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徐爱录上(1-44)》学习心得

《传习录•徐爱录上(1-44)》

      传习录是中国传统文化最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传统文化入道的法门。有个说法“心学之后无六经”,我非常认同。

        儒家有四圣:孔、孟、朱、王,也有说法,儒家有两个半圣人:孔子和王阳明,那半个是曾国藩。

        还有一个说法,把王阳明跟孔子并列,实在是贬低了王阳明,中国历史上有三个圣人:老字、六祖慧能、王阳明。

        这些说法都说明了王阳明心学的伟大。阳明先生是我的人生灯塔,生命导航仪。传习录跟论语相似,我们能看到的有的都是先生跟弟子的对话,或者先生的书信、公文、奏折、书法,都是先生一生的写照。

        徐爱是先生的妹夫,也是先生的第一个弟子,是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惜乎英年早逝。本篇是徐跟随先生学习的笔记,也是先生日常言行的记录。为我们展现了真实的先生。

        徐爱在序中说“十余年来,竟未能窥其藩篱”,意思要说自己跟随先生学习十余年,都不敢说入门,目的是告诫后学,少自以为是的评判先生的心学。这是徐爱在警示我:搞不明白的,不合乎自己的标准的,不能认为圣人也有错的时候,一定牢记,宁愿相信是自己错了,是自己修为不够,还搞不懂。

        知行合一,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之一,是阳明先生是龙场悟道后最早提出来的。知行合一,我们常常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知道做到,这么题解也没问题。同时,如果修行阳明心学的话,就太肤浅了,就贬低了阳明心学。在徐爱录里有关知行合一与先生的对话极其详尽。

        有这么一段对话很精彩。

        爱曰:“古人说知行做两个,亦是要人见个分晓,一行做知的功夫,一行做行的功夫,即功夫始有下落。”

        先生曰:“此却失了古人宗旨也。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又有一种人,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所以必说一个行,方才知得真。此是古人不得已补偏救弊的说话,若见得这个意时,即一言而足。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知的功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功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闲说话。”

        读到这里照见了自己过往,要么是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要么是茫茫荡荡悬空去思索,全不肯着实躬行,也只是个揣摸影响。很多事想了好多年也不行动,整天不是妄想就是冥行;如行尸走肉不知从哪里来,也不知去往哪里;先生说,这可不是小病痛。

        近几年的学习,使我摆脱了这种状态,开始在路上,直到有一天,我读《传习录》有一句话“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我是个教育公司,自到这句话欣喜若狂,再查“成德”,易经乾卦云: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荀子劝学云: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看到这些,内心升起喜悦,这不就是我的追求嘛。于是把公司更名为“成德教育”,并集先生书法“成人成己,明德至善”作为公司核心价值观(先生说:至善者,心之本体。至善是明德的终极目标)

图片发自简书App

        每当想起成德教育这个字号,或者是做着成就别人事,成就员工、成就客户、成就家人、帮助朋友,行在“成人成己,明德至善”的路上,每每都内心充满力量,不再迷茫。 我也清楚,自己也只是在路上,很多情况下,还会妄想冥行,时而清醒,时而迷糊,人生总算是进了一大步。

        还有一段,也深深的触动我。

        孟源有自是好名之病,先生屡责之。一日警责方已,一友自陈日来工夫请正。源从傍曰:“此方是寻著源旧时家当。”

      先生曰:“尔病又发!”源色变,议拟欲有所辨。 先生曰:“尔病又发!”因喻之曰:“此是汝一生大病根!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些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照见了自己的自以为是、求认可、求认同,这也是我一生的大病根,经常犯病,必须连根拔去。

事上磨炼是阳明心学的重要观点,有一段,先生讲“事上磨”,这也是拔除病根的好药方。

        问:“静时亦觉意思好,才遇事便不同,如何?”

        先生曰:“是徒知静养,而不用克已功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

      照射见了自己有跟徐爱一样的困惑,在课程中感觉很好,此刻在写学习心得,也觉得很好,遇到事的时候就没有这么好,就不一定能hold的住自己,先生说人须在事上磨。没有捷径,学多少没有用,做到多少才有效。

      心学之后无六经,有一段说明之。

        问:“看书不能明,如何?”

      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又不如为旧时学问。他到看得多,解得去。只是他为学虽极解得明晓,亦终身无得;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

        这也照见了过往,自己学习经典的误区,“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记得上学时,为了考分,用脑子去分析,去翻译,作为学生为了考分也没错。可是毕业了,参加工作了,再读经典,不在自己心上体当,抓不住“为学头脑”不拿经典照自己,反而去要求别人,现在想起来,多么无知啊。

        非常喜欢先生的一首诗

《睡醒偶成》

四十余年睡梦中,而今醒眼始朦胧。不知日已过亭午,起向高楼撞晓钟。

起向高楼撞晓钟,尚多昏睡正懵懂。纵令日暮醒犹得,不信人间耳尽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688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559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749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81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41评论 3 2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84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22评论 2 29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47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41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39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33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83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75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0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4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5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18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