斯山脉,直扑罗马而来,而这一壮举的代价则是2万士兵永远留在了阿尔卑斯山上。下了阿尔卑斯山的汉尼拔开始笼络高卢部落加入他的军队,最有效的两个手段是给与金钱和帮助高卢部落向罗马复仇。此时汉尼拔的军队由步兵2万,骑兵6000,增加到了总数3.6万。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汉尼拔明白要继续笼络高卢部落的加入,必须开始实打实的证明自己可以战胜罗马,于是汉尼拔与罗马之间的正面战争终于开始了。

第二次布匿战争重要战役/事件记录 Edited by Arthur

努米底亚的骑兵

迦太基进入意大利后一路大胜,以极小的代价将罗马打的毫无还手之力,罗马的有生力量几乎被全歼,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他灵活的应用非洲带来的努米底亚骑兵带来的战局变化。努米底亚的骑兵在当时,是远胜于罗马骑兵的兵种。

努米比亚骑兵

这张来自百度百科的图比较清晰的展示了努米底亚骑兵的特点,他们并非后世传统意义上的铁骑,而是更多的归类为轻骑兵,而他们的优点是有极强的机动性。

努米底亚轻骑兵擅长于侦察、追击、埋伏和快攻,他们的装备很简陋︰两三支标枪,一支轻矛,防护也仅有一面皮盾。但每人有两三匹换乘的坐骑,根据李维(Livius 罗马历史学家)的记载,努米底亚人可以在高速奔驰时,从一匹马跳上另一匹马。发出狂野的吼叫,能连续几次发动冲锋。当然,如果是正式会战的场合,他们后面要有步兵支持,以便在撤退的时候提供掩护。

                                                                                                               ——百度百科

身处非洲的努米底亚王国盛产骑兵,骑马是从小开始训练的运动。而反观罗马,由于都是市民兵,且装备大多自付,所以罗马最主要的核心兵种是重装步兵,由上流、中流阶层市民组成。骑兵虽然是由国家经费负担,但都是来自富裕阶层。因为当时马鞍和马镫都还没有发明,马鞍的发明是在中世时代,而马镫的发明是在11世纪,因为这两者的发明,骑士进入了其黄金时代。然而在这之前,骑马是一项很难短期掌握的技能,这需要从小开始训练,所以驾驭马匹本身在当时就是项技能,如同现在的学习钢琴类似,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无法熟练掌握此项技能。所以罗马的骑兵很少,且战斗力低下。罗马对骑兵的武器配制只有胸甲、头盔、剑、枪和盾,相比努米底亚骑兵,就是个移动的活靶子,而且灵活性太差无法跟上努米底亚骑兵的速度。

而且从后来马基雅维利在《论李维罗马史》中也认为,罗马军事的根基就在于步兵:

罗马人的威望与古代战争的实例显示步兵应该比骑兵更受推崇

罗马军以步卒反败为胜

许多理由与实例清楚显示,罗马人在军事行动中对于步兵的推崇远在骑兵之上。他们所有的兵力部署无不建立在这样的基础,这可以从许多实例看出来,其中之一是他们跟拉丁人激战于瑞吉卢斯湖,罗马军开始显露败象之际,他们下令骑兵弃马徒步以提供支援,就这样重新发动攻势而反败为胜。由此显然可见罗马人对于他们在徒步时比在马背上更有信心。他们在其他许多战役中使用这同样的权宜办法,一再证实那是化险为夷的良策。

军队的根基是步兵

就算没有权威,还是有显而易见理由支持前述的说法。人徒步能够走到马到不了的许多地方。他能够受教遵守纪律,阵势被打散了还可以重整,要求马遵守纪律可就难了,阵势被打散了也不可能恢复纪律。此外,马跟人一样,有的精神萎靡,有的精种饱满;而且常常可以看到胆小的人骑精神饱满的马以及精神饱满的人骑胆小的马,不论是哪一种不搭调的情形都会造成效益与纪律的逆转。纪律严明的步兵轻易能够突破马阵,反过来可就难了。

除了古今许多实例,这个看法还可以从为民事拟订规章的那些主事者得到佐证,他们显示战争期初是骑兵战,因为那时候还没有步兵的规训。但步兵的规训确立之后,大家随即明白他们比骑兵更管用。不可否认,在执行侦察任务、从事强劫掠夺、追逐窜逃的敌军、协同对坑敌方的骑兵时,骑兵的确有神效。然而军队的根基和动力,因此应该更受推崇的,毕竟是步兵。

                                                                                    ——《论李维罗马史》马基雅维利

我非常赞同马基雅维利的看法,即便是一千多年过去了,基于罗马的实际情况重装步兵的确仍然是罗马的根本。如果引用孙子兵法来形容第二次布匿战争中骑兵和步兵的关系,应该是:“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重装步兵是整个军队的“正”,骑兵则是“奇”。以罗马人行事作风稳健来看,重装步兵始终是他们征战的根本,因为骑兵作为“奇”,最主要的是靠将领运用其机动性强的特点,在战争的最后出其不意的展现其特色。很典型的例子,之后罗马重装步兵消灭努米底亚的时候,就是想办法把骑兵全部围在一个小地方,对方手中的牌都打出来了没有留着的后手了,重装步兵的优势就出来了,一点点把围着的骑兵屠杀殆尽。

回头来看此次战争中汉尼拔能纵横意大利腹地的原因,也是他将努米底亚骑兵和步兵的正奇配合,发挥到了极致,所以罗马重装步兵的优势没法发挥出来。这也是为什么他逼近了罗马首都但没有围城的一个主要原因:他的优势在骑兵跑得起来的野外,而不是靠肉搏的攻城战。这反而是罗马重装步兵的专业领域。罗马著名的将领费边就是靠闭门不出的龟缩战术,令汉尼拔无法更进一步的取得更大的胜利。

罗马的联盟制度

汉尼拔的战略非常的成功,接近于打败罗马。他在取得坎尼会战这样的重大胜利后,最主要的策略就是策反罗马的同盟国。因为他明白罗马之所以强大,他的同盟国是非常关键的因素。直接贸然围攻罗马首府,不单意味着长时间攻防战自己的补给存在问题,更意味着一旦同盟国集合兵力与罗马里外夹击,很可能导致汉尼拔骑虎难下的窘境。所以汉尼拔对罗马最重要的策略就是策反其同盟国,寄希望于获得慢慢瓦解罗马的同盟势力,然后再一举攻破罗马都城。然而这最关键的一步并没有取得成功。除了意大利南部地区加普亚、锡拉库萨和塔兰托加入汉尼拔阵营之外,其他的同盟国仍然是和罗马并肩作战到了最后。

罗马的联盟制度 Edited by Arthur

罗马是一个开放的国家,而且它的市民权是比较吸引其他国家和城市居民的一个权力,类似于今天美国的绿卡。罗马对于其不同种类的联盟伙伴有着因地制宜的约定,而且罗马致力于打通与各个同盟伙伴的交通,方便往来和交流。这种平等开放的心态也最终帮助罗马在最困难的时候,联盟伙伴并没有弃他而去投靠迦太基。罗马不只是有看得到的元老院,市民,军队,粮食,更是看不到的制度保证了其日益强大的根本。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坎尼会战后,罗马市民与贵族的矛盾并没有激化,相反变得前所未有的团结,在罗马市民大会上更多的罗马市民组建军团,继续前往海外作战,这也为西庇阿的逆袭创造了可能性。反观我们自己,这样的气氛也许只有在若干年前的抗美援朝时期才能看到,如今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很难相信民众一定会有同样的反应。毕竟ZF在透支其公信力上,走的太远了。如今的环境和当年对ZF和统治者的狂热崇拜相比,民众已经不再选择相信了。对比罗马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后的改革,我们是否应该从中学得如何尽早正视问题并且努力改正?

迦太基的失败

“猪一样的队友”,这个词绝对可以用来形容迦太基。汉尼拔在意大利腹地的16年,只接受到后方迦太基的两次补给。第一次布匿战争的恶果一显无疑,海域被罗马控制,迦太基完全无法给汉尼拔补给,但庆幸的是这些问题汉尼拔都靠自己的智慧解决了。然而当罗马发现无法和汉尼拔一战时,他们便采取了围魏救赵的方法,从西班牙登陆一路向迦太基猛扑,迦太基在其本土就没打过一场胜仗。而且汉尼拔最引以为豪的努米底亚骑兵产地——努米底亚王国内乱之后,被罗马趁机拿下,变成其联盟。而最后汉尼拔不得不班师回朝后的扎马会战,也就是输在了努米底亚骑兵上:西庇阿有足够的努米底亚骑兵源,而约定帮助汉尼拔的努米底亚流亡政府最终还是没有赶上这次会战。汉尼拔在扎马会战前主动寻求西庇阿的停战,我想也是基于现有局势的分析,他明白自己已经无力回天。至此,迦太基的故事基本结束。汉尼拔在之后的岁月里一直被罗马追杀,终于服毒自尽。而迦太基帝国也在公元前146年第三次短暂的布匿战争中被罗马彻底消灭,沦为其非洲行省。而对比这个时代的中国,5年后另一个令匈奴民族闻风丧胆的军事天才汉武帝刘彻,正式登基。

的确,罗马人是最后的胜利者,但这并不会抹杀汉尼拔的伟大。若干年后的今天,他依然被视作西方战略之父,最伟大的战略家之一。不可否认汉尼拔是一个天才,他成功的跨过了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的阿尔卑斯山脉,出其不意的给了罗马非常惨痛的教训,甚至一度兵临罗马城下。

天才汉尼拔跨过了阿尔卑斯山,但他最终没能跨过的,是强盛罗马帝国背后的共和体制,以及千千万万个愿意为这个体制付出生命的罗马贵族和市民。


参考及推荐书目:

《罗马人的故事II-汉尼拔战记》——盐野七生

《君主论》——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论李维罗马史》——尼科洛.马基雅维利

《汉尼拔的征程》——BBC纪录片

《战略之父:汉尼拔》——BBC纪录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688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559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749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81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41评论 3 2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84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22评论 2 2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47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41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39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33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83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75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4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5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18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