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粉条

我的家乡在方圆闻明的双庙湾村,名字里有“双庙”两个字,可是家乡只有一个庙。

村子分为前湾、中湾、后湾,从前到后有五六里长。

别村的小孩见了我村的孩子老爱说“双庙湾五里宽,养的娃娃没屁股”。

尤其是邻村段家弯的那些坏孩子。我们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凭啥欺侮我们没屁股呢,我们的屁股分明长得好好的,跑回家问爷爷,爷爷只是摸着白花花的长胡子哈哈大笑,我就更委屈了。

虽然我们村的孩子“没屁股”,可我们的爸爸们可厉害了,他们个个都是方圆闻名的“粉匠”,附近村子出产的粉条都没有我们村的好。

                                                                                一

秋末冬初,村民们还没有从秋收的兴奋和疲劳中缓过来,就匆匆投入他们的看家本领——产粉条了。我们家住在前村,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出产粉条,这是小农家庭一年全部的收入和希望。

我们村出产的粉条种类有三,铁瓢下面开许多细碎小眼的,漏出来的粉叫“细粉”,开四个长方形大眼的,漏出来的粉叫“宽粉”,只开两个宽点长点眼的,漏出来的粉叫“扁粉”,这种粉又宽又薄,放在眼上能照见人影。

我从刚记事起,满脑子装的是粉条,每天的饭碗里也离不开粉条,长大后我上学的全部费用全来自粉条,我们家肥肥壮壮的猪羊鸡狗也要感谢粉条,它们虽然吃的不是洋芋被加工成的精华的粉条,可洋芋渣滓就理所当然归它们了。

尤其是北风呼呼,万物萧条的冬天,动物们的食物面临危机的时候,产粉条的庄稼人的家畜可就跟着享福了,晒干的洋芋渣滓在石碾子上压碎,再倒些开水一搅拌,上面撒点糠秕谷之类外加调料,确实是它们的美味佳肴了。

童年的记忆悠远漫长,舒缓温暖,细长的粉条烟雾迷蒙,挂满了童稚的晴空。

姐姐们大框大框把洋芋从窑子里挖出来,然后放在一面大锅里,用铁锨不停上下左右翻滚,等她们由土头土脸变得白白净净了,就一铁锨一铁锨铲出来,倒在爷爷用红条编成的筛子里, 挥舞切菜刀随心所欲,乱七八糟在筛子里一阵乱砍乱切。切碎的洋芋被妈妈用一个发黄的大盆端在一盘石磨上推,石磨上面有个小眼,细碎的洋芋块就被妈妈用一个同样是发黄的大铜勺一勺一勺地倒进磨眼里。

于是,黏糊糊的洋芋碎沫就从石磨的肚脐里挤出来。

石磨下面放一个大盆,磨碎的洋芋糊糊自然地从溢满的磨槽里一个小口流入盆里。就这样一圈又一圈的推石磨,妈妈累了轮姐姐,姐姐累了该爷爷,爷爷累了又换上刚赶集卖粉条回来的爸爸。

终于磨好了、磨完了全部的洋芋,轮到爸爸和二爸过滤洋芋沫了。这很费力了,家里就数爸爸和二爸的力气大,他们用大杵子搅拌均匀洋芋糊,然后在加适量的水和少许的蓖麻油,再搅拌匀称,渐渐的杵子就在铜筛里开始有节奏旋转,二爸最爱唱《走西口》了,唱得很好听,歌声和杵子搅拌沫沫的声音搅合在一起,在儿时的记忆里是那样好听,可惜爸爸老是板着一副面孔,要是也像二爸一样唱唱多好啊。

第二天一早,爸和二爸鸡一叫就起床“出瓮子”了。

他们把大缸子里的浆水用铁皮桶一担一担的倒在坡下的枣树林里。

大冬天,外面还黑呼呼的,村子上空就想起了各家的扁担声,各家窗前的灯光也次第亮起来,勤劳的妇女们在灯下做起来针线活来。

一大缸一大缸的桨水掏完了,剩下的可就是精华了,刮去上面的一层略带暗黄的的稠糊糊,白花花的淀粉就露出来了,又白又亮,刺得睁不开眼睛,爸爸特别小心的用菜刀把瓮底上圆溜溜,厚墩墩的淀粉块切成小块,再一块一块地请出来双手捧着放在淀粉包里,包子的四角用很结实的绳子系上,然后掉在空中,下面放上一个积水的小盆,爸爸开始弹绳子了。

四根绳子在爸爸的手里矫健地起舞着,像音乐家在演奏,又像一个舞蹈家在跳舞,尼龙线绳上飘出的是一曲爸爸的心歌,舞出的是壮实的庄稼人红灿灿的希望。

淀粉里的水顺着粉包滴答滴答地流在盆里,和弹绳子的声音和在一起,简直就是天籁之音。我也会偶尔凑凑热闹,弹上两下,手就疼的不行了,爸爸可真英雄,一上午一直在弹都不喊疼。最后大块大块的淀粉块一行行地摆放在炕上,像整装待发的士兵。

                                                                                                二

最有趣得还是要数“漏粉条”了。

在头一天的晚上要“熏”淀粉。

把一个个小山似的淀粉块用刀子砍成小块,然后垒成房子的形状,中间靠下面留一个小口,有碗口那么大,小洞里放一个小碗,里面放上硫磺点上火“熏”。硫磺的气味又刺鼻又刺眼,鼻一把泪一把的爸爸撅着屁股趴在土炕上一夜不知要“熏”几回,“熏”的次数越多,漏出来的粉条就越白。

这一夜爸爸几乎就不睡觉,不等鸡叫头遍,就开始放火,一大锅的水不一会儿就热气腾腾了,土炕头也开始发热,这时就把熏好的淀粉小块用一个圆滚滚小碾子细细的压碎,均匀的摊在炕头,忙完了这一切,爸爸终于可以悠闲地抽上一锅旱烟放心地等待“漏粉”的人来。

经常和我家变工的有二舅,大舅,还有门子里的几个叔。

“和淀粉”最少也得四人,如果盆再大点,就要上五人,四五条男子汉粗壮的胳膊青筋暴露,力大无比,临成功的时候需要喊口号一起翻,这样翻上翻下的好几次才把一大盆淀粉和好。

和好的淀粉软软的,滑滑的,摸起来舒服极了,捏上一大团高高扬起,轻轻一松手,样品粉丝就顺着手指头均匀地留下来,像一根根的丝线,如果不断头就证明淀粉和成功了。

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爸爸告诉二舅,要做成功一大老黄盆软硬适中的淀粉面,全靠最初放在盆底的膏子的量,膏子里明亮矾和淀粉的量的大小又是关键,明矾量少了粉条容易断,放过头了吃起来苦苦的,影响口感。成型的刚出锅的膏子不稠不稀,光滑透明。

爸爸是这方面的行家,每次干这些当然会胸有成竹。

这时大锅里的水开了,爸爸稳稳当当地坐在了锅前,二叔的双手楼主一大块淀粉面不停地搓,速度越来越快,火候到了,双手猛一用力,一大块的淀粉就到了爸爸的粉瓢里,不多不少,正好是满满的一瓢子。

爸爸一只手端着几十斤重的粉瓢在滚烫的开水锅上面伸缩自如地盘旋着,一只手有节奏的在瓢的四周沿敲打着,瓢里的淀粉渐渐减少,锅里晶莹透亮的粉条越飘越多,“引粉匠”的手拿着二尺多长的高粱筷子在锅里忙乎的越来越快,最后用尽全部的力气----唰的一下,开水锅里活蹦乱跳的粉条就被乖乖俘虏在一个用细铁丝编好的大笊篱里,然后倒在地下预备好的冷水盆里。

姐姐蹲在地上像魔术师一样的把本是乱乱的粉条,一条条从右面的盆里抽出来捏在左手里,等盆里的粉条全部完了,站起来手轻轻一松,粉条的长度就立马增加一倍,而且根数自然减少一半。

常常看的我目瞪口呆。

三姐人漂亮,长得高,手臂也长,她“引”出来的粉条也长,大约有半人多,而且比其她几个姐姐弄得整齐。

“引”好的粉条最上面穿上一根小木棍,放在门口的粉架子上,门口的粉架有两排,一大老盆淀粉面“漏”完了,粉架也刚好满了,于是一把一把的粉条片就从粉房搬家到外面的粉窖里(我们家的粉窖在地面上,四周用废弃的砖块围起来,上面搭上几根粗木棍。但村里一般的粉窖在地下,这就顾名思义的该叫“窖子”了)。

妈妈在窖口接,爱整齐的妈妈总是一排一排的摆得齐齐整整,就像她纳鞋底的鞋底。

最后撒点水盖上竹皮席子,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不大一会儿粉条就冻得硬邦邦的了。

一盆“漏”完了,下一盆的时候“漏粉”的大师傅就换成二爸或者舅舅,但他们的姿势没有爸爸的好看,工夫没爸爸的深,端着几十斤重的粉瓢的手在不时的颤动着,头上不知啥时也开始汗水淋淋了,不时用脖子上挂的白羊肚手巾擦擦汗。

这时候我就会想:什么时候我也能在脖子上挂上一块白羊肚手巾,美滋滋的坐在大师傅的位置上,端着粉瓢在热气腾腾的大锅上面晃悠呢?

粉房里被热气紧紧包裹着,暖暖的,穿得厚厚的刚放学回来的我热的透不气来,可还是不想走,看着光着膀子穿着小白背心的叔叔、舅舅、二爸们,他们可真幸福,一边各自分工明确的娴熟的干自己的活,一边山南海北地聊着,还不时的大笑上几声,每每这时候我也会跟着傻乎乎笑上一阵·····

                                                                                                        三

第二天一早如果天气晴朗就要要捶粉、洗粉。

把冻硬的粉条一把一把的从窖子里抽出来放在院子里,用一根木棍捶,雪白的冰粒纷纷扬扬的在空中跳跃着,飞舞着,像天上飘起了雪花。

姐姐们一边捶打,一边哼着,手冻得红红的都全然不知。

硬邦邦的粉条变软了,然后放在热水锅里冲洗冲洗后晒在院子里向阳的地方。

我家在村里的阴面住着,还要穿过一条河,河对面就住着我们几户人家, “半前晌太阳就跑了”,爱晒太阳的爷爷吸着旱烟慢悠悠地说。光照时间短,粉条干得迟,常常晒上两天才能完全干。

这时候你放眼望去,远远近近的全是安静舒适的在阳光下晒太阳的粉条家族,一串串,一行行,又白又长又整齐,过路人禁不住诱惑,不时用手摸摸细长的粉条,夸一句“双庙湾的粉条就是不一样”。

孩子们在阳光下自由地玩耍着,口里头嚼着粉条头,有的干脆就拿回家在还有点微火的灶火上烧得吃,细细的粉条在灶火里魔术般的越变越粗,直到手烤的疼的不行了才拿出来,咬在嘴里脆脆的,香香的,吃了一根又飞跑出去捡来第二根。

我以为这是粉条最好吃的一种做法了。

傍晚了,晒了一天的粉条用手一捏就“绷”得一声断了,爸爸就开始“捆粉”了,一般的“十把”捆成一大捆,中间束上一根粗粗的草绳。捆好的粉条用家用的称称好后放在粉房里,等村里装粉条的大卡车来时就一股脑全装走了,粉条就远走他乡,一大卡车粉条摇摇摆摆渐走渐远。

爸爸手里捏着一大叠钞票呆望着卡车的背影久久不肯回去,恋恋不舍……

                                                                                                  四

每逢遇集,爸爸就不辞辛苦地骑着他那辆黑色的老式牌“飞鸽”自行车去离家六十多里的双湖浴集上去卖。

一大早吃上一碗硬咣咣的杂粮面条,抽上一袋旱烟就开始上路了。

自行车的后架子上几百斤重的粉条摇摇摆摆的,我总担心它掉下来,可父亲说一次也没有掉过。

冬天的夜晚来的快,村子里已是灯光点点了,还听不见爸爸的咳嗽声和自行车的铃声,村头三爷和爸爸一块走的,可他早就回来了,我们和妈妈都很着急,尤其是妈妈,不停地唠叨:哎,是不是生意不好,卖不完就算了,别饿坏了。

说曹操曹操到,话音刚落,坡底下就响起了爸爸熟悉的咳嗽声,我们高悬的心终于放下来。

妈妈急急地端出锅里热腾腾的窝窝头,一小盆“和和饭”(小米,洋芋,酸白菜熬在一起做成的),说话间爸爸的咳嗽声就进了院子,放好自行车,夹裹着满身的寒气敏捷地跳上等待已久的热炕头,一边大口大口的咬着玉米窝窝,一边兴奋的数着钱,讲着这一天的经历……

我躺在被窝里迷迷糊糊地听着,煤油灯在我的眼前晃动着,不一会儿也就睡着了。

睡梦中,满眼都是白花花,亮晶晶的粉条,一会儿在地上躺着,一会站起来,一会儿好像在空中舞着,过不久好像又变成了爷爷的白森森的长胡子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60,387评论 4 36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845评论 1 29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10,091评论 0 24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4,308评论 0 21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662评论 3 2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95评论 1 22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2,008评论 2 3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43评论 0 20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466评论 1 24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687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181评论 1 26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531评论 3 2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177评论 3 23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126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902评论 0 19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862评论 2 28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734评论 2 27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我常想着要写一写小时候,一些至今仍记得的片段,和里面的小事情。 小时候,到了每年春夏交割时,看着坝地里别家的玉米苗...
    于半阜阅读 358评论 0 1
  • 地瓜粉的冬天 小麦播种完,土地翻整好,大块大块的地瓜堆叠到场院边上,一年里来自土地的收成都已归仓,人们还是不能闲下...
    敏也阅读 1,035评论 6 58
  • 读完当呼吸华为空气读后感 1:别因为你要死了才去做或者不去做某某件事情,而是找到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
    Martin_马丁阅读 246评论 0 0
  • 傻子女仆又出门了,今天周一,应该是去上班了。我一个喵在家好寂寞好无聊好难受。床上有个IPAD,在上面踩着玩很舒服,...
    黑色鸭子的一生阅读 250评论 0 0
  • 最近一个月的身体体能状态不错,一周三次五公里跑步都在半小时内完成,平均配速为6分钟以内。 其中一次三公里跑刷新历史...
    楚歌儿阅读 664评论 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