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年味:今夕是何年?

文字是沉淀的历史,观念背后必有根源。

岁岁春相似,年年花不同。

岁和年,作为纪时单位,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基本是一回事。但在古代,岁和年各有所指。

简单来说,从冬至到下一个冬至,这是一岁;

从正月初一到下一个正月初一,这是一年。

岁来自古代先民的历法实践,与祭祀宗教等同出一源,与代表王权的钺以及王字本身有着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可以解释岁为什么是岁(参见前文《岁戉(yuè)如一:王从何处来?》)。

那么,年又从何而来?

在商代甲骨文里,有岁和年连用的例子,如“癸卯卜貞今岁受年”。

“受年”一词,在甲骨文里大量存在。

除了“受年”,还有“受有年”,如“癸亥卜爭貞我穧受有年一月”。

受年、受有年,每个字都认识,可放在一起完全看不懂。

战国鲁人谷梁赤的《谷梁传》是《春秋》三传之一,里面对“有年”做了交待:

五谷皆熟为有年。(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宣公十六年)

《春秋公羊传》也有︰

彼其曰大有年何?大丰年也。

大有年就是大丰年,大丰年即大丰收之年。

五谷皆熟为丰收,丰收就是有年,显然,年和谷物收成有关。

没错,东汉许慎《说文》给出了答案:年,谷熟也。

年,就是禾谷成熟,这是其本义。

甲骨文里的受年、受有年,也就是老天爷给予好收成的意思,受,同授,意为给予、授予。

事实上,甲骨文的年其字形就是禾上人下,有如秋收时节人背负禾谷的形象。

不仅如此,西周时期有时候还干脆就把年字写成禾或人,也就是用禾、人通假为年,如北子觯、甫人父匜、白邦父壶、季朁罍等青铜器铭文都有这样的用法。

农业民族以稼穑为本,五谷与草木一样都是一岁一枯荣,所以,再后来,表示收成的年就演变为纪时的年了,比如:

西晋郭璞:年,取禾一熟。

北宋邢昺: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

春种秋收又一年,因为农事农时的周期性,于是顺理成章地年就变成了年岁的年。

年变成年岁的年很可能是到周朝时才定型的,因为成书于战国以后的《尔雅·释天》有载:

载,岁也。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唐虞曰载。

三年五载,岁岁年年,载、岁、年,这三种纪时的说法一直沿用至今。

按《尔雅》所记,商代时称为祀,周朝时才称为年,商人用祀纪年显然与商代重视祭祀有关,应是由年度大祭演化而来,这与年由收成变为纪时差不多,其内在逻辑是一样的。

前面我们说过,殷商甲骨文中有岁也有年。其中的岁承袭自夏代,而年则用来表示庄稼收成,那时还不是纪时的单位。

如此说来,甲骨文与《尔雅》的记载倒正好可以互为印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这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名为《元日》。

元,就是首,所谓元日,就是新年第一天(月的第一天也可称为元日)。

所以,古代的春节其实叫元日。这种称呼由来已久,如《尚书·舜典》就有记载:

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祖,询于四岳。

月正,即正月。月正元日,即正月初一。

当然,舜是人还是神或在两可之间,《尚书》真伪也还有争议,但是,作为由纪年而来的一个概念,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毫无疑问是有特别意义的,衍生出祭天祭祖等仪式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所以,所谓元日,应当在历法产生之后就有了,至少可以上溯到殷商时期。

元日,又名元旦。

是的,元旦历史悠久,而我们现在说的正月初一是春节,其实只有百年历史而已。

那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因为采用公元纪年,于是新年第一天的元旦就挪用到了阳历的1月1日,原来的正月初一则改称春节。

按新的公元纪年,1月1日就是元旦,也就是过年了。

改朝换代就要改正朔,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通行做法,但完全改用公元纪年而放弃沿用千年的农历,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决非一纸政令所能改变,虽然元旦变成了1月1日,但民间的过年仍然一如从前,所以,最后两相调和,结果就是元旦和春节并存,过了元旦的新年再过一次春节的新年。

在人们的心目中,真正的过年,毫无疑问仍然还是原来的元旦,也就是现在的春节。

大年三十是除夕。除夕又是怎么来的?

夕,是傍晚,指夜幕降临的时候。

比如旦夕祸福,旦,是早晨,其字形就是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同理,夕与月亮有关,日落而月出,月亮刚刚升起就是夕。

事实上,在甲骨文里,夕和月的写法根本就是一样的。

区别也是有的,月中有一点的时候,夕就没有一点,这是晚期甲骨文的写法;月中没有一点的时候,夕就有一点,这是早期甲骨文的写法。

由此可见,夕的本义就是夜幕降临。

夕是夜晚的开始,也就意味着白天的结束。同样的,有一日之夕,继而就又衍生出一月之夕、一季之夕、一年之夕。

一个月分为上中下三旬,下旬可算作一月之夕,下旬最后一天也是一月之夕。

一个季度分孟仲季三月,季月即一季之夕,季月最后一天也是一季之夕。

一年分十二个月,一年的尾声自然也是夕。宽泛地说,最后一个月就是一年之夕;严格来说,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就是一年之夕。

除夕的夕,就是一年之夕,指一年的最后一天,即大年三十。

爆竹声中一岁除,这里的除,意为交替、改变,指旧岁去而新岁来;或指去掉、除去,指一年过完了。

但是,除的本义可不是这样。

如东汉许慎《说文》:

除,殿陛也。

殿陛,即宫殿的台阶。

除,就是台阶。

如玉除彤庭、扶辇下除、洒扫庭除等,除都是台阶的意思。

如果除是台阶,除和夕连起来就有点费解了。

中国古代文化细腻而繁复,比如东南西北四方之风都各有专名,“南风谓之凯风,东风谓之谷风,北风谓之凉风,西风谓之泰风。”

雨大雨小也有不同称呼,“暴雨谓之涷,小雨谓之霡霂,久雨谓之淫。”

同样的,一年有十二个月,直接从一排到十二,足够简洁但毫无韵味可言,古人不会这么干的。

于是,十二个月就都有了自己的名字,如成书于战国之后的《尔雅》:

正月为陬,二月为如,三月为寎,四月为余,五月为皋,六月为且,七月为相,八月为壮,九月为玄,十月为阳,十一月为辜,十二月为涂

看到么,十二月为涂,涂和除,字形相近且同韵。

十二月是一年之夕,大年三十是十二月之夕,十二月又叫涂月,那么,这最后一天可不就是涂夕么?

所以,除夕由涂夕讹变而来也未可知。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测。

因为除表示去除、去掉的含义这种用法也出现得很早,如春秋末年左丘明的《左传》,其中有一篇在课本里都学过的《郑伯克段于鄢》就这么用了: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尚书·泰誓》也有: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泰誓,是武王伐纣在盟津举行誓师大会时向诸侯们发表的动员令。

也就是说,商末周初时,除已经就有了这样的用法。

在民间传说中,之所以叫过年,还因为有个吃人怪兽叫年兽。

年兽平时都宅在海底,只在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才出现,鸡鸣破晓东方见白的时候就赶紧又溜回大海深处藏起来了。

一年干一票,工作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十来个钟头。虽然不招人待见,但这样的作息还是很让人羡慕的。

如果不幸被年兽吃了,这年就没过去。正月初一还安然无羔,那就算过年了,于是互相报个平安,这就是拜年。

年兽的故事流传很广,起于何时却已邈不可考。

蛛丝马迹还是有的。

如上所述,过年就是上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在采用公元纪年以后,原来的过年由元旦改称春节。

为什么叫春节呢?

因为立春节气就在这个时间段,多数时候在过年以后,有时也会在过年以前,或正好在正月初一那天立春。

显然,过年是两个年度的交替,也大致可以看作是冬春两季的交替,一边是冬之尾,一边是春之首。

好了,如果放到中国传统的五行八卦系统中去,年兽背后的观念来源就可见端倪。

冬天,五行属水,方位在北方。春天,八卦属震卦。

年兽为什么长年待在海底,因为冬天属水。

年兽最怕啥呢?有三样东西,红色、火光和响声。

红色和火,五行属火,水火相克,所以年兽怕红色和火(严格说是水克火)。

放鞭炮就能吓走年兽,因为响声为震卦,震卦代表春天,年兽走了,春天就来了。

比如有情人你侬我侬,会说“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之所以用冬雷震震来发誓,因为正常情况下,冬天是不会打雷的,而打雷就意味着春天到了。

再来看年兽的形象,头上有角,四足,如狮如虎。

在传统的四象系统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白虎代表的是西方,而北方玄武,这个玄武的形象是龟蛇一体。

显然,这与年兽所代表的冬天和北方根本对不上。

不要以为这是瞎猜,与天文星象有关的考古发现恰好为我们提供了证据和答案。

因为现在说的北方玄武,历史上曾经是用类似鹿的动物代表北方。

比如1957年出土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的一个铜镜,代表东南西北四方的动物就分别是龙、雀、 虎、鹿,其年代为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在西周时期。

再比如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的一个漆箱,箱盖上画有北斗和二十八宿,代表北方的侧面所画星象图中就画的是鹿。

曾侯乙,即曾国的国君,名为乙,生卒年不详,根据考古发现推测,卒于约公元前433年,在战国时代。

还可以再往上追溯,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遗址发现了用蚌壳摆塑的龙虎鹿等形象,其年代在距今6460±135年,即公元前4500年左右。

由此可见,在北方玄武之前,代表北方的并不是龟蛇一体的形象,而是像鹿一样的动物。

那么,这个像鹿一样的动物是什么呢?

麒麟。

也就是说,所谓年兽,其形象很可能就来自传说中的麒麟。

当然,麒麟是瑞兽代表吉祥,而年兽是凶兽不受人待见,这种转变,大概是从除夕的除这个概念衍生出来的,要被除掉,当然得是凶兽才对。

所以,关于年兽的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年是英雄,怪兽是夕,除夕,就是把夕这个怪兽打跑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8,847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08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58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42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32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587评论 1 21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53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68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73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42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3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73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1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3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30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2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37评论 2 26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