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十六):权力的游戏

你一定爱看的极简北宋史(十五):宋辽的第二次碰撞中我们提到:雍熙北伐全面失败,大宋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与大宋不同,辽国上下的心情可谓好到不行。自己的燕云十六州保住了,来势汹汹的宋军被杀的是走死逃亡,连大名鼎鼎的杨无敌都被俘而死了,简直是契丹自建国以来的最大胜利啊!于是欢欣鼓舞的契丹人先是给自己的战争英雄耶律休哥大大的表彰奖励了一番,然后开始了几次大规模的报复性战争行动,宋军自然被打得落花流水——战事之顺利让耶律休哥一度提出打过到黄河边上,重新划分宋辽国界的构想,然而被谨慎的萧燕燕叫停了,两国之间恢复到了稍稍安定一点的状况。

宋师望尘奔窜,堕岸相蹂死者过半,沙河为之不流。太后旋旆,休哥收宋尸为京观。封宋国王。又上言,可乘宋弱,略地至河为界。书奏,不纳。——辽史·卷八十三

对于赵光义而言,雍熙北伐的失败让他彻底意识到自己在武功方面是永远都无法与自己的哥哥相提并论的,那怎么办?搞文治呗!于是宋太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化工程,同时不断提高文官地位,重文抑武。在赵光义时代,宋朝重文抑武的传统终于基本成形并逐渐成为影响大宋未来两百年国运的一项基本政策。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雍熙北伐时,枢密院还能凌驾于其他机构之上。

独与枢密院计议,一日至六召,中书不预闻——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七

然而当初是你要北伐,北伐就北伐;现在北伐不成功,转眼又要来打压。枢密院的地位从此开始衰落,自此之后,武将们再也没法骑到文官的脖子上了。

赵光义尊文抑武的方案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在朝廷里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赵光义在朝廷里带头学习,宣称自己手不释卷,你们这些文臣武将也得加强学习!动不动还组织集体学习,然后和文武大员们交流学习心得。宋初的不少武将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我们熟悉的老将军杨业就是其中之一——然而在这种氛围下,武将不得已也捧起了书。可是这书是捧起来了,笑话自然也开始多了,比如说,北宋初期著名的猛将党进。这位仁兄当年两败杨业,武艺高强,却大字不识一个。在宋太祖时期,这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相反太祖还觉得这样的猛将淳朴听话。然而到了太宗时期,这位猛将兄就尴尬了,不仅常常出丑,有时候掉两句书袋还掉不到正地方:一次党进去边关“防秋”,就是防备契丹人秋天来扣关,按照惯例,出发前需要去跟皇帝辞个行说两句。大家知道这位老兄肯定不行,于是赵光义特地排了个内侍去找党进说哎呀,党太尉要不咱们就算了您直接走了得了……

不行!这咋能行!你瞧不起俺么!俺一定要跟皇帝辞行!

……那给您准备套词吧,您背下来到时候别出错了。

于是到了辞行的日子,党进见到太宗,不出所料的忘词了!场面异常尴尬,正在大家都在拼命开动脑筋琢磨怎么圆场的时候,党进忽然抬起头大喊一嗓子:“那啥,我听说以前人都贼拉实在,皇上你注意身体啊!”

大家全都一头雾水,侍卫们差点乐出声来——您死活要面见皇上辞行,就为了整这么两句啊!

后来大家问党进这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党进摸了摸脑袋露出一个尴尬的笑容:那啥,我总看见那群死秀才们在朝上掉书袋穷装,我也整两句,让皇上知道我也读书了……

党进不识一字。一日,朝廷遣进防秋,朝辞日,须致词合门,使吏谓进曰:“边臣不须如此。”进性强很,坚欲之,知班写其词于笏,教令熟诵。进抱笏跪移时,不能道一字,忽仰面瞻圣容曰:“臣闻上古其风朴略,愿官家好将息。”仗卫掩口,几至失容。后左右问之,曰:“太尉何故忽念此二句?”进曰:“我尝见措大们爱掉书袋,我亦掉一两句,要官家知道我读书来。”——玉壶清话

在这种氛围下,武将们还能保持对文臣的压迫了么?

其次,在大家普遍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之后,赵光义开始重用文官。你看大家现在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了吧?那既然学习这么重要,你没点知识文化,能做官么?那怎么才算有知识呢?科举啊!于是科举上来的官员得到了飞速的提拔,甚至一些官员都主动参加科举,为自己谋一个出身。科举官员提拔的速度之快简直让人匪夷所思——取得进士身份之后最快十几年就能做到宰相,差不多相当于通过公务员考试后十年干到国务院总理!赵光义手下做过宰相的九个人里就有六个有科举出身,就连主管军事的枢密使也大多是文官出身。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大凡有点出息的人全都以读书中举为终极人生目标,谁还拼死拼活去当兵啊。

最后,赵光义创造性的改革了宋朝的官制。他将官、职和差遣分开,这是什么意思呢?在赵光义的构想中,“官”代表一个级别,用来确定一个官员的等级与薪水;而“差遣”才是这个官员的实际职务;其中最妙的就是这个“职”。这是一个完全用来给文官贴金的荣誉头衔:宋代馆职指的是专门在崇文院——差不多相当于中央图书馆兼档案馆的这么个地方——供职的文学士们,这个供职的门槛相当之高,需要经过专门的选拔才能进入。如果一个文官不在馆内工作而获职,就叫做“贴职”,而这个“职”也就理所当然的被视为一种学富五车、饱读诗书的荣誉头衔了。我们来举个例子,以大家特别熟悉的包拯包青天为例,他的正式头衔是“龙图阁直学士、权知开封府、右司郎中”,你大概可以将其理解为“正教授、北京市市长、正部级”,其中,龙图阁学士是包拯的“职”,权知开封府指的是他的“差遣”,那个右司郎中则是他的“官”了。

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文官们是要面子有面子,要权力有权力,而武将们的权力和地位则被不断打压,文武大臣之间的层次差距开始显现了出来,北宋的士大夫统治也变得稳固了。

原本天下一统之后就该休养生息,而赵光义三番五次的折腾则让大宋朝元气大伤。作为一个农耕社会,最能反映出一国国力大小的东西莫过于人口与土地。太祖皇帝开宝九年的时候,整个大宋有人口309万户,垦田2950多万亩;而二十年后的太宗至道三年,人口才有413万户,垦田3125多万亩。这个人口增长数量可以说只能用龟速来形容,而赵光义也终于明白了自己不能再折腾了这个道理。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你想不折腾就不折腾了?别忘了你的西北还有一个李继迁呢!

(北宋初稿写完啦!我开始修二稿啦!可以有时间放缩水版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59,015评论 4 3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67,262评论 1 2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08,727评论 0 24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986评论 0 205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52,363评论 3 28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610评论 1 21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1,871评论 2 3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582评论 0 19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4,297评论 1 242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0,551评论 2 246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2,053评论 1 260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28,385评论 2 25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3,035评论 3 23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079评论 0 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6,841评论 0 1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35,648评论 2 274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35,550评论 2 27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