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只有一个国家敢拍这真人真事

讲二战,有太多经典。

故事背景,也应有尽有。

战场上,直接厮杀:《巴顿将军》《敦刻尔克》……

集中营里,善恶交战:《辛德勒的名单》《桂河大桥》……

战后法庭,思辨人性:《朗读者》《东京大审判》……

多从胜利者入手,鞭挞罪恶。

但,如果从纳粹的角度看二战呢?

从纳粹医院的角度看呢?

是恶魔,还是天使,还是两者各半……

豆瓣9.1。

一场战争引起的震荡,远超你想象。

《战火中的夏利特》

Charité at War

夏利特,是“慈悲”“怜悯”的意思。

夏利特医院,是德国最著名的医院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德国超过一半以上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都曾在这里深造。

二战后期,夏利特医院的院长绍尔布鲁,就曾经几度提名诺贝尔奖。

他的病人,包括希特勒,甚至列宁。

他是个不折不扣的纳粹支持者。

△ 字幕来源@远鉴字幕组

医生,天职是救人。

绍尔布鲁,除了想救人。

他还想“救”纳粹。

毫无人性吗?

不。

讲人性,在那个疯狂的国家,疯狂的时代,实在太奢侈。

直接解剖吧。

恰好舞台是医院。

以绍尔布鲁医生做过的三台手术,Sir尽量带你接近,那个疯狂的年代。

第一台手术的患者,是在战场上被敌人所伤,为了保命不得不截肢的年轻战士。

当时的手术也是教学现场,你看病人在手术台上可怜地躺着,周围黑压压围着的一群人,有教授,学生,记者。

记者在场的用意?

当然是及时拍照,除了展现纳粹德国的医生技术有多高超,

实际上还暗示:

你看,咱们纳粹德国的医生多好,哪怕你被炸没了一条腿,都可以通过帮你截肢,再绑上义肢救回来。

最重要的是,你看在场观众的神态——

哪像围观手术,完全就是观赏一出文艺汇演。

纳粹的战斗精神,民粹般的爱国主义,已深入国人。

以至于,让他们几乎丧失对即将惨遭截肢的同胞的同理心。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

你以为这台手术将是年轻战士的新生?

不。

即使他能逃得过战场的厮杀。

也逃不过同胞的诛心。

刚才还面带微笑的心理学教授格尼里斯,转眼就和自己的学生说:

这个叫洛曼的士兵,他的伤完全有可能是自导自演出来的。

目的,逃避战斗。

在《巴顿将军》里的逃兵,是要被巴顿将军从病床上赶出去,接受申斥。

而在纳粹的逃兵,是要死的——

他们宣判洛曼死刑

说他颠覆了战争的努力

纳粹是什么?

与其说是一种制度,不如说是一种心态——

对犹太人,是歧视;对自己人,是隔离。

它要划出一个纯种德国人的区域,所谓纯种,一定是爱国的,一定是勇敢的,一定是专业的。

区域以外,全都得死。

犹太人如是,背叛纳粹者同样。

绍尔布鲁先生用妙手仁心救下的患者,被同样是医生的人,以厌战罪、逃兵罪为名,一手摧毁了。

医院在救人的同时,也在杀人。

这有意义吗?

追问意义,在那个时代是徒劳。

对于他们而言,比争取意义更重要的。

是如何保持自己不要被排除在“意义”以外。

什么东西,对纳粹德国来说是有意义的?

战士,医生,和拥有优等基因的孩子。

孩子,就是即战力(炮灰)。

绍尔布鲁医生进行的第二台手术,就是要为婴儿卡琳,保持她存在的“意义”。

患脑积水,如果不手术,将面临生命危险。

但不是每个不幸的婴儿都能得到绍尔布鲁医生的“恩惠”。

前提条件:

证明自己拥有优良的基因。

如果答案否定,她将连累父母,让他们带上基因劣质的罪名,被禁止生育。

这是历史真事。

二战期间,第三帝国有40万人被强制绝育,20万人因为病残遭到杀害。

卡琳是谁的孩子?

爸是医生,妈是心理学博士。

爸爸是儿科医生,因为基因优异,甚至是医学院儿科主任的强力候选人。

基因优异的表现:捐精。

正是纳粹德国最需要的那种年轻才俊。

因此他才认为自己的基因没问题,如果孩子有问题,问题基因只能来源于妻子,安妮。

她是心理医生格尼里斯的学生。

从纳粹德国的观点来看,丈夫的指责并非毫无道理。

因为妻子的弟弟,被划为变态的同性恋者。

她安慰弟弟:你只是没找到对的女人。

弟弟强势反攻:但我找到了对的男人。

你看安妮的神情。

不是一脸嫌弃,不是镇定自若。

而是不断后退,耸肩,躲闪。

那,丈夫真的是优秀的那个,妻子真的是劣质的那个吗?

剧情从另一个角度给出答案。

丈夫在做医生的同时,还在偏远医院做着儿童学研究。

表面看,是预防儿童疾病的伟大研究。

实际。

这些儿童,都是弃儿,甚至是患有疾病的儿童。

讽刺的是,他们名为“国家的弃儿”。

意思是:在以国为家的时代,当国家以集体的名义将你抛弃,你就是个弃儿,哪怕父母双全都还是孤儿。

瓦德豪森医生再三确认患儿的身份,只说了两个字:

很好

毫无负罪感。

基因优生学原理,也是他提出来的。

决定一个人的基因价值

是种族

不是长相

或健康状况

造化弄人,他自己的女儿也成为了病儿。

经过了多次治疗失败,他决定,把自己的女儿送到弃儿医院。

为了自己能够顺利继承儿童医院院长的职位。

优秀吗?

在丈夫身上,我们能看到纳粹的第二层特征:

抛弃爱与家庭的观念束缚,抛弃个人自主自由的追求。

一切以集体利益至上。

把人贬低为物,可用则用,不可用则弃。

另一边,安妮似乎也不是个好女人。

再想想她面对弟弟的那个犹豫眼神。

她不坏。

只是,被疯狂的统一思想裹夹的人,压根没有能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她从不曾用自己的理性思考过问题。

直到问题出现在她自己身边。

自己(即将)被划到异端,女儿被送走,生死不明。

为了让孩子免遭苦痛,她尤其绝望。

趁孩子睡去,用一只手企图令孩子窒息。

镜头定格在她的脸上。

无声无息。

这个画面让Sir脊背拔凉——

妈妈的脸,魔鬼的脸,是同一张脸。

人性,还有多少可以被拯救的余地。

镜头一转,孩子安然无恙。

她以为妈妈在和她玩,兴奋地抓住那双温暖的手。

人性之光,又在恻隐中撕开了一道裂缝。

杀子怜子,天堂地狱,只一念之间。

一边是基因优秀的“优等人”,却优秀得,只有基因足为人道。

一边是基因恶劣的“劣等人”。

却屡屡一点点凿开冰山,冲破沉闷的社会空气。

处处彰显人的尊严。

要真正凿开纳粹,除了需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军的努力,还需要第三台手术。

一台德国人自己动的“手术”。

手术主刀,是所有夏利特的德国人。

他们中,有厌战而逃避上战场的,如安妮的弟弟欧图。

有已经投诚给同盟军做间谍的,如绍尔布鲁医生的助手。

更多的人,是像绍尔布鲁医生一样。

他们崇拜希特勒,为希特勒宣誓效忠。

批准在“死刑犯”身上试行实验的计划中,他并没有提出反对;

甚至很多新计划送到他的桌上要他签处,也会出于盲目随便签名。

理由是,不能限制科学自由。

绍尔布鲁是罪大恶极的纳粹帮凶吗?

不要轻易扣帽子。

这就是《战火中的夏利特》的最后一场手术——

它不仅剖开德国人沾上污名的表皮。

更露出它们有呼吸感的肌理,深入骨髓的情感。

他们并没有罪大恶极,一意孤行干坏事。

只是一个个相信自己国家元首的人。

对,重点是“人”

Sir想起一本书,概括二战时期德国人的心理非常精准,米尔顿·迈耶的《他们以为他们是自由的》。

作者访问过纳粹时期十个不同职业的德国人,得出了这样的描述:

他们被统治着,他们的选择都是被动的,或者根据自己的利益相关。他们选择当初加入纳粹党,很大程度上,入党能让他们有一份工作。战后回顾过去,仍然认为纳粹时期是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期,他们有生活,有工作,有保障。纳粹战败也并不能让他们感到罪责,他们以为他们的罪已经通过战争来偿还,他们在战败中经历的苦难就是赎罪和补偿。

《战火中的夏利特》为什么特别,正因为它近乎注脚般的,解释了一种独特视觉:

德国人并不认为自己不正常,也不认为自己在从事一项多么伟大的工作。

他们只是普通人,身处战争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剧集没有激烈的战斗,甚至没有强烈的正邪人性冲突,没有我们自以为是的人性黑暗的批判。

有的只是对德国人日常生活态度的呈现。

反思,如地下缓缓溪流。

埋藏在医院的日常生活中,隐藏在每一个复杂的人的举手投足,最终造成人们对“纳粹”的颠覆。

剧中有一场戏Sir印象深刻。

来自法国(已被德国攻陷)的荣格医生,被邀请到绍尔布鲁医生家做客。

荣格医生质疑绍尔布鲁,在对国家元首的誓言(奉旨杀人),和当初对医学的誓言(致力救人)中。

哪一种才是他心中主要的价值?

忠和义,从来都是两难。

荣格进一步逼问,德国如果战败,你们何去何从?

绍尔布鲁医生被激怒,愤而离开餐桌。

他打开唱片机,放了一首德国的古典音乐。

回到座位,他说:

一个国家

能创造出这样的音乐,就不会彻底输掉

注意这句话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期,希特勒败局已定,德国高知,无不萦绕着一种论调——希特勒疯掉了。

因此上面那句话,是绍尔布鲁作为顽固的纳粹分子,认为纳粹始终不会输的明证吗?

不。

他不是纳粹,也不是纳粹党员。

他是医生,不是政客。

他说的德国“不会彻底输掉”,是哪怕德国输掉了战争,有朝一日,也能凭借强大的德国文学、艺术和科学传统,重新站起来。

当他有机会离开德国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回去了。

他对妻子说:

就算是纳粹也会生病

表面的意思是,即使纳粹也会生病,作为最顶尖的医生,他当然得回去;

深层的意思是,作为一个德国精英,作为医生,难道他就没有这个责任医治好这个国家吗?

医人,先医国。

一种鲁迅式的担当。

这也是我们无法记恨这个角色的原因。

最大的转折,出现在他最后一次为国家“越权”。

为密谋刺杀希特勒的人,提供开会场地——

你能帮我在你家安排

和贝克将军低调会面吗

对。

他要亲自将自己的国家送上战败的结局。

结局一段对话,意味深长。

同盟军攻入柏林,进入夏利特,红军医生请求绍尔布鲁协助重建医疗设施。

红军问: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绍尔布鲁答:感觉

什么意思?

军官无法理解,不是因为他没文化。

而是整个国家,在长期处于战争中所表现出的麻木。

对他国,对他人,乃至是对自己。

恢复感觉,也就是恢复对自我的感知,对人性的感知。

这也是Sir想安利《战火中的夏利特》的最主要原因。

战争中,不丢下心里的“夏里特”,很难。

生活中,不丢下自己。

也没那么简单。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