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做一件事?——「三十天读论文计划」日志

2015 年,我开始尝试三十天阅读论文计划,从一开始的盲目阅读,都后期有目的搜寻,经历了搬家、换工作等情况,造成一度阅读中断,但依然继续,三十天后,我惊喜发现:我已经学会主动搜索与筛选信息,信息过载焦虑症不再复发,而且养成了阅读一手论文的技巧。

2017 年 08 月 22 日,我开始第二轮的三十天的论文阅读计划,主题是「认知科学」,每天分享论文精华卡片与心得技巧。现在阅读到第 6 天,逐步在知乎想法同步。如果你想1)消除信息过载焦虑;养成信息搜索习惯;3)系统学习认知科学;4)发现创意惊喜方法,可以跟踪我的论文阅读日志一同探索知识世界。

论文日志分为三部分:司马贺篇、写作篇与产品篇,你也可以在我的知乎想法看到我所有论文阅读日志。

所有论文都可以在知网搜索到,日志提及的图片存放这里: https://pan.baidu.com/s/1i5h9V97 密码: 2a72

司马贺篇

Day01 《作为行政科学的公共行政学——西蒙行政思想述评》

内含西蒙小传,可作为《管理行为》的补充读物,系统梳理西蒙行政科学的主线,此文可增补至《管理行为》读后感附录中去。如果不想读《管理行为》,也可直接阅读这篇论文。

Day01 《关于司马贺(西蒙)的决策学说》

此文出现司马贺对自己的中文名字的执着建议,国内出版资料大多将司马贺直接翻译成西蒙,但他自己给自己起了中文名字——司马贺,希望中国学者提及他时使用这个名字。我也专门写了一张卡片来纠正自己的用法。同时此文对有限理性的解释十分详细,可做为参考资料备用。

Day02 《关于心理学的发展道路和展望》

此文是司马贺在 1983 年在北京心理学界集会上的报告。司马贺在其中谈到了认知心理学与信息加工理论的历史与前景,大部分内容与的《人类的认知》相似,可作为其补充读物。司马贺呼吁:心理学家需要和人工智能紧密合作,心理学家可能做出的贡献是 要研究专家是怎样利用知识和组织知识的,然后把这种成果应用于人工智能去。

Day03 《机器发现引发的创造观之争——简评 H ·西蒙与 M·西克森特米哈伊的争论》

实在没有想到,司马贺还曾经与《创造力》作者 Mihaly Csikszentmihalyi 争论过,争论的议题就是创造力。司马贺的创造观是解决问题,强调的是创造者个人历程研究,Csikszentmihalyi 的创造观是发现问题,强调的创造者与社会环境及与合作者的交互影响。作为司马贺追随者,我更同意创造力更多是个人奇思妙想的结果,伟大的创造者通常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往往领先时代。

Day03 惊喜 司马贺创造性思维

司马贺等认为,将创造性思维与日常思维区分开来的是:①问题解决者心甘情愿地接受模糊定义的问题陈述,并逐步去建构它们;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持续全神贯注于问题;③在相关和潜在相关领域中广阔的背景知识——即对问题不明确状态的容忍、坚持不懈地钻研以及拥有大量的背景知识 。

Csikszentmihalyi 问题发现创造观区别于司马贺的问题解决创造观区别在于: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通常包含许多科学家和延续很长时间的社会过程,而且目标具有显然的不确定性。

Day04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的历史回顾与思考》

这篇博士硕士论文足足有 50 页,系统解释物理符号系统的前世今生,回答这五个问题

1)物理符号系统假设的思想来源是哪些?2)它的核心内容和主张是什么?3)它的形成具体经过了哪些过程?4)它对于认知科学有什么影响?5)该理论的自身局限在哪里,以至于它受到了何种挑战?

Day04 惊喜:发现符号的定义

在一般意义上,「符号」是泛指代表或意指他物的一切东西,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发生联系的意义系统,是人类独有的特殊标志。但是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中,「符号」有其特定的意思。

西蒙是这样定义的:「所谓的符号就是模式(pattem),任何一个模式,只要它能和其他模式相区别,它就是一个符号。」

一页书上不同的英文字母就是不同的符号。符号既可以是物理的符号,这包含各种载体上的文字符号、声波和光波等;也可以是头脑中的抽象的符号,这包含语言、表象等;还可以是计算机中的电子运动模式和头脑中神经元的某种运动方式。

Day04 惊喜:需接纳机器的思维,人工智能才有发展

如果人永远站在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人工智能永远不会有发展的可能,机器是否能思维取决与人是否能接纳机器的思维也叫思维。人愿意向机器学习,变成拥有机器思维的人,才能做出能像人一样的机器人。

佩帕特(S.PaPert)曾经说:「人的思维方式显然不同于机器。人是生物。我们如果问机器能否会思维,就等于问我们自己是否愿意将思维这一概念的范围扩大,使它把机器可能做的事情都包括进去。只有在这一点上,我们问机器会思维吗?才有意义。当牛顿说地球受到太阳的作用,它在力学方面引进了一个新的技术概念。人工智能的情况也一样,它在思维方面同样引进了一个新技术概念。」

Day05 《穿越歧路花园的有限理性》

此论文是《穿越歧路花园》的读后感,此文金句:「他只是一个拥有开拓者灵魂的极具天赋的数学家。……他的开拓性冲动意味着,一旦看见有邻家的炊烟升起,他就准备向下一正而拓荒前沿转移……其实, 司马贺始终不渝地在追求 一系列紧密相关的目标……一条连续的不间断的曲线。」这句话十分适合用来做开智部落的�招生文案,哈哈。

此文可算作是《穿越歧路花园》简要介绍,豆瓣此书的读后感不多,可提供发现另一个看待此书的角度。

Day06 《西蒙的有限理性说与卡尼曼的行为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筛选了 8 篇论文,才读到这篇论文。

这篇论文比较有意思,西蒙是 1978 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杰出贡献是他在有限理性与决策理论在经济学的应用,卡尼曼是 2002 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杰出贡献是心理学分析在经济学的应用。两者都是凭借心理学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是诺贝尔奖少有的想象,深入挖掘两者的异同,会更有助于理解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正如作者说:「以往的研究大都对经济学家的个人思想进行总结和概括,重点放在经济学家个人身上。本研究在对两位经济学家的理论和思想进行总结概括和评论后又重点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研究,使得人们对他们的经济思想和理论关系及其他一些概念有一个整体的清晰的认识。」

Day06 惊喜

关于有效决策程序,仍然可以从研究人类如何进行选择中学到很多。司马贺说:「人类头脑是可编程的,它可以获得大量种类不同的技能、行为模式、问题求解技能和知觉习惯。它从特殊情况中获得的只是它早已习以为常的函数。」我们必须预期人类头脑会使用它所有的这些不完全信息,尽它所能地简化和表示形式,如它能力所及地进行计算。

人脑是计算机的隐喻同时也意味着,人脑也可以编程,可以习得大量技能与模式,可以将任何复杂的事情转化代码,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这一点,并努力实现它。

Day07 《论科学发现作为问题解决的特殊性》

如果将科学的发现过程打个比方,你会怎么做?是在知识海洋遨游?还是在山间探寻宝藏?抑或是精心搭建一座建筑?但对科学家来讲,以上说法都过于文学与模糊,不能精准说明科学的原理,司马贺就将科学发现假设是问题的解决过程,因为只有如此的描述才可以将问题输入到计算机中,让计算机来解决问题。

司马贺采用的办法是利用机器智能、认知心理学和哲学的智慧,通过翻阅文献获取历史上做出科学发现的原始数据和相关资料,编制计算机程序模拟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剖析其中采用的科学方法,再使用认知心理学实验对人类被试进行相应的测试检验,模拟出一系列数字定律、定性定 律、结构模型和过程模型。

通过这篇论文,你才发现科学家思维与普通人思维区别,科学语言不求浪漫,但求精确,只有精确才能让知识硬化,成为人类进化的基石。

Day 08 《问题表征与数学问题解决》

在没有接触心理学之前,我一直觉得「问题表征」这个词抽象晦涩,如果我当时阅读了这篇论文,估计就不会那么疑惑了。所以,如果让我为这篇论文改个名字的话,那一定是《一篇文章读懂「问题表征」》。

可能你会问,问题表征这个词既然难懂,是否有其他词代替,或者是可不可以不学这个概念?很遗憾,实在没有其他词代替,而且这个概念十分重要。

司马贺认为: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中心环节,如果一个问题得到了正确的表征,可以说它已经解决了一半。我个人总结出比较易懂的定义是问题表征就是问题在心中呈现的画面。

P.S. 这篇论文还使用最有代表性的数字问题来解释问题表征,有图有真相,如果不熟悉问题表征这个概念的,可以读一下。

Day09 感想

筛选读完司马贺的的论文,今天开始积攒已久的关于卡片写作的论文。�平时查资料在搜索引擎找不到,就喜欢去论文库中找,找到用完,论文资料就一直放在硬盘中想找机会看,三十天读论文计划刚好可以清理这些库存论文。

其实,如果你觉得读论文枯燥,也可以找三十天清理你的收藏文章——微信收藏、印象笔记、豆瓣喜欢、知乎收藏……这些寄存的文章,每年或半年定个日子,或者像我一样发起个计划,有仪式感地清理一次,刻意输出,有成果,也有动力。

Day09 《预报未来还是塑造未来?》

这是阅读司马贺主题论文之的最后一篇,是司马贺最后一次演讲,更是此系列论文的最好一篇,不经意地用它来压轴实在惊喜。

2000 年,卡耐基·梅隆大学举办司马贺大楼落成典礼,司马贺出席研讨会发表演讲,主题是《预报未来还是塑造未来?》,不料这次演讲成为司马贺对人类未来的最后嘱咐,四个月后,2001 年 2 月 9 日,司马贺逝世。
技术与未来永远是时代话题,2000 年讨论的是互联网,2017 年讨论的是人工智能,总有人喜欢抢夺眼球,预言未来,但司马贺说,预言未来不是科学家的道德责任,这也不是科学家所能完成的任务。科学家努力去做的应该是努力促进知识的有益应用,抑制有害应用。

在人类未来的前进道路上,很少遇见来自技术力量的阻碍,更多的却是人类带来的阻挠。即使如此,司马贺依然对人类乐观,人类远不限做那些大叫大喊的观众,未来不应该是�用来预言的,而是用来创造的。�

期待现在与未来,人类对未来的争吵都少一点,能安安静静地反思,好好安置自己能做的事与机器能做的事,这样的未来才是你我都乐于遇见的未来。

写作篇

Day09 《三乘五寸的卡片——关于写作》

雷蒙德·卡佛使用卡片写作,这篇短文讲述他使用卡片的心得。文中说他经常会抄写各个作家的句子贴在写字台正面的墙上,例如:

准确的陈述是写作的第一要素。——庞德

突然,一切都变得清晰起来。——契诃夫

没有什么能比一个放在恰当位子上的句号更能打动你的心!——巴别尔

她每天写一点,不为所喜,不为所忧!——黛因生(Isak Dinesen)

卡佛会从墙上的卡片吸取灵感,而后用自己的规则构造世界,规则与才华无关,它只是一种艺术的叙述方式,但足以与众不同。

如今,我也只是一张一张卡片地写,读些文章,每天写一点,视为日常,我并不知道如此的习惯会带来如何的变化,但不做,就永不会有改进。

Day10《卡片·锦囊·诗袋·瓦罐》

凡尔纳使用卡片搜集资料,李贺使用诗囊存储诗歌,梅尧臣使用诗袋放置纸条,陶宗仪使用瓦罐积累见闻,这篇论文形式略过时,但看例子即可——写作者皆有积累素材的容器,无论是卡片、锦囊、诗袋还是瓦罐,都是当时写作者最便捷可用的工具,到现在,存储写作素材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个人偏好电子卡片与纸质卡片,现在用得最多便是电子卡片。

Day11 《快速作文原理论》

卡片写作承载科学写作之原理,最明显功用莫过于快速写作。卡片写作是素材组织,快速写作是行为结果,国内提倡卡片写作的阳志平老师,我致力实践具体化,已经写过不少的实践笔记。但如果要继续学习快速写作,就不得不回到快速作文的大规模应用领域——高考作文。

此后的论文主题阅读为「快速作文」,意图在高考作文的教学研究探讨中找到卡片写作的融通之处,构建卡片快速写作课程的「快写教学 > 快写技法 > 快写原理」。

《快速作文原理论》结合认知科学、心理学与文学理论,列举了快速写作的八种原理,这八种原理皆可一一借鉴使用。

Day11 惊喜

本来司马贺主题之后就是卡片写作,但发现研究卡片写作领域的论文少之又少,只能证明「卡片写作」并非是合适的关键词,并使用「快速写作」搜索,搜来几篇读过后才发现「快速作文」才是合适关键词,且国内已经有系统研究,有大量的资料文献。

你想过的问题别人多数已研究过,如果你找不到想要的内容,那只能证明你搜索的关键词不够源头。

Day12 《写作行为情感动力论略》

写作的动力有两种,一种是对写作行为的理性认识,即你认为写作会给你带来利益就去写。例如个人利益——写软文赚钱,写论文获取名誉,例如集体利益——写教程让众人受益,写评论让人分清事实真相等,另一种就是情感的抒发,这种动力来自人类远古时代的呼喊,歌以言志,文以言情。情感大于理性,是为写作的原动力,更容易让模因流传。古人写诗多为愤,这种持久的情感冲动,更激发人喷发的�动力。

李贽说:「且夫世之真能文者,比其初皆非有意于文也。其胸中有如 许无状可怪之事,其唯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 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垒块;诉心中之不平,感奇数于千载。」

写作之理性多抽象与空虚,情感却深厚而饱满,写作作为生命的活力体现,需在现实保持反对姿态,自我圣化,以天地胸襟直视荒谬,积聚心中之「愤」,才能保持写作旺盛的创造力与驱动力。

Day12 《写作行为情感动力论略》

延伸 > 某种程度说,「愤」这种复杂情绪更能体现人之为人的意义。

卢昌海这样说「愤」:幽默讽刺作家有时给人以愤世嫉俗之感, 其实很多这类作家是深爱时代者。 幽默讽刺大师马克·吐温曾经说过, 对真正厌恶的东西, 只会想着拍案而起诅咒它, 试图将之撕成碎片, 「从来没有足够好的幽默来讽刺它」, 他并且称自己生活的世纪为 「自有时间以来唯一值得活的世纪」。

Day13 《构建文章相似块,实现快速作文》

又发现了一个快速写作的原理:发现相似,连接组块。

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思维以组块构建。你在写作时,实际上是在大脑中搜索大量相似组块,然后按照逻辑顺序拼接。你搜索的文章相似组块越多,组块碰撞产生的灵感就越丰富,快速写作就越容易实现。

相似块在人类大脑先以按层级分类,再是网络结构连接。相似块越多,网状结构就越丰富深厚。写作能力越强,积累的相似块越多。

相似组块1)有体裁相似,例如你看到王小波的书信可能会想起傅雷的书信;�2)有结构相似,例如议论文的套路一般是立论、证据、结论等;3)有言语相似,例如鲁迅风格犀利,钱锺书风趣等。

如何构建文章相似组块?卡片快速写作就是最好的实践,在短时间集中注意力,不断给神经系统强刺激,激发相似组块的出现。

Day14 《论扇形快速作文法的性能》

快速写作最难是勾勒文章结构,传统写作几乎不教授如何勾勒文章结构,一是「文章结构」抽象,老师自己都无法形象画出文章结构,如何能教会你,二是缺乏科学「文章结构」方法论,写作是认知的实践,传统语文老师不懂认知,也不懂科学,仅仅从语文学科角度教写作,如盲人摸象,学生自然也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从经验走向经验,越学越不懂写作。

扇形写作法刚好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一是以扇形解析文章结构,所有写作新手都可以在扇形结构上填充出自己的文章;二是扇形快速写作法认为,写作=构思(认知科学、逻辑学、运筹学、结构学)+表达(语言学、修辞学等),是各学科的融合结果,扇形以信息的点线 面体的形式关系来构成扇的外形,以信息的推导和优选的内蕴来构 成扇的里质。

卡片快速写作强调以组块与碎片构建文章,而扇形快速写作法强调以结构与整体构建文章,两者融合更能实现快速写作,这篇论文强烈建议各位阅读。

Day15 《作文扇形结构例析》

此篇论文是上篇《论扇形快速作文法的性能》的写作实践,如果读完上篇论文还不懂利用扇形构建文章,这篇论文可能对你有用。

卡片创作法是组块思维,扇形结构是发散思维,扇形与卡片组合实在是绝配。具体来讲,就是围绕设定文章主题在扇形圆心角,以此出发构建分支线,分支线勾勒出组块,一篇文章大概四五个组块,每个组块都用红线——主旨贯穿起来。

注:该论文的例子可能偏向初中作文,重点参考写作指导即可。

Day15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所有开写作课程的人都建议读一读的论文,这篇博士论文足足有 261 页,如果打印出来足足是一本小书,同时论文足够优秀,可以看两三天了。

从来写作学都不能作为一门科学,因为写作不是硬科学,它不像物理,它没有原理,没有定理,不能传承,别人总结的经验不见得就在别人身上就能用。

你可以轻易在市面看到的写作课程都有以下的问题:伪科学总结、个人经验发布、模糊笼统建议、未经实践方法、简单粗暴做法……大多叫你多读、多写、多体会,而不敢将写作的教学量化、具体化、科学化。同时,大多数的写作课程都是外部导向,小时候是应试主义,写作是为了求高分,现在是功利主义,写作是为了变现,10W+。

但你所看见的好文本大多都不是外部导向的,例如《史记》,例如《项脊轩志》,好文本更多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是人文主义的呼唤,是表达欲望的倾泻,是诚意正心的结果。

那该如何改变?传统写作教学大多从教学主体出发,认为老师是主体,但实际上,写作教学并不只是老师的问题,而是老师、课程、学生的问题。老师的问题是只教学生向外求的技巧,课程的问题是笼统粗暴僵化的经验,学生的问题是只懂得找套路的方法。在我看来,这三个问题其实都是一个问题:如何诚意真心地写作?——老师需发现写作的诚意真心,课程需凝聚写作的诚意真心,学生需表露出写作的诚意真心。

Day15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任何一门课程,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核心学科;第二层次是原理知识;第三层次是教学策略。具体写作课,核心学科便是语言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等;原理知识是组块、长时记忆、短时记忆、图式、意向性等;教学策略便是各种的写作方法,例如卡片创作法,扇形写作法等。

层次侧重不同,写作课程流派自然不同,分为三个:

第一流派是文章写作,重视文章取向。文章写作意思是写作即文章,将写作视作产品。中国写作课程尤其重视文章写作,科举与现在的应试教育皆提倡文章写作,只关心文章的结果,强调「刺激反应」,不管你写的过程与心理,给出什么题目,你就写什么样的文章,要求政治正确,重形式而不重内容。中国写作课程困于文章写作,学生失去活力,老师也教得辛苦。

第二流派是过程写作,重视作者取向。过程写作即作者写作视为问题解决过程,需要将思想转化成书面语言,这个过程包含一系列的问题解决策略、认知活动等。过程写作来源于西方的信息加工心理学,关心的是写作者内心活动的组织。优点将写作中心从文章迁移到作者本人,更关心人的活动,缺点是难于调动作者的内在动机。

第三流派是交际语境写作,重视读者取向。交际语境写作的意思是以读者为中心进行写作,写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对话,提倡将写作放在现实中去,在真实交际情景中写作,解决写作动力与兴趣的问题。交际语境写作将文章产品变成商品,实现写作交际流通价值。

写作课程的三种流派各有所长,整合起来,有助构建出一门新鲜的写作课。

Day15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写作课程实在是大课题,这篇论文慢慢读。

�前面提到写作第一流派:文章写作,是我国根深蒂固的误区。你从小就可以被灌输这样的观念——写作就是一篇篇的作文。作文与说话不一样,你得按照一套现成的知识体系来学习,这些知识包括:素材与题材、构思、结构、线索、过渡、段落、铺垫、渲染等。

教写作简直就变成了教文学。

传统作文教学以文章写作的观点进行知识灌输和分解训练,以为可以教学生写作,殊不知,那简直就是「尸体解剖的盛大现场」。

Day15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今天读写作课程中的过程写作范式,这个范式是卡片写作与扇形写作的理论核心,需重点研习。

前面说到,文章写作强调「好文章的样子」,以为规定好文章的标准,学生就可以写出好文章。事实上,好文章并不能造就好作者。这种做法其实相当你在教室中央挂出一幅蒙娜丽莎,�不教基本技法,就直接让学生画出来。

过程写作就是弥补以上的不足,教会学生一步一步画出蒙娜丽莎的过程。这样,写作就不仅仅是结果,更是整理思维的过程,是学生针对某个话题思考的过程,是观察、分析、想象、联想、推理、概括、综合、评价的过程。同时写作反过来也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成长。

同时,过程写作也发明,写作并不像教科书上说的那样是一种线性过程。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写作风格的意识》中写道:「写作是将网状的思想,通过树状的句法,组织为线状展开的文字。」可见,线性文字只是写作的结果,并不是写作的过程,写作的思路总是以一系列非线性的跳跃运动,总是从一个问题和步骤跳到另一个问题和步骤上。草稿的撰写过程可能被多次构思和修改打断,写作伴随大量的改写以及往复过程。

这样就形成优秀的写作者与新手写作者的大量不同,了解其中差异可以帮助写作者养成专业的写作习惯。

Day15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为什么大多数人可以流畅说话,却不能流程地写作?这是因为说话时,交流的对象和主题是明确的,交流过程也会产生新的想法和思考,致使对话交流可连贯进行。

是否可以将说话的原理迁移到写作中,让写作也流畅起来?当然可以,这就是交际语境写作的目的——也可以理解为对话写作。

对话写作最关键的是明确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感情;明确目标后,再明确读者对象,即文章是给什么人看的,这样,写作者只需面对理想中读者把想说的意思说清楚就够了。

高明的写作者会在心中构建读者意识。读者意识指的是心中存有的倾诉或交流的对象,这个对象的存在将对文章的主题、材料、内容甚至语气、措辞产生影响。读者意识在写作中模拟了一种近似真实情境面对面对话的写作方式。

在第三种写作流派——交际语境写作中,写作的目的是为了交流,想对前两种写作流派,更关注「为何这样写?」,试图激发写作者的真情实感,发挥出写作的意义。

Day15 《写作课程范式研究》

这是开始论文计划以来耗时最长的一篇论文,不单因为篇幅长,足足有 261 页,更是因为内容足够精彩,参考书籍 209 本,参考中文文献 110 篇,参考英文文献 50 篇,不敢相信我竟然错过了这篇论文那么长的时间——如此翔实的论文多晚遇上也都是福气,再次向有意向学习写作的伙伴推荐。

这篇论文核心在于论述写作三种流派:文章写作、过程写作、交际语境写作的历史、优劣与实践,最后建议写作实践者三者结合使用。

按照美国国家写作工程(NWP)的发布的报告,写作实践中应先侧重学习交际语境写作,其次是过程写作,最后才是是文章写作。

具体实践策略:1)设计真实的任务情景,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动机(即交际语境写作,激发学生的真实写作需求);2)教给学生创新写作内容的有效方法(即过程写作,分步骤有计划完成写作,例如卡片创作法);3)教给学生结构文章和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即文章写作的技巧,例如篇章、修辞等);4)设置写作任务的检查清单(写作评价指标化,自行检查提高写作水平)。

Day16 《认知学徒制研究》

�今天开始继续读博士论文,足足 277 页——动辄读博士非我所愿,实在是读期刊论文渐渐不过瘾,已经筛过好几篇普通论文了。

《认知学徒制研究》这篇论文是在搜索写作相关论文偶然所得,估计是某篇论文的参考资料,彼时我对认知学徒的兴趣依旧在,于是就顺手下载了,今天读来发现实在好,如果你要一篇文章搞懂认知学徒制,建议就读这篇,比你去搜索引擎获取的资料专业多,也省力多了。

当然,如果你没有兴趣也没有时间读,那我就为你领读好了。

认知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有何不同?大家看附图,传统是单向灌输,认知学徒制是双向互动,需要老师与学徒付出更多精力,效果自然更好。

认知学徒有个宏大的目标,目的是为了了培养具有高级认知和元认知技能的学习者,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在专家的指导下解决问题,通过实践获得专家的内隐知识。

学徒有不同的专长和学习速度,他们相互合作,互补长短。老师更多是学徒的指导者,为学徒提供学习支持,根据学徒的实践表现而不是分数来评价学生。

王阳明的讲学就遵循认知学徒制,教学不限场地,王阳明更喜欢在草地、树下、河流边讲学,对不同学徒的问题给予不同的回答,讲学不是固定的内容,而是对话形式,随性而起,学徒更容易接收阳明的思想。

Day16 《认知学徒制研究》

先总结几条人们对学徒制的误解:

1)学徒制的中心是师傅。学徒制更像是一群新手在共同学习任务下如何利用师傅来解决问题,所以学徒制的中心永远是学徒,师傅要在日常例行活动中明晰地交流,让学徒一开始就明白这一点,留意师傅内隐知识的传递,将学习技能的责任转移给新手。

2)学徒制的核心内容是教学。学徒的学习不是通过教学,而是实践共同体。先是通过「合法的边缘参与」变成实践共同体成员,再通过「情境学习活动」解决真实任务来获得知识。

3)知识存在于书本,学习理论再实践会更好。实际上,知识本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概念知识不是抽象独立于情境的实体,只有通过实践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理解。「在实践情境中生成的知识才是现实世界中最强有力的智慧。」

4)大部分学徒知识都可以在书本上找到。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学徒知识的 20%(可能更少),更多的学徒知识是内隐知识,这种内隐知识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徒弟与师傅耳濡目染,手把手实践操作才能学会,更有重要知识是一定要在特定情境下师傅才能亲身示范、指导、清晰表达,当时的环境、思考过程、讨论环境、实际解决措施等本身已包含大量复杂信息,这些信息对学徒影响甚大,但往往并不能写下来,即使写下来也丢失了大量的细节和背景。

Day16 《认知学徒制研究》

莱夫和温格在《情境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定义学习:学习就是「实践共同体」中的「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这也是「学徒制最吸引人的特色」。

学徒制具有以下特征:

1)学徒制是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是驱动力。学徒逐渐掌握任务不是为了一个遥远的、象征性目标(例如证书),而是为了完成任务。

2)学徒总是从相对较容易、出错后也不会付出太大代价的技能开始的。

3)绩效标准蕴含在工作环境之中。对学习者能力的评价是在工作场景中自然、持续地进行的。学徒作为参与者的合法性,很少使用测验、表扬或批评。

4)教学过程并不明显。在工作场所的学徒制学习和非正式职业培训中,似乎并未进行多少教学。学徒所得到的不是来自于教者的教,而是来自于对他人工作的观察——通过和其他学徒之间的相互关系来学习。

总之,学徒被纳入实践共同体,「教师」持续参与其中并充当师傅。教师的实作表现构成了学徒要达到的标准。

Day16 《认知学徒制研究》

师傅应如何设计适合的认知学徒制?——也就是师傅如何正确带徒弟?建议分别从内容、方法、顺序、社会性着手。

内容即构成专长所需要的知识。一般可以先参考现成的学科体系框架,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筛选出重点知识,这些重点知识会被用来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完成外显知识向内隐知识的转化。此外,内容也包括师傅监控徒弟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并给予指导,矫正错误的应用姿势。

方法即促进专长发展的方式。师傅在解决问题自有一套方式,但传授学徒需要一定技巧,一般分为两个过程,一个是师傅主导的实践,包括示范、指导与搭建脚手架。这个过程主要是示范专家思维、展现内隐知识、情境反馈、监控指导、搭建框架。第二过程是学生主导的实践,包括清晰表达、反思和探究。这个过程师傅辅助学徒解决问题,让清晰理解问题、复盘重演改进、独立研究问题。

顺序即对学习活动的优先排序。一是遵从必要难度理论,先从简单再到容易,难度刚刚与学徒知识匹配,不至于太容易,但又必须挑战学徒的舒适区;二是运用多技能解决问题,避免使用单一策略,估计学徒跳出思维框架;三是先学整体技能再学局部技能。先建立整体地图,帮助理解学徒所处位置。帮助学徒理解任务的整体结构,再传授高阶的概念模型与推理策略,然后再自上而下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性即利用社会情境的多种资源来解决问题。学徒制的最大好处就是在真实社会环境中传授知识。师傅尤其要好好利用以下社会性的三个优势:1)师傅要培养学徒在社会情境的创作力,也要帮助学徒发现学习新知识的意义;2)师傅要创建实践共同体,搭建让学徒积极探讨的氛围,师傅与单个学徒的力量有限,师傅至少要收购三个学徒,搭建学习小组,学徒更容易在互助分享中巩固知识;3)师傅要帮助学徒发现内在动机。师傅要让学徒在学习中找到他们感兴趣的目标,而不是高分;4)师傅要鼓励学徒间的合作。充分授权,鼓励学徒轮流充当师傅,指导与修订其他学徒的作品;鼓励主题分享,帮助彼此探索认知边界。

Day16 《认知学徒制研究》

建议国内的学习社群的负责人都读一读这篇论文,如果能实实在在按照其中建议踏踏实实执行,必定能与其他社群有本质区别。以下是我继续读这论文,觉得执行认知学徒制的三点心得:

一、结合传统教育的使用

认知学徒制并不意味与传统教育对立,而是与传统教育结合,只是相对而言更重视真实情境的学习和专家实践的文化。

认知学徒制背后的假设是,学徒如果不参与阅读、写作和领域专家的真实实践,他们就不会发展成有技能的读者、作者,因此认知学徒制的目标之一是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师傅的内隐知识展示出来,将师傅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视化,好让学生观察、复演和实践。同时,师傅也能在复演过程中看到学徒中操作过程,给予操作建议。

这样做的理由基于如此的信念——如果是在传统教育,无论老师的课程组织得多么井井有条,多么符合学徒的实际,都不能把任何东西塞进学徒的大脑,只有学徒才能把信息放进他们的脑海。

二、搭建两种脚手架

师傅要为学徒搭建两种脚手架。

一种是玻璃箱脚手架,这种脚手架就是我们平时常用的脚手架,明确提供各种可见的支持,包括各种知识框架、解释提示、协作环境、向导指引等,让学徒聚焦于学习目标。

另一种是黑箱脚手架,这种脚手架被淡化处理,会在学徒实践时出现,简化任务,目的是让学徒更有实践的欲望。例如学徒学编程,学徒写出一个句法,编辑器会自动提示补全。黑箱脚手架适用场景多为学徒跟不上学习进度,师傅给予小锦囊。

三、过程实操建议

认知学徒制中,师傅在初期应给予较多的指导,随着学徒专长发展,师傅指导可以逐渐撤出,而让有能力的学徒担负更多的责任,建立实践共同体,学徒在此过程学会独立操作。

Day16 《认知学徒制研究》

本次论文阅读计划给我收获实在太大了,譬如以下的五张图理解认知学徒制的实践操作。

图一是基于认知学徒制的 IBM 公司认知学徒制的培训项目实例。图二是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流程图。图三是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图四是认知学徒制的模式图。图五是认知学徒制实践重点。

这五张图的亮点实在太多,谁能读懂并能实践应用,谁就是赢家,个人觉得最有用的就是写作部分的实例,未来我将一一应用到我的课程中去。

产品篇

Day17 《互联网产品经理岗位职责研究》

从此篇开始切入认知与产品主题。

看完这篇论文对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有常识性理解就好,例如产品经理相对于其他职位,例如会计、设计师、程序员等,更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职能偏矩阵而不是直线,是以对外输出的产品为中心的管理负责制。
产品经理的原型是品牌管理,优秀品牌以创新和持续改善为基础,需要从组织上成立一个职位历遍公司运作与活动,打通研发与市场的隔阂,更好地从战略高度思考和执行品牌方案。品牌管理的目标对象是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品牌,而产品管理则主要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目标负责,可以是产品的销量、产品的活跃用户数、留存率等等。

Day18 《互联网产品经理岗位职责研究》

一篇论文说清楚产品经理具体做什么。

相比知乎上各种各样的答案,这篇论文的现实采访了在职产品经理,统计产品经理招聘需求,统计产品职责关键词,分析中肯,数据罗列清晰,比较贴合实际。一年后的我如果要带产品经理助理,肯定是先把这篇论文甩给他看看,部分数据可能已经过期,但核心思想不变呀。

P.S.附图中优秀产品经理素质表简直就是所有优秀人材的共同特征,看起来简单,然而知道并不代表做得,单单做好一条就足以付出巨大心力,需要经历各种故事。

更多的感慨是,想正儿八经地学东西读轻松的材料难有进步,还是得啃枯燥的条目清单。

Day19 《产品符号学的设计思想》

学习产品不得不理解这两个学科:产品语义学和产品符号学。

一句话解释产品语义学:好产品的使用符合人性,就像人天生会使用语言。1)好产品不言自明,用户通过产品外形或界面就能学会识别产品功能;2)好产品会适应用户,用户每操作一步,都能自行操作下一步;3)好产品能使用户自教自学,不需要使用说明书,自己玩一阵子就能学会。

一句话解释产品符号学:好产品的表达符合人性,就像人天生知道箭头代表方向、红色代表警觉等。
产品经理应当把语义学和符合学的知识应用在产品设计中,使用户一看就明白它的功能、它的操作方式,让用户在各种操作尝试接收到反馈信号,使用户能够进一步了解产品内部的运行行为,从而使产品行为变得透明。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重新学习陌生的操作方法。例如,用户在什么位置寻找开关?把什么形状的东西理解成开关?怎么发现操作方法?产品的形状颜色为什么会引起错觉。

把产品符号学的思想用于电产品设计,就是要从人的视觉交流的象征含义出发,使每一种产品、每一个手柄、旋钮、把手都会「说话」,它通过结构、形状、颜色、材料、位置来象征自己的含义,「讲述」自己的操作目的和准确操作方法。

Day20 《产品设计的符号隐喻修辞方法研究》

你不能通过符号学教科书学到符号学的精髓,只能通过产品,因为产品是符号学的最佳实践,尤其是商业产品,商业产品追求利益,会无限放大符号学的意义。

情人节是符号,爱情是意义;双十一是符号,欲望是意义;圣诞节是符号,欢乐是意义。

符号负责制造产品,意义负责承载情绪与记忆。好产品需传达符号,承载意义。

产品设计的本质是构建一种未来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符号学有助于设计出有创意符合人性,代替人说话的产品。

Day21《基于产品造型的设计符号学研究》

产品与设计学和符号学结合真能产生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读产品论文的好处就是不经意又拓展了你的认知边界,这次的新发现是「感性工学」。人类购买大多源自感性,分形人的感性,并加入商业设计,制造出给予人类喜悦的产品,就是感性工学。

设计产品的目的是在产品中创造文化价值,创造出来的文化价值如何传递?将产品符号化,将人类和世界的沟通更通畅。

产品的设计过程就是将产品的文化价值用各种设计符号根据相关的语构学规则组合起来使文化价值视觉化的过程。

Day22《产品体验设计研究》

看过去的论文引用过去优秀产品设计的例子,你可能会发现当时设计的老气,而在当时你却发现不了。

这种感觉在电子产品领域尤为强烈,例如手机、笔记本等,但在家具设计,尤其是无印良品,你却很少发现,原因是无印良品的家具很少过度设计,所有产品几乎都是基本款,更深层的原因是用户对家具产品的需求与体验少有变化,而电子产品一直在变化,以手机为例,通话 > 拍照 > 身份 > 娱乐 > 社交 > ……这些需求与体验是当时用户并没有想到的,而是产品体验设计出来的,这些产品就代表用户的购买理由,而不是代表需求,需求是创造出来,它就是购买理由。好产品体验设计的方向并不是满足需求,而是不断放大产品购买理由。

Day23 《产品体验设计中情感体验研究与应用》

科技越发达,产品越硬,就越需要软的情感体验来平衡。就如现在的手机,初期噱头是像素、处理器、内存的数据血拼,如今噱头是柔光、手感、符号、身份认同的定位之争,产品设计不仅仅是工业问题,更是美学问题,而美是由情感决定的。做好�产品的情感设计更能让产品产生另一可供性。

例如菲利普·斯塔克的代表作「Juicy salif」榨汁器,作者这样解释他的作品的:「一次在某个餐馆,这个章鱼般的柠檬榨汁器跃入我的脑海,于是我将它勾勒下来……四年后它竟变得妇孺皆知。但对我言,它主要是件小雕塑,而不是有着什么实质功能的家庭用品。它存在的真正目的不是榨千百个柠檬,而是让一个新上门的女婿能与 岳母有些饭后的谈资。」

强调情感体验的产品设计是对人类的精神与情感需求的开发与创造,是对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设计。

Day24 《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层次研究》

产品设计讲究用户体验,如今用户体验理论已相对成熟完善,新手学产品可以看这篇论文可以看到用户体验设计的一系列书籍介绍,感兴趣可以按图索骥。

用户体验最直观的事情就现在各种电子产品的开箱报告/体验报告,消费者看用户写的体验报告,感受别人使用产品时的感官、行为与情感反馈,产生购买理由。现在已有商家看到这一点,而发布众测计划,免费让小部分人使用产品,写众测报告,也就是产品体验报告,改进产品体验。

P.S. 下图可以用作产品体验报告的模板。

Day25 《产品造型风格意象认知的研究》

感性工学能找到的资料不多,这篇论文提供了比较详细的解释,个人总结的解释:将人类的感性科学化、工业化的商业实践。

其中感性工学的逆向定量推论程序值得一看,具体就先收集让用户对产品的积极感性词汇,可以通过杂志或访谈,然后以此为结果倒推产品的设计数据与材料,以此形成一套属于自己产品的感性工学系统,供用户与设计师参考。

惊喜的是,这篇论文同时提供产品语意学的五个分析指标:环境(这货是否与环境协调)、记忆(这货是否符合记忆生存优势效应)、操作(这货是否符合尝试操作)、运行(这货是否面对心理层面诠释运行机理)、使用仪式(这货如何与用户心理互动)。

同时还有符号学、行为符号学、产品造型符号学、设计符号学的相关解读,可以作为拓展知识面的材料阅读。
最后是产品的积极情感认知分析,也就是感性工学的感性理解。人人都喜欢使用美的产品,美大多有愉快的情绪产生,包括有感知、想象和理解,熟悉符号的物理特征与语意,更有助于设计师呈现出美的意象。

Day26 《基于感性工学产品造型设计的理论分析研究》

如今的社会从来不是理性社会,而是感性社会,人们想要从商品不再仅仅满足于功能,更希望符合自己的感觉,但感觉如何量化?就需要感性工学将人对产品的感觉意象量化,从而工业化生产。

感性工学如何应用到产品说明?

例如你向用户解释一张 3*5 英寸的卡片大小,数据冰冷也不直观,而且大部分用户根本不知道英寸的概念,但如果你跟用户说�是巴掌大小的卡片,用户就知道了。

例如你向人解释车内的空间宽敞,如果使用厘米,用户只能自己体会想象,一脸懵逼,但如果你说后排膝部空间两拳以上,用户会拿出手来衡量就心中有数了。

例如你向用户解释这个鞋紧不紧,紧的概念很难衡量,但如果你说如果穿下还能放下一个指头,鞋子就刚合适。

感性得出的数据虽然不准,但对用户来讲却更清楚明白,也更喜欢如此人性的描述。

Day27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

符号学家 C ·莫里斯提出的行为符号学指出,每一门科学都要符号来表述研究成果,所以符号学是一种元科学。这个观点比较新颖,以前看看符号学是作为一门辅助学科,但是辅助学科更有可能作为设计、商业活动中的秘密武器。

论文大篇幅介绍了产品语意学隐喻的手法,借助隐喻,产品的灵魂得以存留。产品的隐喻更像是一个容器。设计师对世界的认识,人类思维的特性、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都存在隐喻之中。

Day28 《工业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

产品理论尤其宽泛,但终归出自实践,产品好,文字好的产品经理本已稀缺,所以在论文中发现好的产品理论实在难。

成为圣人的方法不是多读书,而是想办法成为圣人;成为产品经理的方法也不是多读论文,而是想办法成为产品经理,先是成为学徒或助理,获得合法身份,继续结合实践,抽象出产品经理的一般规律。

此后,再结合现在优秀产品经理的随笔或书籍,然后在书籍中发现其思想来源,自己找来读,知行合一。三十天论文计划即将结束,产品的实践也应该开始了。

回到论文。这篇论文的金句:用户需求是根本,但需求不一定是功能,功能是工具,需求才是价值。

Day29 《感性工学及其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此论文的新颖点:用户的需求虽然复杂,但也有科学的产品需求模型——狩猎模型。这个模型将用户的产品需求分为三类:

  • 基本需求:用户基本需求,即使投入大量成本,满意度也不高。例如手机通话功能。�
  • 线性需求:用户极限需求,需求越满足,用户越满意。例如手机价格,越便宜越好
  • 刺激需求:用户实际存在并没有意识到的需求,即使没满足,满意不会下降,但假如满足,用户满意度大幅上升。例如手机的曲面屏。

这三种需求会随行业发展而变化:刺激需求满足,用户满意阀值升高,就变成线性需求,再过一段时间就会变成基本需求。

此外,此文的感性工学研究相对详细,感兴趣可继续深入学习。

Day30 《设计新理念:感性工学》

这里面居然有提到司马贺的《人工科学》是感性工学的理论基础与出发点,兜兜转转,竟然又回到了司马贺,实在是惊喜,更坚定重读司马贺《人工科学》的决心。

此论文是感性工学的综述,首次理解感性工学可读这篇论文,感性工学对艺术的科技化作出努力的尝试。

在这里,我看到感性工学更完备的解释:感性工学是将人们的想象及感性等心愿,翻译成物理性的设计要素,具体进行开发设计的技术。

感性工学如何实践?这里有个例子:通常首先收 集 600—800 个描述感性的词语,再从中选择近 100 个最相关的词语进行分析;第二,设计调查或实验 来检验感性词语与设计要素的相关性;第三,利用 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来建立感性工程的系统性框架, 通过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和模糊逻辑的几何方法等 的运用,建立相关的数据库和计算机推理系统;第 四,每隔三到四年,通过调整感性工程的数据库, 将新的感性数据扩充进入数据库,由此来研究顾客 对产品喜好的变化趋向。

日本敏感的性格居然作出了如此有价值的学科,不得不令人佩服。

ChangeLog

  • 2017-08-22 开始读论文,此后持续阅读
  • 2017-10-27 阅读三十篇论文完毕
  • 2017-11-01 系统整理成为日志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829评论 1 3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603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846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600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80评论 3 27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95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36评论 2 2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62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53评论 0 22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42评论 2 2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47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90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93评论 3 22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8评论 0 18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64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2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