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复盘+:把经验转化为能力》中(一周一本@乐读创业社)


第4章 复盘的应用类型

复盘的操作手法非常简单,而且其内在的学习逻辑是普适性的,因而复盘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按照孔子所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集合层次,我认为,复盘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

·个人成长:自我反思,对应于“修身”。

·事件/活动总结:单个团队内或具体的事件/活动,对应于“齐家”。

·项目/大型事件阶段性总结:多个团队协同推动的项目或大型事件,对应于“治国”。

·整个组织的运作、定期回顾、战略评估:整个企业、一段时间内的战略制定与执行,以及定期的运作评估,对应于“平天下”。

下面,我们分别从这四个层次上,探讨一下如何应用复盘。

自我反思

孔子曾将人区分为四类: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困而不知。他认为自己并非“生而知之”者,而是“学而知之”者。虽然我们不能排除成功人士或伟人生来就具有某些基因或特质,但不容怀疑的是,他们都经历了大量艰苦的磨炼,加上他们有很强的学习力,使得自己可以不断提升和被超越。而对于这种学习力,最多、最主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复盘。

试想一下,你如果能够把自己的每一段工作经历、每一项任务、每一次挑战都变成学习机会,可以从中学习、促进自己能力提升,那会是怎样一种状况?

复盘作为一种个人学习和成长的方法,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虽然这种复盘与以团队形式进行的复盘可能有较大差异,但也不失为一种值得推荐和倡导的方法。

事实上,按照学习发展领域公认的“70:20:10”人才培养法则,如图4-1所示,成人学习最重要的来源是在岗工作实践(约占70%),其次是与他人的交流(约占20%),正式的培训与教育只占很小的比例(10%)。而复盘作为一种从工作经验中学习的方法,无疑对于成人学习与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事件本身的大小、重要性与复杂程度,自我反思复盘操作起来也可能差异很大:对于一些重要而复杂的大事、难题,可能得花较长事件来梳理,甚至按照复盘的结构一步一步地进行,并总结成书面材料;而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事件,可能只是像曾文正公一样,做完一件事情之后,点一炷香,默默地在心里把整个过程回想一遍。

例如,组织完一次会议之后,你可以复盘一下会议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下一次会议能够更有成效;参加一次商务谈判之后,你可以复盘一下自己使用的策略,以便今后的谈判会更胸有成竹。可以说,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事件,只要你觉得有必要,都可以进行复盘。

对自我反思的四个建议

对于自我反思,我个人的建议包括以下几点。

(1)把握重点

我们每天会遇到许多事,大多数情况也可能比较正常,按照惯例、规定或经验处理即可,有些事情则需要当机立断,因此,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花专门的时间、按照标准流程进行复盘。但是,对于一些重要问题、例外情况或者按照规范、惯例处置不太奏效的事件,要特别留意,认真复盘。

(2)“先僵化,后优化”

如果你还没有养成反思的习惯,或者没有一套能自圆其说的逻辑,不妨先参照复盘的四个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甚至一开始可能需要写出来);直到你已经对复盘的逻辑和问题非常熟悉,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适当取舍。

(3)记录要点并定期回顾、提醒自己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对复盘不做记录,可能因为新的事务繁忙导致冲淡记忆,从而影响复盘的效果。但是,如果只是记下来,而不定期回顾、提醒自己,那复盘的效果也有限。

所以,不仅应该把复盘记录下来,还要定期回顾、梳理一下,把相同或相关联的事件联系起来看,发现共性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问题,以便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成长。

(4)习惯成自然

虽然偶尔进行自我反思和复盘也是有益的,但先贤教育我们“吾日三省吾身”,如果能够持续地进行自我反思,形成习惯,无疑会学习得更多、成长得更快。事实上,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先生在选拔干部时,标准之一就是看这个干部有没有很强的总结反思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利用业余时间,对当天或近期的工作快速地复盘,甚至不需要专门写出来,也有助于形成习惯,逐渐成为下意识的自然动作,对于个人能力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事件/活动复盘

联想集团十几年复盘实践的经验,可以总结为三句话:(1)小事及时复盘;(2)大事阶段性复盘;(3)事后全面复盘。

所谓“小事及时复盘”,是指对于日常工作中的活动、具体事件,做完之后,尽快进行复盘,力求发现可改进之处。

所谓“大事阶段性复盘”,是指对于一些大的事件或长期项目,在进展过程中,定期进行复盘,一方面对照总体目标,检查当前进展是否在正轨上,还是出现了一些偏差或潜在风险,或者需要对策略以及目标进行一些调整;另一方面,也及时总结,通过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发现此类大项目或事件的规律,从而帮助大家提升,并增强组织未来应对类似事件或项目的能力。在联想,柳总把这形象地比喻为“撒上一层土,夯实了,再撒一层土”,力求快速而稳健地推进项目或事件。

所谓“事后全面复盘”,主要是指系统地进行战略层面的复盘,考虑因素更加全面、总体,而且是长期的,具有根本性。

虽然内在逻辑一致,但因涉及范围、目的不同,上述三类复盘的操作手法也有差异。

什么是事件/活动复盘

所谓事件/活动复盘,指的是在工作与生活中,每做完一件事或活动,就迅速把相关人员召集在一起,进行快速回顾、总结。

在联想看来,小事及时复盘,一方面意味着要让复盘成为习惯,随时随地使用;另一方面,也要求复盘的操作流程比较简单。它与美军的非正式AAR(参见第3章案例)比较相似,时间很短(可能是15分钟,也可能一两个小时),无须太多的准备。

在联想,这类复盘数不胜数,就像自我反思一样,每组织完一次会议、一场培训、一次市场活动,都可以进行复盘。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也能够训、一次市场活动,都可以进行复盘。这样不仅提高了自己和团队的能力,也能够积累下一些资料(模板、流程等),形成一些经验,便于整个组织智商的提高。

进行事件复盘的四种情况

在养成复盘的习惯之后,许多事件/活动的复盘可以快速地进行,并不一定要让大家专门花时间聚在一起开会。但是,总有一些特别的事件或活动值得专门花时间进行复盘。

根据我的经验,在以下四种情况下,可以进行事件级复盘。

(1)新的事

如果某件事对你来说是新的,你和团队第一次做,那么,在做完之后,无论是做成了,还是未达预期,你都可以迅速地对其进行复盘,从中摸索经验教训,找到下次做类似事件时可以改进的地方。

(2)重要的事

对于重要的事情,无论是所需资源多、需要协调的部门多,还是事件的结果影响大,都需要企业格外慎重。为此,不仅需要事后复盘,及时总结,也离不开事前的群策群力。

(3)未达预期的事

如果某件事情未达预期,或者出现了一些偏差或缺陷,说明你或团队对这类事件的规律掌握程度还不高,应对能力可能还存在一定欠缺,这正是你需要提升的地方,或者是你可以从中学习的机会。为此,要及时进行复盘。

同时,通过复盘,还可以迅速制定改进或补救行动的措施。通过复盘结果的分享,也可以让组织内其他团队不犯此类错误。这对于组织学习是至关重要的。

(4)有学习价值的事

对于新组建的团队,或者团队经过明显的人员调整,团队领导可以通过复盘,让团队成员快速了解一些常见任务/问题的处理方法,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以便更好地协同配合。

项目/阶段复盘

虽然“项目”从本质上讲是独特的,但正如英国石油公司(BP)前任CEO约翰·布朗所说:“大部分活动或任务都不可能是一次性的事件,无论是钻一口井,还是在加油站做一笔生意,我们常常重复性地做某件事。我们的目标非常简单:我们每一次重复做某件事,都要比上一次做得好一点。”

为此,无论对于项目,还是例行工作,在工作进行了一个有意义的阶段后,也许是刚刚完成一个重要工程的筹建,一个公司的重组,一次并购或市场推广战役,可以花一些时间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总结经验,为别人及自己以后做参考。

项目回顾的结构在许多地方与复盘(AAR)是类似的。

·重温项目的目标和交付成果。

·看看哪些事能做得更好些,多问几次“为什么”。但是,与“事后回顾”相比,它仍有以下特点。

·更有深度:和美军的正式AAR类似,项目回顾需要系统地筹划、准备,花费的时间也更长,因而分析更为全面、深入。

·前瞻而规范:项目回顾是为将来项目的应用而特意总结经验和看法的,它不只是为了小组自己的总结与逐步完善。

·邀请客户参加:每一个会议的结果都会有一个直接客户。如果可能的话,邀请客户出席整个过程,以便更为深入地了解前因后果,知道那些可能不会被写进会议报告中的东西。

项目回顾的12条“秘诀”

对于项目回顾,以下12条操作注意事项是英国石油公司多年来摸索出来、屡试不爽的“秘诀”。

(1)召集会议

强烈建议这是一个面对面的会议。虽然电话会议或视频会议也可以(总好过什么都没有),但面对面的会议效果会更好。如果你担心人们在会议上不会畅所欲言,也可以单独和他们见面,但永远不要试图用电子邮件来完成总结。

与AAR类似,在项目结束时,你要以最快的速度召集回顾会议;比较理想的情况是项目结束后两周内。如果时间过了太久才开会,人们的记忆就会衰退,会被其他事情影响或冲淡,变得模糊不清。

同样,如果可能的话,开会的地点应尽可能靠近项目进行的地方,避免选在没有特色或宾馆式的地方。项目现场或“作战指挥室”是最理想的地点,因为它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回忆和启发。枯燥单调的宾馆会议室只能产生枯燥单调的结果!

如果可能的话,你可以考虑将项目总结变成一次庆祝活动。

对于会议时间,至少要保证每个人发言时间不少于20分钟到半小时,如果是长期、连续和复杂的大项目,还应适当延长时间。

确保有足够的辅助工具(如即时贴、记事本、海报纸等)。

(2)邀请合适的人

如果可能的话,邀请一个“客户”参加研讨。

如果有一个类似的项目正准备开始,或项目已经开始了,那么邀请这个新的项目小组成员参加总结会,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因为这样可以让刚刚总结出来的经验与问题,一提出来就能立即传递给新的使用对象。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有其他项目小组成员过来参会的话,要尽量将自由交流时间拉长点儿。例如,可将会议安排成两天,让大家共进晚餐。在会议进行过程中,增加或延长茶歇时间——你会发现,可能就是在同一间屋里,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交流了。

项目负责人必须参加,项目的主要成员也应该参加。理想条件下,这个项目的用户、赞助人、客户都应该参加,至少要出席会议的开始部分。如果会议有高层领导者参加,虽然有助于提高利益相关方的重视程度,但是他们的出现也可能使会议变得有点过于正式或紧张,有些小组成员可能就不敢发言了。

让项目负责人、联络人或经理安排会议的日程。他/她最有决定权,知道谁应该参加,谁在项目小组里有影响力。

在召集与会人员、和他们联系时,要同时申明会议的目的:通过从这个项目学到的经验,使将来的项目能够更加顺利地进行。

(3)任命联络人

要保证项目回顾工作顺利推进,必须指定一名独立的联络人。

最好是与这个项目干系不大的第三方人员,因为如果项目联络人与项目紧密相关,会议可能会集中在“我们做过了什么”,而不是“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上。但是,如果联络人和项目没什么联系,或事情有点儿复杂,那么他就可能要事先做些准备工作(例如,提前和主要的小组成员进行沟通、讨论),了解关键的问题,而不必纠缠细节。

联络人也不能是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这样可以保证会议的中立性,完全摆脱任何对个人行为的评价。

联络人的核心职责是引导大家讨论、开好项目回顾会,他不必熟悉要讨论的内容,也不必是项目业务方面的专家。

(4)重温项目的目标和交付成果

与AAR类似,项目回顾也要从明确最初的目标开始,询问“我们预期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我们真正取得的成果是什么”。

联络者可能要问客户或赞助者:“你们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并可以按照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KSF)或“核心绩效指标”(KPI),逐个了解项目是否实现了预的“关键成功因素”(KSF)或“核心绩效指标”(KPI),逐个了解项目是否实现了预期目标,是否让客户满意,包括工期、成本、质量等。

(5)重温项目的计划或过程

对于大型或复杂的项目,应该重新审查项目计划,将它和实际进行的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其中的差距。如果可能的话,描绘出项目的“全貌”。这样会很有价值。

联络人可以和小组成员一起,画出一个项目实际进度的流程图,同时确定出各个阶段的核心任务、关键步骤和决策点。用这种方法,你可以发现项目哪些部分延迟了,哪些提前了,哪些完成得效率很高,哪些拖拖拉拉,哪些部分小组成员还不大清楚做到了哪一步。

(6)询问“什么做得很成功”

记住:永远从做得好的地方开始!人们应该尽可能积累好的实践方法,并尽量避免错误。联络人可以询问:“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我们取得成功的有哪几步?项目中真正做得很棒的是哪些地方?”

同时,必须多问几次“为什么”,它会使你很快找到问题的根源。

此外,保证每个人都参加讨论,请那些不作声的人发言。

(7)分析成功的原因,并将结论转换成对将来工作的建议

秉承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排除感情色彩,找出成功的原因,总结出重要、可以重复使用的经验和建议。总结出的经验和建议,必须基于大家公认的事实。

在这个阶段,主要采用团队对话引导的方式,让大家畅所欲言,以开放的心态,自由地探讨,不压制任何不同的声音,并将冲突引导为富有建设性、创造性的张力,逐渐达成共识。

(8)询问“哪些可以做得更好?”

没有完美的项目,即使是取得了全面成功的项目也有可以改进的空间。因此,接下来,要围绕着“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哪些过程是次优的”“还有哪些遗憾或缺陷”等问题,展开讨论。

同时,再次运用“多问几个为什么”的技巧,探询一下影响项目组未能做到最好的原因。

(9)找出困难和改进建议

项目回顾应放眼未来,不要纠缠于过去的错误。但是,找出“绊脚石”和容易犯的错误,以便将来不再犯这类错误,也是很重要的。

下面的问题会非常有用:“在当时给定的信息和知识条件下,我们能做得更好吗?”“在现有的信息和知识条件下,我们怎样把这些项目做得不一样,以保证我们获得更大的成功?”“根据你现在的经验,你对将来这类项目的小组成员有什么建议?”“如果下次仍有机会做类似项目,你会在哪些方面采取不同的做法,以便做得更好?”

更好?”

(10)确保没有遗漏,每个人都畅所欲言

你不能让任何人在离开会场时觉得事情还没有说清楚,或觉得自己有价值的意见没被重视。因此,可以利用打分或让大家评价的方式,来确认是否有被遗漏的事项。你可以问大家:“现在想一想,你对这个项目的满意程度如何,如果10分为满分,你打多少分?”

如果有人打了不到10分,你可以问:“你觉得怎么才能达到10分呢?”用这个方法,你就可以知道他们没有表示出来的、不满意的地方了。

(11)询问“接下来做什么?”

与AAR一样,项目回顾也要付诸应用,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如果与会者中有人正准备再做一个类似的项目,那么,可以提醒他们是否能利用刚刚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去对自己的项目计划、方法等加以优化。

(12)整理并分发会议记录

有一个结构清晰、简明扼要但完整的会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没有人喜欢看杂乱无章的长篇大论。但是,如果过于简略,缺少必要的细节,也会大大削弱会议记录的价值。

因此,要尽可能详细地记录对将来工作有帮助的建议,将其醒目地标注出来,适当的时候要直接记录大家的发言。之后,应征求每一个参会者的意见,确保没有人的话被误解,也没有重要事项被遗漏。这是对联络人的一大挑战。

一旦统一之后,要将最终的文件复制给大家,并共享给可能会从中获益的人。

联想ERP项目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

除了日常工作和沟通机制,联想凭借着阶段性复盘的工作方法,依靠三种机制,实现了“干中学”,一边实施ERP项目,一边学习如何实施类似项目。

(1)项目管理组扩大会议

项目组几乎每隔两三周就召开项目管理组扩大会议,让项目组主要成员(含外部顾问)都参加,对当前的项目进度、主要问题与困难进行交流。

(2)阶段总结/规划会

按照德勤公司实施ERP的方法论——FastTrack for SAP®,该项目包括五个阶段:范围与计划、目标确认、流程设计、系统配置和测试、交付使用。在每一个阶段结束之前,项目管理组都要详细总结上一阶段的工作状况,规划和研讨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并通过项目管理组扩大会议,让大家达成共识,做到“心中有数”。

就这样,把每一个阶段都“夯实”了,做到了一步一个脚印,虽然项目较最初的计划延期了5个多月的时间,但总体来说,我认为13个月仍是合理的,是全体项目组成员在各种资源与条件限制之下、克服各种困难、付出艰苦努力取得的成绩。

(3)专题研讨会

尽管通过以上两种机制,项目组在计划推进方面稳扎稳打,但仍有一些大的困难与波折需要应对。因此,项目组在整个过程中,也有数次突发的专题研讨,比如项目的推动主导权变更、业务流程配置等。

在项目刚启动时,许多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软件系统,把ERP当作一个IT项目来做,项目也是由集团来推动、IT部主导,业务部门参与不深,积极性不高,导致业务流程的设计根本没有办法深入,项目的推进也受到很大影响。面对重重困难,经过深入的反思和研讨,1999年4月,联想毅然重组ERP项目组,改为以业务部门为主、技术部门为辅的团队。同时,由于执委会的重视和参与,项目推进驶入快车道。

项目总监王晓岩事后回顾到:“实际上,到了项目实施的第四阶段,我们才真正了解了第三阶段的要求。在真正理解了方法论的含义后,我们又回过头来对第三阶段的缺陷进行弥补、修正。通过这次ERP的实施,我们认识到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绝不是完全按顺序发展的,而是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螺旋式上升、反复交错的。ERP的实施方法论本身只是一个理念。对于这个理念的理解就像学游泳一样,无论老师如何强调姿势和要领,只要你没有下过水,你就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那些要领的含意,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完成对动作要领的回想和完善。”这也指出了项目阶段回顾的重要价值。

如何做项目/阶段复盘

从以上两则案例可知,联想非常重视并善于进行项目复盘。概括而言,这些实践的突出特点如下。

(1)领导重视

事实上,联想各级干部都高度重视复盘,并身体力行。离开了这一点,日常复盘和项目阶段性复盘可能都很难坚持下去。例如,联想ERP项目先后两任项目总监,都亲自参加,推动复盘。同样,在君联资本,从总裁朱立南到项目负责人,甚至是柳总都高度重视并亲自参加项目复盘。可以说,日常工作计划研讨与总结、阶段性复盘,就是他们的基本工作方法。

(2)专人负责

虽然项目总结会占用一些时间和主要负责人的精力,特别是对于一些大项目,项目负责人和骨干往往在企业中承担着比较重要的职责,日常工作非常繁忙。但是,联想认为,投入专门的时间、精力和资源是值得的。

例如,ERP项目是联想第一次实施跨业务单元、多业务流程的管理系统,国内企业也缺乏此类项目的先例,项目主要人员(包括内部和外部顾问)都缺乏足够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进行阶段性总结,不仅保证项目在缺乏经验的条件下能顺利推进、成功上线,也为以后实施类似项目积累了宝贵经验。

在ERP之后,联想陆续实施了大型的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项目,就有效地借鉴了ERP项目的经验,不仅项目实施周期加快,成功率得到提高,还节约了成本。

事实上,联想ERP项目不仅在项目过程中有过多次阶段性复盘,在项目结束后,公司还组织项目管理组核心人员进行了两次专题研讨会,并拟定了分工,最终形成了长达数万字的ERP总结报告。

在联想投资,各项目组也是项目复盘的第一责任人。

(3)过程中【小结】

对于大的项目,在执行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复盘(可能每半个月到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对复盘结果要形成书面的资料,一方面是工作计划、检查、推进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供后续参考,为项目总体回顾提供素材。如果没有这些日常的积累,项目总体复盘可能就会流于表面,仅凭项目参与方的印象,对于一些大项目而言,难免会有偏差。

(4)把复盘当成推进工作的一部分

不要把复盘当成一项额外的工作,而是与实际工作的研讨、推进、检查、调整紧密结合起来,把复盘当成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基本的工作方法。

不要为了复盘而复盘,复盘也不只是提升能力或学习的一种方法,对于复盘的结果不能是“说说而已”,而必须认真对待,把它真正落实到位。例如,通过复盘,发现目标或计划有些偏差,应对目标或策略进行及时调整。这在联想ERP项目中体现得特别充分。

战略复盘

在联想,因为柳总的重视和推动,不仅小事及时复盘,项目阶段性复盘,对于整个公司的战略,也要定期进行系统地反思与回顾。例如,从联想早期做汉卡、代理PC业务,到后来通过“小步快跑”策略,在与国际PC巨头竞争中脱颖而出,再到后来并购IBM PC业务、进军投资领域等,靠的都是不停复盘,打一仗研究一次。战略复盘已经成了联想运作中的核心机制。

战略复盘如何做

相对于其他几类复盘,战略复盘可能是最“难”做的一种复盘,因为它并没有固定的周期,也很难有特别清晰、明确的会议或引导流程。换言之,它可能不是一两次会议(虽然在很多情况下需要召开数次面对面的会议),也很难像事件/活动或项目/阶段复盘那样有明确的规则或议程安排。但毫无疑问,战略复盘对企业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如何进行战略复盘呢?依我的经验来看,可以参考以下做法。

(1)季度/年度战略回顾会

在一些变化比较快的公司里,并不是按照年度来进行战略复盘的,可以划小时间周期,按季度来回顾。在硅谷,甚至有人为此发明了一个新词:“A Quarter Year”(一季度为一年)。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司都是按年来制定经营计划和考核。为此,可以把复盘和年度战略回顾、研讨与规划结合起来。

在季度末/年底,高管团队(和/或扩大到核心业务骨干)凑在一起,按照复盘引导的一般逻辑,对照季度/年初确定的战略和目标,回顾一下实际执行的情况,对这个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研讨,看看它们对公司的战略与目标可能有哪些影响。

在联想,公司最高管理层几乎每个月/季度都有类似会议,有时也被称为“务虚会”,但这类会议并不是“空对空”,事实上也有非常明确的安排,由专门部门进行策划、准备、组织实施以及后续跟进,包括有时候会引入“外脑”进行分享;在半年和年末,类似会议又要有非常明确的产出和结果。

(2)一把手亲自主导

“定战略”是一把手的核心职责,为此战略复盘也应该由一把手亲自主导、推动。

在许多大型企业集团中,有些领导人往往把战略制定与调整的任务放到一个部门中(可能有许多不同的名称,包括战略部、企划部、企业管理部、总裁办等),这其实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不管赋予那个部门多大的权力,它们也无法取代一把手在企业发展方面承担的战略职责。在我看来,自觉地带领高管团队在合适的时点、以合适的频次进行战略复盘,是一把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

与此同时,能否真正掌握并推动战略复盘,能否真正把复盘做出效果,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生死存亡,不可小觑。

(3)小企业同样需要复盘

许多人认为,战略是大企业才做的事,因此,战略复盘也只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对此,我认为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对于初创期的企业和小企业来说,同样需要战略复盘,并据此快速调整。按照联想之星的总结:对于初创科技企业,钱少人少资源少,要尽量“想清楚”,行业剧变多,更新换代快,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持续不断地“校目标”,而“复盘”就是一个重要的工具和方法。

上述看法错误之处在于混淆了战略的本质和形式。

那么,战略是什么呢?从本质上讲,战略就是关于公司发展的全局性、长期性、根本性的设计,涉及指导整个公司运作的一些核心问题,例如,选择进入哪些市场?目标客户是谁?他们有哪些“痛点”?他们有没有支付能力?公司为他们提供哪些产品和价值?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公司的独特价值是什么?如何交付这些价值?能否在确保客户满意的同时获得利润?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相信,无论哪家企业,都是必须回答的。也就是说,任何企业都离不开战略。

2011年6月2日,柳总在“联想之星创业大讲堂暨天府创业论坛”上曾讲到,对于创业者来说,创业的道路坎坷不平,走之前要尽量想清楚。他建议创业者们,要一边干,一边学,逐渐从“蒙着打”变为“想着打”,再到“瞄着打”,逐步学会制定战略,就可以把这些事想得更清楚。基于柳总提出的“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我认为,创业企业的领导者核心职责之一就是要学会“定战略”,这关乎企业的生死存亡。就像柳总之前曾讲过的:没有战略,明天就吃不到饭;而战略不合理,也许今天就饿死。

只不过,在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战略的呈现形式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一些跨国公司,有非常明确、程序化的战略制定与回顾机制;而对于许多初创企业来说,战略可能就是一把手头脑中的一些模糊的想法而已,甚至是直觉。因此,战略复盘的形式与操作方法也差异很大。

对于小企业,虽然不必有非常正式的会议安排,但一把手一定要和自己的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骨干,及时、充分、坦诚地对公司近期的目标、达成目标的策略与方法、现在推进的状况,组织内外有没有新的显著变化,业务进展中有哪些困难,有没有更好的想法,是否要做一些调整等问题,进行探讨。这实际上也是战略复盘。

(4)靠复盘推动“快速迭代”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世界中,人们常说“快鱼吃慢鱼”,因此,“快”成为许多公司领导者的策略,“快速迭代”也是当前流行的“互联网思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我看来,“快”当然很重要,但“快”并不等于“乱”,如果因为追求“快”而导致内部运作乱成一团、各自为政,那就是欲速则不达了。那么,如何做到快而不乱呢?

睿智的做法是:依靠复盘。也就是说,先选准一个切入点,快速行动,然后尽快地进行复盘,从“试错”中学习,并迅速调整。为此,快速地进行战略复盘,也是企业适应当今时代市场竞争挑战的重要制胜法宝。从上面提到的联想移动互联网战略案例以及小米的故事中,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第5章 复盘的“内功心法”

做复盘/AAR的18条基本规则(戏称“军规”),分别涉及谁(Who,参与主体)、何时(When)、何地(Where)、讨论什么内容(What)以及如何做(How)等方面。下面,我们来分别阐述。

Who:团队参与,自组织

对于“谁”,要回答“谁参加复盘”“谁来组织或主持”“有哪些角色和职责”等问题。核心原则是“团队参与”与“自组织”。

(1)追求最大程度的参与,所有参与行动的人都要出席,都有同样的发言权

因为实际战争或训练都是复杂、多变的,让大家都参与进来,汇总从各个视角得到的信息,从而还原出一幅准确、丰富、完整的景象,可以更大限度地让大家相互增进了解、从中学习。

因此,好的AAR离不开团队成员广泛而积极地参与,要确保每个参与行动的人都要参加会议。只要谁能够帮助作战团队确认和纠正不足、保持优势,无论是提供观察到的事实信息,还是贡献自己的经验、对问题的见解,抑或是改进的建议、想法,他们都可以而且应该参与到AAR中来。

同时,在讨论中,要确保每一位参与者的共享都被视为很重要的东西。

(2)由团队自行组织,最好不要有“领导”或“专家”指手画脚、居高临下

因为复盘需要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因此要营造出一种开放、信任、平等的氛围。如果领导或专家在场,很可能破坏上述氛围。

同时,由于复盘是高度结构化的过程,虽然具备丰富的引导技能对于研讨结果可能有催化作用,但只需掌握基本的引导技能,也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让团队中受到基本引导技能培训的人来组织和主持复盘会议,是一个很好的主意。

此外,让团队自行组织也更容易随时随地进行复盘,从而有助于形成习惯。

(3)尤其对于正式复盘,指定有经验的引导者,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

虽然复盘的操作手法很简单,但实践表明,要想真正将复盘做到位并不容易,因为复盘是一个微妙的团队对话过程,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敏感话题,例如,谁应该为“未达预期目标”承担主要责任,是否存在决策失误或技能不足,是否存在一些“潜规则”或“禁忌话题”等,也可能会发生冲突、争吵,有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因此,如果主持人有熟练的团队引导技巧,可以提高对话和复盘的质量。

因此,在美军国家训练中心,会对士官会进行AAR引导的培训。在企业中,让各级管理者学会复盘的引导技巧也是很有价值的。

When:及时,高效

关于何时做AAR/复盘,从许多企业的经验来看,都主张应该及时做,最好在行动结束之后马上进行。同时,为提高复盘的效果,应使复盘活动保持聚焦、目的清晰,会议精简高效。

(4)行动过程中或结束之后尽快进行

行动后反思是为了让小组或个人在事情进行过程之中学习而设计的,因此它适用于在任何一次“行动”(action)或“事件”过程中,或活动结束之后马上进行,这可以确保事件在参与者头脑中的记忆还是鲜活、丰富的,可以趁热打铁,并且直接而深刻地学习到经验教训。

(5)保持聚焦、精简高效

复盘/AAR的目的很明确,因此应尽量使会议保持聚焦,在保证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效率、精简高效,确保会议简短,不能过长。

经验显示,虽然正式AAR可能持续的时间较长,但对于大多数非正式AAR,少于1小时较佳,15分钟可能亦是适当的,但不管多长时间,都应确保能够进行完整的讨论,让群体能完整地走完一个过程。

Where:便利为主,越近越好

在多数情况下,并不需要刻意选择“在哪儿”进行复盘,复盘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点举行,但总体原则是离行动现场越近越好。

(6)复盘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点举行

因为复盘并不复杂,无须额外的设备设施,因此AAR几乎可以在任何地点举行,只要能够保障参与者的安全,有足够的空间和基本的设备(如白板、水笔、挂图等)。

(7)越近越好

尽管正式的AAR需要精心筹划、选择最合适的地点,一则让参加者有更强的现场感,二则具备充分的学习条件,如投影仪、沙盘、麦克风,以及其他物资、设备等。但是,千万别因为选择地点而耽误了时间,总体原则是:选择离行动现场越近的时间及地点越好。

What:以绩效为核心,学习导向,立足改进

按照复盘的操作手法,复盘的准备以及讨论、后续的跟进,都应以绩效为核心,立足于学习以及对未来的改进。

(8)以任务目标与绩效表现为中心

复盘中讨论的话题应紧紧围绕行动任务目标与绩效表现为核心,所有涉及或影响行动绩效的因素,包括领导的决策和行动,都可以进行讨论。但在讨论过程中,要保持聚焦,以行动为中心,不断进行总结概括,不要在与任务完成无关的事件上浪费时间。

同时,为确保大家理解一致,在行动之前,最好有明确、固定的目标或绩效标准。

(9)与特定标准相关联

经验表明,清晰的标准和目标对于客观的绩效讨论至关重要。在复盘讨论过程中,尽量客观、公正,以事实为基础,以特定的规范、标准为准绳,才能避免自说自话,或因标准不一而导致的冲突。

(10)以学习为目的

让大家正确地认识AAR的目的在于从中学习和改进,将重点放在学习和持续改善上,而不是追究“谁是罪魁祸首”或者“论功行赏”,不是批评或个人评议,不相互指责。

“零缺陷”对于质量管理而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有激励性的目标,但对于组织学习来说,并不见得是什么好主意。当然,在一些场合中,要求做到“零缺陷”也并不为过。例如,陆军的降落伞装配员、直升机维修员等,都不能出一点差错,否则就可能造成危险或伤亡。但是,就像“墨菲定律”所讲,只要是人和组织都会犯错,只要有可能出现差错的地方,就会出错。错误也是训练、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乐于学习的领导者应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以新的角度观察事物,坦诚地从下属那里接收反馈信息。

(11)确定优势和劣势

任何事物都不完美,也不会一无是处。看到事物的两面性,可以让我们避免偏执。AAR不是要就成败给出结论,而是让大家发现,总有优势值得保持和发扬光大,也总有劣势需要克服或改进。在实践中,有些人经常容易发现并聚集于出错的地方,却忽略了做对了的地方。如果仅仅关注哪些地方做错了,人们就不会敞开心扉、坦诚相待。

(12)落脚于未来改善行动

要将复盘的结果与后续训练、改进行动联系起来,讨论并落实如何进一步巩固优势、弥补不足应采取的行动。AAR的目的就是要改进未来的绩效表现。

优势、弥补不足应采取的行动。AAR的目的就是要改进未来的绩效表现。

How:客观,平等,开放,自省

要想做好复盘,离不开开放、直率的氛围,以及实事求是与自省的精神。如果缺少了这些基础,事实就会被隐藏或歪曲,每个人都会“自我防卫”,在团队层面上,要么看起来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人愿意揭示问题,要么相互指责、归罪于外。

(13)开诚布公

倡导开诚布公,旨在营造民主的交流氛围,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贡献想法和智慧,愿意学习和改进。

在部队中,很容易形成严格的等级观念。但是,AAR要求每个人,不论等级或军衔,都平等相待,相互学习。为此,美军在《AAR领导者指南》中多处强调了这一要求。

(14)客观公正

为了让复盘真正产生效果,领导者要特别注意:不要把AAR开成批斗会。

一方面,不管等级、职位或经验多么丰富、个性如何,没有人是万能的,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任何人都有可能犯错。如果遇到失误、错误就批评、指责,其结果很可能只会让大家不敢去尝试、创新,或者犯了错之后不敢暴露出来,千方百计地掩饰,根本谈不上学习、改进。

另一方面,在复盘过程中,要避免个人情绪或主观臆断,力争以事实为基础,不批评、不表扬,忠实陈述基本事实,为此,既要采取适当的机制,确保客观数据的可用性(如使用录音录像设备等),在谈自己的观点时,也要基于特定的观察和发现——有偏差或局限并不要紧,要紧的是以偏概全,甚至根本不讲清楚这只是自己的观察,胡乱给人扣帽子。这将严重影响复盘的氛围和质量。

同时,谈论问题、劣势或不足,也是对事不对人,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伤害感情。

(15)按步骤引导,不要跳跃

AAR与一般工作总结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它有清晰的程序,结构化的流程,并离不开有效的引导。例如,在开始阶段,为创造出一种有利于最大程度参与的氛围,主持人只在必要的时候介入讨论,并应强调允许和接受不同意见的理念;申明AAR是以学习为中心,鼓励人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等。

同时,应尊重AAR内在的学习逻辑,不能跳跃——在实践中,经常有人不确认目标,就开始回顾事实;发现问题后,不经过深入的分析,就试图去寻找解决方案。这些做法都会影响复盘的效率以及结果。

(16)采用开放式和引导式问题

在复盘过程中,多使用开放式问题,采用自由问答的方式进行讨论。因为AAR是以学习为导向的,所以,只要某个人对当前讨论的主题能有所贡献,包括提供信息、贡献想法、探询疑问,都可以发言,加入到讨论中来。不必硬性规定,哪些人来回答哪个或哪些问题。

使用开放性问题容易调动大家的参与性,较少引发习惯性防卫。

(17)记录要点,但不用于“秋后算账”

经验表明,将AAR要点记录下来,不仅有助于后续的参考,留存组织记忆,还可以和其他团队分享,提高整体智商。因此,AAR要做好记录并发布。

但是,人们想到自己的观点或行为可能会被记录下来,可能就会心存顾虑,害怕“秋后算账”。对此,英国石油公司规定,AAR要做记录,但是无须上交报告或公开——它主要是为小组自身学习与改善而总结的。

此外,主持人在与他人分享AAR记录时,也要保护个人的隐私,并在复盘会议开始之前将这些原则告知所有参与者,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18)深度分析,找出根本原因,避免就事论事

与避免指责或批斗同样重要的是,必须深入思考、查找到真正或根本的原因,这样才能学到更多。如果只是就事论事或者流于形式、浮于表面,AAR的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联想:做好复盘的诀窍

要做好复盘,需要具备合适的条件,尤其是参与者的心态。联想在多年实践中发现,复盘的常见误区有五个,相应地,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有五个(联想称之为“五求”)。基于我个人的观察和思考,我增加了两条,总计为七项关键要素。

复盘的常见误区

在复盘中,常见的误区包括以下五项。

(1)为了证明自己对

如上所述,复盘的目的在于让团队从行动中学习,但许多人并不这么看,他们做复盘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自欺欺人,完全不是一个适宜的学习态度。因为如果只是想证明自己对,那么在复盘过程中,就只顾着找对自己有利的材料,刻意强化它们而忽视其他资料。这就像我们戴上了有色眼镜,完全忘记了复盘的真正目的。

(2)流于形式,走过场

虽然复盘有固定的流程、步骤,联想集团甚至还整理了一个一页纸的模板,但复盘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改进,是每个团队自己的事,就像学习是长自己的本事,是自己的事一样,复盘也从来不是别人的事。因此,做复盘也要遵照一定的程序和规则,但绝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应付了事,走走过场。如果是这样的话,纯属浪费大家的时间和感情。

事实上,如果领导不把复盘当真的话,就没有人会真正在乎复盘。那样的话,复盘也将沦为走过场。

(3)追究责任,开批斗会

和美军AAR一样,很多领导在复盘时也容易“挑毛病”,追究责任,对犯错误的人进行批评。

如上所述,一旦批评,很容易破坏复盘所需的学习氛围。

(4)推卸责任,归罪于外

与挑错、批评相对应,人们很容易推卸责任,找出各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辩护,试图证明自己是对的,至少没有过错。

如果这样的话,将更加破坏学习的氛围,甚至滋长团队内部的不信任、矛盾与冲突。

(5)快速下结论

在复盘过程中,需要找出实际与目标产出差异的原因,找出经验教训,这需要审慎地分析,但许多人很容易快速地下结论。例如,很可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表象或症状,没有找到真正的问题;很可能只是发现了表面的原因,没有抓住真正的深层次原因;很可能只是总结出了一次偶然性的因果关系,却误以为发现了规律。

复盘的七项关键成功要素

按照联想的实践经验,要想有效地进行复盘,防范上述常见误区,需要具备以下七个关键要素。

(1)开放心态

在我看来,学习是一扇只能由内向外开启的心门。也就是说,要想能够学习,必须有开放的心态,接受各方面的信息,不管是符合自己预期的,还是让自己感到意外的信息。事实上,只有和自己不同的见解,才是学习的源泉。

因为复盘的本质是学习,所以有效的复盘也离不开开放的心态。

(2)坦诚表达

因为复盘通常是以团队形式进行的,而且需要集中大家的智慧,而这建立在团队成员相互信任、坦诚表达的基础上。

在联想,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企业利益第一”,而且禁止从工作中谋取个人私利,这是一则禁止触碰的“天条”。

因此,从这个基点出发,大家就具有了共同的目标,没有利益冲突,因而可以畅所欲言。同时,联想倡导“有话直说,有话好好说”,这样可以做到更好的团队氛围。但是,在许多企业中,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3)实事求是

毋庸置疑,实事求是是从实践中学习和改进的基础。离开了这一点,根本谈不上学习。就像美国陆军,不仅在规则中申明需要忠实于事实,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一些仪器设备力求还原“铁的事实”。

同样,联想在复盘时也要求实事求是,强调“对事不对人”和坦诚表达。这是做好复盘的基本条件。

(4)集思广益

虽然复盘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我学习方法,但它更大的价值体现在团队学习与组织智慧。因此,像柳总那样,一把手以身作则,带领团队进行复盘,并使其成为组织成员的一种工作习惯。

同时,在复盘过程中,也要广开言路,让大家都能把自己的发现与观点贡献出来,彼此分享,并形成集体的智慧。

(5)反思自我

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既要考虑客观因素,也不能忽略主观因素。尤其是对待失败,一把手要带头从自我反思做起,多挖主观原因,不要一味“归罪于外”。按照联想之星的说法:分析成功因素时,多列举客观因素,精选自身真正的优势去推广;分析失败原因时,多从自身深挖原因,狠挑不足补短板,包括要谨慎检视当初的目的,目标设定是否科学准确,实现目标的策略是否得当等。特别是对目的和目标的反思很重要,因为如果目的和目标明显有误的话,执行过程即使完美无瑕,也于事无补。

在此,我特别要指出的是,一把手尤其要注意并践行这一点,因为我们经常说“上行下效”,领导者的行为在组织中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正如柳总所说:复盘的关键地方是一把手敢于否定自己;一把手要实事求是,把事实很客观地摆出来,不要怕承责,要敢于“脱了裤子割尾巴”,否则容易回避真正的问题,复盘就没有意义。

(6)刨根问底

为了应对“流于形式”或“快速下结论”的误区,无论在分析原因还是总结经验教训时,都要“刨根问底”,找到本质和规律。按照联想的总结:在复盘时,总结经验(规律)要尽可能退得远,寻求更广泛的指导性,尽量不局限于就事论事;同时,总结经验要谨慎,总结规律更要小心,避免“刻舟求剑”,把一时一地的认识当成规律。

(7)重在行动

复盘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对,也不是找出一时一事的责任归属,而是从行动中学习到经验教训,并实现对后续行动的改善。

要实现这一目的,就要找出哪些是值得学习与改进的地方。做得好的,固然要坚持和发扬,但做得不到位的或失败的地方,才是需要警惕的。因此,对于失败或错误,不应回避讨论责任,相反,应认真讨论,找出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但是,也注意不要开成“批斗会”,因为那样也将无法达到学习的目的。

引导是复盘成败的关键

引导(facilitation)的本意是“使……变得容易”,用于团队领域,是指通过设计并推动团队互动过程,帮助一个团队更有效地达成其目标,并提高其实现后续目标的能力。就像美国培训发展协会1996年的定义,所谓引导,是指帮助团队实现其目标,并保持或改进其达成目标能力的一系列行动。

由于复盘是一个团队过程,良好的引导会像“催化剂”一样,极大地提高复盘的质量。借用行动学习大师迈克尔·马奎特曾说过的一句话:行动学习的力量关键在于探寻的品质和流畅度,我们也可以说:复盘的质量关键在于引导的品质和流畅度。

因此,美军对复盘的引导非常重视,专门总结出了AAR引导手册,对每一个阶段的技术规范、操作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描述,并通过国家训练中心,对各级军官进行AAR引导训练,使其掌握复盘引导技巧。

在联想,也特别强调管理者要以身作则,具备合适的态度。

近年来,许多企业也在本企业内部推广复盘,为此需要加强对复盘的引导,尤其是培训各级管理者掌握相关的技能。

引导者的角色与职责

尽管引导者会承担很多角色和职责,也可能有不同的身份(如内部引导者和外部第三方人员),但通俗地讲,担任复盘引导职责的引导者是一个支持性的角色,其终极目的是激发大家的积极参与,改进团队互动过程,提高团队的合作效能。

一般来说,引导者的职责包括:

·营造与维护一个信任、开放、客观、创新的对话环境,管理好团队成员之间的人际互动;

·秉承客观、中立的原则;

·相信团队的力量,信任每个人都有能力且有意愿把事情做好,团队可以做出比个人更好的决策,每个人都会对做出的承诺承担责任;

·主持会议,管理会议的过程,而不一定是内容方面的专家,也可以不参与到内容的讨论中去,不提供答案,不对会议的结果或结论进行评判;

·帮助团队厘清目标,并保持聚焦;

·主要方法是提问,重在激发与会者参与,为团队提供必要的反馈;

·将冲突、不一致的意见转化为建设性的创造;

·提高对话质量,兼顾主张与探询(balancing inquiry and advocacy),引发深入的反思;

·可以提供工具、方法和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提高团队工作效率;

·负责或协助团队领导做好复盘的记录以及后续推进。

在团队引导中,引导者需要掌握许多实用的技能,但最基本的一点是区分“过程”和“内容”,如表7所示。

“过程”是指“如何交谈”,包括会议的组织方式,使用的方法、流程和工具,还包括人际互动的形式(一对一交谈、小组研讨、集体分享等),以及团体动力(group dynamics)和氛围;而“内容”是指“交谈什么”,是会议中探讨的议题,比如工作任务、项目、要解决的问题等。[注释]

正如一位有经验的引导者所说:引导者的职责是管理好团队合作/会议过程,保持中立的态度,而把内容讨论留给全体参加者。

许多人相信,引导者不必是内容方面的专家,而应该成为过程设计与干预的行家。以我的经验来说,上述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如果引导者对内容一无所知或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完全听不懂参与者正在谈什么,也可能会错失深入挖掘并探询重要潜在问题的机会,会影响引导效果。因此,如果是外部引导者来主持复盘会议,我主张在复盘会议之前,引导者要进行认真准备,了解一些行业基本知识、术语、行话,包括项目/事件的一些背景。

而如果是由团队成员(或当局者、利益相关者)来引导,则面临更大的挑战,即如何保持中立,克制住自己跳进去参与讨论、发布自己的看法或反驳、赞许的冲动,如何保持客观,如何关注于团队的互动过程而最大程度地促发学习,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很难应对的挑战。因为一旦失去了中立的立场,就无法保持客观,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引导效果。

复盘引导九步法

基于长期的实践经验,我认为,进行复盘或AAR需精心准备、认真引导,并后续跟进。具体操作程序包括三个阶段、九个步骤。

第1阶段:精心准备

由于复盘主要是以团队研讨的方式进行的,要基于客观的事实,有明确的目的,因此需要精心的准备。

在这个阶段,主要工作包括以下步骤。

第1步:确定复盘的主题、范围与参加人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一个事件、活动或项目,或者是战略,进行复盘。根据不同复盘主题与范围,选择所需的人员。

第2步:确定复盘会议的时间、地点

提前与与会者(特别是关键人员)确认好时间,既要坚持“越快越好”的原则,又要确保关键人员准时与会——如果缺了关键的利益相关者,复盘会议就可能残缺不全。

同时,根据“越近越好”的原则,确定复盘会议的地点。

第3步:提前进行资料准备

要指定人员对复盘会议所需的各种资料进行汇总,通常是事件/活动/项目或公司战略相关的文件,如计划方案、执行过程中产生的文档,以及其他相关参考资料。

根据需要,这些资料可以提前发给与会者,也可以打印出来,放在复盘会议现场或工作场所备查。

如果现场引导者是外部人员,或者是与项目并不紧密相关的人员,尤其需要事先了解相关的背景信息。

第2阶段:有效引导

接下来,团队复盘会议的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是复盘的核心过程,也直

接影响到复盘的效果。

在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第4步:开场

因为不同的参与者可能对复盘的程序与规则了解不一,因此在开场时,需要申明复盘的目的、程序与规则,确认和提醒。

如有必要,可进行一些“预热”活动,营造适宜的对话氛围,并获得大家的认可与承诺。

第5步:顺序研讨

尽管不同类型的复盘有不同的程序,但其内在的逻辑是一致的,因此需要按顺序引导团队进行研讨。

如上所述,不管时间长短,都要保证团队能够完整地走过复盘的四个步骤,即

确认预期目标、回顾实际状况、分析差异原因、得到经验教训。

在引导团队交流过程中,以各个步骤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作为提问的参考。同时,可根据目的、对象等,灵活选择适用的方法与工具,如说话棒、头脑风暴法或团队列名法、世界咖啡等(部分常用方法与工具的介绍,请参考附录C)。

第6步:深入挖掘

顺序研讨并不意味着平铺直叙或平均使劲,无论在哪个阶段,对于一些关键问题,或有学习价值的点,都可以而且应该深入地研讨。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事件或项目,几乎不可能面面俱到,更需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在这一步中,可以使用团队引导或教练技术中的提问技巧,也可以参考使用“五个为什么”、亲和图、因果回路图等方法与工具。

第3阶段:推进到位

如上所述,复盘是以学习和改进为导向的,因此不能只是开了个会,然后一切照旧,必须把复盘的结果真正付诸行动,促进行动和绩效的改进。

在这一阶段,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第7步:整理并分享复盘结果

整理复盘结果,发送给复盘会议参与者,在获得认可之后,发送给团队成员以及其他团队。如果组织内部有知识管理系统,在征得团队认可的情况下,可以共享到知识管理系统中。

此外,团队内部也要建立复盘资料存档系统,便于以后查阅和重复使用。

第8步:跟进实施

对于复盘会议确定的改进事项及行动计划,要与责任人联系,跟进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如果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困难,要进行协调、推动解决,并视需要,提供相关的资源协助。

第9步:评估改善

评估复盘的效果,不仅包括改进事项的实施效果,也包括团队成员能力提升以及团队整体效能的改善。

根据实际情况,讨论后续改善措施。

选择适合的方法与工具

2500多年前,至圣先师孔子就曾讲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掌握有效的方法与工具,方能事半功倍。要想有效引导复盘,也要掌握必备的方法与工具。

实际上,复盘作为一种结构化团队总结方法,许多团队引导方面的方法与工具,如头脑风暴法、世界咖啡、对话技术等,都可以应用。若应用得当,则有助于复盘质量的提升。


本书摘作者Sting发起了乐读创业社(http://ledu.omeng.co/),从2015年4月开始进行的“一周读一本书”活动,已经持续96周,欢迎参加,并阅读800多人提交的4000多篇读书笔记,如Sting的书摘笔记汇总。你也可以加Sting的微信号“1025792036”申请加入社群,一起成长。

也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乐读创业社微信公众号看大家的精选书摘书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1,829评论 1 33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4,603评论 1 2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1,846评论 0 22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2,600评论 0 1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0,780评论 3 27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9,695评论 1 1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136评论 2 2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62评论 0 182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3,453评论 0 22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29,942评论 2 2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1,347评论 1 2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7,790评论 2 23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2,293评论 3 22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5,83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448评论 0 18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4,564评论 2 2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4,623评论 2 24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