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8.22到18.2.8的每天胡思乱写系列

每天进步一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点~~从开始只能写几句话、模仿别人的观点,到现在可以写的稍微长了一点,也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了~~开心

come on,baby~

17.8.22

谷歌发布安卓 8.0 真的叫「奥利奥」,投资人建议 Uber 和特斯拉合并:

大部分是互联网金融方面的信息或者是一些有意思的新技术。一直比较关注乐视的消息,乐视在孙宏斌接手后集团内部发生了重大变革,内部打破重组,再也不能简单的认为乐视影业、乐视汽车、乐视网是同一集团内的不同的子公司,之前的新闻也提到过,阿里和腾讯有意投资乐视,乐视在孙宏斌手里起死回生有很大可能,因为孙宏斌对于金融的玩法和贾跃亭还是不同的,就算乐视死掉了,贾跃亭仍然是为英雄~~期待乐视能够更好。毕竟我还有好几十年的会员。吐槽一下,被气得车真的不太好看,85和90后是看颜值的一代人,未必会买单。还有智能餐桌转盘的声控产品该如何设计我也很好奇,是多人协作操控还是怎么样呢,信息输入和输出的成本是啥样的呢,如果把这个当成一个产品,产品的设计逻辑值得深思~以上是自己的一些小小小的想法~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fxvRbxRO6ZR6joQf6ZvuQ


17.8.23

从系统设计到市场痛点,浅谈英国自助结账系统?

马云的无人超市刚推出的时候想到国外不是早就有了么?这有啥稀奇的呢?不过是国情不适合引进无人超市罢了。后来看了各种分析后发现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商业模式可能是不同的,阿里可以说是在做to b再to c的生意,阿里有着自己的商业蓝图,而国外的无人超市更多的是从便民的角度出来成立的吧,更像是to c的生意。阿里to b部分是指为加盟商提供一整套服务,降低其成本(阿里貌似一直主推帮别人创业的理念,不过貌似它自己才是真正的受益者)实现高盈利目标;to c的部分完成售前、售中的高质量、便捷服务,从选商品到付款无缝衔接。我觉得马云做无人超市的原因,是想占领线下市场,线下的体验应该会比线上的购物体验高些,也就是服务的更是一些高端人群,商品品类更多的是生活用品,满足用户刚需。认为无人超市可能不全是淘宝店向线下的迁移,如果真的是迁移,用户在线上可以快捷的通过搜索找到产品的服务如何在线下获得呢?用户的行为数据在线上可以做精准推荐,可以做到千人千面,在线下如何做到呢?评论里的一条回复特别感兴趣,是说一个大妈对于无人超市的看法,她的意思大概是有没有人我不关心,东西便不便宜我才真正关系,but在无人超市的宣传中貌似并未大肆宣扬这个,表面上看产品和实际需求貌似是脱节的。想起之前看到的让平衡车承担搬运物品的功能,然后一个大妈的意见是:超市和菜市场那么挤,平衡车早丢了。但仔细一想大妈并不是平衡车和无人超市的用户啊,他们不太可能花大价钱买平衡车载物,也不会用支付宝去无人超市购物啊。无人超市商品便宜固然好,不便宜也无所谓,目标用户关心的是便捷与否而不是价格。(瞎说的,欢迎批评)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88135655603417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17.8.24

刷爆朋友圈的“给赞”小程序,是怎么火起来的?

刚好前段时间辅助开发了一个打赏小程序。接入我们小程序的流程大概为:微信公众号开通小程序-开通微信支付-授权给我们-绑定,周期大概为半个月,且赏银的提现周期为T+7。在推广过程中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原因一:流程太复杂;二,担心违规;三:部分企业主体不允许接受打赏(可以不作为目标用户);后来看到了给赞小程序,解决了第一和第二个疑惑,它将目标不再局限于微信公众号运营者,任何人都可以生产自己的小程序二维码,而且用户可自行设定打赏金额、回复等内容,更加自由灵活。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operate/753319.html?sf=mobile


17.8.25

深度对话俞军:关于产品经理的价值、天赋、能力、成长及未来,最系统的分享:

1..好的产品经理除了逻辑思维以外,更需要对人性、行为、需求的深度挖掘,还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还原用户使用场景,在自我否定中进行产品设计;2.文中提到产品经理的能力模型,可行——创造——权衡——变迁——方法论,最重要的是可行性,也就是产品的落地,也是在产品经理成长道路上首先做到的一点;3.文中提到产品经理应该三位一体考虑需求、生产和销售。但现在很多公司把用户产品、商业产品分开,现在百度的搜索依然是这样的,不仅和生产、销售分开,和运营也是分开的,可能公司体系比较成熟之后,个人分工更明确了吧~(没事儿拿出来读读,看看自己是A、B还是C)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NtkteW1oXQNRb6Av63yu6A


17.8.28

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转型为人工智能产品经理?

AI PM的要求可能如同互联网刚刚崛起时候对PM的要求,既要懂技术又要深挖用户需求,还需要深谙所服务的行业。第一批AI PM确实能够获得更大的红利,但能入行的人估计也不多,可以尝试从最基础的技术学起。可能除了用户以外,AI PM和互联网PM共同的在于如何合理使用大数据,提供精准服务。我们的产品可以从语音助手切入AI,之后可以优化多轮对话模式,提供更精准服务。ps:弱弱的感觉未来AI的发展肯定是和硬件发展相结合,就移动端来说AI的最大应用平台绝对是手机这个硬件本身,而且手机内置的各种软件,比如弱弱的觉得苹果手机未来的发展估计是一个siri可以提供地图、大众点评、滴滴、淘宝等各种服务,尤其是基于LBS的服务,硬件本身提供的服务的可能性会更高些,目前没有发展起来的原因在于没有数据,比如手机端如果想要提供大众点评似的服务,首先要有商家数据,它有两种方式获取,第一自己收集(地理位置获取比较容易,但评分之类的用户数据获取太难);第二,与现有数据源合作,比如和大众点评合作,but大众点评怎么会把核心数据给苹果公司呢。

中心思想,AI和硬件终端的合作会更加密切,AI PM 甚至是软件PM可以多关注一下~~弱弱的感觉,端上发力将会越来越强~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By4IfUIE1kI35-QdvARfAA


17.8.29

如何避免穷加班?

针对工作效率问题,这篇文章写的不错,会定时拿过来翻翻,有则改之,无则加冕;文中将加班分为穷加班和富加班,穷加班是补班,富加班才是是有助于自己体系化职业发展的加班;穷加班的原因:一.主观效率低下,也就是拖延,想加班;二.客观能力不足,天生的,后期多培养;我是两者都有;那么咋样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穷加班呢~首先,工作方法上,像医生一样对待自己的工作,只有一次机会,所以要一次性把事情做好,我觉得修改比重写要困难得多,不过也可能是自我否定能力欠缺的原因;而且在工作过程中优先级的设定和人物的拆分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优先级设定的话可以尽可能的与领导沟通,与领导目标一致肯定不会出错;其次,保护好自己的时间,也尊重别人的时间,保留自己高产出的时间,也不打扰别人高产出的时间(但多人的团队协作中很少能够保证这点哦)建议:一.沟通之前先告知对方沟通大概花费的时间,这是安抚对方也是尊重对方时间的一种做法,二.沟通之前要有可视化的东西,双方沟通效率会更高;对于暂时不能立刻解决的问题放一放双方想明白了再沟通,僵持在这也没意思;三.沟通人员的问题,如果与对方沟通无效,达不成目标或者对方做不了决定,下次绝对不要再浪费时间与之沟通了;再次,决策部分,不纠结于小点,可a可b,且a、b都不会损伤用户,可以用数据来决策,如果没有可以根据自己的直觉做判断,毕竟女人的第六感蛮准的,哈哈哈,适当做取舍,把时间用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可能就是不停的自我输入和完善,下班的时间可以多做些个人的总结和成长,一味的执行对于自身成长,可能带来的收益不是很大;想到周报这事儿之前很抗拒写周报及开周会,现在想来可能在与大家沟通汇报的过程中也是是复盘工作的一种方法吧,尤其是踩过的坑和预估到的风险点,避免错误反复发生。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72565584112960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8.30

如何深入思考加速进步?

借鉴优秀产品不是借鉴一两个操作,深入思考优秀产品背后的原因和逻辑;深入思考需要观察、疑问,时刻保持独立的思考能力,不人云亦云,反复提问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就能越来越接近真相。和默涵姐和清醒沟通需求的时候,发现他们总能很深入的思考,每一个小小的功能点都能列举1、2、3点原因证明这样是最佳的,产品感觉超赞,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是思考不够深入,想在这方面有些改进;(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309986728516736


17.8.31

[交互]你的手机App,评论区如何设计?

昨天在整理APP里面的留言部分,就在想用户到底为啥要来查看及发表评论呢,我们为什么要做以及该怎么做?翻看了这篇文章,大概有些答案;首先,查看评论频率要高于撰写,用户来看评论的原因可以分为辅助决策(电商)、寻找答案(业务咨询、百度知道)、寻找共鸣(书评、影评、乐评)、查看反反馈(微信朋友圈);用户撰写评论的动机可分为沟通感情(朋友圈互动、直播)、表达见解(文章评论)、求助(FAQ提问);在我们APP里面,评论行为发生在用户对商品、用户与用户、用户与运营者之间,不同类型关系评论的作用也不太一样,比如用户与运营者之间主要是为了解决问题;用户动机不同,评论产品的设计差别就很大;比如用户想求助,那么发表评论入口要明显,要简介、快速的反馈给他;用户想辅助决策,平台就要保持一定的客观性,不能只有好评,在好评、中评、差评之间做数量上的比例分配;发表见解的时候就期望能够得到赞同且被置顶;这就需要在我们的APP里面的不同的留言部分设计就要有所差异;在所有的互动行为里面,从互动强烈程度上来看,“赞”、“收藏”、“顶”<“评论”<“分享”“下载”(想起来微信推出的清理不熟悉的人的时候,并没有将点赞作用熟人关系的考量维度之一,就算你给我点赞了,你还不被划分在我的强关系圈子里);总的来说,我们做社区、做互动的作用:1.获得用户在线数据,了解用户特性;2.增强用户关系,提供参与入口,提高留存;3.从以上两方面,做精准化推荐,提高销售转化),想到了小红书,它是社交+电商做的最棒的应用(经验分享+购买,网红经济的一种),社交通过增强用户粘性提高留存从而提高销售转化,留言还是要向社区导流,形成关注的稍微强的关系,从而培养kol,促进销售转化;可以借鉴~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19df3865524


17.9.1

Facebook推出VR真人相亲节目,可以让你变成恐龙去赴约:

之前听印客创始人在分析未来社交机会的时候提到:未来社交要关注00后这些年轻人,因为他们未必会喜欢或者依赖微信甚至QQ(00后使用QQ的频率更高些),未来的社交可以以视频和弱关系作为切入点,中间嵌入十个左右的熟人关系就可以了;这篇文章刚好提出了一种新的VR视频形式的陌生人社交,00后又是一群专、精、个性比较强的一群人,对视频直播和新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觉得VR视频社交可能会有发展空间(当然依赖于VR技术的提升)结合咱们产品,视频VR可以作为客户服务的一种新的尝试方向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409&idx=3&sn=39a845ec8b5042e1355d8394b2414fe6&source=41#wechat_redirect


《智能商业20讲》听后感

      《智能商业20讲》是由阿里巴巴学术委员会主席曾鸣结合多年的从业经验对过去商业的总结和对未来商业发展趋势的展望;从全局角度分析了商业的本质。

       在听课的过程中,明显的感觉到曾鸣老师的观点需要一定的从业经验和知识积累才能完全消化掉;他的全局思考的一个例证就是不局限于现阶段,而是结合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进程,理性的分析商业的发展过程。根据“工业革命”、“生产力革命”及“管理革命”,提出了“创造力革命”的概念,认为“相对应的未来社会最有价值的人是以创造力、洞察力,对客户的感知力为核心特征的。由于创造力正成为这个社会最稀缺的生产要素,我们把这个时代的组织大变革,称为创造力革命。”这一点在现阶段的商业发展中也能找到一定的苗头。这两年比较火的自媒体行业,无论是文字领域还是视频领域,IP都是最核心价值;而IP的打造是依赖于人的创造力和对人性的深刻的洞察,能将这些因素转化成易读文本,输送给大众,从而达到商业的目的;就当前最热的人工智能来说,技术、产品、开发如果不能脱离现有做移动互联网的模式,很难打通市场,带来新的引爆点;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对我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概念——S2B; S是Supply的缩写,指的是供给平台化,B是Bussine。主要是指非常多的体量较小的公司;在这里曾鸣老师强调了未来的四、五年之内一个大的平台会逐渐形成,在它形成的过程会对众多的B带来颠覆性的作用;帮助众多的B实现技术支撑,降低其生产成本,从而使他们更好的服务于客户;看到这里,觉得这个概念是阿里公司一直在践行的一个商业理念,只不过在今天做了总结和定义,并且更加明确了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从阿里云到淘宝,阿里一直强调做平台,做云技术的公共服务, 帮助众多中小型B公司实现商业目标;相比于百度和腾讯,阿里的商业目标似乎更加宏伟些;相信未来几年内阿里会在S2B的商业模式中做出更多的行动,在帮助其他公司的同时实现构建自己商业帝国的的目标(略微担心阿里以后会成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的关键啊,关心的是不是有点多,先能吃饱肚子再说)。

      “产品的核心是建立跟客户互动的界面,运营的核心是让跟客户的持续互动成为你服务提升的源泉。”以下是结合我们的产品背景及工作经历做出的对于产品是“互动的界面”的思考;

       书中的核心概念可以概括为——“在线”、“数据”、“智能”;这也是我们的产品在努力转型的方向;“在线”、“数据”、“智能”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数据需要通过在线获得,数据的在线又能进一步的推动用户在线,智能在整个商业服务中处于核心地位,智能即包括对于数据的处理,又包括对于用户关系的构建,以智能的方式提供更佳的服务,在产品中表现为个性化及精准推荐;未来的智能不仅能够结合用户的行为和数据进行个性化匹配,更能结合用户的现实场景包括时间、地点、心情及生活中的连续上下文片段,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无线接近于做到“我提供了,用户一定会接收”这样的一个目标。目前阶段,我们产品首先需要做到的是联网,作为工具型产品在实现提高用户工作效率的基础之上实现与用户互动,从而服务“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目标。

       在构建与用户互动界面的过程中第一是要将产品和服务要在线化;我们做的社区、评论及分享等是产品和服务在线化的第一步;第二是与用户的互动沟通,这一过程中的重点在于互动双方的反馈。目前来说我们在这方面的产品化比较弱;存在的问题其一为对用户的投诉和反馈等行为我们不能及时的给予响应,评论和留言还需要经过在线审核,我一直在想这是不是违背了互联网本身开放、自由的特性,我们的产品又变成了一个很官方的东西,用户在线数据并不能够真实的记录下来,而这些数据是用户对我们反馈的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诚然考虑到国企这个企业性质产品官方化是必要的,但是从产品设计角度切入如何通过产品设计在官方和自由之间做出一个最优的方案还需要深思;其二在精准推荐上我们肯定是有欠缺的,这依赖于技术能力的提升;

       因为目前只听了一遍,还没有更多深入的感想,后续计划多听几次然后丰富听课笔记,欢迎交流。

                                             2017-09-01


17.9.4

微信公众平台会沉寂吗?了解信息的目的应该是什么?那些不该对投资人说的话:

文章中提到的 我们接触信息的目的不是获得真实客观的信息,而是保持与世界用同频。尤其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这种目的更加直接,从微信公众平台的设计上来看,各个微信公众号更像是被独立的媒体,各自发声,互不影响。在各个公众号内部,自媒体人需要保证自己观点的权威性才能获取流量,从而变现,因此信息的真实性变得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观点的独特性和阐述观点时的严密逻辑(比如咪蒙)。之前分析微信公众号为啥留言需要审核,而不是发表后即可以上墙,可能因为微信公众号和新闻类App属性的差异导致。在微信公众号中,用户看到的是一个自媒体的声音和态度,观点的可信性决定了自媒体的信息是否有价值,因此自媒体人要能够控屏,需要下方留言保持与文章观点的一致才能让更多人信服。所以在看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时候就大概了解一下信息,知道发生了什么,其他的还需要自己独立去做判断。二新闻类APP更多的是阐述事实,用户更关注平台的信誉度,而非自媒体人本身,因此畅所欲言成为可能。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402&idx=1&sn=567e377af71dad542c91431592d70669&source=41&key=&ascene=1&uin=&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14b&lang=zh_CN&winzoom=1


17.9.5

用户行为的深度追踪——事件与埋点?

对于数据埋点方式,分为四种:可视化埋点、无埋点、客户端单代码埋点和服务段代码埋点;每种方式有各自优缺点,无埋点和可视化埋点使用和部署比较简单,但数据获取能力有限;客户端代码埋点埋点复杂,能拿到在客户端保存的信息;服务端代码埋点能获取到事件以外的关联属性,但部署会影响线上业务代码逻辑和架构;不同类型app采用的埋点方式不同,举例说明:以电商APP的订单结算页面为例,当用户点击去结算按钮;可视化埋点与无埋点只能采集到用户在某时某刻点击了去结算;客户端单代码埋点除了何时之外,还能采集到去结算订单的金额,商品名称、用户等级等客户端可以获取的信息;服务端代码埋点除了时间之外还可以采集到商品库存、成本等其他关联的信息。对于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分析,我们想统计某个页面的Uv、PV、元素的点击量、用户停留时长、页面跳出率等数据指标,可以选择代码埋点和可视化埋点等前端埋点解决方案。当某个页面的UV很高,但是跳出率也很高,说明页面有问题,就要好好想想页面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针对评论这块,如果用户在业务办理的页面看了评论后跳出率很高,那么评论就是没有为提高销售转化率这个目标服务。 就业务办理而言,操作路径:先进入聚合页—档位选择—查看套餐详情—查看评论—下单—发送短信/接口受理—办理成功/失败;每一步都会有用户流失,评论也并不是一定会提升销售转化,因为评论功能上线后要做数据效果的回归。瞎说的~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45235b51601


17.9.6

最好的竞品分析报告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

竞品分析的步骤总结:确定目的-选择竞品-资料搜集-对比分析(数据和产品展现等各个方面)-产品改进意见-时间规划;竞品分析的目的,根据发生的时间点不同,目的有差异;在做大版本改进的时候,竞品分析的作用在于知道我们产品的研发改进,知己知彼,获得新的功能切入点,也就是我们当下在做竞品分析的主要目的;当我们在做小功能迭代并犹豫不决的时候做竞品调研的目的是提供依据反驳或者支撑我们的功能;如果是很大很全面的竞品分析,就是我们现在做的这种,选择竞品1-2个最佳,在有限的时间把竞品研究透彻而不是点到为止,大而全难免肤浅;资料搜集阶段可以通过艾瑞咨询了解行业信息,通过友盟等第三方平台了解产品数据;对比分析可以从数据、用户两方面入手,相信数据和用户但不迷信;功能对比时可以区分为几类,大家都有的,他有我没有的,我有他没有的,每类的思路也不太一样;最终给出我们的诊断分析,找到核心竞争力,总结出改进意见和应该继续坚持的方向~目的不是抄袭,是为了超越~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e69b9ab9d00


17.9.7

长文 | 从发展轨迹、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来看工具类产品的发展出路有哪些?

工具型产品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集成,帮助用户提高工作效率,广义的包含硬件和软件产品,硬件比如新华字典,软件比如我们的产品。工具型产品未来的发展可以分为硬趋势和软趋势。从社会变迁和人口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具型产品的发展的硬趋势—由于人们消费的个体化、简约化、个性化的趋势,导致未来工具型产品会向个性、私密、简单发展;从社会发展现状可以看出工具型产品未来会向智能工具方面发展,集合数据和人工智能做精准的服务。工具性产品会向外延-内容、服务和社交方向演变,无论是内容、服务还是社交最终目的都是让产品与用户生活相连接。工具型产品帮助提高效率,节约时间;娱乐产满足性需求,消磨时间;如果一款产品刚好满足了这两个点,它就是微信,各个产品都在向这个方向发展;ps:文中参考日本社会的发展阶段分析出我们社会民众消费消费取向、消费主题及消费承担者还是挺有意思的~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907278182758528


17.9.8

复盘无人业态的三点心得:起于共享单车,止于何?

无人值守类的项目大概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比如无人超市、迷你ktv之类的项目;无人值守类项目其起源于共享经济,比如共享单车和共享充电宝;可以通过复盘共享经济的发展过程推断无人值守类项目的未来发展状态;共享单车繁荣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1.市场短缺,用户存在需求;2.移动支付开启新的商业模式;3.物联网扫一扫把有桩变成无桩;4.成本低,客单价低,但押金高,以现金流方式盈利;5.产品本身即广告;回归到无人值守创业如迷你ktv,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是b 2 c,迷你KTV是b 2 b 2 c,中间多了一个渠道,商业模式就变得复杂,盈利能力变的困难,且迷你ktv的成本也比较高(一台机子几w块);所以迷你ktv,能做到的就是快速搭建渠道,占领市场,获得优质资本,再去铺产品,扩大线下流量,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总结下来无人值守类行业投资和创业的关键点在于:1.客单价尽量低,如果是重资产比如迷你ktv这种可以考虑加盟的商业模式;2.产品本身要有市场,有用户需求;ps:文章末尾提到了我国的识字率从1949年5%提高到了现在的90%,挺有意思的,之前一直想为啥互联网网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比如看投诉建议及看用户留言的时候发现有用户用户之间表达能力及态度差很多,大概有一部分人是有语言表达能力积累的(识字比较早,有知识积累),一部分人是刚刚学会识字没多久啊;众生百态所以互联网文化从精英文化逐渐演变成大众文化~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91425850605888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1


17.9.11

短视频领域进入全面竞争:用户、内容、商业化,一个都不能少:

2017年短视频行业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内容制作者也偏向PGC化专业运作(年初还尝试拍过,后来发现拍出来的东西太小儿科,短视频虽然门槛较低,但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美拍等工具型产品经由社区向平台产品转变;其中的产品逻辑在于用户在使用工具产品的时候可能会沉淀下来内容或者关系,这为向社区产品转型提供条件;通过人们话题、频道及标签等产品设计来进行内容分发,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提高用户停留时长,进而提升用户留存率。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Q_tbGxDOJX_PAji-_60jcQ


17.9.12

积分运营如何贯穿整个用户运营体系:

积分种类大体分为三种:第一类积分是消费积分,也是通常平台通用积分,这也就是我们的积分体系(月消费*星级),是指大家下单交易之后的所产生的积分,就是消费积分。第二类积分就是用户行为积分,比如下单后,评论一次给你5个积分,包括商品的质量,配送的速度,还有物流的服务态度;比如输入超过20字以上的评论内容,再给你奖励5个积分。所以说用户的行为积分,是和消费积分并行的。第三类是等级积分,是基于用户的消费积分和行为积分基础上所累计产生的用户的等级积分,举个例子,支付宝里面有四个等级,四个等级的划分成黄金会员,钻石会员等,越高级的会员权益越多,比如钻石会员能享受免费额度,当天减免手续费等权益。所有的积分都会进入到积分池,进入到积分池之后,不管是前端用户、移动端,还是第三方的微信公众号,渠道归类下来用户积分都会沉淀到你的平台上。基于用户体系passport,打通每一个渠道用户的数据,就到了积分商城系统和营销系统。积分可以用来消费(抵现)、抽奖和兑换。积分兑换是提升用户留存的方式之一,可以通过设计对应的积分挽留方案(比如连续登陆积分翻倍等)降低用户的流失,达到留存的目的。我们产品的目标之一是提高销售转化率,根据二八法则,可见应该抓住核心用户;用户忠诚度下降百分之五,平台的利润就会下降百分之二十五,可见忠诚度决定平台的价值;发展一个新用户的成本是挽留一个老用户的十倍,可见提升留存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d2849d7ac457?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7.9.13

中金公司重磅报告:120图勾勒全球AI产业完整图谱: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的技术领域包括语音识别(比较成熟,但应用场景有限)、图像识别(机会最多,可用于各行各业)、自然语言的处理(精准营销)、智能机器人(还处于弱智能阶段);目前人工智能应用的行业领域如下:AI+安防涉及到的行业包括交通、公安、平安城市等,可用于交通违法抓拍、犯罪分子抓捕等;AI+互联网主要作用在于精准推荐、简化用户消费路径、辅助其决策,图片搜索、语音客服帮助促成用户消费行为;AI+消费电子促进了硬件的更新频率,包括智能手机、电子音箱等、AR/VR设备;AI+汽车是个大汽车厂商及非汽车厂商(主要是互联网公司)争抢的一块大蛋糕,智能驾驶指日可待;AI+医疗主要应用于电子病历和辅助诊疗方面,应用场景有待深入挖掘(医疗是我最期待的AI进入的领域,因为不仅会解决老龄化问题,也期待它能解决新生儿的成长和陪伴问题,比如有人生没空养,雇保姆也不放心,那么是否可以通过AI改善这一社会问题呢);未来人工智能首先会赶超人类的领域为翻译、高中语文作文写作、卡车驾驶;Ps:相比于其他领域,BAT掌握的医疗数据较少,所以如果能获得医疗大数据将会是创业的好机会。来来来,一块搞个副业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LehJYENUDQlOxPtx7nRLQQ


17.9.14

腾讯与阿里联姻,把悲伤留给网易云音乐,但这件事儿还没完?

关于盈利:网易云音乐估值低于腾讯,撑起估值的是盈利可能。由于音乐产品本身的局限性(没有办法深入生活的各个领域,更多的是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广告变现比较困难;是否可以把音乐当成是流量入口,不从音乐本身盈利,而是作为n级火箭中的一级,可向其他产品导流;而且视频行业正在培养中国用户的付费习惯,音乐行业可以尝试坐享其利;关于版权:在网易和腾讯侵权之案无定论之前,网易的plan A是继续在关系不破裂的情况下寻求曲库转授,plan B是探索将云音乐做成内容社区产品,差异化定位,减少音乐播放器的属性,降低版权成本;版权局的约谈有望缓解腾讯垄断音乐版权的局面;音乐的版权之争可以找到历史的缩影,可以复盘之前视频行业的版权之争;可以预测音乐版权之争的未来走向:场上剩余对手会越来越少,正如王兴所说的4进3、3进2,最后形成寡头;无论他们怎么争,既然是音乐产品,就要赋予产品温度,anyway我爱网易云音乐~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370&idx=1&sn=c8754779a1689e596db045e42eb7155b&source=41#wechat_redirect


17.9.15

通用积分系列连载(1)| 积分不完全法则:

文章超赞,我理了好久才看明白;做积分兑换,包括积分+钱,是自己手头上有积分,然后去积分商城看看是否有自己中意或或者性价比较高的商品,如果有满意的商品则兑换,没有则离开,更多的是无目的的闲逛,是一种刺激消费;而积分支付,即积分当钱用,是用户先有了明确的购物需求,然后看到该物品支持积分支付,于是全额积分或积分+钱的模式进行了支付。白鸦提到过主动消费和被动消费,积分支付和积分兑换两者消费属性不同,积分支付更多的是主动的刚性消费,积分兑换则是被动的刺激消费;主动消费需求频率高于被动消费需求;对于电商平台来说积分兑换有助于给商户带来流量,但不适合做导购(因为购物就有门槛了,你必须要消耗积分才能买东西,老子有钱,为什么要花积分);如果电商存在着两种模式,那么通用积分做"积分+钱"实际上是在和"积分当钱用"做竞争,以次级需求打主要需求,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店电商平台貌似更适合做积分支付而非积分兑换,详细请参考淘宝;在整理我们产品积分兑换模块需求的时候,很纠结要不要做积分+现金的模式,考虑到其一我们的产品目前阶段不适合做金钱交易,其二如果用户可以通过积分支付的方式马上花掉积分的话,积分这种用户激励机制还能很好的促进用户留存么?比如我看上一个商品,但是我积分不够,还差一点点,那么我会很有动力的去获得促销回馈积分(用户月平均消费变化不会很大,消费积分每个月会基本持平),从而攒够积分去换我想要的东西;觉得积分并不完全等同于金钱,积分兑换也是游戏思维的一种吧~毕竟我们要做的是提升留存率,不是让用户把积分花出去呀~~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849204227470464


17.9.18

野蛮生长后,社交电商将走向何方?

社交电商(非传统电商加入社交模式,如淘宝,也非社区+电商,如小红书)而是指基于人际关系网络,借助社交媒介(微博、微信等)的传播途径,通过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的购买,同时将关注、分享、互动等社交化的元素应用于交易过程之中,是以信任为核心的社交型交易模式。目前,行业里有两种典型的玩法:一是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团模式,二是以环球捕手、云集微店为代表的分销模式。良性的社交电商,应该是随性、自发的分享,辅以适当的推荐激励。拼多多采用拼团模式,拼团的过程相当于为平台做免费推广,从而带来低成本的装机量。而对于用户而言,则节省了购买成本和时间成本。分享者和被分享者可以获得同等低廉的价格,这种“利他”的方式有别于分销体系,更适合朋友之间形成良性互动。相比拼团,分销模式更加复杂,存在分级之间的利益划分、晋升机制等,利益纠葛更复杂。无论是何种电商,anyway,社交只是一种手段,货和服务才是根本。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359&idx=1&sn=0972d0349f327929d41df9139d33b2f9&source=41#wechat_redirect


17.9.19

产品经理成长三五事儿:搭建自己的成长模型:

产品经理成长遵从丛林法则,设定合理成长模型,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关注的成长内容不一致;成长模型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定位,包括对行业、对于自己职位、职责及各阶段目标的定位:定位价值,包括当前个人价值,未来期待价值,在这过程中要持续的高性价比的改进;2.学知有利于打造自己的根基:互联网行业的学知包括it知识、行业知识、逻辑知识,学习途径包括读书、知识分享、百度百科及汇总归纳;3.认知:建立自己的价值观,首先要快速抓住问题关键,方法为心中要有特定的优先级,要注意有效沟通;其次要系统的思考问题,多个侧面深度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给出系统化方案并执行;最后深谙行业动态,抓住规律,找到可以借鉴的点;4.明断,从外因(时间、地点、人物)、过程(起因、经过和结果)、内因(时间发生的概率、核心诉求、优先级、关联)三个方面考虑,借助博弈思维(需求评审是非合作不完整信息静态博弈)、囚徒困境(双方利益最大化)来做明断。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924473519163520


17.9.20

Pinterest 首位产品经理:爆发式增长背后的 5 大经验总结?

整理用户意见反馈的时候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用户在会愿意在平台发声;提出投诉的用户类型不太确定,但提出建议的用户应该算是产品的深度用户吧~(应该是对移动业务比较熟,比如有人提出增加开发票等功能,应该是跟其他产品进行过对比的,希望我们也有这个功能,是真爱粉,共要不然谁care你产品怎么样)但声音最大的用户不代表所有用户,也绝不代表未来的用户;他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该如何抉择呢~可能关键在于数据告诉了我们什么,我们需要积极地与用户沟通,如果数据告诉你新方向是正确的,那么可以忽略发声的少数用户。如果要推出现有用户要求的每个功能,那么最终你会拥有一个高度参与但是非常狭小的用户群体。那咋做用户提出的新功能的取舍呢?比如有些深度用户会要求增加产品的复杂性,但这可能会损害新用户的留存;文中提到大部分情况下复杂的功能是不值得的。每当推出现有用户最需要的功能时,它总是只被 <5% 的用户使用;所以需要思考,是否真的需要为那些 <5% 的用户改变游戏规则嘛~诚然,添加功能比砍掉功能更容易!另一个问题是,用户要求的功能通常是解决很小的便利问题,而不是真正的解决方案。比如昨天讨论到有些用户反馈要增加设置字体大小调节的功能,深思可能是我们产品的重要信息不够突出吧~产品经理不应该只是按用户的要求优化功能,而应该提供正确可延展性的解决方案,解决大多数用户的痛点;而且我们也该考虑,开发一个新功能要耗费比较多的人力物力呀,需求的优先级也是考虑进去呢~ps:我们目前很关注用户留存率这个指标,深思这个留存率,可分为两种:新用户的留存和老用户的留存;提高两者留存率的方法不一样,提高新用户的留存方式除了产品性能外要做好用户引导、降低其学习成本,此外流畅的简洁的用户体验是关键因素;而提高老用户的留存同样需要较好的产品性能,其次还需要增强关系留存及推出新的功能;新用户留存和老用户留存关注的数据核心指标也不一致;新用户留存首要要看日/周/月新增活跃用户的留存,老用户的留存首要要看日/周/月的活跃用户留存(当然考核指标不止一个,但肯定有主次的呀);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发现我们的产品和同类产品(中国移动APP及各省营业厅APP)的用户存在重合,且活跃用户占大盘的比率比较低,还有挖掘新用户的潜力;所以是不是可以试着提升一下新用户的留存~~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operate/793699.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9.21

项目团队,如何展开有效沟通?

觉得自己这方面做的不够好,所以想多学习下~文章中心思想为把沟通中存在以下3个关键点:1.确定沟通对象,包括找对人和找全人,对的人是指整个任务中的kol,是可以做决策的人。找全人是指找到整个任务中各个环节的人,比如需求评审的时候找设计、技术、测试等所有涉及到的人,一次性说清楚,免费反复沟通,时间成本太高;2.合适的沟通方式,包括两个维度:从沟通人数上来看分为单挑和群殴,反对意见多的时候单挑,挨个攻克,以免自己被围殴;当需要所有人参与比如头脑风暴,或者反对声音少自己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就群殴,反正我想的清楚,我自己主导;从沟通媒介上来看,分为当面沟通和书面沟通,邮件适合发布结论和交涉严肃的事情;当面沟通适合讨论,关键的沟通和文字表达不清楚的时候需要当面聊,当面沟通还可以通过对方肢体语言了解其真实想法;3.沟通注意事项:(1)前期准备,准备越充分结果越好,比如和技术沟通的时候自己都没有明确需求,很容易被技术拍回来~(2)谨记沟通目的,沟通以目的为导向,不该让步的地方say no;(3)沟通结束之前与大家明确结论,记下每个人跟进的东西,之后大家互相沟通进度,以免忘记;Anyway,自己想清楚很重要,自己明确优先级并传达给对方很重要,比如需求评审的时候把各个页面的作用及每个页面中重要信息的优先级告知其他方,在别人理解需求和UI出图的过程中都有依可循,而且我的优先级是经过科学(常识、数据或者竞品)证实的,所以就该这样做嘛~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zhichang/739918.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9.22

创造创意文案的10个妙招?

文案写作常用创新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结合热点也叫蹭热点,即利用一段时间内人们广泛关注的事件或者话题增加自己文章的曝光度,起到较好的宣传作用;但要考虑到自己的目标用户群体是否合话题的用户相匹配,比如你的目标用户是老年人,你要结合最近很火的薛之谦事件,but爷爷奶奶们并不care谁是薛之谦;2.极端化处理,包括其一极端化结果,即嫁给自己产品的某个功能极端化并将由此产生的后果极端化,比如我们亲密功能极端化的后果是:我妈十年没交过话费,但从来没停机过;其二极端化场景,即将自己产品的某个功能放在某个极端场景下放大产品优势;3.可视化,把抽象的东西具象化,更加容易在用户的脑海中形成画面感,可视化的表达更加具有吸引力,也可以将价格可视化,以下例子体会下:40元职场培训课程,你值得拥有 → 一场电影的价格,你的职场从此与众不同 → 只需一场烂片的价格,让你的职场从此与众不同,so 明显;4.反差手段,与我相关和强烈反差容易让人记住,强烈反差就是指文案与用户固有的观念相反,给人以惊喜的想探索的感觉,也就是万万没想到的东西;5.距离感,包括拉近和拉远,奢侈品、高端品牌拉远距离感,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生活用品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常用我们的、大家的之类的文案引起用户共鸣;6.强调沉没成本,人们相比于收益对于损失更加敏感,损失就是指人们的沉默成本,可以在设计前问自己这么一句话:“用户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或者获得产品付出了什么样的努力,ta担心自己的付出得到什么结果嘛”;7.动机策略,通过文案去激发用户内心在骚动的欲望,激起他们使用你产品的动机,从而促进使用;8.利用好奇心,不多说;9.有用性策略,即文案不仅作为媒介存在,还能够对用户起到一定的帮助或者满足他们的某个需求,并让这个附着于文案上的知识成为用户购买你的产品或者服务的证据或者支撑;10.品牌人格,所有的文案都要与品牌的特性相关,这个特性就是品牌的人格;比如摩拜单车的企业人格是个阳光少年,10086更像是个又红又专的中年成功人士,写文案的时候也要care到这些~完结,come on~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operate/786847.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9.25

【好友邀请】怎么做?

邀请好友的动机分为两种,第一:这个产品可真好用啊,我要告诉其他小伙伴,这位主动推荐,是要请推荐的最高境境;第二:这个产品还凑合,没有那么差,我邀请好友后还有物质或者荣誉奖励,那就推荐一下;这属于刺激性邀请,是大多数产品的用户邀请动机;好友邀请机制的效果一般比营销的效果好,因为用户更相信朋友的推荐;好友邀请的过程中用户激励最重要,可通过短信、邀请码、分享链接和二维码的方式进行好友邀请,其中短信、链接的方式最常用;邀请奖励机制可分为固定奖励、阶梯式奖励和随机奖励(大转盘抽奖等);在邀请好友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1.邀请获得的奖励要和设定的关键任务(注册or购买)的难易程度成正比;2.给予的奖励要和产品特性相关(我们的奖励可以是话费或者流量);3.新老用户均需得到激励;邀请好友机制上线后要注意观察关键指标的变化(注册or购买),了解功能带来的产品收益;邀请功能的位置可以做成三种:1.放置在首页,配合运营活动做好友推荐;2.放在我的功能模块中,弱化该功能,难吸引用户注意,但一劳永逸;3.场景化做好友推荐,比如在我们的APP中可以在用户昨晚调查问卷,且评分较高的时候给出好友推荐引导,在绑定亲密侯给出好友推荐引导,在各个用户顺利完成任务或者给用户带来惊喜的时候估计用户去推荐~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76960099684057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9.26

老年用户的体验思考:如何保证界面适合阅读?

老年人群体是互联网的第三波红利人群,之前各大电商平台都曾尝试解决老年人需求从而从中获利;如今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受到创业者的青睐,那么该如何保证界面适合老年人阅读呢?可以从下面6点来谈:1.要考虑文字和屏幕本身的尺寸,字要大,确保用户界面清晰可辨。如果想要定位老年用户群体,界面正文字号不要小于12磅;通过留白和加大间距,可以让文字松散,而不至于挤到一起;2.通过字体颜色和对比度的调节让用户清楚知道哪些可点击哪些不可点击,哪些已点击,哪些未点击,避免反复操作;3.是用用户熟悉的语言,考虑到老年人视觉和听觉功能的损伤,多用文字和视频、音频相结合的方式,禁用俚语和双关语及其他专业词汇;4.由于老年人手眼协调和运动机能开始衰退,使得操作用户界面变得更加困难,因此产品中的点击要更加容易些;5.使用常用的图标和导航模式,把产品中的需求都铺开,不做隐藏,做顶部通栏,避免做非必要的链接;6.通过用户测试了解老年人的真正需求,了解用户使用习惯,再将使用习惯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ucd/712758.html?sf=mobile


17.9.27

浅谈机器人产品落地全过程?

所谓机器人是指具有人的属性,是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模拟,具有与人类似的特征:1.输入,就是人接受外界信息的过程,机器人的输入是指语音/文字识别、语义识别及语料采集;2.存储,对记忆和情感的存储;3.行动,通过多传感器的交叉处理作出行为反馈;4.思考,通过思考判断输出决策;机器人作为一个产品,首先要做的是产品的定位,垂直类场景值得深思,做人物与场景的建模,根据用户需求、行为定位产品;接下来就是具体的产品执行环节,包括需求评审啥的;其次,与软件产品不同,机器人作为软硬件结合的产品,还要考虑到硬件的规格,根据用户需求确定硬件规格,接下来就是硬件评审,再次,产品的内容来源的选择,根据需求定义资源;下一步是做交互设计,常见的交互设计包括主动交互、上下文互动、引导式对话,之后就是ui设计、开发、测试、上线、效果回归等;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经理既要知道软硬件产品如何结合,也要考虑硬件材质、ID设计(外观设计,颜值即王道)、结构设计(组装方式)、3D设计(3d建模之类的)、手板打样(也就是小样,验证结构,保证无功能性失误 )...一句话总结:软硬件产品经理的要求可真高啊,还是看看热闹好了~不过貌似未来的发展前景会比较好些~~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88899152148697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9.28

关于中国禁售燃油车,你们都没说到点子上?

在2016年,包括挪威、荷兰、德国、法国、英国、印度在内的国家都发布了停止销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其中德国还是全球最有实力的燃油车生产国,也提议要在2030年宣布禁止销售燃油车。最近这两天国内也在疯狂地讨论着禁售燃油车的事情。据专家分析,最迟到2025年,电动汽车的性价比将达到或超过传统燃油车,这意味着电动汽车会逐渐在市场上取代燃油车。电动车最重要的是动力系统,包括电池 、电机、电控,未来将逐步地变得智能化,从而实现无人驾驶。电动车通过使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实现与未来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链接。不过就当前阶段而言,电动车存在如下问题:不是完全的新能源(归根结底靠的是煤炭发的电)、续航里程短(最高400,被誉为买菜车),充电时间长(最快一个小时),电池可靠性有待验证(担心爆炸啊),充电桩配套不足(找不到充电桩,有充电桩也是个摆设,大多都是坏的)……总之当下来看没有燃油车方便省心有性价比。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9I3XdMGJqIg0JT5k3M0P7A


17.9.29

关于如何搭建产品经理的AI知识:

1.先建立自己对AI行业的初步认知,需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学习基础的知识,包括基础的计算机能力、技术算法、行业数据、应用平台(应用分发平台、机器人运营平台等)、解决方案平台(无人驾驶、智能客服、写作平台等;),后两个是产品经理的主战场。首先要建立对行业的大概了解,之后了解技术,关心行业动态;2.从PM视角来搭建自己的AI知识框架,主要是积累知识的时候看看那些东西是能和产品挂钩的,不过现在貌似AI技术也没有很成熟,应用更是需要探索,建立AI知识(通用技能)和解决方案(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3.积累知识确定方向后要深入研究某个领域较为成熟的解决方案,也就是往一个领域深扎;从具体的行业入手进行pm思维+该领域的AI技术+该行业的垂直的深度的知识,最后最后定其输出内容,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篇文章中对于why即为什么要做AI PM的阐述解答了我的疑惑:AI pm 不仅是未来的趋势,更是挑战自己实现个人价值,要做点不一样的东西才可以~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md/795696.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9.30

抖音如何成功的?

抖音背靠今日头条这座大山一路开挂狂飙,是面向年轻人的魔性狂抖的音乐短视频,百分之八十五的用户都在24岁以下;来自抖音方面最新的数据显示,8月的日均VV(视频播放量)就已经过十亿;日活超过千万;抖音先后推出与Airbnb、哈啤和雪佛兰合作的三只视频广告开启了抖音商业化之旅,合作形式首次尝试了原生的全屏竖屏的短视频信息流的方式,是广告也是内容,而且和年轻人的口味契合;开始商业化的原因可归结为1.产品到达一定量级开始商业化是必经之路,且有好的社区和氛围;2.商业化是为头部短视频达人提高曝光和营收的重要方式;3.广告模式之前得到过验证,不过差;4.商业化也是公司格局发展使然;年轻人尤其是95后专、精、钱多的消费特征,且他们为未来消费的主力军,有利于抖音商业化;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322&idx=1&sn=5d8b6f2d3c486ddbcadc1a68dbde6b2d&source=41#wechat_redirect


17.10.9

不靠谱的产品经理长啥样?

不靠谱的产品经理特质如下:1.缺乏主见:产品经理不仅要掌握充足的业务知识,更要有准确的产品sense,制定产品方向(高级产品经理)、撰写mrd、prd等(各个阶段的产品经理),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先说服自己再去说服他人;2.沟通意识淡薄,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能在于沟通,与UI、UE、测试、开发、领导沟通,正确传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首先了解事件涉及的人员、反复确认信息避免出错,一旦更改及时周知;3.交付的成果粗糙,输出的需求文档要严密经得起推敲,框架清晰、逻辑严密、细节明确、用词简短明了;4.缺乏ownership,我的产品我来负责,有主人公意识,事无巨细,无论是对于产品开发进度还是别人的交付物都要及时check并及时反馈,完善主人翁意识。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11i3G3UmzxQiiLvn2J-iqA


17.10.10

p2p平台如何搭建用户邀请体系?

传统流量获取(竞价排名、广告促销等)费用越来越高,邀请好友功能因其高转化、低成本的特点,受到互金平台的钟爱,邀请好友注册功能也已经成为主流APP的标配(外卖、出行、阅读类APP都有该功能);用户做推荐邀请的动机可简单分为两个:1.觉得好,告诉好友;2.薅资本主义羊毛;钱才是核心驱动力;主流的邀请推荐流程分为以下几种:1.好友注册奖:好友注册并完成实名认证就可以领取奖励,平台难以获得实际收益,使用该类流程越来越少;2.好友首投奖:好友注册并进行首次投资,推荐人可获得奖励,首投越多奖励越多,但依然存在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合伙作弊分赃的情况;3.邀请提成奖励:邀请者长期(一般1年)可按固定比例(百分之零点二到百分之一)分得受邀请者的投资收益,该类仍然存在邀请者用他人小号操作自己大号获得双份收益的作弊行为,而且比例很高(百分之八十),可通过数据看出哪些用户在作弊),平台针对该作弊行为作出缩减获得提成周期、加大提成比例的策略,回归邀请本质;4.好友排行榜:以邀请人数和好友投资金额两个维度做排行榜,排名靠前获得奖励越多,但存在用户人脉有限,无法长期野蛮拓展,因此不适合长期运营;在整个推荐过程中的行为包括分享、点击、下载注册、投资;分享(选几个主流渠道就好,少即多)、点击(文案不要再去突出这个平台怎么好、新手福利怎么妙,而把侧重点放在突出邀请人与受邀人的关系,文案重点放在突出我(邀请人)因为体验过这个产品,真心觉得好,所以安利给你(受邀人),希望你(受邀人)有空也可以注册体验一下,减少广告,多些真诚);下载注册按照正常流程来就好;投资(受邀者的每一个行为对应的邀请者获得的奖励都要及时告知受邀者,但不会涉及到泄漏被邀者隐私么?)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747946.html?sf=mobile


17.10.11

小米低烧 vs ov高烧?

互联网三波红利人群:1.一线二线城市居民,基本饱和;2.三四五线居民,他们关心的问题简单粗暴,什么情怀、发烧根本不care,这些人也是ov(oppo和vivo)的核心用户群体,小米讲求性价比,讲产品性能,但是三四线城市的群体根本不看也不懂这些关于电子产品配置的事情,只要广告做得好,只要明星代言得人心、拍照好看就好啦;3.第三波人群是老年人,电商在做,京东在各大农村铺设市场~小米完成了手机作为“数码硬件”的市场教育环节,让普通用户也拥有了理性选择产品的能力;ov刚好借用该成果借助明星(代言+赞助大众化娱乐节目)及密集式广告轰炸占领三四线线市场;btw,真心觉得小米最开始是看不上三四五线群体及市场的,想进军中高档手机企业队伍,奈何杀出了华为,还有仍居高位的苹果;回头一看ov产品性能不高,但价格高啊,而且销量还比较好,小米猛然发现三四五线市场的购买力也不错啊,是块肥肉,所以紧急调整战略~弱弱的觉得三四五线居民对于ov并非绝对忠诚,因为从获取渠道角度来讲他们用啥都是用嘛~我喜欢鹿晗,鹿晗今天代言ov我买ov,明天代言小米我就买小米了,总而言之ov的成功模式是可以复制的,小米在三四五线市场还是有机会的哦~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YVURUiS2RHKfkQ_aexaC6Q


17.10.12

微信小程序悄悄支持「虚拟物品购买」,@苹果,你怎么看?

微信小程序默认放开虚拟商品购买的权限(虽然没明文规定,但确实有小程序已经开始这么做了),从审核层面上有过去的完全阻止变成了不抵制的暧昧态度,尤其是对腾讯系自己的小程序产品,目前在虚拟商品内购上放开手脚做的小程序,主要集中在知识付费领域,如知乎live、十点读书等;开发购买权限的可能的原因在于微信和苹果公司关系的和解(苹果公司新的in app purchase允许app不经过iap渠道购买礼品),但苹果公司只说了赠送非购买,用户意愿和冬季不同哦~貌似还是不怎么符合双方规定;各大微信公众号开始的贩卖商品中最主要的就是知识付费商品,在微信上贩卖一节线上课直接走微信支付而不是苹果内购,已经是既定事实了,完成了公众号运营中变现的一大闭环;那么小程序开发内购权限,是为了抽成嘛~觉得有这个可能性,单抽成比例不会让各小程序开发者很疼,对微信来说主要还是活跃自己的微信支付,其一微信支付的流水收入可观,其二和支付宝争夺市场也是很重要的~引入虚拟商品的付费内购无疑会缩短流量转化的路径,尽管长远的流量依然没有一个稳定的保证,但是达成现实现刻的交易已经足以支撑起一个很好的流水那么为啥会是虚拟商品不是实物呢~原因可能为:首先虚拟商品的购买路径比较短,不涉及到运输、售后等环节;其次实物商品一般是刚需消费,是需要持续性的关注和投入,小程序用完即走的理念完全与实物商品的特征相背离,因此可以内购的首先是虚拟商品~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303&idx=1&sn=4a0661eb97c3372a4020e3d63f15dd1d&source=41&key=&ascene=1&uin=&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6014b&lang=zh_CN&winzoom=1


17.10.13

案例讲解:如何进行后台设计?

最近在整理留言后台的需求,做产品优化,因接触pc端比较少,问题好多好多啊~~~在做后台的时候可以分为以下三部:第一步:搞清移动端需求;搞清楚移动端的需求,清楚该需求是否与运营活动相关,如果需求与运营活动相关(比如涉及到优惠券、积分之类的)在后台就要把运营活动相关的内容整合到里面~我觉得不仅是运营活动,如果是和产品其他模块相关联,也需要在后台体现;第二步是管理需求,竞品调研和数据分析比较重要~第三部做后台设计,后台大多数是以横向和纵向的分布方式进行排列。人的焦点注视始终是在左上开始,后台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如何和用户前端的界面相结合,比如我们的留言后台就要包括留言审核、回复、置顶等与前端相关的需求~保证后台的字段与前端相呼应~其次在后台的设计中要考虑根据角色分配权限,角色决定操作权限;再次后台应该设定相应的筛选条件、排序条件,应该根据不同的列表,有不同的方式,提高操作效率~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662966.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0.16

18家办公室无人货架疯狂融资,两年后是否一地鸡毛?

无人货架不同于自动贩卖机,是更低成本的无人值守的办公室零食小卖部,是更接近用户的无人小型便利店,无人货架市场竞争激烈且火爆,有京东、阿里等巨头,也有原生公司;无人货架的主要受众是都市白领们,消费的场景为办公室人群一天8个小时+的办公场景;一是8小时的工作时间创造了绝对的消费场景,相当一部分人在工作环境中的时间甚至比在家还要长,外卖、便利店虽然满足了用户在这段时间的一些需求,但并不是全部~~二是在一二线城市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情况下,对小宗购物便利的要求已经超过了对价格的敏感度,无人货架将零售从时间和空间上最大限度压缩,充分满足便利的购物标准;但同时无人货架也存在以下两个问题和风险:1.商品拿走了但没付钱,也就是与人性的对抗,货损率难预料和不可控:2.SKU有限,用户难以形成消费习惯,无人货架的目的从消费者角度看来是实现最短距离消费,但前提在于想买的东西是否真的能买到,如果我想买的都没有我就不买了~无人货架与自动售卖机相比优势在于,首先成本低,其次货品配置门槛低,与自动售卖机相比无人货架的换货操作要简便得多,毫无技术含量也没什么人工成本;相比于便利店来说里用户更近,但缺乏生态,也就是供应链等支撑不足;无人货架前途未卜,看投入城市和区域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0EUHpwe0KpUYIke9MvBbew


17.10.17

保持需求文档简短的3个步骤?

prd也叫需求规格说明书, 文档中不仅要描述产品的业务需求,还要描述产品的技术指标和技术参数,是架构设计、技术开发的指导性文档。文档中会加入流程图、序列图、原型图等设计模型,更好的让技术人员理解、指导技术人员开发,知道测试人员进行测试;prd文档编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性;自己想明白了再写,更不能想当然,觉得这是常识就一笔带过,容易造成技术和产品对需求的理解产生偏差,事无巨细地写更准确,描述清楚很重要;2.全面性,全面地了解问题后写出的需求才能全面,建议从大到小、从粗到细来描述,按照从平台、子系统、模块、功能逐层描述;3.可验证性,包括数据的可验证和技术的可验证性,prd里面针对技术的功能描述要包括输入项、输出项、事前描述、约束条件,输入什么数据得到的结果一定是固定不变的,才能保证需求的可验证性,只有需求文档各接口、属性、参数具备可验证性,测试人员才好根据需求文档编写测试用例;4.描述无二义性,表达含义清楚;5.必要性,分清必要需求和非必要需求,非必要需求当砍则砍;6.适当标明优先级,起码自己应该心里有数,一旦出现工期紧张等问题,就可分期实现;对prd的准确理解:1.prd是贯彻整个开发过程的,是各方参照的标准,所以一定要费时费力地完成;2.敏捷开发不等于快速写出prd框架然后就开发,这样并不会节约大量时间;3.开发完成后补文档要不得;ps:在跟进留言功能的项目,最大的心得体会是需求文档一定要满足一个条件:在确定前置条件等其他限定条件都满足要求的时候,输出的结果确定的且唯一的,才能是准确的、完整的文档。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md/234060.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0.18

没想到?!国内竟然还有如此低调的网站分析神器!给你想要的......

站点停留时长(time on site,在这个网站上的停留时间)和页面停留时长(time on page,在一个页面上的停留时间)是用于检验用户体验及进行流量监控的重要指标;根据用户session来做判断,session为用户的连续行为片段,是用户在一个网站内的所有行为,假设有人访问了你的网站主页,网站分析工具则开始为这个访问者开始计1个Session,接着这个访问者又浏览了另外两个页面,然后离开了你的网站(离开网站可以是通过关闭浏览器,或在地址栏键入一个不同的网址,或是点击了你网站上链接到其他网站的链接……)这个过程就做一个Session,计算ts和tp都是通过分析用户session做的判断,通过精确的获知一个页面访问请求发生的时间,tp=跳出当前页面时间-当前页面请求时间;ts=tp1+tp2+tp3...1、2、3都为当前site的页面;还有一个相关概念叫平均停留时长,即每位访问者平均在网站上停留了多少时间 ,平均网站停留时间 = 网站总停留时间/会话的数量(访次);但是绝对大多数网站都存在一个问题,无法统计到最后一个页面上的停留时间是多少了,也就是存在的ga的概念,好复杂啊~ 也不是页面停留时间越长越好,还是看具体产品,比如一些摘要满足的产品停留时间越长说明你设计的重点不突出,一些产品性能较差,页面刷新很慢导致用户停留时间较长,这也不能说明产品体验好啊~~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u-fVN7F39xWhnmM7K6Lflw


17.10.19

探讨APP的游戏化设计思路和五个基本原则?

将游戏应用中的设计思路,移植到普通的APP的设计当中来,叫app 的游戏化设计~1.遵从游戏进化规则:不同用户在app中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也就是处于不同的成长阶段,对app的熟悉程度不同,应该推荐给他们更加复杂、深度的功能,比如领英,在初次登录的时候他们让用户尽可能系统地完善他们的个人资料,通过进度条和奖励机制来“勾引”用户逐步完善他们的个人信息,今儿完成加好友建群组等任务;2.清楚自己产品想要用户进行的主要行为,比如电商是购买、我们是查询和业务办理,建立一套循环往复的奖励系统,不断刺激玩家,让他们可以不断往复的完成核心行为;3.用户会在使用aoo中越来越聪明,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让用户决定如何控制,用户在行使自主权的过程中,成就感会随之建立,并让他们享受这种体验,从而爱上app;4.在app赋予用户所有权意识,在app中有自己的虚拟财产,并可支配,通过个性化设计实现,让用户投入更多的感情,根据沉没成本,他们对产品的依赖性就更高;5.社交让用户在app中寻找到了归属感,游戏设计中常用社交手段留住用户,分享和排行是社交的最基本手段,在高一层是关注等用户互动,从而提高关系留存;游戏化设计无处不在,让无趣的操作变的乐趣无穷;游戏化最关键的是鼓励和刺激。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710789.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0.20

2017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季度数据研究报告

这是一份行业报告q3移动互联网行业报告,包含各个领域,多图土豪请在数据流量下阅读~排行请自取,两个比较深的感触:1.海滨消消乐、拼多多数据表现较好,他们营销策略和vivo、oppo类似,在娱乐节目中投入大量广告;除此之外拼多多自带的社交属性,或许可以为传统电商领域注入新的活力;2.小米视频和oppo视频数据表现较好,而且oppo视频的七天留存率在所有app中排名第三,top2为excel和word,tpo4是小米视频,端上发力越来越强,但留存为啥能这么高?与受众相关,猜测是手机端自带的视频软件,用户在使用端上app忠诚度更高?懒得换么?还是和三四线用户属性相关?还是数据有问题哈~超过了微信,我表示很惊讶~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it/820264.html?sf=mobile


17.10.23

张小龙为什么必须改变?

微信公众号预谋改版——订阅号的展现形式将从原来的折叠界面变成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流的形式~原因在于微信订阅号正在远离去中心化的最初设想变成了以大V为中心的内容集合地,这会导致大V占据着订阅号的话语权,在这个中心化形成的过程中微信对订阅号的管理越来越不可控;而且微信平台的利润被大V夺走,微信平台很难获利;订阅号形式的改版也是微信重获内容分发权,与今日头条、微博等内容渠道抗衡、走向商业化的途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要限制大V的商业化内容,强化信息流的个性化推荐;构建去中心化的、平台可控的动态内容系统;连微信也跳脱不了个性化推荐和信息流的产品布局,对于我们来说是否可以借鉴这种信息流的方式来做电商来设计产品?比如 让用户在我们的产品中能够形成连续的行为,比如用户查完话费去充值、充值完去看账单、如果对比账单发现当前订阅的套餐不合理,可以推荐他更换套餐 、更换完套餐建议他开通亲密功能,总之让用户在我们的产品中能够形成类似于瀑布流的行为模式,其一解决了用户问题,其二提升了我们各项指标,如媒体停留时长、nps值等。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mo7FH68OvhwTudiskLXvg


17.10.24

初接触《上瘾》这本书

这是一本上瘾的一本书,介绍了如何让用户对产品形成上瘾的使用习惯;上瘾的作用是让用户使用并消费形成竞争优势;上瘾的前提条件包括使用频率和可感知到的用户,即产品的差异;形成上瘾的习惯分为4步,分别为:1.触发,包括内部触发(用户自动去接触)和外部触发(通过付费广告或者免费的公关等活动让用户接触到产品),对于我们的产品要加强外部触发,做宣传和线下链接,从内部触发要迎合用户的某种心理——贪念、感情需求等;2.行动(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动机——接触产品的目的;2.能力——包括金钱、时间、体力、脑力、社会认同和与主流行动的相斥性;3.触发——触使用户采取行动),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可以降低学习成本,因为我们的用户群体比较广泛,所以容易操作更为重要;3.多变的赏酬,多变可以让产品更具吸引力,对于我们的产品不定的活动会让用户产生持续的兴奋;4.投入度,让用户投入更多形成感情依赖,根据沉没成本和心理账户的理念,用户投入越多放弃的可能性越小,这也是我们要提升媒体停留时长这一指标的原因。

原文为音频,无~


17.10.25

2大维度、4个技巧,谈谈怎么做好app产品用户互动?

产品中的用户互动大概分为两个维度:1.产品功能与用户的互动;2.通过运营活动与用户的互动;1.就电商产品而言,产品功能与用户的互动分为几种:a.拼团:最火的拼多多是拼团起家,拼这个动作本来就带有社交属性,在满足用户社交属性的同时还满足了用户低价购物的需求;网易考拉等电商都在做拼团;b.推荐邀请,常见的拉新产品功能,各大app的标配,但玩法各不相同,有些是邀请返现、有些是邀请给优惠券、有些APP是随意邀请没有奖励,充满了对自己产品的自信;推荐邀请做的最好的是金融类APP,玩法超多,上周的分享中有提到过~最近我在做推荐邀请,高阳小朋友在做签到,把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可以参考拼多多,他的签到功能就是推荐邀请的变形,在用户体系建立的时候也起到了拉新的作用,而推荐邀请也能提高关系留存;c.用户之间的互动,包括评论、点赞、互相之间回复、私信、关注等产品功能,我们做了评论、点赞和用户之间的互动,但发现用户对我们留言的看法的不是发表观点,而是客服求助,是一种投诉建议及客服的变形,我觉得用户在使用我们产品的思路是:不会区分中国移动和10086、不会区分服务和业务、不会区分功能模块的差异,只要给于发表意见的入口就会把自己对移动对10086的全部意见发表出来;我觉得咱们的产品做用户之间的互动还不如做问答,原因一用户的诉求更多的是向专业人士提问,期望得到准确的回复;其二在我们的客服的漏斗体系中缺少提问的服务模式,做问答可以补充客服体系缺失的环节,提问功能做的比较好的就是知乎这种社区问答;2.通过运营活动与用户的互动包括几个方面:a.基于数据分析做合理的push,比如我最近一直在关注某个套餐,诶,刚好这个套餐有优惠,做push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不过目前实现不了,算了;b.做活动吸引用户,比如咱们的优惠集锦啥的,发现对用户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7fb13074391c?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7.10.26

4个步骤教你建立后台角色权限系统?

权限系统的核心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1. 创造权限, 2. 分配权限, 3. 使用权限,即相当于每种权限是个大的容器,每个账号即每个使用权限可以往容器里填充,这是分配权限的过程;每个账号赋予不同的功能模块权限,及使用权限的配置;整个权限设计的步骤分为4步,分别为:1.角色权限系统——目前市场主流的角色权限模型是RBAC权限模型;RBAC权限模型核心就是功能权限控制和角色产生关联,角色再和用户账号关联,即创建用户账号时选定一种角色,该角色里已经分配好了功能和权限。比如我们在做留言后台的时候有全国管理员(可看到且可操作全国及31个省的留言内容)和各省管理员的概念(可看到且可操作所在省的留言内容);2.角色权限系统设计流程:具体是指每个权限可支配功能框架的梳理,可具体到二级模块;3.设计功能原型:角色权限系统的开发一定是角色和功能是独立的两个模块;4.完善prd~~~凑合看,我也不太懂~~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499538.html?sf=mobile


17.10.27

还记得「丧茶」吗?越来越多品牌在玩的「快闪店」,是不是一门好生意?

国外时尚品牌用来促销产品、展示品牌形象的手段,快闪店可以理解成短租店铺,租期可以分为几个月到几个小时,租的店铺可以是线下实体店(为啥线上不能做啊,可能线上所谓的快闪的概念和线上叫法不同,线上电商的banner广告算不算一种快闪店?又或者快闪店的作用本来就是产品、品牌的落地,但是线上不能做到亲近消费者?);快闪店的营销范围由最初的服装行业,向更广泛的范围扩散,涉及汽车、电子数码、零售百货等实体经济,也包括服务如盒马生鲜等互联网经济;饿了么是互联网经济做快闪店的成功案例,做过丧茶、爱无能等快闪店;饿了饿做快闪的原因:通过玩法新颖的快闪店制造营销话题(别人想策划方案我来提供支持,算是借力营销),从而实现低成本更有效的获取流量,同时由于关注快闪的大多为年轻人,因此也实现了饿了么想要传达品牌年轻化的目的;把丧茶理解成一个产品,它能满足用户的情感诉求——丧,丧文化是一种自嘲的表现,丧文化的作用褒贬不一,反映了当代年轻人迷茫、困惑及不安的心理,丧茶刚好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表达内心的途径,所以很火;ps:这篇文章是软文,因为后面的三分之一都在介绍铺天地这个公司,名字的高大上程度堪比金拱门~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8_osGwbeQhOWcbbjDRGCpA


17.10.30

数据产品经理必备技能之分析方法:

数据分析有助于推动产品增长,数据分析方法大概分为三种:1.常规的数据分析方法,可满足大部分公司80%的数据分析需求,常见的方法包括同比及环比分析法、ABC分析方法;同比是指相对于上个周期相同时段的数据发展趋势,比如同去年同月相比,环比是指相比于上个相同时段,如上周、上月的数据发展趋势;ABC分析法核心在于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确定问题的重点;常规数据分析这种方法的作用在于看出产品的发展趋势;2.统计模型分析法:(1)回归分析(用于预测未来的某个指标值);(2)预测效果分析——决策树、贝叶斯、KNN、神经网络等(预测活动效果,了解活动效果与哪些影响因素相关);(3)聚类分析——K均值聚类、分布估计聚类等(进行市场细分或者用户细分,在了解用户的基础之上知晓如何做运营及推广),要了解对用户的产品使用行为最有影响的变量;(4)关联分析(哪些商品被同时购买的可能性高),包含频繁相集(同时出现的物品的集合)和关联规则(可能存在的强关系),同时做可信度分析;统计模型分析法适用于拥有大量数据,想从中挖掘出更多信息的阶段,适用于处于成熟期的产品;3.自建模型分析法,是以上两种分析方法的进阶版,根据公司业务逻辑不同,分析方法不同,虽然方法没看懂,但学会了两个概念——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及arpu(每用户平均收入),第二个指标在运营商中常用。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data-analysis/823564.html?sf=mobile


17.10.31

什么是产品经理的逻辑?怎么评估?怎么提高?

逻辑思维能力是产品经理应聘的硬性指标,那逻辑到底是个啥~逻辑是指论证和推理的过程;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归纳推理(根据部分对象的特征推出全部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溯因推理(推到事物最合理的原因)、和演绎推理(基于一定的前提条件,由总到分,推导出个别结论);还得多学马克思~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在做正确的决定上,大到产品方向,小到一个功能的展现和布局;评价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就是看他产出的产品的效果;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1.借鉴优秀的人;2.全面了解产品信息(比如我们不仅要了解产品还要了解业务);3.知道如何衡量自己的产出的产品效果;4.随时记录自己的决策行为,不断提升决策能力;我想产品经理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能做到输出一定,输出唯一~~~

原文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7047235/answer/249081771?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7.11.1

如何更好的提数据需求?

数据需求各个部门都会提出来,产品侧的一般数据需求包括PV、UV、ctr、dau、mau、次日留存率、7天留存率、跳出率、事件转化率、用户属性等等;在提数据需求的过程中,首先注意时间点:在需求开发中就把数据需求提出来,开发的过程中就可以埋点,要求前期想全啊,比如我们之前没有考虑过媒体停留时长,但现在又作为重要指标悄悄出现了,所以需要重新提需求;其次要明确数据需求中每个字段含义,比如留言的停留时长就包括独立留言页及内嵌留言页的停留时长两种,两者的分析方法不同;再次表达出要这些数据的目的,比如要媒体停留时长的数据的作用主要是考察留言这个功能对用户的价值及作用,是否进而促进了其他数据的提升;要留言前后订单量的对比数据,是为了分析留言是否对成交量有影响;最后,进行数据分析,保证变量单一,同一功能不同位置不同展现方式分析方法不同:要独立留言页的停留时长是为了分析留言功能为app整体停留时间的作用(促进以及促进多少)而要了解这个作用,内嵌留言页就要对比留言上线前及留言上线后同一个页面的停留时间。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md/747252.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1.2

生鲜电商APP,如何提高用户复购率?

生鲜电商类app最近好火,京东、河马、拼多多好多都在做,生鲜市场还处于一片海蓝,与纯电商类app不同,生鲜电商app有自己一套的提升用户复购率的方法:1.充分利用社交关系,社交作用首先在于推荐邀请也就是拉新,其次再于“拼团”(和朋友一起买便宜的不一定好的东西),2.从内容角度,首先做内容推荐,包括对当季最火生鲜进行图文并茂推荐,其次提供购买及烹饪全流程的信息介绍(食材介绍、如何挑选、如何处理、如何烹饪)~3.搭建会员体系,给予用户足够的物质或者精神激励;4.结合运营活动,给予用户足够多的优惠~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1aca762b9a3?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7.11.3

《上瘾:让用户养成使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读书笔记:

之前的分享有提到过上瘾模型,模型就不再说了~反正你们肯定也知道~说点不一样的:首先,上瘾最重要的是让用户形成使用习惯,是否形成习惯取决于使用的频率(淘宝使用频率很高,所以就算它没什么用,类似于维生素片,也会形成习惯)和可感知用途(有什么用,比如天气类app是使用频率低、可感知用途较高的产品,类似于止痛片,解决显性需求,虽然有用但用户使用频率较低,不利于养成习惯,使用时长不会高,所以这种工具型的产品要向社区类产品转型);总之,提高用户使用频率是上瘾的最好方法;不过话说提高使用时长(打开一次就一直在产品中,虽然频次低,但也是上瘾的好方法);上瘾第一步触发中的内部触发最直接的方法是迎合用户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上瘾的第二步多变的酬赏中,酬赏可以是心理(较易提供)和金钱两种,具体的酬赏包括人际酬赏(点赞、回复、喜欢等)、猎物酬赏(获得的具体收益)和自我酬赏(操控感、满足感、成就感、终结感,游戏做的最好)。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995663007339648


17.11.6

5G之后,再无“运营商”?

标题优点耸人听闻,文章核心观点:随着5G不限流量的到来,以前在4G及之前时代由于基站数量、网络速度、移动设备芯片技术的提高,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差异逐步缩小(反正网速一样、流量不限用谁都是用);文中以移动在4G时代加入了价格战为例引申出电信运营商面临的巨大危机——不限流量的5G会抹平不同运营商之间的差异;文章中观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差异化消失的前提有两个:其一是运营商之间基站或者网络覆盖的水平是一样的,才会出现无“运营商”的概念;其二提供的服务水平一致,才会出现无“运营商”的概念,运营商的概念中的运营不仅是技术和资本的运营,也是服务的运营,而且服务在运营中的比例会越来越高,所以我们会越来越重要;运营商提高竞争力的途径——可以向产业上下游进军,下游是设备制造商,多次尝试无果(参照移动终端,失败原因未知,自立门户不成功的话收购和合作不是也挺好的么~领导一定有领导的原因),上游是设备制造(基站啥的),下游行不通可以向上游发展;我在想,移动的数据积攒了这么多年,可以说是包揽了用户在各个领域的数据,加以利用,岂不是很牛;举个栗子,移动最知道用户在哪些APP上停留时间最长、使用流量最多,虽然可能没有精细化到购买了哪一种商品这么细的维度,但大概是了了解用户的,为啥不能利用数据做点事情呢~~“未来是属于最先接受现实并积极改变者的。”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227&idx=1&sn=ee2cc7d638c63d8ded651b76839e40a8&source=41#wechat_redirect


17.11.7

想写出具有“带货”能力的文案,需要妥善处理4个关键点:

写文案的4个关键点:1.产品定位,要将产品与用户熟悉的东西相关联,避免知识诅咒(如果我们对一个产品或者一件事儿很熟悉很难会知道在对它不熟悉的人的心中它是啥样的),用通俗易懂的词汇去描述产品;2.产品功能:精简文案,让懒惰的用户一下子就能知道产品能干啥(比如大疆无人机的产品描述成“会飞的照相机”);3.产品使用场景,两种:其一,使用我们的产品会多么的好;其二,不是用我们的产品会有多么的不舒服;4.产品定位:利用用户的心理帐号(用户会将不同来源和不同作用的钱放在同一个账号里,由于这种心理用户在做购买决策时往往会做出非理性的违反简单经济规律的决定)做同价值对比,撬开用户钱袋,达到盈利的目的;听过这么多道理,仍然写不出来一个好的文案~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operate/835648.html?sf=mobile


17.11.8

智商税的合理收割:把知识付费做成付费知识?

首先,知识付费和付费知识概念不一样;知识付费是营销或者供给创造需求,比如使用得到、取得或者千聊这些应用,可能我们不是抱有某种固定的需求(学习产品或者运营知识)而是抱着随便看看、拓展知识面的心态,前提是别人提供,我们接触,最后发现自己是有需求的,这是知识付费;而付费知识是需求产生供给,比如义务教育,我们抱有升学等需求开始接受正规教育,就是典型的付费知识;简单说付费知识是基础需求,知识付费是期望需求或者是兴奋型需求;其次,知识付费的学习过程分为点、线、面三种:知识点是一粒药,能够直接补充受众的知识空白(比如得到里面的免费行业短新闻);知识线是一副药,能让受众补完所需要的知识(付费订阅专栏啥的,可以提升用户留存);知识面是一套大保健,病治好了来个大保健强身健体防患于未然(整个学习体系,提升营收能力);对用户来说知识付费的过程是:我看到一个产品的知识点觉得很有趣,之后发现竟然有个大咖做了一个专栏是讲如何从0-1学产品,我要系统的学习整个产品线的知识;然后又看到某个技术或者运营知识非常有趣,那么就一起学习了吧,这就是用户在知识付费学习过程中从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在推动这个过程中,APP产品或者运营人员会通过营销、推荐等手段促进这一过程持续或加速发展;前段时间,在知乎中有个热议的话题,大概讲的就是一个人的朋友,日渐沉迷于“得到”不能自拔,处于不健康的亢奋状态,于是有一种声音就认为知识付费是一剂毒药,不仅不会给用户带来知识的提升,反而会限制用户的视野,起到反面作用;我觉得吧,知识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无论什么样的知识,都会在自己的整个知识体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正面的知识能够提升我们的认知,反面的知识能够提升我们的思辨能力,马克思固然好,也有用得不对的人~知识付费应用总归来说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最终还是看自己怎么用~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it/840190.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1.9

高效复盘探索:

想了解复盘的原因是最近在跟留言优化需求的时候,技术哥哥们会表达出来你看都是因为你当初考虑不全,导致我们踩了坑,一个代码改来改去~虽然产品是得在逐步迭代中成长,但是如果当初提需有个整体的规划或者各方面考虑的很全技术的后续迭代成本确实会比较低(but可能也就不能每月发版了)~在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尽可能全面的提需求,就想到了自我复盘这种操作~复盘原是围棋术语,也称为复局,是指对弈者下完一盘棋之后,重新在棋盘上把对弈过程摆一遍,看看哪些地方下得好与不好,哪些地方有更好的下法等。通过复盘,棋手们可以看到全局以及整个对弈过程,找到更好的下法,从而实现自己棋力的提升。复盘的目的是通过向过去学习,达成能力的提升。想复盘可按照三个步骤进行:1.首先知道为什么复盘?个人对项目进行复盘,比如我是想通过自己对之前开发过程中的复盘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容易考虑不全,技术哥哥在评审后又跟我确认过什么需求,提了什么疑问,记下来,保证以后不会出现同类问题;如果是团队复盘,是为了优化流程,加强磨合,让对方知晓怎么做才能高效产出,而不是为了追究责任~~2.在团队复盘过程中大家的参与程度,像我们的的开发算是敏捷开发,每个项目结束后都可以召开回顾总结会(本质就是复盘,听起来是不是柔和得多),主要探讨在过去这个项目中我们哪些做的比较好的,哪些是需要提高的,下个项目里要采取哪些行动措施,目的是让团队从过去学习,来提升团队的整体交付能力,在这过程中给予每个人足够的发言权,只要是好的建议都可以听~复盘的发放的方式可以是面对面、坦诚不公的,也可以是线上的哪怕是匿名的(担心会变成产品经理批斗大会);3.评估复盘的作用和效果:跟复盘之前设定的目标相关,比如之前设定的目标就是提升开发进度,保证沟通顺畅,那么在评估效果的时候就需要看下次项目大家能够把复盘中的建议落地,是否可以更加顺畅地进行,一些常用的评估指标如:需求还原度、上线准时率、冒烟通过率(修复bug中代码中的更改会按需求改好,且不会破坏整个版本的稳定性的)及内部bug率等~~我要怎么做才能把需求考虑的很全面啊~~我也很绝望~

原文链接:1.http://api.woshipm.com/zhichang/714412.html?sf=mobile

2.http://api.woshipm.com/pmd/718368.html?sf=mobile


17.11.10

你所忽视的FAQ需求,其实并不鸡肋:

faq模块分析:1.用户群体及需求分析:分为三种:其一是用户(当用户使用我们产品时,有产生疑惑、期望获得帮助的需求,尤其我们产品中又有复杂的业务体系,除了在产品功能模块中作介绍外,faq也是补充业务知识的方法之一,当然提供的是用户遇到的普遍的疑惑,faq可以让他们获得自助服务);其二是运营人员(即faq的生产者,点踩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他们的运营提供一定的质量好坏的衡量指标);其三为业务方(即客服人员,faq存在的意义是为了缓解他们的业务压力),我们的产品应该是满足这三类人的需求~2.faq应该包含的内容:如果我们的faq里面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业务的知识的介绍是不是有点不对,业务知识的介绍应该是在具体的业务模块中才对,是在用户进行购买或者办理的时候就应该把明确的相关业务知识告知对方,而不是用户再去faq中寻找答案,faq中的问题应该是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比如操作指南,或者售后服务才是比较好的思路~比如,新手入门时对界面操作,名词解释,账号设置,联系我们的相关常见问题;更深一步的faq是延伸知识讲堂;3.至于要不要有帮助的量或者阅读量这些数据露出,我们的产品不像电商购物,一个商品对某人是需要的,而对其他人是没有需求的,我们的faq是用户常见问题,而且是业务知识的介绍,这些知识并不会因人而异,所以如果用户问题是定向的(既然点击列表进来,就说明他们可能是定向的),那么有用没用的衡量指标就应该是类似的,这么说来有帮助无帮助的数据露出倒是有些用处~以上为拙见~~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it/823741.html?sf=mobile


17.11.13

关于产品经理的学习方法和第一性原理:

无论是沟通不畅还是提需求时考虑不足,可能都是因为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对,记得之前和别人聊天,那个人意味深长的说“读了这么多年书,觉得最有用的就是马克思,教会了我思考问题的方式”,当年没有好好学习,现在补回来~ps:北极星指标就是根据第一原理来做出的思考和判断~

原文链接:1.http://api.woshipm.com/pmd/838745.html?sf=mobile&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2.http://api.woshipm.com/pmd/841189.html?sf=mobile


17.11.14

关于运营:1.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氛围是怎样运营的?2.如何挖掘用户评论,听到真实声音?

本周工作重点是用户运营中的留言运营,包括审核和回复~为什么要做?其一深入运营内部了解用户;其二做留言上线一个月的效果review~;其三输出运营规范,建立规则辅助运营人员更好的运营留言(当然是互相学习,他们为主,我为辅);其四做输出运营人员留言运营考核的关键指标,与两级运营对接,从各自okr出发,鼓励运营;其五寻找做评论推广的方法~如何做?1.量化,a.留言本身:从留言数量、点赞数量、用户之间的互动数量、运营人员的回复数量、运营人员的审核效率及回复效率来评估留言产品及运营效果~b.结合页面:从页面pv到按钮点击到评论数量到点赞数量等构件留言回复的漏斗模型;2.文本分析,对用户的留言进行语义分析,通过高频词汇分布、评论中的kol、活跃用户的画像分析,按照积极地与消极的、可否改变态度等维度做内容分析,最终促进留言的活跃度~如何做推广和留言的内容延伸?针对留言的推广,一般是和活动结合在一起,通过1.插入评论激励活动(如在文章末尾抛出一个话题,吸引用户发表留言,而这个内容可以和文章相关也可以无关),2.做常驻活动,如高德有一个板块就是用户贡献表彰板块,用于表彰为高德提供大量路况信息和反馈的用户,用虚拟和真是的奖励激励用户发表评论~大概看了一下咱们的留言,留言有以下特性:a.用户留言多为提问,包括关于某个业务的咨询,而且内容大多重复,比如一个什么是和多号,怎么收费,被问了不止10遍,我理解原因其一为用户懒得去翻看内容,推给他比他自己拉出来内容简单易接受的多,那么这种反复的提问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的留言区的内容是优先的,当问题被提问过之后,用户没有其他想说的了,就会导致留言数量不会很多,就需要思考如何引导用户做出延伸评论~~;b.是意见反馈的途径,一部分用不区分留言和意见反馈,只要有入口就将对产品的投诉发表到留言区~哎呀,我加油好好搞~产品和运营不分家~

原文链接:1.http://api.woshipm.com/operate/248668.html?sf=mobile

2.http://api.woshipm.com/user-research/707538.html?sf=mobile


17.11.15

“双十一”各平台销售成绩公布,布局新零售效果如何?

总体说来:1.各大平台双十一销售额在不断增长,阿里领头、京东跟跑、苏宁夺得季军,其他小弟跟着喝汤~(but中国人均收入并未增长,为啥线上的购买力却一直在增长呢?原因一:消费观念转型,比如反正房子也买不起,就买买衣服安慰自己;原因而:线下购买行为向线上更大规模迁移);2.各大金融机构煞费苦心,担心用户现金储备不足,纷纷提升信用额度,名利说收;3.营销手段不断升级,由最初的满减到众筹满减等各种方式,诱惑消费者~4.线上线下不断融合:京东开线下店,阿里布局无人商店,从这角度来讲苏宁才是最优竞争力的,但是线上营销能力不足,快快提升~5.相比各大电商平台不断升级改造促进用户购买,相比之下各大快递公司显得很不作为,双十一风口也没啥大的活动,目前快递主要是靠人力运输,人力效率提升特别慢,可能这只是快递运输的最初形态,会逐步被技术如无人机等所取代~可能也会发生一次快递界的工业革命~

PS:我觉得腾讯搞技术的原因是因为AI技术发展实在太漫长,对比人类发展的漫长历史,AI技术目前的发展还处于虫子阶段(我妈告诉我的),智能音箱啥的运用的都是最基础的AI技术~如果先搞技术再搞产品会死掉的~首先,目前的AI是可以支撑做一些简单的产品,而且市场还处于一片蓝海~其次,在实践中才能知道什么样的技术是更适合应用到产品中的~这种科技公司搞的AI技术本质上是和学术搞AI是有差别的,公司搞的AI最终是服务商业的,所以要能应用,学术上搞AI虽然最终也是要能应用,但更多的是为基础设施服务的~~~~~~·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cMiW9BzcTagjEZ6L6gEV5A


17.11.16

从AR试妆到“哈哈镜营销”:不能颠覆产品就颠覆创意:

想到之前吃饭,小洁baby说京东可以试色口红了,觉得挺神奇的~今天刚好看到了这篇文章,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美妆品牌如屈臣氏、雅诗兰黛、丝芙兰等,均在线上App或线下门店中,推出了类似的自有AR试妆产品~各大品牌纷纷入驻美妆相机的原因:因美妆相机有AR试装功能,更重要的是美妆相机是深度垂直的是高度聚合的美妆类产品,是美妆品牌的流量池,用户购买转化率高,入驻是撬开流量池的撬棒;据数据显示,在日本,使用AR彩妆App用户的购物转化率是不使用App用户的1.6倍,前者的花费是后者的2.7倍;App中的AR试用功能使得美妆的销售额提升了2-6倍。而在众多美妆品类中,口红的试妆唾手可得,原因一从技术实现角度,口红、眼影啥的涂个颜色就好,容易实现;原因二整个经济环境的不景气,出现了口红效应(便宜、买得起);文章中提到了AR试装的一个局限:就是只能卖口红这些容易实现在ar技术中实现的产品,但是护肤品啥的都不能接入,想起一个可行的方法,比如用户在选择了甜美妆容的效果后,可以给出一个如何画出这种妆的教程,这个教程中就包含如何护肤、如何涂睫毛膏之类的介绍,然后接入美妆类产品的测评及用户评价,嗯,酱紫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就形成了~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it/847465.html?sf=mobile


17.11.17

产品设计过程中,异常流程设计的那些事儿:


1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780417.html?sf=mobile


17.11.20

人脸识别催熟国内手机「智」变 中国科技企业「秀肌肉」:

网红机oppo r11s,联合商汤科技推出人脸识别开机技术(亲测识别挺快的,秒解锁屏幕)、智能影像技术和照片处理技术,能够在r11s上实现照片大光圈背景虚化、识别男女人像,男性照片美化时胡子不会被美化掉;人脸识别和图像识别推动国产机可以与苹果手机相媲美;oppo r11s还有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实现分屏可以一边玩游戏/看视频,一边微信聊天,还是挺赞的;不知道有没有加入语音识别技术,售价2999,不错不错~ps:我真心不是卖手机的,我只是很想买而已~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nu2b-UU0_SDtqP4JCpOKZA


17.11.21

为什么微博“越改版越被骂“?数据却”越骂越好“?

微博的竞争对手不仅是微信等社交平台,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也成了微博的竞争对手;微博经历了两次大的改版,其一委对信息流改版,其二位消息通知的改版;对信息流的改版是要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让用户停留时间更长,获得更多感兴趣内容,同新闻客户端;对消息通知的改版是把评论和点赞等消息等放在了一起,把聊天单独拿出来成为一个tab,强化了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重新启用群聊机制,突出社交属性,增强及时互动,把自己从信息获取工具逐步变成微信类的社交工具(关系留存促使用户粘性更强);微博这个产品进入成熟甚至衰退时期,关注点从老用户转移到新用户,与自身用户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有关,通过提高新用户活跃度来提高老用户和大V们的粘性;两次改版虽然骂声不断,但数据表现和营收却越来越好,了解产品和能把握方向的不是用户,而是产品经理;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02152369490342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1.22

【深度长文】细思极恐的YouTube可跳过广告

youtube推出5秒可以跳过广告的功能,原因1.youtube为ugc视频网站,视频本身质量并不高,如果广告过长,用户失去耐心就走掉了;2.5秒可跳过,时间短,用户会在这个时间内集中精力看广告,所以贴片首位广告价钱会很高;3.跳过与否可以从用户角度评判广告质量;4.可以按照真是的点击和到达量去收取广告费,对于广告主来说省钱且能达到最大化的广告效果,但价格也贵;5.因为广告主想实现广告效果最大化,为了能够放在贴片广告首位,因此能够从底层机制上优化广告创意;国内pgc视频网站不采取这种跳过广告模式的原因:1.为pgc内容,吸引力大,广告你愿不愿意看都得看,那么你必须看,更像是线上电视台,电视广告是不能跳过的;2.技术决定机制,Youtube之前其竞价广告系统AdWords就已经是一台高效运转的印钞机了,在竞价广告的算法优化、点击率预估模型上早已轻车熟路,在广告投放前就能预测广告效果,所以有信息推出5s跳过机制;3.广告收入为国内pgc视频网站的收入的四分之一,加入会员可免广告,都能5s跳过,就没有人买会员了不是,那网站就破产了;那段视频网站为啥不用这种方式?因为段视频不会超过5分钟,广告最多几秒,就无需跳过了;综上:是否要能跳过广告要具体分析;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016112465256576&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1.23

AI语音二三事:你需要了解这些AI 语音对话技术

小标题即重点,貌似ai语音和和搜索的原理基本类似,多了语音转换和输出步骤,识别用户意图方式基本一致,纠错机制也类似~部分看不懂,自行理解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854847.html?sf=mobile


17.11.24

浅析前后端数据交互:

互联网产品的前后端数据交互是通过一个通讯协议(不仅限于HTTP);接口就是提供具体能力的一个标准和抽象,是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包括接口地址、传入参数和返回参数和数据;前后端交互时传递数据的格式,就是JSON格式~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855233.html?sf=mobile


17.11.27

重磅干货 | AI产品经理需要了解的语音交互评价指标:


1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030866876186752&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1.28

产品回顾:百度失败产品一览表:

百度基于搜索引擎流量曾推出大量的产品,失败的产品清单包括以下几个:百度空间(社交产品)、百度有啊(电商平台)、百度乐酷天(电商平台)、百度hi(即时通信社交产品,已成为内容沟通工具,新增用户基本为百度前赴后继的实习生们)、百度说吧(起初为强制实名制社交平台,反人类)、百度云os(智能手机系统)、百度相册、百度mall(电商平台)、百度医生(电商医疗,被kpi搞垮)、百度外卖(被饿了么全资收购)、百度vip(电商返利网站)、百度彩票(监管叫停)、百度日本搜索(本地化失败,无法抢占市场份额);以上均为百度失败了的产品,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比如百度浏览器,明明搜索引擎做的比较好,但pc浏览器市场份额那么低好奇怪,手机百度也是设计的比较不好用,返回键常常找不到;百度产品失败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种:从外部机会来讲,百度错失了移动互联网的良机,发生了错误的领导决策,而且从文章中看百度被政府监管的好严啊~从内部决策来讲,百度内部竞争机制、KIP导向等决定百度产品走下坡路;而且从这些产品的名字上来看,什么百度说吧、百度看吧,根本不知道产品定位,名字起的也是够接地气的呢~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it/859157.html?sf=mobile


17.11.29

卡片式设计的场景:

在我们的app首页运用了卡片+圆环的形式展现流量、语音和话费等独立的内容模块;一.卡片功能实际上就是了解更多细节信息的入口,需要平衡美学和可用性,基本上在卡片上展现的都是这条内容的重要的信息摘要;二.卡片设计的特点包括:1.拟物,将产品拟物化(比如流量流动起来才是拟物);2.注意内容架构,大多是总分的结构;3.美感,也就是视觉享受,让这些独立的内容能够以优美的形式在传达欣喜的同时带给人美感;三.卡片的优势:1.易于理解(因为我们展现的是重要信息摘要);2.响应设计(可以通过交互及时获得更多信息);3.为拇指而生(适用于手机端,为拇指操作而生,交互简单);四.卡片使用的场景:1.信息流,独立的卡片能够让用户从无尽的信息流中抽离出来,聚焦;2.发现,获取用户兴趣点,做即时推荐(如探探);3.对话,给出弹窗让用户操作或进行信息确认(比如系统相册或者淘宝,分享或者购买时会有小卡片让用户确认信息);4.用于展现流程性的东西,比如工作任务流向等;当然同类信息流为了不打扰用户的注意力以及在大屏幕上就不适合做卡片~为什么要看这些,因为最近在做流量展示优化,思考如何通过有限的卡片空间展现尽可能多的用户关注的重要信息,目前主流的处理方式是通过进一步的交互(非跳转)展现更多内容,那咱们的卡片可以试试翻转?给用户有关流量的更多的分类及警示信息?圆形的好还是条状的好?条状的难道会看起来更难看么?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f603448ec3ad?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7.11.30

驱动分享模型:让用户主动分享引流的秘诀:

一共四篇文章,这是其中的开篇,结合推荐邀请和和微币兑换(都是利益驱动),我们提供的利益对用户来说心理价值不高,两种方法:1.将和微币转换成钱来计算;2.分享返利模式;

1


2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operate/832653.html?sf=mobile


17.12.1

机器学习常识介绍:

没事儿看着玩的,还挺有意思的~(这天好像在医院~)

原文链接:1.http://api.woshipm.com/pd/847604.html?sf=mobile&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2.http://api.woshipm.com/pmd/854074.html?sf=mobile;3.http://api.woshipm.com/pd/862512.html?sf=mobile


17.12.2

【深度长文】为什么微博不像微信一样设计得简洁?

1
2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040751498244224


17.12.5

马化腾教你做产品:改掉这七点,让产品自己说话:

其中有一点非常认同:用户满心欢喜而来失望而归,再把他们邀请回来就非常困难了~愿意发表反馈给我们的用户是热爱我们产品的用户,对于性能的问题,就算我们人工回复做了安抚,但并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用户不会因为情怀留下来,所以还是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提升产品性能,才能避免用户流失,因此是否可以集中一段时间提升下产品性能啊(faq都做了页面的优化,其他页面也是可以做的对不对~)

all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139&idx=1&sn=e037802b4bf579d55baff2ae8e2eddbb&source=41#wechat_redirect


17.12.6

怎样从0一步一步搭建用户激励体系?

1
2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028706823502976


17.12.7

潜水党们觉醒吧!微博已经不是你认识的那个微博:

针对最近一两个月比较火爆的微博改版事件持续发酵,大概过程是微博将原来的按照时间顺序+关注+穿插广告进行展现的feed流模式改成了推荐+混排+广告模式;有网友吐槽:不需要你们帮用户做决定;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发现你身边的祛痘工作室/婚纱摄影工作室/减肥工作室(如果单纯不喜欢广告的话可以移步到微博国际版~so fashion);虽然用户骂声不断(广告变多了,好多推荐信息不感兴趣,反馈对某些信息不感兴趣但仍然不厌倦的推送给我),但作为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思考这件事儿呢~一.为什么要改版?1.赚钱,流量变现;传统按照时间顺序推送已关注的大v的消息,信息的掌控权掌握在大V手中,大V躺着用已有的粉丝量就可以赚到钱啦,大V让你看见啥用户就能看到啥;此种模式下,微博平台对信息的控制力太弱了,变现存在困难;但如果改成推荐混排模式就不一样了,微博平台让用户看见什么就看见什么,平台的变现能力就大幅度提升了,所以微博的营收数据等变现越来越好;二.此时北极星指标是啥?传统按照时间顺序推送已关注的大v的消息存在的问题是:从用户角度:1.非活跃用户不能获得做够多的信息;2.信息窄化,不利于让新用户上瘾;从kol角度:在大V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新人很难崛起;那么微博拉新促活的能力就不会很强,为了挽救局面,所以要改版;三.我认为微博改版没有问题,推荐也没有问题,不按照时间流展现信息也没有问题(之前看过一篇文章,写的是facebook等国外社交媒体也都在推荐及时间线上做了改版,唯一头部媒体没有改版的就剩下微信了,然鹅微信等公众号也在改版啊);那么问题在于:1.推荐算法不成熟,推荐的是用户不喜欢的内容,伤害了核心用户的利益,竟然会说某一条信息展不展现是依赖于之前阅读人的反馈,那有没有考虑到之前阅读人的兴趣点是否和我一样呢?就算兴趣点的大方向一样,那么深一层次的兴趣点也会一样么?反正这个推荐算法就很奇怪啦~;2.推荐的出发点不对~可以看出微博改版的出发点是为了变现嘛~但是吃相貌似不太好看诶~facebook改版的出发点是担心用户错过关心的内容,比如我两天后登陆,平台担心我错过好友或者关注人这两天发布的重要消息,所以会打乱时间顺序,把觉得重要的内容推荐给我,这个我能接受~我也觉得是有必要的呢~ 四.思考一个有意思的小问题:如果微信朋友圈也像微博一样改版会不会很好笑诶~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2NDk5NzA0Mw==&mid=2247497134&idx=1&sn=02c6d0f403da2539460664ed0323f089&source=41#wechat_redirect


17.12.8

「深度推荐」玩转贝叶斯分析:

主要是看到朴素叶贝斯分析方法可以做评论中用户倾向及情绪统计,就读了一下,这篇文章讲的还算比较清楚;朴素叶贝斯分析法是指当我们要预测一个事物, 我们需要的是首先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推断一个先验概率, 然后在新证据不断积累的情况下调整这个概率,整个通过积累证据来得到一个事件发生概率(后验概率)的过程我们称为贝叶斯分析(比如之上提到的分析伴侣出轨的例子,是机器学习的方法之一,有个公式自己看吧),其中包括三个重要因素:先验概率、证据和后验概率;从朴素叶贝斯分析方法延伸出来了贝叶斯决策和贝叶斯网络;贝叶斯决策步骤包括:1.分清假设和证据;2.给出假设的可能性;3.给出先验性概率;4.计算后验性概率;5.根据目的做出最终决策;(一旦用得多了,数据多了,贝叶斯决策方法就变成了机器学习方法~);贝叶斯网络是指事件中各个证据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就导致一旦一个证据发生变化整个时间的概率就发生了变化~人的大脑是个贝叶斯网络因为思考方式之间存在着联系,但是呢又不是个贝叶斯网络,因为发生改变是很困难的,大多数人还是会固执己见的~因为我们内心都有信念和执念,也就是先验概率是固定的,很难因为证据发生改变昂~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md/421033.html?sf=mobile


17.12.9

微信读书:新版本的时长兑换书币规则,真的那么差吗?

微信读书在6月份的改版修改了读书时长兑换规则:原来是每半小时可以兑换1个书币(按照充值折算,1书币=1元钱),上限为10个,兑换满需要5个小时;现在是分时段兑换,兑换上限也为10个,但是兑换完成需要23个小时;用户阅读成本提升,导致差评如潮;虽然差评多,但从用户分层和培养用户角度来讲也就是说从向商业产品转型的角度来讲,是有益的;其一,兑换市场的修改有助于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其二这一规则的修改也是过滤粘性比较差的用户的过程,筛选剩下的是活跃用户、重度用户和忠实用户(每周阅读在3个小时以上且付费意愿较强的用户),但修改规则的问题在于未给出用户可以接受的其他规则的时候简单粗暴的让用户感受到了损失,如果能结合推出优惠券啥的就好多了~想起了咱们的和微币,之后的兑换规则修改的过程也可以借鉴微信书币的兑换修改经验~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evaluating/683290.html?sf=mobile


17.12.12

为什么电商平台都在打造自己的内容生态?(以京东为例)

资讯为新闻+讯息,不仅是时间维度也是重度维度的信息;人们阅读资讯的目的可以分为“获取信息、知识学习、消费决策、消磨时间”;京东、淘宝等电商布局内容的原因:1.内容可以带来新的流量;2.可以简化购买决策,用户在基于内容后产生的购买行为大多是非理性的、冲动型的消费;电商做内容的方式为视频+图文;京东布局内容电商的方式是通过营销后台——京挑客和京任务来链接商品和消费者~我们的产品中的资讯模块,由于是从内容向社交的演变而非社交链入内容,所以社交是陌生人社交,那么对内容的质量要求更高,那么1.我们就应该高度关注我们的种子用户,比如愿意留言的那群人,这是找到用户的过程;2.我们就应该设定内容的类型,也就是场景,但是场景是我们咨询产品目前最欠缺的,所谓的场景也可以理解成是产品的性格,我们的资讯太泛了,没有任何性格~那怎么做好资讯?找场景~如何找?1.从自身找:(1)与产品调性结合,我们作为电信行业产品,和我们紧密相连的其一场景为防电信诈骗~(2)教用户如何高性价比的使用流量和通话,为他们省钱~(3)3c产品评测结合,软硬件产品不分家~2.从用户那找,如果我们自己不知道用户想在我们产品中看到什么资讯,为什么我们不让用户自己去说他们的期待呢,写一篇专题文章,就问用户希望在我们的产品中看到什么样的资讯。如果用户不想说怎么办,可以设定游戏机制,从留言中随机抽取10条高质量留言送和微币啊~文章总有一句话写的特别好“做产品一般有长短两条线,长线上你要为用户设定好成长路线,短线上你要给用户单次使用的快感。”长线就是设定用户成长体系,短信就是用户在每次使用产品过程中都能获得满足或者反馈~赞同~如果一开始产品就没有自己的性格,而是让他野蛮生长真得很恐怖,比如资讯目前没有一个主题分类(主要是受限于文章数量),也就没有自己的性格,用户不知道在这里他们能获得到什么,当然不原因看,但是如果一开始设定的目标就限定在防电信诈骗这个主题,你会不会看啊~

我觉得好的产品就像人一样,是有性格的,是有特性的~资讯产品也一样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d/865656.html?sf=mobile


17.12.13

2018年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1.静静,你的语音导航老重要了~2.微动效和个性化推荐可以深挖呀~3.一起创业去做智能手表的产品吧(在路上,实在不想写了~)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C48m-Y4_qXJoFFPsL5YlFw


17.12.14

all


17.12.15

如何提高产品思维能力?这里有四个训练方法:

产品思维能力让我很头疼,1.保持好奇心;2.向上思考,从产品大局出发;3.训练逻辑能力:(1)问题分析法(5w);2.关键行为(用户关键行为是啥、是不是最高效的、能否变现、增加用户数量);3.场景分析法(在什么场景下会产生什么行为);4.数据分析法(找到北极星指标);我觉得在分析其他产品时,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这个产品的用户可以分为几类,没类不同的用户的关键行为是啥、在什么场景下会用~这样才会很清晰;比如分析滴滴产品时,首先用户分为司机和乘客,司机和乘客的关键行为是不一样的:司机是接单、乘客是打车;使用场景也不一样:乘客是在早晚高峰打车,解决打车困难的问题、司机是在空闲时间街道合适的单赚更多的钱~数据分析也不一样:乘客主要指标为打车量和成交率等、司机主要指标是分析接单率、订单完成率等指标~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pmd/711382.html?sf=mobile


17.12.18

这两天在看淘宝产品十年事这本书,就搜索而言,淘宝搜索分为几类:搜索宝贝、搜索店铺、店铺内搜索;淘宝搜索相对于通用搜索更加垂直(聚焦于电商类搜索);首要目标:对于买家而言是缩短与商品的访问路径,承担起导购的作用;于卖家而言,是接近目标用户的途径;相比于通用搜索,淘宝搜索特点在于:搜索下可细分、可多维度搜索(搜索结果可按照人气、价格、销量等排序)、图片突出(购物性质决定,而百度搜索结果更注重标题和内容,淘宝和阿拉丁类似,都是把重要的信息外露,做摘要满足,缩短决策路径);淘宝筛选经历了三个阶段:1.list阶段(品类划分、没有搜索);2.isearch阶段(search和list结合);3.搜索时期;就搜索而言淘宝又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主要是依据搜索召回结果的因素权重来分的,搜索排序的优化是为产品不同阶段的商业目的服务的):1.下架时间(距离下架时间越近,排序越靠前):存在问题:买家作弊严重,反复上架、下架,且下架时间未必是用户最关心的维度,主要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卖家入驻。2.橱窗推荐(从买家自身对商品进行优劣筛选,自身与他人竞争并存):缺点:从买家角度出发不够客观,应该有机会让用户说话;优点:突出优质商品,对卖家进行优劣奖惩。3.人气排序,从宝贝的受欢迎角度出发,内在的包含了宝贝的转化率、销售量等用户行为指标,本质上是一种用户投票机制,用户之间互相帮助筛选优质商品;缺点:从卖家角度看,马太效应严重,卖家作弊行为猖獗、不利于中小商铺发展;从买家角度来看,由于用户关注点不同(有些用户是价格敏感性、有些用户是质量优先型),所以人气这个维度没有办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4.阿基米德法(两点优化:人气排序与时间轮播结合、加入卖家服务质量的考察因素):缺点:为机器计算排序,没有规则可循,无法像卖家作解释,导致卖家无从优化,因此招致部分卖家抗议;5.case by case的个性化展现搜索结果(基于用户行为展现搜索结果,产品从粗狂向精细化发展):思考:1.总的来说淘宝是一个生态系统,内在的包含了买家、买家及平台三方,产品的优化要兼顾三方的公平和效率,就某一阶段而言,会稍有侧重的偏向其中的一方,整个产品不是儿戏,会涉及到几千甚至上万人的生计,所以产品一旦比较成熟后,优化要逐步进行,比如阿基米德法优于变化过快,招致卖家抗议;2.谁说了算产品的发展方向?是产品、运营还是谁?总的说来谁了解用户就听谁的,但更重要的是产品要以“业务驱动”;3.淘宝为什么要做内容?总结下来就是导购,让产品与产品、店铺与店铺之间做横向对比,形成购物生态系统;4.线上和线下商业关系如何?在淘宝的发展过程中可见,电子商务借鉴了线下购物的诸多方法,比如橱窗展现,就是学习了线下购物的橱窗模式,将好的东西放在更加显眼的地方,同时线上的数据及导购模式又是线下商业望尘莫及的。如何平衡线上和线下?就是现在淘宝和京东在做的:获取线上数据后同时开展新零售,不放过任何获得流量的机会。既然线上到线下经历了一圈又回归到了线下,那是不是一开始就坚守线下就好了?不是的,正因为有线上数据的积累,线下商业才会更加智能,更加有价值~相比于线上线下的购物体验更好些,所以线上会向线下回归,但不是替代~


17.12.19

2018年技术驱动下的UX设计趋势:

大概趋势:1.mai,情绪界面设计,通过捕捉用户的脑电波、脉搏和面部表情等识别用户情绪,根据用户情绪调整展现界面,使之前符合用户心情,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用户情绪辅助决策;2.通感设计,调动用户多种感官,听见即看见,通过皮肤来听见;3.神经网络:通过神经网络预测用户需求,做动态排序适应;4.设计感情:回归自然和感性,打造差异化;5.vr及ar,保留视觉空间,辅助展现;6.语音识别:科技感十足;7.生物识别和手势识别,更加安全可靠;我最期待的是第一种~昨天看到一个词,叫用户的挫败感,啊,觉得使用得好恰当啊,我们的用户会在使用我们的产品中感受到多强烈的挫败感啊~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ucd/878833.html?sf=mobile/woshipm/878833?mobid=1cyQR&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7.12.20

运营新人如何快速成长?5个思维助你完成职场跃迁:

不仅适用于运营新人,也适用于产品新人,总结下来就是自我驱动成长,无论手头上做的是啥事儿,都可以做到极致的~but听过很多道理,依然做不好产品~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operate/877047.html?sf=mobile


17.12.21

接着说淘宝十年产品事儿吧(比较过时了,所以凑合看吧):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电子商务终究还是商业;2.下单之前;3.下单之时;4.下单之后;1.电子商务终究还是商业,参与者可以是参与到商业中的某个或者某几个环节如生产、推广或售卖、售后等,也可能是参与全过程,不同参与程度,承担的风险和收益也不同~整个电子商务过程对于非虚拟产品来说,生产和运输是不能被线上化的阶段;淘宝整个商业模式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自己瞎逼写的):a.简单售卖,b to c or c to c,c为个体,最常见也是最广泛的售卖方式;b.聚众售卖:团购、聚划算等多人来买的售卖方式,是c to b的方式(曾明说这是未来商业发展的方向,即用户定制商业,如预售、团购等);c.促销售卖:秒杀、拍卖等,真实的或者虚假的促销方式;2.下单之前,如何解决买卖双发信任问题—做资金担保,于是支付宝诞生;如何完整记录交易行为?—多部分合作合并,交易系统应运而生;3.下单之时,是个不断作弊与反作弊的博弈的过程,比如充值卡的自动充值到直充,就是为了打击坏人的恶意侵犯才提供了直充的api;sku在什么时间点减少?—拍下时减少(会产生恶意拍下,商品实际卖不出去的问题)和付款后减少(超卖)相结合的方式,把决定权交给卖家;到底让不让卖家拒绝接客、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发现可以执行,于是产品上线~4.下单之后的售后还没有看,看完再说~思考:1. 没有设计的设计就是最好的设计,用户最好感知不到产品的存在,这才是符合人性的产品设计;2.文中提到“没有经历过回滚的产品经理不是好的产品经理,因为失败带来的教训和成长是巨大的,a/b测试以后,回滚的机会多着呢,哈哈哈~3.淘宝是电子商务教科书似的产品,没有人愿意打破淘宝的基本规则做电子商务,因为淘宝孕育了电子商务、培养了人们网上购物的习惯;4.在中国发展电子商务还是蛮难的,信任问题难以解决,所以淘宝发展也是挺艰辛的,不过在不断的反作弊中成长和强大~读的时候觉得好爽啊,他们至少经历了三四次开发三个月不能上线或者上线后回滚/被坏人破解的经历,还经历了n多次产品上线后招致大规模卖家拉横幅抗议的经历~~~所以呀,这些牛逼人都是酱紫的,我这样的小弟就木有啥好怕的~


17.12.22

HQ 运营状况分析——如何在20分钟内赚到100美元?

昨天和大玮聊天的时候提到了这个增长速度巨快无比(8月份上线,现在app store总榜27,游戏类排名第7)的益智类游戏直播产品,感兴趣随手搜了一下,资料好少~~1.什么是hq?类似于开心辞典和一站到底等益智问答类节目,通过每天固定两场直播,让用户参与答12道题,奖励金额固定,全部答对题者平分~主要是利用人们趋利心理,在人人都有可能获奖的心理驱使下吸引用户参与~2.hq为啥能赢?a.产品使用门槛低,一个产品一个直播间,答题方式简单,无论你是什么级别的互联网用户,保证你都会用!!!这样就扩大了受众面~不过产品很卡,分辨率还不高!!那么成功的关键主要是赢在商业模式,产品啥的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就好了~b.主持人人格魅力很大,逗比+高智商+hold住全场,据说主办方不让该主持人接受采访以免被挖走,曾经出现过换主持人但是招致用户一片不满,最终迫于压力又把主持人换回来了~c.答题机制的设定:总体上说来为了防止作弊,答题节奏很快,平均一分半钟一道题,且主持人和水军还会做错误的引导,因此你想赢就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良好沉着的心理素质+很快的手速(你打个喷嚏题就过去啦~);d.获奖信息可视化,设定排行榜,让用户相信赛事是公开透明的,不想支付宝哦,集齐五福分2.5亿,最后一个名单都木有哦,鬼才相信你真的付出了2.5亿~3.从运营角度来看,成功在于两点:不断强化hq品牌、分享可以获得一次免死金牌(我离拿到奖金就差一块免死金牌,我一定要分享啊)~总的来说啊~通过这个案例,以及淘宝、抓娃娃机等(都可以在线下找到影子),线下商品(实物or虚拟产品)向互联网转型都是创业的好机会呢~快发现商机赚钱去吧~ps:这是一位95后的产品弟弟写的文章,要被拍在沙滩上了~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evaluating/877888.html?sf=mobile


17.12.25

继续淘宝十年产品事儿,上一节讲到付款之后——关于售后保障、帮助卖家申述、评价体系等。1.关于售后保障,首先是包邮,为商品的附加服务,原价+包邮要比打折+付运费更加受买家喜爱;其次是从货到付款到信用卡支付、分期支付,大大提升了网站的交易额;再次,淘宝创造性的发明了运费险,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买卖双方的运费纠纷;最后,从退货到换货,这个逆向交易的过程得益于支付宝的中介担保,提升买卖双方体验;(说到卖家担保假一赔三的承诺,根本实现不了,原因:a.卖家支付给淘宝的担保费就几千块钱,不足以承担所有假货的赔偿;b.买家鉴定假货能力有限,而求助于专业手段费用由很高,一般人也不会花很多力气去验假货;c.从收货、检验到退货,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被掉包,没有办法持续追踪商品的唯一性;d.淘宝不具有让卖家强制执行的能力;因此大多数的赔偿都是骗人的)2.帮助卖家申述,在淘宝这个平台上,买家未必什么时候都是对的,存在卖家利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因此需要帮助卖家申述;3.评价体系:包括评价和信用体系,评价体系最初为差、中、好评,后来发现三个维度不足以表现卖家的服务质量,于是变成了五星评价体系,为了防止作弊评价时间由支付完成变成了交易完成,关于信用体系数据来源于评价体系,发展过程经历了买卖信用积分从相互融合到分离的过程、不限定评价次数到同一对买卖账号一个自然月内最多六个好评、虚拟商品信用比例降低等调整,保证信用体系的可靠性,防止坏人作弊;启示:1.在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关于产品经理这一职位的反思,里面提到有读者向本书作者提问“我很喜欢产品,但为什么找不到相关工作?”作者回复“请回答为什么公司一定要雇用你,而不是找有工作经验的人,你有什么不可替代的价值么?”嗯嗯,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确实很重要;2.如何培养产品思维:首先每天看几十篇互联网产品文章,培养产品感觉;其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垂直产品领域、深入观察,记录产品变化及变化原因,最后根据自己的总结培养自己的产品思维,深扎一个领域很重要呀~3.游戏化方法培养产品思维:解决了什么问题、使用场景、核心功能、技术基础、没有这个产品的时候用户如何满足的需求、盈利模式是什么?书有点老,但大多数理论到现在也可以复用,最感动的是对于自己的某些在做产品中的困惑都找到了答案~比如:谁来定需求?初级产品经理到底该怎么做?有哪些好的训练方法~结合各位大牛的淘宝产品事儿,对产品经理岗位的强奸理解更加透彻~淘宝发展不易,成为巨头离不开这么好的脑瓜,加油~


17.12.26

交互设计流程图怎么画?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ucd/137757.html?sf=mobile

在医院,hin难受,就没分析,文章里还有个错别字,哈哈哈~


17.12.27

下厨房APP产品分析:为什么我用下厨房做出的菜不好吃?

讲真,我是满怀期待打开这篇文章,以为能够找到通过产品优化做出更好菜谱,让大家都能够成为大厨的方法,但是觉得他写的可能有点跑题了~首先,分析了市场及用户人群(下厨房是菜谱app领域中的老大,用户以年龄在20—35岁之间一线城市的女性为主);接下来分析了用户的动机(按照菜名浏览菜谱、按照食材浏览菜谱、上传菜谱、按场景浏览菜谱等);其次分析了产品的核心功能:1.分析了菜谱(数量多但质量不高,菜谱做法描述不够详细,少许适量等词汇经常出现,导致按照菜谱做菜做不出来好菜,且用户反馈评论后上传者不会针对问题对帖子进行修改);2.分析了下厨房的社区属性(用户之间弱连接,大家不会因为做菜号就互加好友);最后从运营角度分析了下厨房(不能结合节日进行运营);但里面提到了一个智能排序计算中的方法——威尔逊算法,百度了一下,主要用作如何给出“某个时段”的排名,比如“过去24小时最热门的文章”,大概步骤就是先计算好评率、然后是好评率的置信区间,之后是根据置信区间的下限值进行排名,下限值越高排名越靠前。but 我没看明白好评率的置信区间是怎么算出来的,看明白了在分享给大家~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evaluating/884791.html?sf=mobile


17.12.28

案例分析:如何从0到1对一款产品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app里面加入游戏的元素和设计,引导用户完成目标动作。产品的游戏化作用在于提高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留存率。看了一下,按照他的标准我们的app是适合做游戏化的,因为我们的产品虽然低频、但不是严肃性的产品,作为工具性产品在成熟期适合做任务类的、互动类的游戏(但按照他的原文我想不明白电商产品不适合做任务类的小游戏,是因为电商类的打开频率高?没必要做任务类的么?),给用户的奖品适合给实物。举了几个栗子:淘宝做了好多小游戏、陌陌通过主播之间的pk提高用户打赏金额、脉脉完全就是游戏化的系统、支付宝利用人们的使用感开发了种树游戏;那么怎么做游戏化呢?从游戏技巧的八大驱动力来说——使命感和意义、成就感、及时反馈、所有权、社交影响、稀缺性、好奇心和损失与逃避心理,利用这八大驱动力,可以通过用户等级体系、任务、排名、徽章等方式让用户对产品上瘾~想起最近比较火爆的微信圣诞帽,也是利用了人们的好奇心、稀缺性的心里,也算是一种游戏化的思维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7vsOt41m5YKMiPtfP6_C-A


17.12.29

一款玛丽苏的恋爱游戏,《恋与制作人》怎么就火了?

奇迹暖暖开发公司又搞事情,开发了一个叫“恋与制作人”的游戏,简单说来就是融合了卡片元素的恋爱经营类影戏,用户可以已女主身份参与游戏,可实现与4位风格迥异(霸道总裁、天才学者等)的帅哥恋爱互动,能给你打电话、发微信、回复你朋友圈,满足你各种幻想~不过游戏有个比较难过的设计就是“某位帅哥可能有天不联系你了”,不要怀疑,他不是不爱你了,只是你没充值,“你我本无缘,全靠你充钱”~各位哥哥姐姐们一块来体验青春的感觉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gq9IDYr3T7n39HH3YFcbkg


18.1.2

最近在看引爆点这本书,各种例子很有意思~比如圣诞节期间人们集体@微信官方及微信团队要圣诞帽,那引起朋友圈刷屏的引爆点是啥呢?中心一会儿揭晓~引爆点这本书的思想就是,引爆点分为三个关键因素:某个关键人物、附着力和环境因素;1.某个关键人物,包括联系人(社交的关键连接点,将大多数人联系在一起,为六度分割理论的关键人物,用于扩散信息,联系人的关键特质是善于社交);内行(某行业的专家,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决定信息的可信度,内行的关键特质是专业);推销员(让某条信息让他人更加信服,联系人扩散信息后,推销员让人们相信并采取行动,推销员的关键特质是感染力),这三类人齐心合力推动引爆点的形成;2.附着力是指让信息更加深入人心的传播方式,比如芝麻街儿童教育节目、脑白金广告等;3.环境因素是环境是会推动引爆点的形成,所谓时事造英雄,各大公司的成功没有逆势而上的~印象最深的例子是美国80年代为了整顿地铁治安,降低枪杀等犯罪率,首要做的一件事儿是禁止在地贴墙上乱涂乱画,禁止逃票等这些笑的环境的变化,而且严查枪支炸弹等,事实证明这些小的环境的改变带来了地铁治安变好的引爆点~对于开始提到的圣诞期间要圣诞帽的朋友圈刷屏时间,其中,关键人物是sng员工和他的客户,他帮客户p了个圣诞帽头像,然后这个客户发了一个朋友圈,圣诞帽的梗诞生了~附着力是微信啊,还带有炫耀色彩的信息本身~环境因素是刚好在圣诞节这个环境下,被刷屏毫不奇怪~


18.1.3

确实没有写,脑子抽了吧~~~~


18.1.4

关于微信公众号可以分享到微信读书及微信读书新增公众号阅读记录的原因思考~

大概于17年6月左右,实现了如上功能,在微信中分享公众号时,有个选项为在微信读书中阅读,如果已经下载微信读书的用户就可以自动跳转到微信读书中,并在暑假中新增“公众号阅读记录”的折叠起来的文件夹,里面记录了阅读过的公众号文章,记录文章标题、公众号名称~为什么要这么个隐藏很深的功能呢(以为内别人问起我原因我才发现有这个功能,好惭愧)?大概分为以下四点:1.是公众号阅读历史的收藏及浏览记录,微信里面木有对于公众号浏览记录,好多时候比如我看到一篇文章,无论读完或者读了一半想回头在翻看的时候找到很难,尤其是公众号是以主体划分的相对独立的“店铺”,一旦阅读被打断,很难找到之前读过的文章,所以在微信读书中打开承担了一部分阅读记录的作用(类似于有道云笔记的作用,公众号分享的最后一个选项为有道云笔记)?这个解释有三点疑问?(1)微信为什么不自己做公众号阅读历史记录呢?(2)微信不是有收藏功能呢,为什么不用呢?(3)在微信读书中阅读文章又不能做笔记,才不是一个好的记录工具呢?对于第一点,我想到的原因可能是微信是以社交为主的,所有功能围绕社交属性展开,而阅读历史属于人内传播范围,距离社交属性较远,而且微信本身功能比较庞大,不适合做更长尾的需求~第二点微信虽然有收藏功能,为什么要还能分享到微信读书,两个原因:其一从点击路径上来看微信收藏步骤为:打开微信—我的—收藏—某个文章;微信读书步骤为:打开微信读书—打开公众号阅读记录—某个文章,如此看来微信读书真的少了一步诶~其二也是最最重要的原因,详见第2个原因;第三点微信读书确实不是个好的做笔记的地方,没有办法写想法,没有办法编辑,甚至没有阅读时间的记录,并不好,哈哈哈~;2.微信的聊天机制和公众号阅读、小程序使用存在着天然对立的关系,我们在阅读或者使用小程序的过程中没有办法接收到聊天信息推送,设想一下我在读文章之前刚好有个重要的事情等待对方微信回复,那么我会安安心心的读完一篇文章么?不大会,同理可得为啥我不愿意放在收藏里面~而放在微信读书里面,那气氛合适又不冲突,何乐不为呢~说到这想起小程序开始要做游戏了,可能游戏类型会限制于小而美的游戏吧,如果有一天小程序出了直播,就想看看他如何解决社交和使用之间的冲突啦~~3.微信读书存在阅读时长打卡机制,每周会根据阅读时长进行排名,而且是可以分享到朋友圈炫耀的呦~那么如此说来把公众号文章放在微信读书中,一样的时间但对我的虚荣心的满足是不同的哦,在微信里我是默默地看默默地读,但在微信读书里大家都能看出我很努力的,这种虚荣心和炫耀心理可能是分享到微信读书的产品设计的原因之一吧(不过目前公众号阅读时间没有统计到微信读书阅读时长中,之后会统计到里面吧~)~4.在微信读书中除了我的书架种的书以外,在发现中推荐的书介绍下面会附有他人书评或者与之相关的公众号文章,在想法里也会根据用户行为推荐公众号文章,这么说来这是要做生态啊。目前看来还没有根据公众号阅读记录推荐微信公众号文章的情况,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做呢~最后,说一下微信读书中公众号阅读记录的设置缺点:1.文章相比微信里只能阅读,无法查看阅读量、点赞量,无法查看及发表留言,无法分享,无法回流到微信公众号中(无法查看相关阅读),简直太隐私了~收录到这里的文章一定是真爱~说到这些无法,估计也是该功能做得很隐秘的原因吧,微信公众号最重要的是关注和分享,但是在微信读书中都不能实现,所以微信为了阅读量也会考量分享到微信读书的功能。至于为什么不能分享和回流我也不太懂,如果你们知道要告诉我昂~2.作为一个记录跟云笔记相比,木有办法写想法和编辑啊,这让我很苦恼,我觉得好的文章收藏到微信读书里面一定是有我认同的内容,而认同的内容通常不会是全篇,那么让我做个标记好不好,回头翻看装逼的时候好装得更加得体些~明天打算分析微信读书中的分享功能~~


2018.1.5

来,昨天领导在群里po除了一个问题,即优惠集锦热度数据很大仍然要显示的原因,由此想了一下,为啥微信公众号的阅读量要在10w+,而不是更多~思考如下(希望大家快快来批评指正)~

针对较高数据露出原因的思考:首先,数据露出的作用大概包括以下几点:1.告知用户其他人的行为;2.形成对比;3.运营优化;

其次,显示热度数据及显示较大数字的原因:

1.      从用户角度来看:

(1)数据的露出有助于用户对比并进行是否点击决策:进行数据对比,对用户而言,数热度据越多一定程度上表明活动越热,用户在从众心理的作用下,参与活动热情会提升,如此说来热度数据是用户进行决策及参与的考察指标,用户提高决策效率;如果设定上限,比如超多99.9w+数量不再增长,那么对比决策机制失效;

(2)数据持续的增长是用户感知其他用户在线的方式,如果到达一定数量数据不再增长,那么对其他用户的在线感知消失;

(3)数据展示是与用户沟通反馈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数据不断增长的过程中,如果到某一个节点突然截止,比如只设定99.9w为上限,那么有一部分人的行为便记录不下来了,用户参与反馈消失,参与热情下降;

(4)就筛选机制来看,热度数据显示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可以按照热度进行筛选的机制,如果设定上限,比如超多99.9w+那么筛选机制的规则用户感知不明显;

2.      从产品设计角度来看,

(1)数据展示有助于做排序优化,比如目前优惠集锦在按照点击率进行排序,保证优质活动露出更充分,而如果不展示较大数字会误导产品及运营人决策;

(2)数据超过一定数量仍然可以露出也是产品人对产品自信的表现(我们的产品是有更多可能性的),从而让用户也能感受到在使用产品的感受到骄傲感;

综上,热度数据要露出,并且为大数字时仍然要显示出来~

思考:产品类型不同,数据展示的上限也不同,比如微信公众号阅读数量展示的上限为10w+,10w+也成为微信内容运营人员的一个奋斗标杆,猜测原因可能是因为公众号为“快消品”,时效性要求较强,一段时间之内积累到10w+不易;但我们的优惠集锦中的活动由于存在时间较长,并为用户关注核心功能,所以数据上限应该设定的更加高,具体上限设定还需查看以往数据,了解最高值,然后再确定上限,主要考虑到如果不设定上限的话会对页面布局产生影响,比如出现数据和标题重合或数字显示不全之类的问题~

后来想了一下为啥公众号阅读量限定在10w+,1.文章实效性决定上限;2.爆品很少,优秀的却比较多~10w+足以证明一个文章是否优秀,且10w+作为一个标杆,是通过努力+机遇可以实现的目标,如果是100w+的话可能会吓跑一大批观望的自媒体,为了保证内容生态,10w+为中长尾自媒体考虑而设定的一个上限吧~3.除了阅读量,点赞量和留言量、粉丝数这种能更深一层体现互动质量和用户质量的数据可能是各自媒体更关心的内容,意味着更有价值和更稳定的用户关系~~4.限定在10w+是为了防止刷量,保证内容生态~(这条是领导补充的),说的hin对~


2018.1.8

关于区块链呀~

啊,区块链这么火咱也看看吧~刚好今天看到一篇文章是讲如何实现区块链技术落地成具体的产品~然后发现网易要推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养猫游戏~作为吃瓜群众的我强势围观~1.什么是区块链技术:是具有防篡改能力的分布式存储技术,基于其不可篡改的安全性能,实现物理世界中的资产向电子世界的转移(比如投资比特币),使资产在电子世界中高效、安全的运转,整个运转过程是可以追溯的~(之前看的时候有一篇文章以白话文的方式介绍区块链——超过3个人以上以一定的协议将资金的转移以书信的方式密封,互相监督,分布式计算,保证群组内资金流转安全透明,区块链简而言之就是数据块首尾相连的计算及存储方法);2.什么样的产品适合嫁接区块链技术:a.多方参与(区块链的基础是3人以上);b.资金具有归属的所有权并且是流转的~;基于以上两点可以实现产品的流程改造和信用重建~3.电子宠物到底是什么鬼: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养猫游戏,支持领养和购买(需要用以太币交易),支持猫的繁殖~觉得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虚拟资产的新的玩法~其他游戏注重游戏性,而这款“游戏”是在玩金融~期待网易快出类似的游戏,如果不太贵的话还可以体验一下~

原文链接:1.http://api.woshipm.com/pmd/897360.html?sf=mobile;2.https://zhuanlan.zhihu.com/p/31741310?utm_medium=social&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18.1.9

从软到硬,2017 我 GET 到的 15 条产品心得总结:

一篇某个大神对于2017年从事产品工作得出的产品心得~一.关于产品:1.商业价值高于产品体验(但是是对于成熟的产品来说的),用户体验不能成为忽略商业价值的借口,其中举了一个例子——微信发现的红点都给了游戏,虽然强势引导有损用户体验,但由于腾讯的最大的造血机构为文娱,所以红点引导是必须的~无论你爱不爱微信朋友圈的广告,他都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因为广告收入是微信商业模式之一~2.当前做什么功能取决于当前战略目标,产品要做的优化很多,但是做还是不做,优先级很重要~~3.产品抄要适当的抄,适合别人不一定适合你,比如数字展示规则适合优惠集锦不一定适合直播,与交互和产品当前发展阶段相关~4.先搞清楚流程再写需求:用户—需求—场景—如何解决—可调用资源资源—解决流程—每个流程如何寻找相关的点(如外卖产品:宅男宅女、办公司白领—不想做饭,不想去食堂,最简单的方式填饱肚子—在家里、宿舍、办公室—有人做好饭且最好能送过来—手机+app—打开手机、打开应用、选择商家、选择吃什么—选择商家而言,可以推荐附近商家,那么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要能定位,且能将定位信息展现出来,以便用户确认)二.关于技术,文章中的意思是尽可能多地了解,要不然职业发展会受限~三.关于职业发展,1.书+资讯,书建立知识框架,逐步消灭,资讯是了解最新动态,感兴趣的多了解,不感兴趣的简单读读即可~优势互补~2.多写多看,写很重要,是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在写时候往往会发现自己并没有明白文章的真正意思~3.做最适合的人,招聘招到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人,但一定是最合适的人~4.老板的需求要做,因为老板思考比较全面,在执行中理解(比如之前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语音助手,但是现在慢慢发现这正是顺应了技术发展的潮流)~5.资源不足的时候自己就是最好的资源~~除了以上本文中包含的内容外,其他思考:1.在使用冲顶大会的时候,答题的时间发现发表留言的用户还是很多,不太能理解答题时间那么紧张为什么还是这么多人发表留言~想了一下,大概几种情况:1.他们是围观群众(想了解数据);2.他们是出局用户(答题错了的用户,但从一题就开始错嘛~)3.他们是水军,发布错误答案来误导用户~哈哈哈,觉得3可能性比较大~2.创业和赌博不一样,虽然成功概率都是百分之一,是一样的,但是创业成功一次就可以弥补之前的所有失败,但是赌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成功一次没有什么作用~至于为什么要做概率较大的事儿而不做概率小成本低(冲顶大会算么??)的事儿我其实也不太理解,慢慢体会~3.关于双方的误解,一句话说的很对,我们没有办法控制别人的思维过程,但能尽量减少从自身传达信息过程中产生的误导~做产品也一样,明确需求,我做的不好~~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092429539342464


18.1.10

关于《启示录》这本书~刚开了前六点五章~豆瓣大神墙裂推荐的产品宝典~是10年左右第一次出版的书,作者是一位任职过ebay的产品人~写下自己的一些心得(你萌肯定都知道~):1.高保真原型的作用,其一为异地沟通时让开发能够快速的理解产品的设计,其二高保证圆形可以作为前期用户调研的手段,相比于a/b测试,高保证原型的用户调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产品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还有一点作者在书中提到做高保证原型可以让某个技术来简易开发,现在有了墨刀,产品或设计可以不写代码做原型,简直是科技造福人类)~其三,高保证原型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并非只有开发前产品方案确定时,在开发中如果有需求调整,那么需要及时更改墨刀原型细节,保证开发能够即可理解需求~~~2.对于产品开发过程中项目经理的理解,我们的产品采用的是火车发布模式(固定周期发布产品,如果某个功能未实现,那么会在下一个发布周期中开发完成),之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需要项目经理这个角色,现在觉得由于在一个发布周期内,产品优化需求来自于不同的产品经理,每个需求开发之间有矛盾和冲突,那么需要一个项目经理来做协调和跟进,我们的产品内部,艳军老师大概承担了这样一种角色,不过是兼职~~3.关于人员配置:五到十个开发人员配一个产品经理,一位交互设计师配合两位产品经理,一位视觉设计师可配合一位交互设计师工作~4.关于外包:我觉得说的很对的一点是外包不是为了节约成本,而是为了实现资源最大化,但是书中讲到最不适合做外包的是产品的交互设计师,原因有三:其一,对于产品框架的理解是长期的,不适合外包,其二,交互设计师需要深入参与到产品开发中,迅速做出决策,其三用户体验师核心竞争力,所以我们产品自己来做交互,哈哈哈~~5.产品方案是用户需求与当前开发能力的结合,并非要求完美到极致,但要适应现阶段的发展,所谓小步快跑,快速迭代~6.关于开发人员的预留能力:作者称之为余量,一般每个阶段的开发,都会预留出百分之二的开发工作量给技术,让他们有时间优化重写代码、完善架构,也就是优化代码,才不至于出现用户增长迅猛,单产品性能不支持的断裂式崩溃问题~在代码优化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既有新功能上线(满足用户需求,参与市场竞争),又有对产品性能的优化(保证产品持续发展)~我也不太清楚我们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是否有留出这样的余量来做产品优化~希望有~


18.1.11

真实记录七年炒币史:财务自由与币价焦虑:

原文链接:https://36kr.com/p/5112025.html

不懂啊,就是好奇,搬板凳围观加密货币~技术驱动炒币~我。。我才开始关注就成为全民热潮了,ε=(´ο`*)))唉


18.1.12

烧脑问答: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改变“便宜没好货”的用户心理?

关于这个问题,看了一下的几个答案,结合自己的思考,大概可以酱紫思考:关于审题,题目中包含的重点:产品设计(涉及到产品的探索)、便宜(价格)、好货(产品价值)、用户心理(用户心理学),所以解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包含用户心理研究、价格与价值的经济学解读、并将上述两点融入到产品设计中;

1.对于“便宜没好货”的用户心理思考~经济学中共同认知: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所以人们普遍认为的便也没好货,就是认为商品的价格低时价值也不会高的这种心理;心里来源于几个方面:(1)长期的市场培养,路边摊的东西价格低品质确实也低~高价格的prada、gucci、iphonex 是人们观念中的高价值的东西,对于这些人们是有共识的~(2)商品都是要赚钱的嘛,所以在多渠道销售过程中,加价很自然,如果加价后商品价格仍然很低,说明你成本就低嘛~(3)人们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对会培养出对某些商品价格的锚点,鸡蛋大概一块钱一个,纸巾大概一块钱一包,如果过低,我就认为价值有问题了嘛~所谓的低价是与人们心里的锚点密切相关的,如果比锚点低很多,人们就认为没有好货了~从中可以看出,供求关系、利润、心理锚点这些经济学因素都可以通过影响价格而应用到产品设计中~

2.线上产品可以从线下产品中找到解决方案~(1)构建信任逻辑,汉光等大型商场经常打折,但我们不会觉得那是假货或者劣货,原因在于有商场这个信任品牌在,我们会认可它售卖商品的质量,这就是信任逻辑;(2)降低利润,各大超市会有促销商品,或为多购多减或为捆绑销售,给用户传达的观念是商品的价值未变,只是由于降低了利润才导致的价格降低~(3)非线下经济,但是一种思路,商业模式的改变也能改变“便宜没好货”的固有观念,我称为声东击西,比如小米不靠售卖手机、电视、净化器等硬件设备盈利,而是靠附加服务赚钱,亚马逊为会员降低商品价格,依靠会费盈利,在这些过程中,虽然商品价格降低了,但人们倾向于相信商品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是“便宜也是有好货”的~

3.综上,如何通过产品设计改变“便宜没好货”的用户心理呢?(1)建立品牌效应,比如唯品会,就是依靠各地大知名品牌入驻,标榜“正品特卖”,建立品牌信任逻辑,俘虏用户,从slogan到产品设计都贯穿了这一理念~(2)降低利润,依靠量来取胜,比如拼团(供求关系的利用,供值固定,拼团是的求值增加),满减,双十一优惠,都是降低利润的产品设计模式~(3)从商业模式入手,让用户相信你们获利的手段不是商品的利润而是更高质量的服务,这样就会过滤出一部分你的高质量用户(认同你的产品价值观,期待更高质服务的用户)和一般用户(贪图便宜)的用户;(4)利用投资回报心理,我们可以把某个商品价格降低的原因归结于他进行的其他行为的回报,比如移动积分兑换流量,比如连续签到七天可兑换爱奇艺vip会员等;流量和vip会员的价值是没有变的(使用条件和获得的利益一致),因此构建便宜是有好货的产品观念~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discuss?id=1097587727121472


18.1.15

有伪科学也有新趋势 CES2018还有这些奇怪产品:

原文链接:http://view.inews.qq.com/a/DIG2018011500297804?refer=wxsearch

觉得挺好玩的,尤其是Spartan内裤,哈哈哈,分享给大家~


18.1.16

关于《启示录》的终结篇:

每周一本书第四周打卡,了结了和《启示录》的恩怨情仇~总体感觉:《启示录》算是产品入门级教课书(让我想起了《传播学教程》这本书,对于垂直领域的从业人员的作用大概一致)。书中从人员配置、流程和产品经验三个角度入手,介绍了产品设计基本的工作流程和方法~所谓入门级别主要体现在这本书承担的是一种引路人的作用,对于产品设计流程做引导性描述,让读者知道该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但个种技巧还需做延伸阅读或者亲自实践才能找到门路。可能由于书有点点老,概念的描述和当前理解稍有偏差(时效性有那么一点点差),因此部分理解稍有困难。

       有关本书的推荐等级:对于产品新人来说,推荐等级5颗星;对于2年以上的产品经理推荐等级4颗星,原因在于:1.我们都受限于当前自己的工作环境带来的工作方法中,没有更多的途径去了解其他公司的工作机制,所以看这本书可以了解其他公司的运行模式,而且大部分书中推崇的产品管理方法已经普遍适用于大部分公司的工作中;2.读书的作用大概就是能够在书中找到工作中存在的困惑的可参考答案(比如之前真的不理解对于墨刀原型重要意义的强调,直到读到这本书,才领会了领导的旨意,再比如对于发版意义上的描述,在工作中确实很困惑什么时间发版、如果过于频繁对产品有什么影响)~本篇文章中打算先屡一下大纲及自己简单的理解,了解书的基本逻辑,之后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只讲自己印象比较深的部分~

一.文章大纲

1.人员——(1)包括产品经理、(2)用户体验设计师(交互—信息架构师或用户体验架构师或界面设计师、视觉、用户研究、原型设计);(3)项目管理人员;(4)开发及测试团队;(5)运维团队;(6)产品营销团队;

2.流程——(1)评估产品机会——看产品是否有可行:解决什么问题?为谁解决问题?多大程度上解决问题?竞争格局如何?我们的优势如何?是否有限制条件(如小程序要受到微信平台制约)?市场时机是否合适;如何评估是否成功?如何做市场推广?从以上问题中得出是否可行的结论~

                  (2)定义产品——探索产品: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3)定义产品原则——产品的核心功能,为最重要的、最核心的、战略性的策略,如我们的产品就是查询及办理~定义产品原则之后,在作出取舍就有标准可循~

                  (4)产品评审——确定与产品战略相匹配的产品功能,需要协调各个部门的人员到场,以确保一次性解决问题,让大家监督产品研发,并在研发后及时向评审团汇报成绩~

                   (5)人物角色——构建用户画像,并将目标用户细分,构建每类细分用户的行为模型,以此为依据做用户调研~

                   (6)寻找特约用户——典型用户(非理性用户):他们为真实的用户,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参与到开发前的用户调研中,确保开发出来的产品成功概率较大~

                   (7)做市场调研——了解用户需求,可以通过竞争对手产品的测试~

                   (8)完善产品原型及说明文档,原型很重要,第二段中会详细介绍到~做出满足基本需求的不可删减的作用

                   (9)用户体验设计——构建完美界面,与用户形成感情连接~

                   (10)验证产品——包括产品价值、可行性及可用性测试~进行原型测试,了解用户对主交互的操作,了解再此产品出现之前他们如何解决该需求,了解他们是否能够从界面中了解该产品的作用~如果可以可以让用户对产品打分,让他们说出如果有机会,他们会如何改进产品~

                    (11)快速响应——及时通过数据做效果回归,降低风险~

                    (12)合理利用敏捷开发——scrum和极限编程~缩短产品规划周期、并行工作,产品与用户研究、设计并行,开发与测试并行~

                    (13)合理利用瀑布式开发模式——阶段式开发、阶段式验收,产品具有可预测性,但是验证之后、一旦需求改变,修改成本较高,不能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所以一开始就要做好产品规划且要做到具有前瞻性~

                    (14)大公司中的创新——遵循百分之二十法则,工作中或者工作之外用百分之二十的时间来思考和创新~ 做"臭鼬工程"——利用自己的时间做创新~

3.产品——每个公司每个产品不同,只讲共同点:(1)情感接纳曲线:要深刻理解用户使用不同产品的感情诉求,或是愤怒、或是悲伤、或是贪婪或是恐惧,关注用户的负面情绪(对什么情况不满),往往能够坐到创新~(2)用户可以分为技术爱好者(为了体验新技术而购买某个产品)、非理性消费者(尝鲜者,与其他人的需求一致,不过更加强烈)、理性消费者(早期消费者,注重产品实用性)、超理性消费者(后期消费者,需求较弱,挑剔,产品一旦不好用,就会放弃)、观望者(跟随者,一般只会使用成熟的、大家普遍认可的产品),产品经理应该关注非理性消费者;(3)产品经理自己要做到“新生测试”,带着新生的感觉去体验产品~

二.我的体会

1.对于墨刀原型的理解:其一强迫产品经理关注产品的每个细节;其二为异地沟通时让开发能够快速的理解产品的设计,高保真墨刀原型的易读性高于产品说明文档;其三高保证圆形可以作为前期用户调研的手段,相比于a/b测试,高保证原型的用户调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产品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还有一点作者在书中提到做高保证原型可以让某个技术来简易开发,现在有了墨刀,产品或设计可以不写代码做原型,简直是科技造福人类)~其四高保证原型发挥作用的时间点并非只有开发前产品方案确定时,在开发中如果有需求调整,那么需要及时更改墨刀原型细节,保证开发能够即可理解需求~~~

2.产品人的素质要求:在读书之前一直认为产品经理最重要的素质要求是逻辑思维能力~看书之后发现最重要的是对产品的热情。突然间想到之前离开百度时和领导聊天,她提到某个小朋友,说到她对产品充满了热情,所以能支撑她无论多么困难能够一直坚持下去~这种热情可能不仅体现在对自己产品的热情,也体现在使用其他产品时能够以犀利的眼光发现其他产品不一样的地方~比如在看答题类app的时候对于百万英雄的获奖提示弹窗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后台确认这个别扭点就在于她没有提到我们的名字,我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数十万中奖用户的一个,没有人格个体差异和价值,所以才觉得非常不爽~对产品的热情也应该包括对于新技术的热情,技术推动产品发展,推动产品创新~

       对于产品经理的素质要求还包括对于目标用户的理解,也叫同理心,是否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自己用户的信息~前几天面试的时候,有个应聘者之前是做男同社交类app的,当问到她如何收集用户需求的时候,她提到了两点:(1)调研他的男同同事;(2)做竞品分析~其实我觉得他并没有在思考我们的用户是什么样的人这件事儿上下功夫,完全可以伪装进入到男同社区中去体验不同的生活嘛~当然我现在也没有~不过我特别想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他们的用户画像如何,我们产品的用户和中国XX、北京XX、某信用户和联某用户之间有何差异~

       对于产品人的要求也包括个人正直等品德,品德的作用在于感染他人,加强团队的凝聚力~是否能够让他们心甘情愿与你为伍很重要~多一个敌人不如多一个朋友,要发脾气的时候先冷静十分钟,再回复别人~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除此之外,人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也都hin重要~总之不怕产品经理什么都懂,不怕过于优秀~

3.对于平滑部署的看法:

       之前静静提到过我们的产品更新太频繁了,并做了一些竞品调研来证实这一点,我也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样的频率来更新才是合适的~

       所谓的平滑部署是指合理的、谨慎的更新,因为我们的产品量级较大(几千万用户)每一次更新用户除了更新操作成本之外,也涉及到了学习成本。学习成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新功能的从0学起成本和原有功能的改正学习成本~我们的用户范围过广,什么样的用户的学习都要适当的兼顾得到~所以我们的右滑和部署的标准是否可以定义成:(1)非常糟糕的原有功能一定要优化,符合用户操作习惯,让用户的改正学习有价值,能够提高他们的效率;(2)新功能的增加尽量和已经盛行的产品的操作行为保持一致,比如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就以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等用户普遍接受的操作交互来定义我们的产品,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如果我们的产品必须做到每月更新,就要明确的告知用户我们优化了什么、增加了什么,这些修改尽量不要改动主交互~甚至我在想,如果用户A和B均在意见反馈中提到了应该有话“切换账号”这个功能,那么我们在功能优化上线后是否应该私信告诉他们:您的建议非常重要,我们已经做了优化,邀请他们去体验~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书中还提到了发版的方式:小流量实验(新旧版本并行部署)、增量部署(现部署一部分用户,效果验证后再部署另外一部分,如我们的灰度测试)、区域性部署等~

       过于频繁的发版会让用户反感,但另一方面也能让用户感受到我们团队在于产品体验上的不断努力~不过我们不应该做我们想做的事儿,是不是每个发版周期应该解决一个用户反馈中集中出现的问题昂~让用户看到我们的诚意~

4.如何防止因团队其他成员提议而改需求:产品1.0版本投入开发后,马上计划2.0产品,如果同事提出的需求没有那么紧急,可以放在2.0计划中开发~

5.对于会前沟通的认识:书中多次提到在会议之前要提前与各方沟通,保证在会前达成初步一致,以免在会中产生冲突,大家都不好收场~从而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优决策~之前确实没有想到这点诶~

6.完美的产品设计是用户需求+当前开发能力的结合:设计满足基本需求的产品,产品框架不可删减,节约开发资源,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7.关于开发人员的预留能力:作者称之为余量,一般每个阶段的开发,都会预留出百分之二的开发工作量给技术,让他们有时间优化重写代码、完善架构,也就是优化代码,才不至于出现用户增长迅猛但产品性能不支持的断裂式崩溃问题~在代码优化的过程中还要保证既有新功能上线(满足用户需求,参与市场竞争),又有对产品性能的优化(保证产品持续发展)~我也不太清楚我们的产品开发过程中是否有留出这样的余量来做产品优化~希望有~

      最近的感觉真的更喜欢电子书,和使用场景有关:1.在出租车上,黑灯瞎火看不清;2.洗脸做饭时,可以听电子书嘛;3.睡前:和别人一起住,不忍心开灯影响他睡觉,辛苦自己的眼睛看电子书吧~而且发现电子书带来的灵感更多些哦~yeah~

作者:一个帅气的名字呀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46423e5b266


18.1.17

原创文章:走肾的直播问答类APP产品分析(附答题秘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72a656eb887


18.1.18

一篇文章链接(区块链养猫):http://mp.weixin.qq.com/s/zSYovZ2xtMGIkbh-YAsp3A


18.1.19

原创文章:烧脑问答:微信群加入关键词提醒功能是否可行?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393471df866?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8.1.22

原创文章:扪心自问:微信公众号为什么不增加一键已读功能?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b3c110af3f5f?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8.1.23

读书笔记:无聊在读《增长黑客》诶~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42886123bd3?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学习的文章:1.http://api.woshipm.com/blockchain/918644.html?sf=mobile;2.http://api.woshipm.com/blockchain/918646.html?sf=mobile;3.http://api.woshipm.com/blockchain/918648.html?sf=mobile


18.1.24

关于微信,张小龙没有说出的 5 个秘密:

这几个秘密不是张小龙说的,也不是我说的,是作者说的~只是觉得其中几点说的比较深入人心呢~1.微信确实是个中心,社交是、公众号是和小程序作为平台也是,只要是在微信这个超级app中,微信就是一个中心,而在这个中心中用户似乎有些忙不过来了,因为又要陪聊、又要看文章、还得玩游戏、还得忙着分享各种信息,所以张小龙提出的去中心化我觉得是一个讲微信去简的过程,让用户能够专注做一件事儿,把公众号独立成单独app也是解决阅读和社交对立问题的方式之一,那为啥小程序没有被独立出去,因为小程序还小,还没长大,长大了可能就会独立出去了~2.关于对话列表下拉进入小程序入口的问题,超认同作者的观点,即如果按照小龙哥哥的意思,这不是入口,而是快捷的切换方式,那么是不是在为快速打开独立的公众号app做准备呢~这样不至于让公众号独立后没有办法从微信引流这样的问题出现了~3.回归线下这件事儿,其实我特别不懂,因为现在线上线下也没有被分的很开,只不过未来会更多的用线上服务线下生活服务么?4.关于感动用户这件事儿,最开始听到张小龙演讲是在得到得音频中,我的第一反应是张小龙说的感动用户做的最绝的不就是得到么?罗胖的过年演讲,大部分话都是用来感动用户的呀~还是很赞同文章作者的思路——因为微信更类似一个平台,核心目标是为了让用户机组平台的内容提供商,如公众号主体、小程序开发者等,才能让平台可持续发展,所以微信可能不用感动用户,但是对于我们,作为体量比较小的或者初创公司的to c的app,流量都木有,再不想办法留住用户,生存都是问题,如果感动用户能够提高留存和变现能力,那为啥不去感动呢~嗯嗯~

原文链接:http://api.woshipm.com/it/920447.html?sf=mobile


18.1.25

关于情侣应用:

情侣类应用可以满足用户两个需求:1.理性需求:提供效率、减少中间环节、给用户创造最大利益等——如记录双方恋爱经理、互传照片等;2.感性需求:满足人的心理需求——陪伴、解决争吵、虚拟抚养孩子等;第二篇文章中讲的是如何利用产品技能解决情侣之间争吵问题——1.同理心,换位思考;2.沟通能力,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并会聆听~觉得可以做个类似的小程序呢~功能一作为树洞,可以倾听吐槽;功能二可以模仿复盘整个争吵过程,让情侣能够回归问题现场,如果是小问题引发的争吵可能在复盘过程中就消气了~功能三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可以做匿名社区,谁还没个感情问题呢~盈利模式都想好了——小广告,结合情侣的线下约会场景电影院、饭馆、酒店啥的,做个推广,嗯嗯,也是极好的~

原文链接:1.http://api.woshipm.com/pd/668274.html?sf=mobile;2.http://api.woshipm.com/pmd/918403.html?sf=mobile;


18.1.26

原创文章:由微信新增无需退出即可切换账号引发的一连串瞎思考~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b21c4f28804?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8.1.29

增长黑客读书笔记完结篇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6dd152a744ee?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8.1.30

2017产品经理白皮书:

产品经理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趋势~越加班,成长满意度越高,嗯嗯~加班,系指除法定或者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延长工作时间,称为“加班”。

目前,我国除机关事业单位以外的企业单位,要求员工在正常休息时间加班的,应严格参照国家法律规定给予员工三倍或以上工资补偿。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在占用职工法定假期或者双休日正常上班的,应参照《公务员法》严格执行额外调休。不过我们不叫加班,我们是自愿的~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bWaZXTeGgKc4kFDvtd9Z2A


18.1.31

原创文章:从需求分析角度看老板说“随便,你看着办”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92d8eab6bda?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8.2.1

产品经理,该如何做好「自己」这款产品?

人和人本质的区别在于认知,人认知的四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和“不知道自己知道”,也是人的四种境界,这四种认知状态占比分别为95%、4%、0.9%、0.1%。人的认知方式有两个系统——系统1:直觉,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自动运作,速度快;系统2:理性思考,与人的行为、注意力有关。系统1和系统2相互协助和补充,倾向于先使用1,当1不能应对状况时,系统2启动~通过体统1和2的合作,形成人的四种认知状态~PS:关于用户的投诉建议啊,想到如果产品没有某个功能,用户会建议,但是如果产品有某个功能,但体验很糟,用户会战胜自己的惰性,带着气愤的情绪来投诉,这个投诉可能是件好事儿,有期待才有才有吐槽,所以我们针对用户的投诉而做的功能优化,优化后要不把之前针对这个功能的投诉都回复一遍吧,比如用户投诉没有切换账号功能,那我们上线了该功能后,就把之前用户相关的投诉都回复下吧,告诉他们我们上线了哦,快来体验吧~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If0duemQ3azIT7x7G7nOug


18.2.2

以下为参加oppo应用市场内测的参赛宣言:为了体验安卓机以更好的做产品设计及测试,在众多机型中选择了oppo。安卓机比我想象中的好用多了,是我体验不同产品、关注竞品动向的阵地~应用商店本质上来说做的是信息服务,目的是为了让用户方便快捷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应用。用户获取信息方式分为两种——推和拉;“拉”为用户主动获取,在应用商店里面这种“拉式”获取信息表现为通过搜索精准查找;“推”为被动接收,在应用商店里面这种“推式”体现为应用分类、排行榜及推荐。接下来就详细聊聊opp应用商店的产品体验~首先,从“拉式”获取信息这个角度,作为用户是使用最高频的场景,除非你是产品狗,oppo商店常驻与顶部的搜索框可随时满足用户搜索需求,搜索结果召回较全,且可按照热度、安装量等进行合理排序;其次从“推式”获取信息角度来讲,1.信息归类,(1)按应用类别分类,比如游戏类、理财类、社交类等,这是常规的信息分类方法,可以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关注的方向的应用,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大多数用户对于某个分类下的应用的需求数量差不多只有1-2个,比如理财类,大概1-2个应用就满足了我理财的需求,这样就会导致这个分类在我使用过一次之后就失效了~(2)按应用属性分类,比如热门类、必备类、必玩类,这种分类对于用户的价值就比较大了,我可能不会下载多个“理财类”应用,但有可能把“必备”下面的分类都下载一遍~但是,oppo应用市场的归类可能有些问题,比如“必备”里面前三位竟然是快手、去哪儿旅行和wifi万能钥匙,难道国民生活水平都提高到这种程度了么?生理需求都已经满足了么?都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娱乐生活了么?必备里面不是应该多些实用性的工具么?今早上打开oppo应用市场,对于首页banner到底是什么产生了好奇,比如“八卦段子看不完”这个banner到底是个啥啊,是“内涵段子”的广告位么?点进去之后发现是娱乐类应用专题,但结果真的差强人意~在信息归类方面,oppo应用市场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呢~但有一些专题描述比较有意思,比如“00后手机里都有啥”、“拯救不开心”等,对于一个老阿姨,我确实很想知道00后都在看啥,以便日后装嫩。2.就应用推荐角度来看,引用市场的推荐已经渗透到各种分类和专题中了~有待发掘的一点是可以根据用户的下载行为判断用户兴趣,之后再做推荐~就oppo应用市场本身而言,我下载最多的是阅读类app和新应用,职业病使然,所以我希望一旦有新的阅读类良心应用或者比较火爆的新品上线能够第一时间通知我,比如在app stroe中最中意的就是“today”这个功能,能够及时的告知我最新的最美应用是什么。那么如何把这点需求应用到oppo store里面呢?可以考虑把底部第二个tab替换成“最新”或者“推荐”,能够根据用户需求推荐用户真正感兴趣的东西~但是,游戏确实是个赚钱的生意,所以到底怎么做还得结合你们的商业目标来确定呀~最后一点,应用市场作为工具性超强的产品,确实存在打开频率低、用户留存较差的问题。oppo应用商店在产品中增加了社交元素,比如有签到活动、安装有礼、积分商城模块,大概体现了工具型产品的焦虑吧~


18.2.5

读书笔记:对《思考,快与慢》的“始乱终弃”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0d9d175c19b?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


18.2.6

王者荣耀与英雄联盟:如何解决玩家骂人的问题?

这个问题,是一位网友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中抛出来的一个问题,之前简单想了下,骂人是玩家情绪的宣泄,玩游戏本来就是一种情绪宣泄的途径,如果完全杜绝,必定会损害一部分人的游戏体验~完全杜绝是不大可能的,只能缓解。能想到的大概是对骂人的形式进行区分——文字和语音,然后针对不同的形式做不同的处理,比如文字可以进行过滤,语音可以通过变音,从而将骂人这样一个令人不愉悦的事情变得稍微不那么不愉悦。看了这篇文章发现我和人家的差距真的好大好大昂~文中阐述了几种解决方案:1.通过累积效应,从源头解决问题,尽量不让情绪波动很大的用户分配在同一个组内,降低矛盾冲突,不过貌似会大大的影响文明玩家的用户体验;2.通过启动效应,改变文案提示的颜色降低用户骂人的几率。3.通过过滤的方式,将脏话过滤,在sb转换成“你坏坏”,嗯,负面情绪也就一扫为空了呢~最后的最后推荐大家一个书单,人丑就要多读书呀~

原文链接:http://mp.weixin.qq.com/s/-b2EjkStDqeGtfi-YAg96A

一个整理的hin好的书单: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7g6rid.html?sf=mobile/question/46413?mobid=35pgt&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18.2.7   

重磅!百度内测中的区块链宠物——莱茨狗火爆全网,领狗、抢狗攻略都在这儿:

百度区块链养狗,可免费领两只,每只狗有8个外貌特征,每个特征有两种不同的属性:稀有属性和普通属性两种,这些属性组合起来,将会决定我最终的稀有等级:从普通、稀有、卓越、史诗、神话、传说,领养的一般都是普通和稀有~anyway,凑个热闹呗~

原文链接:http://www.pmcaff.com/article?id=1139294082385024&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18.2.8

原创破文章:“集福”活动,为何让人“乐此不疲”?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2a6e8d8e2a22?utm_campaign=hugo&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content=note&utm_source=weixin-friends&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219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363评论 1 29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933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020评论 0 206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400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4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96评论 2 31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97评论 0 19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327评论 1 24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8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72评论 1 26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99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54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8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9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72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85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