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沟竹海风景区文化展示(文案)

一、神奇的白鹿原

“白鹿原者,南山之麓”(《雍录》)。《水经注》、《太平寰宇记》也有“平王东迁时,有白鹿游于此原,以是名。”白鹿原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南部 ,因有白鹿出现而得名。

白鹿原南依秦岭,北临灞河 ,为西北——东南走向,长25公里,宽6~9公里,河水下切台塬,高度有200-300米,居高临下、地势险要。汉高祖刘邦入关咸阳灭秦复还军灞上。陈忠实的小说《白鹿原》,就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事情为背景。面积263平方公里,是西安境内最大的黄土台塬。

白鹿原古文化遗存丰富,有距今75万—115万年的蓝田猿人遗址;有距今5600年—6700年之间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聚落——半坡遗址。白鹿原上和白鹿原下沿浐、灞两岸还有多处面积达数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和商周文化遗址。白鹿原上的西汉三陵窦皇后陵建于文帝刘恒霸陵之顶,母亲薄太后陵建于霸陵之背,形成了“顶妻背母”的形态。汉文帝生前是“孝”的典范,死后使“孝”的故事流传千年。北宋天圣年间名将狄青征西时曾在此安营扎寨,故有狄寨镇。

白鹿原地势雄伟,原上四季分明,冬季阳光充裕、春季赏花踏青、夏季凉爽宜人,秋季瓜果遍地。天气晴好时可以在原上鸟瞰西安市区,适宜休闲度假。“宠辱忧欢不到情,任他朝市自营营。独寻秋景城东去,白鹿原头信马行。”(唐·白居易)。白鹿原自古就是休闲游玩的好地方。

二、神秘的鲸鱼沟

鲸鱼沟在白鹿原的中部,传说女娲补天时,天水倾而直下,人间皆成汪洋。东海里的一对大鲸鱼,分别驮着七十七个男女,整整游了八十一天,当游到长安东郊的白鹿原时,女娲终于炼石将天补住。洪水退去,鲸鱼驮着的人们便就地安家落户。可鲸鱼却无法游回大海,日复一日,鲸鱼身上的泥土也越积越厚。一日,皇上下旨,要在白鹿原上建一座城,情急之下,这对鲸鱼腾跃而起,雄鲸鱼向东冲进灞河,雌鲸鱼向西游入浐河。鲸鱼多年深陷之处,呈鱼状深沟,人们便称之为“鲸鱼沟”。

    鲸鱼沟是顺白鹿原走向发育的“v”字形深切沟谷——荆峪沟,讹称鲸鱼沟。荆峪沟是在坡面流水的侵浊下形成的大冲沟壑,长30公里,上游下切深度为80—100米,下游(沟口)逐渐增加深达210米。

有沟就有水,荆峪沟河,古名长水,源头在蓝田县城以南8公里的将帅圪塔(荆山)。源头一带地形开阔有多股泉水涌出,是荆水的发源地。沟内终年流水不断。上游两条支流汇合处叫“鹿走沟”,鹿走沟以下称荆峪沟。荆峪沟水流入浐河,成为浐河东岸最大的一条支流。

荆峪沟坡陡路窄,人迹罕至,景观自然,风貌原始。沟内植被茂盛,林木葱郁;水源丰富,溪流曲折;悬幔壮观,飞珠溅玉。山花遍野之际,浓荫蔽天之时,红叶烂漫之月,银装素裹之日,险远之境,美不胜收。有了荆峪沟,白鹿原上有了一道草木茂密、风光秀丽、溪水长流、鸟鸣鱼欢的水泽地带。“白鹿原上听鹿鸣,鲸鱼沟畔观鱼跃”,人们在沟里摸鱼捕蟹、植苇种稻、储水罐田、消暑纳凉,有着与黄土高原迥异的生活。

三、高继丽女士与鲸鱼沟竹海风景区

公司创始人:高继丽(1949.08.20-2013.12.13)女、汉族、辽宁法库县人,共产党员。1968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在年过花甲、身患癌症的情况下,创建了西安白鹿塬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鲸鱼沟。她的足迹踏遍了鲸鱼沟的沟沟坎坎,治理荒坡上千亩,种植各种树木百万余株,把最后的生命奉献给了鲸鱼沟的荒坡治理和景区的开发建设,2013年12月13日因病情恶化去世。2017年鲸鱼沟竹海风景区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西安鲸鱼沟竹海风景区位于白鹿原上,距狄寨街道两公里,距西安主城区21公里,是距离西安最近的自然风景区。景区有水面18万平米,湖面波光粼粼、绵延三公里,可泛舟而游;有天然竹林近千亩,竹青林密,安静清幽;沟内空气清新怡人,负氧离子是城区的5到10倍,有灞桥区唯一的负氧离子监测站。

景区内有百果园、奇石林、瀑布、鲸鱼湖、不老泉、报恩寺等游览景点,还有竹屿咖啡、沙滩车、露营地、翠园酒店、星空民宿等设施。其中关中竹海、鲸鱼湖、报恩寺有“关中三奇”之美誉。

徜徉关中竹海,曲径通幽。竹竿挺拔,枝叶婆娑,泉水叮咚,鸟鸣清脆,瀑布声由远而近,愈显幽静。阳春,竹笋拱土,生机勃勃;炎夏,绿意盎然,遮天蔽日;晚秋,白霜满坡,凌寒不凋;寒冬,枝叶顶雪,翠色欲滴。四时之景不同,游玩之乐无穷。沟底幽深,清流中穿,可以静观游鱼,闲听鸟鸣。置身溪谷,尘俗烦恼尽消,养心养性。

四、竹子的使用(一)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日常衣、食、住、行,到处都有竹的倩影,竹与人类的文化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一首古老的民歌《弹歌》唱道:“断竹 、续竹 ;飞土 ,逐宍 。”说明早在7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用竹子制作箭头、弓弩等武器,用于娱乐、捕猎或战争了。宋代大文豪苏轼在《记岭南竹》中感叹:“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

1、用作竹简

中国商代已经把字写在竹片(有时用木片)上,再把它们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了"书",汉字"册"即由此而来。竹简和木简为我们保存了东汉以前的大批珍贵文献,如《尚书》、《礼记》和《论语》等都是写在竹简和木简上的。殷商时代用竹简写的书叫"竹书",用竹简写的信叫"竹报"。(图片)

2、用作竹笔

竹笔是一种源于中国的传统书写工具,也逐渐成为传统绘画工具。殷墟研究表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中国人主要用毛笔写字。1954年,从湖南长沙左家公山一座史前古墓里发掘出来了整套的书写工具。这证明,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有所谓毛笔了。几千年以来,它为创造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为促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族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华民族对世界艺术宝库贡献的一件珍宝。

3、造纸

早在9世纪中国已开始用竹造纸,比欧洲约早1000年。明代《天工开物》中作了详细记载,并附有竹纸制造图。用竹造纸,标志着中国古代造纸技术的巨大发展和成就,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繁荣。从竹简开始到竹纸出现,竹子在文化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对保存人类知识、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竹纸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竹子的使用(二)

4、制作乐器(竹制乐器图片)

从古到今,由于竹的结构加之生长的普遍,与我国文化艺术——尤以美术,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用竹制成的乐器非常之多,如“笛”、“箫”、“笙”、“筝”、“竽”等等,不胜枚举。

5、设施武器

春秋战国时期,我们的祖先已制造了利用杠杆提水的竹制工具"桔"以及用竹筒提水灌溉的"高转筒车"。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从原始的竹弓射箭到春秋时期的抛石机、宋代的火药箭和竹管火枪等都是古代竹制武器。

6、生活用品

竹子为加工原料制造的产品多为日用品,如竹篮、竹筛、竹笊篱、筲箕、竹蒸笼、炊帚、竹畚箕、竹畚斗、竹耙、箩筐、竹扁担、竹筷、竹扫帚、竹笠、竹匾、竹背篓、竹簟、竹席、竹床、竹凳、竹椅、竹躺椅、砧板、凉席、茶杯垫、窗帘等,近年来比较流行的竹地板和竹家具等,还有一些价值较高的,如竹雕等民间工艺品。竹炭产品也很有前景。

7、建筑材料

竹作为建筑材料自古以来被运用于居住、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亭子、观景台、廊道、浮桥等形式。造型多样,美观自然,具有欣赏价值及文化艺术价值。竹桥、竹亭、廊道造型灵活多样,生态环保,常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为园林景观增添亮点。

六、竹子的审美价值

竹,不俗,有神韵,枝杆修长,清丽俊逸,傲雪凌霜,蓊郁青翠。有的纤细柔韧,有的高大挺拔。唐张九龄称“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

在长期生产实践和文化活动中,竹子的形态特征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精神象征。“未出土时便已有节,到凌云高处依然虚心”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

竹子,秆挺拔秀丽、叶潇洒多姿、形千奇百态;它四季常青,姿态优美,独具韵味,情趣盎然。当人们有闲情逸致漫步于青青翠竹之下时,一种无限舒适和遐意便会油然而生,苏东坡也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

竹子耐寒,和松树、梅花共称“岁寒三友”。竹子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雪,是“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

青青翠竹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面对竹子有感而发,托物言志,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文,形成了中国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子的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竹子的文化体现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中国是世界上研究、培育和利用竹子最早的国家,中国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我们把竹子给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带来的作用和影响,称为竹文化。

汉字中的竹部文字就体现了竹子利用的古老历史,中国辞海(1979年版)中共收录竹部文字209个,如笔、籍、簿、简、篇、筷、笼、笛、笙等等。历代各类字典收录的就更为可观。而诸如"竹报平安"、"衰丝豪竹"、"青梅竹马"、"日上三竿"一类的成语也都包含着与竹子有关的有趣典故。

竹文化诗文,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如《诗·卫风淇奥》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此后各朝代各种典籍中都有竹诗画记载。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够像竹子一样对人类的文明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很多文人都是以竹做题、作喻、作诗。

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自古就重视画竹,画竹艺术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具有相当的地位,中唐时期,竹已形成专门的绘画题材,时至今日,中国的画竹艺术仍保持长盛不衰的势头,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

竹子是中国古典风格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国的造园史从公元前11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囿"开始,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据《尚书·禹贡》"东南之美会稽之竹箭",说明古人懂得欣赏秀丽的竹林风光更早。

八、苏轼“胸有成竹”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 苏轼在诗、词、文、书、画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人最高成就的代表。苏轼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从文学史的范围来说,苏轼的意义主要有两点:首先,进退自如,宠辱不惊,达到了既坚持操守又全生养性的人生境界。其次,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在题材内容和表现手法两方面为后人开辟了新的世界。

写竹:苏轼回忆文与可曾教给他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于是“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就流传到了现在。在《墨君堂记》中赞竹子:“风雪凌厉,以观其操;崖石荦确,以致其节。得志,遂茂而不骄;不得志,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独立不惧。”《霜筠亭》道:“要看凛凛霜前意,须待秋风粉落时。”在御史台狱中写道:“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风霁竹已回,猗猗散青玉。”虽然身在狱中,但他以竹自比,风骨凛然,不可干犯。

画竹:东坡的墨竹,神完气足,雄健老辣,让很多后人膜拜。清人方熏说:“坡老墨竹,仰枝垂叶,笔势雄健,墨气深厚,如其书法,沉着痛快者也。”“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也由衷赞叹说:“有崩云抉石之势。”

米芾曾亲眼观看东坡画墨竹,只见东坡拿起笔来,自下而上,一笔就画出竹竿来,然后再点缀竹节、枝叶,和别人逐节刻画的方式是迥异。

食竹:东坡是有名的老饕,他也一样爱吃笋。被贬黄州时写诗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从海南遇赦北归,走到江西时,遇到了元祐党争中自己的政敌刘安世,胸怀洒落的东坡与刘安世欣然同行,一起烧笋而食。

东坡平生随心任性,吃肉喝酒,生活里充满了烟火味儿。

九、郑板桥“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康熙秀才,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即以“汉八分”(隶书的一种)杂人楷、行、草而独创一格,人称“板桥体”。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达到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他在《兰竹石图》中云:“要有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固不在寻常蹊径中也。”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寄托。

郑板桥有题咏竹石图之作,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十、大熊猫与竹子

对于大熊猫来说,居无竹不要紧,食无竹却不得了。

大熊猫是杂食动物,有着锋利的犬齿和裂齿,尤其是犬齿又粗又长,齿冠呈锥形。这是撕食兽肉所必备的牙齿,而与食草动物牛羊的牙齿明显不同。大熊猫的指和趾的末端都有强壮的角质爪,与黑熊类似。是食肉目的一员。

为了生存,大熊猫进化出了独特的生活习性,以竹子为主食。特化的牙齿与进化“伪拇指”使它采食竹子不靠切割,而是采用咬切方式,吃起竹子的姿势非常有趣。大熊猫的消化系统在进化中发展出更加丰富的单细胞和多细胞的黏液腺。一方面能保护消化道的黏膜面不受损伤,另一方面有利于较为粗糙的竹茎、竹叶和竹笋等食物的通过,起着类似“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使松散的竹子残渣能黏结成一团,并包裹一层黏液,以方便排便。

脱下食肉动物的“长衫”,钻入茂盛的竹林。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竞争压力骤然减少了,以竹子为食的动物要比肉食动物的种类少得多。大熊猫的主食竹共有一百多种。竹类植物的营养低,大熊猫的消化系统还无力充分利用。只能多吃,大量地吃,不停地吃,甚至连晚间也要不断进食。

大熊猫是“竹林隐士”。不畏寒冷,但不耐热,生存环境基本上属于阴凉潮湿的区域,一般为冷湿的深山。大熊猫性格孤僻,除交配期和哺育期外,基本上过着孤独的游荡式生活。      一般活动在茂密的竹林中,竹子可以说伴随大熊猫成长直至死亡,须臾不可或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458评论 4 36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454评论 1 294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9,171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62评论 0 20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4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61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90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609评论 0 20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79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00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85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409评论 2 25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72评论 3 2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8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6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704评论 2 276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608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