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摆脱平庸走向卓越?


去年年底,华为任正非接受央视采访,就“时下的华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而后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讲话1W字文稿公布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

这10000字的邮件稿中,无一不透露着一个信息:

我们的苦日子来了,放弃平庸员工。

也是在去年年底,朋友圈有一篇文章刷屏:《真实故事| 失业的中年人:奋斗15年,被裁10分钟》,一位外企员工在公司奋斗15年,最终还是免不了被裁的结局。

华为的苦日子来了,作为职场人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呢?

所以,一定要从摆脱平庸,可以平凡,但绝对不能平庸。




01没有什么天才,天才不过是训练的产物

“没有什么天才,天才不过是训练的产物”

这本是著名畅销书《刻意练习》中最主要的主张。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K. Anders Ericsson在“专业特长科学”领域潜心几十年,研究了一系列行业或领域中的专家级人物:国际象棋大师、顶尖小提琴家、运动明星、记忆高手、拼字冠军、杰出医生等。

他发现,不论在什么行业或领域,提高技能与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全都遵循一系列普遍原则,他将这种通用方法命名为“刻意练习”。

艾利克森认为决定一个人是否平庸与卓越最关键的不是天赋,而是是否经过大量重复的刻意练习。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音乐神童莫扎特,莫扎特一直被无数人认为是音乐界的天才,是天生就带有无法解释的天赋,很多传记里就记载了关于莫扎特很小的时候,便能弹奏大键琴、古钢琴,演奏小提琴等,6岁就开始在欧洲巡回演出,并且开始作曲,8岁时写出第一部交响曲,12岁时创作一部歌剧。在这方面,莫扎特就是一个天才。

但实际上,经过作者的大量研究发现,莫扎特在4岁开始就接受他父亲高强度的训练,而在18世纪的欧洲,当时并没有多少小孩进行过训练,所以,莫扎特的表现才显得如此突出。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见证了很多五六岁的孩子可以表演小提琴、弹奏钢琴,从今天的视角看,莫扎特的成就并没有当时那么惊人了。

另一个可以确切的是,莫扎特创作第一部曲子是在他15岁或16岁时,并不是6岁,而在那个时候,他已经在父亲的指导下经过了十年的刻苦训练了。

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中指出:

天赋或者智商,可能在刚开始学习某项技能时具有优势,但作用绝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可以说是微乎其微,且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小,到最后,练习的时间和质量反而决定了成就的高低。

因此,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便是:那些天才,并不是天生就能做到很好,一定是他们经过了大量的练习,如果我们也想在某个领域有所成就,练习是唯一最重要的因素。

这听上去是一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


02想要成为专家,需要10000小时吗?

2008年,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出版其著作《异类》,针对艾利克森对柏林小提琴学生的研究演绎出了“一万小时法则”,根据这一法则,格拉德威尔认为想要在大多数的行业或领域之中成为大师的杰出人物,至少需要1万小时的练习。

一万小时法则,具有无比抗拒的吸引力,很容易被大众记住,因为它满足了我们对某种简单因果关系的渴望:只要你在任何一件事情上花1万个小时来练习,就会成为大师。

事实上,“一万小时法则”在今天这个时代,已经严重不符合发展实情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工作勤奋,也经常看书,甚至有的还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并没有成为某个领域里的专家,有的甚至还面临裁员的风险。但也有一些人年龄大不,经验不多,却能作到专家级别的地步,比如我们的李叫兽。

由此,可以肯定的是1万小时并不是成为大师的最低阈值。

例如,优秀专业演员的专业技能习得往往是3500小时,而记忆专家技能的习得也不需要1万小时,只需要数百小时。

根据另一个心理学家海耶斯的研究,一个作曲家从学习音乐到写出优秀作品,平均需要20年的时间,一般不止1万小时;艾利克森对史蒂芬超强记忆力的实验也只做了200个小时,就能使史蒂芬成为当时世界上能记住最长数字串的第一人。

更为糟糕的是,我们许多人把1万小时当作一种承诺,认为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只要做到1万小时的练习,几乎人人都能成为该行业或领域的专家。但在艾利克森的研究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迹象。

艾利克森研究认为,那些杰出的人在练习的时间上比那些优秀的人所花的时间多得多。

实际上,即不存在1万小时的最低阈值,也不存在练习1万小时就一定能成为专家,1万小时法则想告诉我们最重要的就是:

在任何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行业或领域,想成就一番事业,致力于变成业内的杰出人物,需要付出许多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也许并不需要恰好1万小时的练习,但要花很长时间练习。


03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1万小时的练习并不一定就可以成为专家,因为这里的练习并不是无差别或是简单的练习,而是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为了提高绩效而被刻意设计出来的练习,它要求一个人离开自己的熟练和舒适区域,不断地依据方法去练习和提高。

比如,足球爱好者只不过是享受踢球的过程,那些普通的足球运动员也只不过是例行惯事地训练和参加比赛,而顶尖的足球运动员却是不断地发现现有能力的不足,并且不断以自己不舒服的方式挑战并练习高难度的动作。

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人有十年的工作经验,却没有成为更优秀的人,而有的人只有几年工作经验,却老道得像个老司机?

因为他们刻意练习的程度不同,有10年工作经验,但是大部分时间都在无意识地重复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真正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10小时都不到。他们并不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只是把一年工作经验重复用了十年罢了。

有的人只有2年工作经验,但是每天花费大量额外的时间做刻意练习,不断挑战自己完成任务水准的极限,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可能会有1000小时。

表面上看是10年和2年的差距,实际上是10小时和1000小时的差距——因为真正决定水平高低的,并不是工作时间,而是真正用于刻意练习的时间。

那什么样的练习才是刻意练习呢?

艾利克森给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点:

首先,刻意练习要求发生在舒适区外;

心理学家把人的知识和技能分为层层嵌套的三个圆形区域:

最内一层是“舒适区”,是我们已经熟练掌握的各种技能;

最外一层是“恐慌区”,是我们暂时无法学会的技能;

中间一层则是“学习区”。稍微高出一点我们能力范围;

只有在学习区里面练习,一个人才可能进步。刻意练习则要求尽可能的在舒适区之外的学习区进行练习。长时间停留在舒适区,能力基本上很难成长。

在学习区练习,有一个很好的标准就是:当你练习完一个任务的时候,回想一下,我是否离开了舒适区,即正在做的事情是否很轻松的就完成了,并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和学习?

在《刻意练习》中,艾利克森举了一个例子:

往往那些开了几十年的伦敦出租车司机,他们的车技并没有只有2,3年车龄的车手技术好。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并不需要多好的技术,能把客人送到指点地点就行,这样的标准也使得他们在练习开车的时候处于一种舒适的状态,所以他们停留在舒适区,按照自己习惯且熟悉的方式练习;

反观专业的赛车手们,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每天都会接受高强度的练习,在每一次转弯时,都要思考我要如何更快,在每一次变档提速时,都要想想怎样更快。所以,他们每一次练习都在学习区中,一切任务都不会显得舒服,需要有意识的付出和结果对比。

再比如,我学做菜时,前几次可能会百度一下,红烧肉怎么做?要准备什么材料,顺序是怎样的,做上几次后,流程就熟悉了,不再需要百度,可只做过几次,味道能有多好呢?

所以,我就想,如果再这样重复做下去,肯定味道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有去思考哪里做得不好,下次在开始之前,应有意识的去练习那个步骤。

同样,学习,不也是这样吗,如果只是很舒服的按部就班的做下去,根本不会变得更优秀,甚至还会出现技能倒退,要有意识的让自己处于学习区,即离开舒适区,让自己不那么舒适的方式进行训练。

其次,刻意练习是大量重复性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这里的重复,并不是对整体的重复,而是对专一,专项技能的重复。

比如,在那些武侠电视中,练武并不是一上来就开始练习武功秘籍,而是先大量的练习基础功,扎马步,打木人桩,挑水等,先把这些专项技能重复的练习之后,再开始练剑法,心法。

小时候,学习体操和音乐时,强调“分块”练习,首先把整个动作或者整首曲子过一遍,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最后再拉通练习。

背书也是如此,先一段一段的背,然后再整体背诵。写作亦是,写作技巧和手法多如牛毛,把你最认同且适合大众的技能大量重复的训练,就能写出读者喜欢的。

所以,要想在某些领域刻意练习并且成为优秀的专家,就需要对某些关键技能进行分块,并且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

第三,刻意练习是高度集中专注的。

精力和时间一样,具有排他性,用在这里,就不能用在那里,用在那里,就无法用在这里。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需要精力高度集中,如果一心二用,不够专注,那效果会大打折扣。

看书的时候,如果没有用心去想,用脑去思考,只是走马观花似的读一遍文字,那对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

我个人一直认为听书一个很鸡肋的学习方式,因为听书的时候,受干扰的情况太严重了,一般听书都是在同时做两件事情,通勤路上听,跑步时听,等人时听……,可能哪里冒出一声大叫就能把你的注意力吸引过去,干扰因素太多了。

李笑来说:能够长时间的专注,是区分一个人平庸与优秀的关键能力。

在刻意练习的过程中,必定也要做到专注,达到心流状态。

最后,刻意练习是要持续获得反馈。

反馈意味着,我们能够知道每一次练习中,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做得不好,那是什么地方出错了?下次该如何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一步一步向你的目标前进,也才能一步一步的向上提升。

正因为刻意练习要有反馈,所以艾利克森建议 ,学习任何技能时,最好找找该领域里比较好的导师,导师能够在第一时间指正你的错误,让你可以第一时间获得反馈,以便下次做得更好。

从这一角度讲,付费学习,算是一条快速成长的捷径之道。因为在这一领域,已经有人走过了,知道哪里有坑,哪里可以怎么做更快,这就是导师带给你的反馈。远远好于自己摸索。自己摸索是最大的成本。

没有有效的反馈,就如同自己一个人抹黑走夜路,乱窜。更甚,在错误的方向或用错误的方法,越走越远,这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所以,在刻意练习中,一定要给自己持续有效的反馈。

04 结语

正如艾利克森所说:天才都是训练的产物。

而且我们也知道刻意练习就是最强的练习体系,就是最普遍的原则,那为什么还是有二八原则的出现呢?

因为,刻意练习是反人性的。

可反过来说,任何成长都是反人性的。如果你觉得道路好走,那你一定是在走下批路。

刻意练习,意味着我们不能很舒服的练习,不能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训练,意味着要把一个动作练到吐为止,意味着百天如一日的练习;意味着精神高度集中,不能走神;意味着必须反馈,然后反思,再行动,如此循环。

总之,如果你觉得很轻松,那很可能意味着你并不是在刻意练习。

但,如果持续的刻意练习,可能带来你的就是无尽的成就。

最后,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也鼓励你:知识重在知行合一,知道且做到。

END

阅读书籍:《刻意练习》,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K. Anders Ericsson。

参阅书籍:《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或者读读这些文章

刘润:写作24年,从5块到6000万的三条终极写作武器 

如何高效学习? 

工作中80%的能力问题,实质是态度问题 - 简书

工作中80%的问题,都是沟通的问题 - 简书

写作,如何坚持下去? - 简书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511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495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595评论 0 2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58评论 0 1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15评论 3 2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72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12评论 2 29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37评论 0 1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17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28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16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73评论 2 2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53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2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0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2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58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