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想研究死亡焦虑

“未知死,焉知生。”我们这一生做得所有所有的事情,都是希望我们在某一天,生命戛然而止或寿终正寝的时候,回顾此生,问心无愧的说一句:“我没有虚度我这一生”。但是,我们手头正在做的事情,是我们真正想做的吗?想象你现在知道你生命的确切长度,知道你将不久于人世,你会有什么改变吗?

2015年夏天的时候,我偶然间在书上邂逅“恐惧管理理论”(terror management theory),当时看到书上有一个有趣的观点,是说有研究者假设,人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死亡之后会更加寻求亲密关系,对自己伴侣的评价变高。顺着这原初的好奇心,我搜索了相关的文献综述,读的入了迷,从此便扎进了思考和探究“死亡焦虑”的深海中,至今未移情别恋。

By DailyDreamer

这个理论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的野心,它试图将人类一切社会行为的根源归结于对于死亡的恐惧这一最深层次的焦虑上。它认为,人类和所有的动物一样,都有求生的本能,但是人与动物所不同的是,人类拥有宝贵的自我意识,这一自我意识在带给人类更高级的智能的同时,也使人意识到自己终将死去,我们的自我意识将我们暴露在“求生本能”与“必死意识”的困境之下,产生了根本性的对死亡、对人存在处境的焦虑。而人们为了应对这种焦虑,不让他每时每刻影响我们的生命历程,发展出许多心理防御机制。其中,最主要的两种,第一种是文化世界观,人们建立起一系列的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观念,以及文明社会的体系,比如相信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有秩序的、有规律可循,比如神话传说、比如道德观念,比如宗教信仰,比如国家民族等,另一种是自尊,人们通过遵守自己建立起来的这些信念体系,来获得自身存在的价值观——我是这个有意义、有秩序的世界中有价值的一员。通过文化世界观和自尊之下的诸多具体的方式,人们投入一个超越自身有限性、必死性的更庞大的体系中,以此来平复自己的死亡焦虑,追寻一种象征意义上的“永生”。简单来说,这个理论认为人类的一些在社会中的行为:例如遵纪守法、追求成功、扬名千古等等,甚至建构文明社会本身,都是为了应对死亡带来的焦虑。人们在社会这个“大机器”中忙忙碌碌,说到底是为了不整天去担忧自己终将一死这件事。

除了野心之外,这个理论也通过数百上千个实验验证了其主要理论:例如,研究发现,当人们的死亡意识被唤起的时候,人们对于违背道德的人或事会更加厌恶,惩罚力度会更大;会更加拥护和认同本国的价值观,诋毁外国的价值观;会更加排斥外群体的人;会更多的选择去做自己擅长的事情来增强自己的自尊水平;会希望交更多的朋友;会对自己伴侣的行为更宽容;团体中的人们会坐的更紧一些;人们会更多的从众……有很多很多的行为,都会在人们的死亡意识被唤起之后表现的更加明显。这些行为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宗教活动、亲密关系领域等诸多领域的很多行为,并且有更多的行为表现被纳入到这个体系下,仿佛正如这个理论雄心勃勃的假设那样: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随便配点图~

然而,这个理论中也有一些矛盾的结果,这些矛盾对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例如:在一些研究中,人们在意识到死亡之后更加追求财富,变得更加吝啬,而也有一些研究发现,人们在意识到死亡之后会变得更加慷慨,更愿意捐款,更多的慈善行为。是什么导致了这一差别?此外,从传统的恐惧管理理论研究中,我似乎看到,死亡意识被唤醒后,人的行为会变得更加具有“防御性”(defensive),会更倾向于保护内群体的价值观,维护自己的自尊,甚至贬损外群体,贬损他人,小到歧视、刻板印象,大到群际冲突、民族矛盾,或许都是这一类的防御性行为,然而另一方面,又有这样一群非常特殊的人群,他们亲身经历过死亡,从大灾难中幸存,或者是从病魔那里死里逃生,大部分有过类似濒死体验或经历过创伤后幸运的度过创伤期的人,他们身上的变化确实另一种现象:他们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不再认为财富、名利、美貌是重要的,相反,他们更加追求内在的东西,追求与他们的联结,追求充实和祥和的生活,更加感恩生命,关注当下和内心的富足。这样的转变让处在二十出头时常迷茫混乱焦虑的我心生羡慕,也让我迷惑,同样是面对死亡,为何人与人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同样都走在向死而生的道路上,为何有些人能够心怀敬畏和感恩,找到明确的方向,而有些人却似乎难以直面这个事实,努力用浮躁的事物填补内心的恐惧,到头来换来的只是更多的不安和浮躁?

后来我遇到了欧文·亚隆和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在他的书中,我似乎找到了答案。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有两种模式:日常模式与本体模式(ontological mode)。在日常模式中,我们被物质世界消耗和分心,心中充满对于世界上的事物如何存在的好奇,从而回避对人本身存在处境的思考和意识。在本体模式中,我们集中注意与存在本身,我们意识到自己生命的有限性,意识到我们处境中的不确定性和孤独感,同时充满对世界上事物存在的赞叹。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日常模式,但是,哲学家们常常提到的某些“边界体验”——某些紧急的情况——往往会我们“震”出了日常性,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于存在本身。这些边界体验包括亲人朋友的去世,包括生活中重大的变故,而最强大的边界体验就是面对一个人自身的死亡。在日常模式中,我们忙于日常事务,思考着如何谋生、升学、升职,我们为了十几年几十年后的生活忧心忡忡,我们幻想着自己美好的未来,我们为了理想而热血沸腾或捶胸顿足,唯独,我们把死亡这件唯一确定的事情放在脑后,假装我们永远不会死,假装那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情。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虽然理性上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死,但其实潜意识中人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人们无意识的拒绝死亡这个事实,因此用调侃、用去情感化的方式来面对这个意识和潜意识的巨大冲突。直到有一天,我们发现我们到了某个年龄,身边出现了变故,甚至一场不大不小的疾病,就让我们不得已从日常模式被震到本体模式,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有些东西离我们比想象的要近,面对死亡,面对人本身的存在处境,我们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强大。

随便配点图~

然而,本体模式的魅力在于,看起来处在本体模式中的人们渺小无力,但当我们以本体模式生存时,我们处在一种特别的、准备进行改变的状态中。在这个状态中,我们接纳了自己的渺小和有限性,这个过程尽管痛苦,但是能让我们发现生命本身的力量而不依托于日常模式中外界事物的证明,能够让我们发现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那些经历过死亡的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改变就是有力的证明。

困难的是,日常模式中外物对我们的吸引力往往是很大的,我们很容易被那些事情分了心,忘却我们的存在本身。美国911事件之后的3个月,研究者发现美国大学生重新对他们自身、与他人的关系、世界观等进行重新评价,更多表现出对于人脆弱性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感恩。此外,社会上的捐赠、慈善、利他行为增加。然而6个月后,这种现象逐渐消失,人们开始关注更多外在的价值。

欧文·亚隆认为,我们一生都在发展各种各样的防御机制来应对死亡。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我们会通过动物的死亡、花朵的凋谢意识到生命的有限,从而联想到自己有一天也会面临同样的命运,儿童怕黑、喜欢看到动画片里的主人公复活,这都是死亡焦虑的表现。随着慢慢长大,我们掌握越来越多的成人世界的法则,儿童对死亡的关注和担心会被成人世界的种种任务——学习,成家、立业——所分散。但是我们总会在生命的某些时刻意识到我们存在的处境,那可能是你一个人待在宿舍的时候,可能是你忙完一阵子感到空虚的时候,可能是你人到中年,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可能是你正踌躇满志,身体却不听话出现了问题的时候。

所以我想,尽管面对死亡,我们都无能为力,但是我希望通过对死亡焦虑的研究,让人们看到,我们面对死亡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有多少行为最初是出于无意识的对死亡焦虑的逃避,却产生了防御性的、并不能真正抚慰到我们焦虑的行为。这些防御性的行为,离真实的我们越来越远。我们害怕陷入悲伤,但是却不知道悲伤在让人感到渺小的同时,我们也最接近真实的自己,同时也唤醒了我们改变的力量。

有的人会说,为什么非要研究死亡呢,多晦气啊。这样的言论,存在主义大师欧文·亚隆早就听过很多了,他常常在书中举一个例子: “莫搔不痒之处”,没有人会愿意一直想着死这件事,而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那种感觉就好像直视骄阳,因为太刺眼,所以人们大都不愿意直视。但他本人却相信:死亡可能会摧毁我们,但是对死亡的态度却能够拯救我们。我记得曾经在书上读过一句话“when you learn to die,you learn to live”当你学会面对死亡,你就学会面对生活。前不久有幸跟着导师一起去苏州戒幢寺参加一个心理学与佛学对话的论坛,佛学大师、心理咨询界大师云集,医学界也有代表前来参会,大家聚在一起讨论的话题正是“死亡焦虑”和“临终关怀”。我想,想要提高生命的质量,学会面对死亡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而我希望在这个领域,多做一点事情,帮助人们看到,当我们谈论死亡时,我们是怎样的,帮助大家更多的理解一些,我们现在费尽心思去追求的,是否是在逃避死亡恐惧呢?如果是,那么那些东西在死亡面前是否还那么重要?对自己最重要的又是什么?我想通过研究,更接近一点死亡焦虑的本质,也想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离自己存在本身更近一点。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511评论 1 33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495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595评论 0 2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558评论 0 1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15评论 3 27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72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12评论 2 29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37评论 0 18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17评论 0 22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28评论 2 232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16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73评论 2 23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53评论 3 22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27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0评论 0 18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23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58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